塞北王朝金-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纲的眼光,确实有点商榷,所荐之人竟率先投降,有辱李纲之名。
当然了,在《金史》中记载,傅亮是被擒获的。
程迪率领士兵巡行,得知傅亮叛逃,那是一盆凉水浇在了头上啊,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只好激励士兵说:“敌人把我们当仇人了,投降也得死,战斗也是一死!努力和敌人搏斗。”
他愤怒地大声呼喊,以至于嘴里流出鲜血,众人为之感动。
程迪拿着短兵器与敌人交战,身上布满了各种伤口,气绝后又醒过来,仍然厉声叱骂、战斗不止。
最后,在战斗中死去。
手下的士兵,抬着程迪的尸体,放在空屋之中。
金兵进城四处纵火,很多屋子化为灰烬,只有这间屋子,没有着火。这也算是天意了吧。
据说程迪入殓之时,容色仍如活着。
大势已去,没任何希望了。唐重身边将士,劝唐重逃走。
唐重说:“死,吾职也。”
说完,继续血战,最后中流箭而亡。
郭忠孝也壮烈战死。
同时战死的,还有副总管杨宗闵、转运副使桑景询、判官曾谓、经略司主管机宜文字王尚及其子王建中。
南宋朝廷追赠程迪为明州观察使,谧号为恭愍。
追赠唐重为资政殿学士,加谥恭愍。
追赠郭忠孝大中大夫。
郭忠孝字立之,河南洛阳人。以父荫补右班殿直。
神宗元丰年间进士。
因为要侍奉父亲,一直在河南做管库任。
徽宗宣和间,为河东路提举。
钦宗靖康初年,为军器少监,改永兴路提点刑狱。
完颜娄室再接再厉,攻打凤翔府,大宋守臣刘清臣弃城逃走。
整个关陇地区,被完颜娄室搅合的人心惶惶。
可万事万物的规律,总是由阴入阳、由阳入阴。即便是完颜娄室这样的人,也不可能一直辉煌。
完颜娄室的兵力本就不多,这一通占领,战线拉的太长了。
程迪游说来的义军,就有了下手的空间。
游击战搞起来,金军是防不胜防,只好将主力收缩,派遣游骑在泾原境内探查。
泾原是大宋知镇戎军兼经略司的地盘,统制官乃是猛将曲端。
这是真正的猛将,绝不是范致虚,赵宗印之流。
曲端派遣第二副将吴玠为前锋,进军青溪岭,迎击金军。
金军本就是游骑,加上对手是这种如狼似虎的宋军,立刻溃败。吴玠挥军追杀追击三十余里。
这一下,打得金国有点寒心了,我不过是来探路的,你们为什么要我们的命呢?!好,我们滚,我们马不停蹄的滚。
吴玠因此功被提拔为,泾原路兵马都监兼知怀德军。
曲端字正甫,镇戎人。
曲端出之于将门之家,他还是一个烈士遗骨。他的父亲曲涣,曾任左班殿直,战死在了沙场。
曲端三岁时,被授予三班借职。他为人机敏,而且喜好读书,文章写的很有水平,兵机韬略也是一流。
历任秦凤路队将、泾原路通安寨兵马监押、泾原路第三将。
西夏军队入侵泾原路,帅司调统制李庠迎敌,曲端就在这支部队之中。
李庠将部队驻扎在柏林堡,派出的侦察兵被夏军突袭,连带着军队大溃而散。
初出茅庐的曲端,奋勇杀敌、极力苦战,将西夏兵击败,整顿军队安全返回。
这一战,一战成名。但是由于整个战争失败了,所以曲端也没有得到什么封赏。
后,夏军再次入侵,西安州、怀德军相继沦陷。镇戎正处于要冲之地,如此重要的地方,却没有守将。
经略使席贡嫉妒曲端,在柏林堡之战所立的战功。便想给曲端下套子,举荐曲端知镇戎军兼经略司统制官。
