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好女婿 >

第99部分

明末好女婿-第99部分

小说: 明末好女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有了山民的下山,青石堡渐渐繁荣了起来。

第194章 西山军编制与建设() 
一切步入正规之后,陈越便开始了整训军队。通过和王寅、袁可立等的商议,决定把西山军进行微调整编。整编为左右两个哨,分别由杨正平、铁狮子任哨千总。每哨下面设三个百人队,以及一个直属千总的总旗,共人数六百余人。杨平的左哨,由陈平、李奕、萧冰为把总,徐青田、王猛、李刀子等为总旗官,小旗官都是最早跟着陈越的那些少年家丁以及军中敢战士以上精锐担任。铁狮子的右哨则由陈默金鑫、陆大有为把总,铁狮子加入西山军时的五十余老部下也都安排在右哨之中。左右两哨共一千二百军队都是以车兵为主,配以长枪火铳阵。

    每个哨的基本建制为小旗,每个小旗十五人,配备一辆战车,十五人中小旗官一名,伍长两个,分别管着四个士兵。十五人中,除了小旗官外,有三个火铳兵,三个刀盾兵,一个弩弓手,和三个长枪兵,一个负责驾驭战车的驭手,以及两个火炮兵,负责发射撞在战车上的虎蹲炮,最后是一个伙夫。当然眼下军中虎蹲炮较少,火炮兵也只是名义上存在。由于历次大战,从满鞑兵手中缴获了大量的铠甲武器火器,这一千五百军队的装备还是非常齐全,水平在大多数明军之上。小旗以上的军官都有铠甲,普通士兵都有半身甲或者皮甲,最不济的也有鸳鸯战袄。

    剩下的三百人,抽调一百骑术精湛的为夜不收骑兵,历次缴获的战马由二百余匹,足以使这一百骑兵一人双骑。每个骑兵配备一支三眼火铳,一副手弩,一把长刀,一副半身甲,可谓装备精良。由卫阳担任骑兵把总,刘能副之,分统一个总旗五十名骑兵。

    再剩下的两百人,都是陈越的亲卫,正在京师老家养伤未回的陈岩为亲卫把总,其他如余枫、林福成,马闯、李玉林等,都为总旗小旗官。亲卫的武器只有两种,火铳和长枪,以及每人一匹战马,这支军队是陈越手中的预备队,肩负着战斗时攻坚的任务。

    每日里,除了在城墙上轮值的军队以外,其他官兵都在各自将领的带领下,开始进行严厉的训练。

    除了这一千五百建制军队以外,陈越又另外成立了军械司,负责西山军火器军械战车等的制作工作。以李雄为军械司主事,京中名匠刘贺的儿子刘三副之,二人都是千户衔。军械司以下,设立火药司,火铳司,战车司,火炮司,四个分部。李雄兼任火药司的管事,负责全军火药及神火飞鸦、飞天神龙、万人敌等火器的配制制作工作。刘三兼任火铳司管事,带领从京营匠户中招募来的三十多个铁匠,负责打制火铳,现在全军火铳只有三百余支,还不到军队的四分之一,数量实在太少,陈越准备每个小旗十五人中最少有六个火铳手,所以需要的火铳还很多。战车司管事有木匠鲁三友担任,副千户衔,带领着营中二十余个木匠,负责战车的制作与维修,拒马木盾等和木器有关的工作。火炮司的管事是汤若望的养子潘学忠,也当着副千户的官职,负责火炮的铸造,不过目前他还是光杆司令,陈越打算拨给他一些铁匠以及后勤官兵,辅助他铸造大炮。造炮需要大量的钢铁煤炭,更需要搭建高炉,煤炭容易,派人回西山传个口信,自然会有大量的精制煤炭运来,至于钢铁,除了采矿,就只能从商人哪里采购。陈越向范天宇下了订单,以一斤铁二分五厘的价格大量采购精铁,这个价格是市场价格的两倍,不过精铁这种军事物资,也只有晋商才能大量采购。

    军械司成立后,就在河谷的高地上,建立了各自的营房,各个工匠们开始了紧张的工作,陈越给他们的待遇很高,只要是技艺精湛的大匠,一律享受百户的待遇,每月有饷银三两五钱,光这五六十个工匠,每月的饷银就近两千两,陈越自然不会让他们闲着。早在从京师出发的时候,陈越就向选择回西山的乡兵约定了运送煤铁,在西山除了大量的煤矿以外,还有几个小型的铁矿甚至金矿,不过产量非常的低,年产量也只有数万斤,产的铁主要供应京营。不过既然陈越需要,西山的铁矿挤也会挤出一些来。不过随着以后由朝廷派员掌控西山,煤矿和铁矿肯定会落到勋贵太监以及文官们的手中,再想弄铁就不那么容易,所以只能从晋商手中采购。

