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王朝金-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们来详细说说这次策反,大宋现在收复失地,让金国很不爽。可金国刚刚撤军,一时间也腾不出手继续干大宋,就派了个使者去质问大宋。
大宋也不管质问,听到来的使者顿时就兴奋了,因为这这个人是个妙人。
这人叫萧仲恭,看他姓萧,各位看官大约就明白了,这个是辽国贵族,辽保大四年与天祚帝同被金军俘虏。这孙子就降金了,在宗望手下做做事。
宋朝一看老萧这身份,觉得老萧应该会心怀故国,就利用他策反耶律余睹。这是耶律余睹也是郁闷,自己是个主角,却什么也不知道。
更郁闷的是大宋,老萧根本没有把密信给耶律余睹,而是直接告诉了完颜宗望……
这事要说怪老萧不仗义,没有爱国之心,是可以的。但以在下看来,这孙子根本就看不起大宋,在他的心理,招三不招四的大宋比金国还可恨。
大宋又理亏,说好的不招降纳叛,你现在都直接来挖我墙角,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只能揍你咯。
求点击,求评论,求赞……
(本章完)
第68章 赵构的***()
大宋策反耶律余睹的密信原文保留了下来,书曰:
大宋皇帝致书于左金吾卫上将军、元帅右都监耶律太师:
昔我烈祖章圣皇帝与大辽结好澶渊,敦信修睦,百有余年,边境宴然,苍生蒙福,义同一家,靡有兵革斗争之事,通和之久,振古所无。金人不道,称兵朔方,拘縻天祚,翦灭其国。
在于中国,誓和之旧,义当兴师以拯颠危,而奸臣童贯等违国擅命,沮遏信使,结纳仇雠,购以金缯,分据燕土。金匮之约藏在庙祧,委弃不遵,人神恫怨,致金人***敢肆陆梁,俶扰边境,达于都畿,则惟此之故,道君太上皇帝深悼前非,因成内禅。
肆朕初即大位,惟怀永图,念烈祖之遗德,思大辽之旧好,辍食兴叹,无时暂忘。凡前日大臣之误国构祸者,皆已窜诛,思欲兴亡继绝,亲仁善邻,以为两国无穷之福。此志既定,未有以达,而使人萧仲恭、赵伦之来,能道辽国与燕、云之遗民,不忘耶律氏之德,冀假中国诏令,拥立耆哲。众望所属,宜乎国人无如金吾都监太师者,适谐至意,良用忻怿,尝闻金吾都监太师前为辽国将兵,数有大功,谋立晋王,实为大辽宗社之计,不幸事不克就,避祸去国。向使前日之谋行,晋王有国,则天祚安享荣养,耶律氏不亡,然则于天祚不害其为忠,而于耶律氏之计则至忠矣。
宗室之英,天人所相,是宜继有辽国,克绍前休,以慰遗民之思。方今总兵于外,且有西南招讨太师同姓之助,云中留守尚书愿忠之佐,一德同心,足以共成大事。以中国之势竭力拥卫,何有不成?谋事贵断,时不可失,惟太师图之。书不尽言,已令萧仲恭、赵伦面道委曲。天时蒸溽,更冀保绥。
大宋在起草这片文书的时候,有没有脸红心跳的感觉?当年辽国之亡也有大宋的功劳。
之后双方没有在发生大战,现在金国需要时间准备,而大宋也暂时没有能力收复三镇。
当然这种和平仅仅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
八月七日,天会皇帝诏令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右副元帅完颜宗望攻打大宋。
宋将张灏率兵从汾州出发抗击金兵,宋军一触即溃,留个背影给金国。
完颜娄室在寿阳打败援助太原的宋将刘臻十万兵马。紧接着在榆次打败宋兵数千人。
十七日,完颜宗翰从西京出发。
十八日,溃逃的张灏又在文水扎下营盘,屁股还没坐热乎。完颜娄室和突葛速、拔离速就带兵前来攻打,张灏再次大败。
二十日,完颜宗望从保州发兵。耶律铎在雄州攻破宋兵,那野等人在中山打败宋兵。
二十七日,突睰攻取新乐。
完颜宗翰攻打太原,太原城从金国第一次南下坚持都现在,自春初至夏、又从夏又至秋末,金兵前后九次攻城,九次都被王禀击退。
太原城已经被围困了八个月,王禀与子王荀率领军民坚决抵抗,誓死保卫太原城。
每一场战斗,王禀都能身先士卒,在城墙上每日往来驰驱,凡是告急之处,王禀均亲临支援。
所谓人的名,树的影,太原父老甚至城外金兵,都知道王总管大名。