他本以为,西夏军队会把曲端干掉,没想到曲端却大放光彩,使得西夏人不能前进一步。
这算是因祸得福,曲端不仅名气打出来了,而且还成了一个地方的首脑,有了自己的地盘。
(本章完)
第124章 125宗泽之死()
不过话说回来,谁知道祸福呢?若不是因为坐镇一方,曲端也许会成为一代名将,,下场也许不会那么惨。当然了,这是后话。
吴玠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人。由于父亲死后,葬在水洛城,吴玠也迁徙到该地。
吴玠年少的时候,就深沉果敢,有节操志向,通晓军事。在武略方面,弓马娴熟,文韬方面,读书也能略通大义。
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吴玠以良家子的身份,投军隶属泾原军。
所谓良家子,是指出身良家的子女。
所谓良家,是指不属于七科谪的军人,且不是医、巫、商贾、百工之家,是为良家。
七科谪是指,征发到边疆服兵役的七种人。这其中人包括贱民、刑徒、奴隶和少数民族兵等。
政和年间,西夏军队侵犯边境,宋夏交战。
吴玠因功补为进义副尉,后擢升为队将。
随从讨伐方腊,攻打河北盗贼等,因多次立功,被升为泾原第十将。
靖康初年,西夏军队进攻怀德军,西夏军败退以后,吴玠率一百多名骑兵追击,斩杀西夏军一百四十人,擢升为第二副将。
曲端趁着金国胆寒之际,攻下秦州,而义兵已经收复长安、凤翔。
李彦仙被离开范致虚以后,被任命为石壕县尉,坚守三觜。
别看李彦仙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尉,但是大侠的名气不是盖得,老百姓一听到李大侠这三个字,那是纷纷前来依附。
金人不知道李彦仙厉害,就派兵攻打三觜。
当时金将站在山寨前骂阵,骂的那一个嗨,这就恼了大英雄。
李彦仙抖擞神,单枪匹马冲下山寨,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其生擒活捉,两军看得目瞪口呆。
这是武的方面,下面来文的了,李彦仙命令部队假装战败,等到金人追击的时候,使用伏兵之计,这一招干的是极其漂亮,弄死金人数以千计。
这还没完,趁着金兵退兵之机,四面出击,攻下五十多座营垒。
嘎嘎,不打的你满地找脑袋,你就不知道,我们的李大侠文物双全。
当时,陕州还在金国人手里,但是金国人一直以来,对地盘不是特别感兴趣,就想招募伪军代守陕州。
李彦仙暗中派人前去应征,这些人混在进了伪军之中。
事情妥当之后,李彦仙带兵攻打陕州,兵锋直指陕州南门。
城中的“伪军弟兄”放起大火,金兵退到南城抵抗。
李彦仙预伏的水军,从城东北潜入,与城外军队呼应夹击,金兵弃城逃散,陕州城光复。
李彦仙乘胜渡过黄河,在中条诸山列栏栅,近旁的郡县,听说宋军打过黄河了,祖国的军队来解放我们了,在加上李大侠的威名,也是纷纷响应。
如此一来,李彦仙的力量,就壮大了。
穷只能独善其身,富了就该兼济天下了。李彦仙派邵隆、邵云攻打安邑、虞乡、芮城、正平、解州等地。
宋军很给力,接连告捷。
这仗打的,简直是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
后来的岳飞,也未必能以一个县尉的身份,取得如此的战绩吧?
