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王朝金-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獾摹T浦屑鹊茫闹莼够嵩堵穑�
但是人没有前后眼,童贯的谋略的前提是金国拿不下云中。童贯认为即使辽国打不过金国,西部地区也不会说丢就丢了,乘着两国打的一脸狗血的时候,大宋乘势拿下云州。
皇帝觉得童贯说的有理由,就表示支持。既然皇帝支持,那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宋重和元年、辽天庆八年、金天辅二年(1118年),宋朝派武义大夫马政出使金国,为了防止辽国起疑心,大宋当时是以买马为幌子,由海路去的金国。
其实在马政之前,大宋一次不成功出使。当时王师中作为使团老大,以高药师为向导迁往金国。这帮人在到了渤海北岸,也就是女真地界的时候,发现女真的船只特别多,而且这帮女真不知道你是干嘛的,也不想知道你是干嘛的,直接对这帮人动手动脚。
这帮人年吓的不敢上岸,本着宁和明白人打一架,不跟SB说句话的原则,直接驾船返航了……
哎哟、我去……
回来也不是事啊,皇帝还急吼吼的等着收复燕云之地呢,于是之后就有了马政的出使。马大使带着呼延庆、高药师等人从登州入海,进入金国。这一次这帮人没有返航,以一种无所谓的心态,被女真人给捆绑了。通过配合的捆绑,这帮人成功见到了阿骨打,转达了“欲与通好,共行伐辽”的意愿。
为了培养两国之间的感情,马政追溯了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
马是古代战争的一个重要武器,所以辽国很少把马卖给大宋,而西夏又畏于辽国的威势,也不敢卖马给大宋。当时大宋的一部分马匹是从女真买的,这便是友谊的见证。
据说当时宋朝使臣还说了这么一段话:“日出之分,实生圣人。窃闻征辽,屡破勍敌。若克辽之后,五代时陷入契丹汉地,愿畀下邑。”
前面十六个字是马屁,这个没有什么好讨论的,因为大宋的使者拍马屁是在清理之中的。后面的两句,也没问题,因为大宋就是冲着“陷入契丹汉地”而去,所以这话也对。但是最后一句,很有问题,当时大宋如此张狂,怎么可能会自称“下邑”?而且这段话没有明确记载是谁说的,所以可能被人篡改了。
(本章完)
第101章 102海上之盟(三)()
当时阿骨打没明白这些是来干什么的,究竟是不是给自己埋雷,就回话说:“所请之地,今当与宋夹攻,得者有之。”而且阿骨打还扣下登州军校王美、刘亮等六人作人质。
阿骨打说这话,明显是给大宋埋坑,谁打下来是谁的,这话说的有理,但为什么还要加上一个定语:“所请之地”?
这就等于说,辽国除了你说的这些盘,都应该是我的,哪怕大宋真的打下了一些不在燕云之地的城池,也不能用来交换,而金国打下了燕云之地的城池,那就不用给你了?
使团成员被扣马政和马植无法反抗,至于阿骨打说的话,两个人也做不了主,只好就带着金国使者李善庆、散都、勃达在重和二年正月十日到了汴梁。
注意!这一次金国是带着国书来的。作为礼尚往来,金国使者也带了北珠、生金、貂革、人参、松子等礼物送给大宋。
这一次谈判主要是蔡京和童贯主持,具体谈出什么,记载并不多。但明确记载了徽宗皇帝的话:“谕:以夹攻辽人取燕地之意。”主意这里只说了燕,而没有说云。当然也有人说,徽宗皇帝当时说的是:“燕云故地。”
这话都不用分析,所谓幽云(燕云)十六州,那是十六个州啊。燕云只是代称好不好?国家之间的合约,能用这么不靠谱的代称,而不是详细的说明,这靠谱吗?有人对这个诏谕有质疑,认为不实。
但在下认为,大宋能干出这事。徽宗皇帝就是一个轻佻之人,大臣也都不负责人。更主要的是原因是,大宋根本没有把金国当回事,他们认为金国不过是一个小部落而已,事情能不能成,还两说。就算事情成了,我将来问你要,你敢不给?
人家真的就敢不给你!