在此期间大宋不断派援兵援救,但各路援军都无法形成真正的支援,粮道被断,军民断粮。城中牛马驴骡全部吃光了,据说有的守军被饿得,扶不住兵器。
后又将弓上的牛筋及盔甲上的牛皮部分用大火炖煮充饥。城中所有树上的绿叶,粮库中的糠皮全部被吃光,逐渐连树皮草茭也作为口。
最后关头,王禀命部下宰杀自己战马为守城军民充饥,卫士们劝阻说:“大人每日驰驱,无坐骑,如何迎敌。”王禀仰天长叹:“守不住并州城,我纵有万贯家产,又复何用”。仅仅几日,城中马匹及马鞍上的皮革都被食尽。
王禀率众在城南城墙上巡逻,金兵不断增援,北城已被攻破,一路冲杀入城中。消息传来,王禀率兵急赴城北支援。中途又有人报信,张知府(张孝存)被俘,王禀率仅百人的队伍向知府衙门奔去。
此时,金兵已冲杀而来,与王禀率领的守军正面相逢,两军展开巷战。几十人互相支援,互相搀扶,身上破旧的衣袍被血几乎染红,有的掉了一只胳臂,有的断了一条腿,仍用兵器撑着,随王禀在街巷里一步步的与金兵拚搏。
士兵见退敌无望,苦劝王禀火速退走,王禀斥曰:“并州军民全无贪生怕死之辈,我为并州总管,岂能弃父老乡亲而去。”这支疲惫的决死之军,从城中一直杀到了城南的开远门。王禀身中刀枪数十处,仍挥剑率众苦战。
金兵从城外驰入开远门,将王禀众人团团围住……
完颜宗翰在阵中,派通事对王禀喊话,劝其投降。王禀看看身边数十名血迹满身的军民,慢慢说道:“我为国已尽忠,为民已尽义,大丈夫一生复有何求。”于是转身站立,撩起满是鲜血的战袍,擦了擦已有些卷刃的剑后举起直指宗翰大呼:“粘翰(完颜宗翰)蛮狗,你若敢屠我太原百姓,我死后变厉鬼也要索你性命。”随后把宝剑横于项上,猛力一抹,殉国。
时靖康元年(1126)九月三日,王禀终年五十九岁;先锋王荀时年仅三十五岁
数十名随王禀苦战的太原军民,有的自刎,有的互刺,全部自尽于阵前,无一人偷生。完颜宗翰惊呆之余,恼羞成怒,拍马践踏王禀尸身,并命令士兵将其剁成肉泥,其手段之残暴,令人发指。
历史上对王禀的死还有一种说法:他率领饥饿的士兵进行巷战,身中数十枪,最后背负着供奉于太原祠庙中的宋太宗赵光义的画像和他的儿子王荀投汾河而死。
这个说法在下可能觉得太具有戏剧性,可能不太可靠。
不管怎么,王禀顶天立地,英雄无匹,在历史长河中永垂不朽。
(本章完)
第69章 汉人的战斗力()
当夜,王禀尸身被太原军民盗出城外,金兵发觉后追来,太原军民忙将王禀尸身藏匿于城南一小村中,数日后,将其就地安葬。藏匿王禀尸身的小村,后人称为王村。
时王禀之孙王沆尚年幼,王府忠厚老仆,从山东青州抚孤乞讨南下,后居于临安盐官县长平乡,结草为庐(今海宁市伊桥“草舍里”),苦耕勤读,刻苦自励。
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嘉其忠节,追封王禀为安化郡王,谥忠壮;子王荀勅赠右武大夫、恩州剌史;召其孙王沆袭封安化郡王,赐第盐官(今海宁市盐官镇安化坊)。
王沆袭封安化郡王后,由伊桥草所移居盐官,为海宁安化王氏始祖。
传至南迁十四世王信于明代成化年间自三官墩迁硖石。
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是王沆的二十九世孙,遗憾的是这孙子却“殉”了另一拨女真人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大清朝,历史真的很刺激的有木有。
经略使张孝纯被俘,后降金。张孝纯虽然降金,在下却觉得他做到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对得起大宋朝。
完颜鹘沙虎攻取平遥、灵石、孝义、介休诸县。完颜鹘沙虎是完颜习不失的儿子。
九月八日,完颜宗望在井陉打败,宋将种师闵四万军队,
八日,宗望在井陉打败宋种师闵的军队,拿下天威军,大宋的战斗力不咋地,名字叫的到挺那啥的。不知道你叫这个名字,马超有何感想。
接着东向回师,攻打已经被围困多日未下的真定,当时真定士兵不满二千人,铜钱不满二百万,无法抵御敌人。真定知府李邈于是出示告示让百姓拿出钱财,共同死守。
不几天,筹得铜钱十三万贯、粟十一万石,招募百姓组成英勇敢死队伍的也有几千人。
谁说我中原人好利忘义?!