摊子铺的大了,就遇到了麻烦,李彦仙的属下,传布文书,需要州印章,就把李彦仙给难住了。
李彦仙连杂牌军都算不算,是身穿地摊货,脚蹬温州鞋,全身上下加起来不超过两百块,能拿出手的就一个县尉,哪里来那个玩意,就只好用县尉印章发布文书。
这事传到了朝廷的耳朵里,朝廷没亏待,这种有能力的豪杰。西北边有你镇守,给你官也愿意……
高宗皇帝很高兴,夸赞李彦仙说:“知李彦仙与金人战,再三获捷,朕喜而不寐。”
下旨任命李彦仙,为知陕州兼安抚使,升任武节郎、阁门宣赞舍人,并赐袍带、枪剑。
高宗虽不想抵抗,但是有人帮他抵挡,他当然是愿意的。尤其这只军队,不要钱,又不要粮。
李彦仙一系列的胜利,也是有隐患的。
陕州太过于突兀,突出了宋军的大防线,是扎进金国的眼中钉,肉中刺,金国人肯定,也必须要把李彦仙给拿下。
李彦仙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加紧修筑城墙,深挖护城河,扩充军备,大力屯田,并将全家搬到陕州,表示要“以家殉国、与城俱存亡。”
神稷山义军首领邵兴,很佩服李彦仙,率众来归。
李彦仙让邵兴统领河北忠义军马,屯守山门。
后来,邵兴死拼抗金,收复虢州。
一时之间,金国对李彦仙毫无办法。
李彦仙的英雄气,值得我辈学习,但舍小家为大家,在下一直觉得,是诛心的干活。之所以为大家,是因为要保护小家,这才是正确的逻辑关系。
邵兴也是一个牛人,咱们先来说说他。
邵兴(1095…1145)字晋卿,解州安邑(今山西运城)人,人呼邵大伯。
南宋初年,率众抗金,在解州神稷山结寨,屡败金兵。
金人执其弟邵翼,逼迫其投降,他严词以拒,并出兵击败金军。
陕州失陷后,邵兴突围南下,改名邵隆,任商州知州。
保卫商州(今陕西商洛)十年。
宋金议和后,邵隆很郁闷,常有不平之语,后调任金州(今安康)知州。安康更靠近前线,邵隆便经常派兵化装出境,袭击金兵。
你这么玩,就让秦桧很不爽,你这不是我老秦的拆台吗?于是秦桧便下毒,毒死了邵隆。
三月十三日,完颜宗翰焚烧洛阳。
二十五日,完颜昌攻下恩州。
二十七日,宋廷任命范琼暂代,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驻屯真州。
范琼这个人前面提过,典型的一个小人。
但是不管怎么样,真州被张遇祸害的不堪入目,有个朝廷命官,起码稳定了人心。
完颜宗翰离开以后,宗泽的名气更旺了,打败了金国最能打的人。
赵世隆和他的弟弟赵世兴,领兵三千,前来投附。
这也不能算是归附,原本宗泽离开磁州的之时,把磁州的大小事务,交给兵马钤辖李侃,结果出事了。
李侃和磁州的统制官赵世隆不和,赵世隆把李侃给杀了。
(本章完)
第125章 126狗血的牺牲()
这事就搞大了,擅自杀害朝廷命官,这还得了。
赵世隆在大宋,呆不下去了,只能跑路,要不做土匪,要不投降金国。
赵世隆虽脾气暴躁,但为人还算忠义,没有去当土匪,更没有投降金国,而是带着自己的弟弟和三千手下,前来投靠宗泽。
宗泽是很有原则的人,你赵世隆一时冲动,宗泽表示理解,但杀人就得偿命了,你也要理解我的原则。
赵世隆被杀之时,赵世兴佩剑站立在旁,表现的还算老实。但赵世兴手下的士兵,在庭下露出兵刃,准备要和宗泽来一下子。
其实这是假象,在下弱弱的揣测一下。
赵世隆作为宗泽的部下,不可能不了解宗泽的脾气。他犯的的是死罪,宗泽岂会放过他?如果没做好被杀的准备,他不会来见宗泽。
赵世隆用死亡,换取弟弟名节,手下三千士兵就算不知情,那么主要的将领,肯定是清楚的。
这帮人做出一副搏命的样子,不过是想证明,自己不好惹,给宗泽施压,以换取宗泽的宽大政策。
宗泽对赵世兴说:“你的兄弟被杀,你能够发奋立功,也足以雪耻。”
赵世兴这才喝止手下士兵。
宗泽并没有开出,什么优厚的条件,是因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赵世杰也明白这点,所以他选择了妥协。
宗泽说道做到,给了赵世杰立功的机会。
四月初五,金国再次攻打滑州,宗泽派赵世兴前去救援,赵世兴日夜行军,乘敌不备,将金人打败。
老赵抓住了这个救命稻草,咸鱼翻身。
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宗泽声望日著,金人听到他的名字,是既尊敬又害怕,与宋人谈到宗泽,必定称“宗爷爷”。
金国人还真是诚实,是不是被爷爷打屁股,就不丢脸了?
汴梁城现在很稳固,于是宗泽旧事重提,上书高宗皇帝说:“丁进率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
又奏言:“圣人爱其亲以及人之亲,所以教人孝;敬其兄以及人之兄,所以教人弟。陛下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