在这年三月,大宋改元宣和。
三月十八日,大宋派朝议大夫直秘阁赵有开,忠翊郎王环充带上诏书和礼物与李善庆回金国。
注意!宋朝给金国的是诏书。诏书和国书一字之差,却天壤之别。国书是国与国之间的文书。诏书是皇帝给臣子的命令。
当时马植就觉得这事不妥,跟皇帝说,咱们还是给人家国书吧,别在这种事情让人觉得,咱们不拿村长当干部。
赵有开反对说:“女真之酋,止节度使,世受契丹封爵,常慕中朝,不得臣属……过为尊崇,止用诏书足矣……”
徽宗皇帝对国际形势认识很不清楚,觉得女真不过是一个部落,以节度使的待遇招待就算不错了。马植无奈,这事也就这么办了。毕竟皇帝是老大。从这里来看,当初在金国所说的所谓的“下邑”也是扯淡。
无巧不成书,赵又开走到登州,突然暴病身亡,于是使团就停滞不前了。
在这段时间里,又发生了一件搞笑的事情。河北地方官抓了一个间谍,这间谍说:辽金两国已经何谈了。辽国割辽东地给金国,封金国国主为东怀王。而且这个间谍还说了一个更要命的事情,说:是金国上杆子要谈和的,一直以来都是金国求着谈和,辽国不允许。金国这次和大宋和谈,也是为了欺骗大宋。
你这不是开玩笑吗?大宋是不是抓到了假的间谍啊?也许是老天爷,要收回对大宋的恩典了……
消息到了朝廷,徽宗皇帝赶紧给马政下诏书,要求使团停止前进,只是让使呼延庆带着登州牒文送李善庆等人回金国。
各位看官注意了,连诏书都没了,是登州的牒文。这等于是让登州地方政府出面和金国谈判,你这是搞笑吗?
要谈就正式的谈,若不谈就言辞拒绝,毕竟你也有理。实在不得已,可以用间谍和金国对质,把间谍给卖了也无所谓。
咱们前文也说过,在这段时间内,辽金确实在和谈,只是没有那个间谍说的那么下贱。
这年六月,呼延庆等人终于到了金国,见到了阿骨打。
阿骨打和宗翰指责宋朝何意诚心不足,而且明确提出:“登州不当行牒。”
呼延庆就装傻,说:“本朝得知贵朝与契丹修好,所以派人到登州,召回了使臣。而且本朝使团首领,半路之上也死了。如果贵朝却是不好契丹修好,我们肯定会派使者前来。”
阿骨打根本不甩呼延庆,直接把呼延庆给拘留了,这一拘留就是半年……
不久之后,阿骨打觉得留着呼延庆,也没有什么用处,还耗费我大金国的干粮,于是就和宗翰以及完颜希尹等人商量,怎么处理呼延庆。
最终还是决定把呼延庆给放回去……
临行的时候,阿骨打对呼延庆说:“跨海求好,非吾家本心,共议夹攻,匪我求尔家,尔家再三渎吾。吾家立国,已获大辽数郡,其它州郡可以俯拾。所遣使人报聘者,欲交结邻国,不敢拒命。暨闻使回,不以书示,而以诏诏我,已非其宜,使人虽卒,自合复差使人止令使臣前来议事,尤非其礼,足见中辍。本欲留汝,念过在尔朝,非卿罪也。”
这段话说的是在情在理,大意是:跨海而来要求互通友好,并非我们金国的本意。我们已经获得了大辽的很多领土,其他州郡也随便可以获得,之所以派遣使臣去大宋,是想结交邻国。你们派使者竟然不带国书,而用诏书诏我,这就不合适了。使臣虽死了,自然应当重新派遣。只派遣你来,是十分无礼的表现,足见你们根本不想和我们和好。本来想扣留你,念这件事的过错在你们朝廷,并非你的罪过。
这段话说完之后,阿骨打又让呼延庆带话给徽宗皇帝,说:“果欲结好,同共灭辽,请早示国书,若依旧用诏,定难从也。”
阿骨打到也实在,他承认了和辽国确有谈和的事情,说:辽国遣使前来册封我为东怀国至圣至明皇帝。但是因为金国的册封“礼仪不全,又念与汝家已结夹攻,遂鞭其来使,不受法驾。”
(本章完)
第102章 103大宋是个接盘侠()
这段话意思是,辽国册封我为东怀皇帝,册封的礼仪也不靠谱,有因为和大宋有约定,所以没有接受他们的册封。
阿骨打也是一个絮叨嘴,说着说着就上瘾了,又说道:“本国守尔家之约”、“不谓贵朝如此见侮”……
要说阿骨打完全是被动的,这也不准确。从阿骨打后来对宋朝的态度来说,他当时对宋朝还是比较仰慕的,确实有联合之心,否则不可能和大宋***叨这么久。