金人到了,李邈向宣抚副使请求援军,并且抄小路传送密信上报朝廷,都没有得到答复。真定城被围困,边战边收,相持四十天。
城池被攻破,李邈进行巷战不能取胜,将要投井而死,却被身边的人拉住。
后被金兵擒住,完颜宗望胁迫李邈下拜,李邈不肯屈膝。
金国人很残忍,就用火烧他的胡须和眉毛以及两个大腿。烧大腿是一种酷刑,是对肉体的折磨。烧胡须和眉毛是对精神的折磨,古代中国人一般是不理发的,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老李依旧不降,金国实在不行了,就试图诛心:“集民兵击我,谓我为贼,何也?”
李邈慨然回答说:“汝负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讳吾言敌?”
宗望和宗翰还是有许多不同,宗望对英雄还是有相惜之情的,所以李邈并没有被杀。
反而靖康之便以后,想让李邈作沧州知州,李邈笑而不答,反而劝说金国:“汝不以此时归二帝及两河地,岁取重币如契丹,以为长利,强尚可恃乎?”
这话大意是:你们此时应该送还我们的两位皇帝和两河地区,每年像契丹一样收取丰厚的财物,来谋求长久之利,难道将来你们的强大还可以依赖嘛?
这就说到了女真人的心坎里了,女真人也明白,武力的强大是不可以长久的。将来一定会衰落,而且堕落不是过程,而是直线。所谓:“胡虏无百年之运”,便是这个道理。
举个例子,清朝本来天下无敌八旗将士,竟然在和吴三桂作战的时候,不堪一击,后来不得已组建绿营才扑灭吴三桂起义。
李邈把一个不可以说的事实,当着金人的面说了出来,那么金人肯定是不能容忍。
首先这帮人把李邈散开头发衣襟左衽,披发左衽历来是中原人对野蛮人的定义。李邈自然大怒,你藐视我文化。于是李邈把这种胡虏无百年之运的话说的更有劲。
当然这帮野蛮人一直都这样这样,后来的清朝不也是剃头,易服,不从者死。
金人大怒,于是杀害了李邈。将要临刑的时候,李邈面色不变,面向南拜了两拜,端坐着接受刑戮。英雄可以无寿,但英雄永垂不朽。
最后介绍一下英雄李邈的身世,李邈是唐朝宗室的后人,最其祖上可以倒到唐太宗,套用刘备招摇撞骗的话就是:唐太宗玄孙,废太子讳承乾之后也。
十月,完颜娄室攻下汾州、石州,以及两州所属的温泉、方山、离石等县。蒲察攻克平定军,辽州投降。
十一月三日,完颜宗翰从太原出发,目标汴梁。
五日,完颜宗望从真定奔赴汴京。
七日,完颜宗翰拿下威胜军。
十二日,完颜撒剌答攻破天井关。
完颜宗翰兵临隆德府,派使者招降知府张确,张确不降。这个时候隆德府要兵没兵,要将没将。
此时很多人劝张确,咱们不投降可以,但是我们得跑,留在这里是坐以待毙。张确怒斥,说:“确守土臣,当以死报国,头可断,腰不可屈。”
十四日城破,知府张确,通判赵伯臻、司录张彦遹战死。
完颜活女渡过盟津。西京、永安军、郑州投降。
十九日,完颜宗翰攻克泽州。
完颜宗望率领各路军队渡过黄河。据说金兵在过黄河之前,大宋在黄河对岸有十四万守军,结果金人玩起来心里战,想吓唬吓唬大宋,就在黄河对岸敲了一夜战鼓,结果是金国人的心里战打的极为漂亮,出乎金国人的预料,十四万守军被这一夜鼓声吓不战而溃。于是金国悠哉悠哉的用小船七天七夜分批渡江。
还有一种说法是战鼓都不是人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