    进入了六月以后,先后从西山运过来三四千斤生铁,以及十数万斤的煤,工匠们已经能够正常的开工。

    潘学忠带着几个人,在河谷边选择了一处地方,立起了一座高炉,炉子用谷底的胶泥糊制而成,据潘学忠所说,这种泥极耐火烧,隔热性强。陈越以前只是个警察,对炼钢一窍不通,只能看着潘学忠忙忙碌碌,指挥着几个铁匠把铁矿石和精制的煤炭混在一起倒入炉子中,然后开始点火烧炉,却也帮不上忙,出不不了主意。

    不过潘学忠乃是汤若望的高徒,手里又有汤若望授予的《火攻挈要》一书,对制作火铳乃至大炮很是熟悉。而造炮自然要融化钢铁,这点对他不难。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陈越只是给潘学忠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求制作的火炮以小型火炮为主,虎蹲炮要造最少五十余门,争取每个小旗都有一门,平日里就安放在战车上,因为虎蹲炮只有三十多斤,移动时放在战马马背上也行。

    除了虎蹲炮外,就造四五百斤重的佛朗机火炮,这种炮虽然威力小射程斤,可是质量轻,便于移动。而且这种佛朗机火炮又分子母铳,一个母铳配备四五个子铳,子铳安装火药,放时装入母铳中,可以大大节省火药装填时间,提高射速。陈越亲自画了图纸,要求战车司主事鲁三友按照图纸打制安装火炮的炮车,有了炮车后,只需要一匹驮马,就可以拉着火炮移动。

    ps:第二更,去下点面条,吃过晚饭后看看能不能再写一章。

第195章 养军难(两合一的大章)() 
从无到有,在这绵延的群山之间,出现了一个城堡,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边墙、营房,军械司工匠们的工坊都搭建了起来。重新整编过的军队也开始了日常正规训练,虽然中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士兵们生活物资短缺,军械司所需的工具材料短缺等等,但是有晋商中的范家在,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完满的解决。当然,范家也在青石堡建设的这两个月中赚的盆满钵满。

    一切都在向好的地方发展,随着范天宇开设的日用商铺的出现,晋商中的田家和黄家也闻着味一般来到了这里,拜见了陈越,要求在青石口开设商铺,陈越当然很高兴的答应了他们,同样以一百两银子一年的租金给他们划拨出一块土地,让他们建设商铺。范天宇当然非常不满,因为这意味着他将不能垄断青石口的生意,可陈越却不理会他,多一家商人入住,物资的采购也多了一种选择,价格自然会便宜很多。

    很短的时间,田家和黄家的商铺都建立了起来,三家商铺的出现,使得青石堡的物质极大丰富了起来,粮食布匹油盐酱醋,各种生活物资应有尽有。附近山里的山民们也越来越多的选择了下山,在青石堡定居。他们本来逃入山中是为了逃避满鞑逃避战乱,很大部分山民还都是以前的军户,不过山中的生活到底不便,各种物资极为短缺。现在陈越愿意把原来属于青石堡的军田重新分给他们,只需要每年缴纳三成的租子,就可在这里建房定居,生活可比山里好很多。不过陈越同样有条件,想回到青石堡的话,一家必须有一个青壮加入西山军,当然这点对这些山民前军户们不成问题。他们本来大多数都是军户,加入军队再正常不过,而且家中有了士兵,能每月赚到一两多银子的饷银不说,以后也没人敢欺负。

    时间慢慢进入到了九月,这些年天气越来越寒冷,寒风从西伯利亚吹来,越过茫茫无际的蒙古草原,然后经过燕山山脉继续向南,而位于燕山山脉和草原交接地方的青石口,气候又比京师冷上许多,才到九月,已经不得不穿上厚衣。

    而随着天气的变冷,随着陈越派人进山劝说,越来越多的山中百姓选择了下山,来到青石堡定居。青石堡这里原来就有数千守兵,随着满鞑攻打青石口入关,一部分守兵战死,部分投降,还有相当一部分携带家眷逃入山中,和原本的山民混居在一起,据负责安顿下山百姓的袁可立估计,附近几十里的山民总数当有数万之多。