呼延庆一行人在离开宫帐之后,害怕金国反悔,根本不下马,日夜奔驰……
据说从行的人,皮肤都冻开裂了,手指也冻掉了,一路是凄凄惨惨……
一直到了第二年(1120年)正月,呼延庆才回到京师。
呼延庆带回了最为准确的消息,徽宗皇帝又来精神了。
这年的二月,派遣中奉大夫右文殿修撰马植、忠训郎王瑰出使金国。
这次大宋还在装逼,依旧没有带国书,只是带了徽宗皇帝的御笔亲书,内容是:“据燕京并所管州城,原是汉地,若许复旧,将自来与契丹银绢转交,可往计议,虽无国信,谅不妄言。”
御笔亲书是,皇帝亲笔写的文书。在大宋的国内,皇帝亲笔文书,是很管用的,甚至比圣旨还要靠谱,但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怎能用文书呢?这不是在叙述你和阿骨打的基情,而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博弈。
何况文书中都说了“虽无国信”,人家阿骨打能傻到哪里去?这简直就是拿国事当儿戏。
各位看官,这份御笔里,还是没有说云中。要不就是皇帝笔误,想当然的认为“燕”就代表燕云十六州。要不就是依旧沉浸在童贯的谋划里,认为金国人拿不下云中。
三月,马植、王瑰等人正式启程。
四月,到达金国地界。此时金国军队兵分三路进攻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马植等人便来到金国的军前,说明自己的来意。阿骨打为现实自己的牛逼,没直接和马植谈判,现让马植看自己怎么搞定上京。
前文咱们说了,用了一个清晨的工夫,上京就被拿下了。阿骨打显示了肌肉以后,和马植谈判了。
看着徽宗皇帝的御笔亲书,阿骨打有点蒙,说这里也没有说云中的事情啊,只是说了燕京(幽州))啊。
真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大宋真是大方啊……
马植不傻,知道皇帝给自己掉链子了。此时的马植突然开始同情蔡京和童贯了,这两个货,伺候个这么一个玩意,确实挺不容易的。
咱们还得说,国书就让有关部门起草,你皇帝御笔个毛线啊?你以为你是铅笔盒啊,这么能装X,而且还是装的二B。
马植也是没办法了,不管是妇炎洁还是洁厕剂,都一样用吧,于是在谈判中,尽量扩大燕京的辖区,将西京(云中)和平州、营州都包括进去,即恢复长城以南一切汉地。
阿骨打觉得小子你这啦蛤蟆打哈欠,你口气不小啊,你们皇帝都没这么大的胃口。而且金国在理,以不属燕京管辖为由断然驳回
马植继续辩驳,但不好用……
唇枪舌剑之后,最终谈下来的结果是:金进攻辽中京,宋攻取燕京,燕京归宋所有,送给金朝岁赐五十万两匹。战事结束,根据战事结果,西京、归化、奉圣等州再做议论交割。
马良回到大宋后,大宋才回过味来,御笔搞出大事情了。只好派遣马政再次迁往金国,递上国书,并在国书中燕云十六州一一注明。
宋朝这个时候为什么用国书了呢?一则理亏,二则他们看到了辽国的凄惨和金国的强大。作为一个国家,多少要有点烧冷灶的眼光,否则今天对别人的爱搭不理,将会别人会让你高攀不起。
金国也觉得搞笑,当初还让爷们觉得你们特别傲娇,一副很敞亮的样子,现在又和我来斤斤计较,您这是玩哪出呢?
金国已经看出了大宋的智商和情商,根本就不理马政,只是答应燕京还给大宋,所以最终也没有谈成。
大部分金国人和阿骨打一样,对燕云之地不是特别感兴趣。十几年前,她们还只是野人,哪里知道其中利害关系。
不过野蛮人能够崛起,一定有智者在其中纵横捭阖,为他们出谋划策。
当时有人劝阿骨打说:“辽国之所以一度对大宋有优势,就是因为辽国拥有燕云之地。咱们现在把这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