    西山军一开始建造了数百栋的土屋,而一千多西山军只居住在靠着边墙的一百多栋,剩下的大半原本空着。一开始很多人还不明白为什么建这么多房,随着山民不断的下山,这才明白陈越当初的这样做的目的。

    一家山民分配一栋房屋,三百余栋很快就被下山的山民住满,以至于后来下山的人不得不在谷地平地另行建造,陈越命令木匠头目鲁三友带着手下几十个木匠,帮着建设房屋。

    每一户山民下山,西山军就会多出一个新兵,等到了十月初,这批新兵的总数竟然达到七百余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军户出身,都会一些战技,只要按照西山军的方式稍加训练,都是不错的事情。

    如今西山军的总数达到了两千二百多人,随着人数的增多,粮饷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两千多士兵,每日消耗的粮食就达四五十石,虽然从京师来的时候采购了两千余石粮食,可随着这几个月的消耗,以及这些下山的山民家属也都缺衣少食需要补贴,据管理粮秣的张程凯估计,眼下军中储存的粮食顶多吃到过年。虽然理论上说西山军的粮饷都应该由朝廷拨付,可陈越知道如今朝廷的底细,国库空空如也,哪里有多余的粮食拨付自己!而且以自己和文官们的恶劣关系,想要到粮饷更是千难万难。

    粮食尚且不说,士兵们的饷银又是很大一笔开销。两千多士兵,按照新制定的饷银标准,普通士兵一月一两五钱的饷银,战兵二两,敢战士二两五钱,至于军官,则更是有军官的补贴,从数量到数十两银子不等,再加上军械司的工匠,每月支出的饷银就达七千五百两银子之多。再加上军队的各种开支,每个月没有一万五千两根本过不去。养兵之难可见一斑,陈越很怀疑哪些动辄拥兵数十万的明末将领,比如左良玉拥兵二十多万,其他如吴三桂唐通白广恩刘泽清等总兵,也各有数万不等的军队,现在朝廷饷银根本指望不上才,陈越很是好奇他们从哪里弄到的养兵的银子。

    不过想想唐通和白广恩军中,穿的如同叫花子一般的普通士兵,陈越也就能够理解了,数万的军队恐怕大部分士兵平日里连温饱都不可得,只有将领的亲兵待遇稍好,哪像西山军,两千余士兵都是粮饷充足,饷银按月直接发放到士兵手里,从来没有克扣的现象。

    然而,随着每月巨大的支出,虽然军中还有着三十万两银子,都是从房山满鞑手中,从西山煤矿主那里的缴获,可陈越还是觉得压力巨大。自己的军队肯定要继续扩充,银子还会如流水一般花出去,就这样坐吃山空可不行,必须要开辟新的财源。

    可是在这鸟不拉屎的青石口,又哪里找到赚钱的门路?而且是赚快钱的门路!陈越很是忧虑。

    有句话说,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靠着蒙古大草原,是不是应该从蒙古人身上打主意?满鞑出兵入关抢掠,很多蒙古部落也参与了其中,抢得了不少的人口财物,若是能够找到一个蒙古部落抢上一把,应该能弄到很大的好处,最不济也能弄到一些牛羊吃吃!

    不过想法虽然很好,蒙古骑兵可不是好惹的,虽然没有满鞑八旗兵厉害,可是在空阔无边的草原,想打败迅疾如风的蒙古骑兵,可真的不容易。而且即使想去蒙古人那里打草谷,也得找得到蒙古部落才是!卫阳和刘能的夜不收骑兵,也多次派人进入草原,深入达二百余里,可是却没有发现大的蒙古部落。

    就在陈越发愁之时,范家商铺的掌柜范天宇前来拜访。

    “范掌柜有什么要求,尽管讲来吧。”看着桌子上一张二百两的银票,陈越似笑非笑的说道。这几个月来,范天宇最少从自己手中赚取了两三万银子,现在却只肯送自己这点银钱,这商人可都他妈的小气!

    “咳咳,”范天宇有些不安的扭动了一下身子,面对陈越,他时常有一种压迫感。

    “是这样的,陈大人,如今快要进入冬季,草原上牛羊正是肥的时候,我范家想派出一支商队,往草原上收些牛羊,还请陈大人您恩准,能够打开城门,让商队进入草原。”

    “是这样啊!不过你们范家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