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好女婿-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А�
瘦子口才很好,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说了。原来阿济格有感于水路进攻失败,江岸进攻受阻,决定开辟另外战线,他亲属率主力在这里和明军对峙,派吴三桂统领一路军队攻城略地,从南面威逼南京,只要吴三桂能够攻打到南京城下,必然会使得大明朝廷震动,崇祯必然会给陈越施加压力,或者调陈越回援南京,或者命令陈越速速向清军大营发起进攻,那时清军击败明军的机会也就来了。
以陈越对崇祯的了解,其性格急躁多疑,若是清兵真的由南面攻打到南京城下的话,这种事情真的有可能发生。历史上,崇祯曾经不止一次催促领兵的将领速速和敌军决战,从而导致明军的失利。
“这件事我知道了,张应祥做的很好。”陈越点点头,让这二人退下。
“是,侯爷。”瘦子向陈越磕头拜别,抬起头时眼睛冲陈越飞快的眨了几下。
“横山公,你怎么看?”等这二人被带下去之后,陈越问王寅道。
王寅也观察到了那瘦子走前的异动,笑着道:“我已经让人问过了,这瘦子上次确实是和张应祥一起被我军俘虏,可那胖子却没人认出。而张应祥要是派人送信的话,必然做的非常机密,又如何会派两个人前来。由此可见,这两个人只有瘦子是张应祥的人,那胖子只不过是被派来监视他的。
也难为了张应祥,竟然还暗地里嘱咐这瘦子偷偷提醒咱们,真是个驴粪蛋子两面光的人。”
“横山公以为满鞑分兵进攻是假的吗?”陈越微笑问道。
“说真也真,说假也假,计策本身是好计策,可是满鞑必然不会满足于此。”王寅笑道,“分兵攻打宁国、广德、太平,从南面威胁南京,这确实是个好计策,可问题是必然耗时太久,而南京坚城,即便吴三桂兵临南京城下,想短时间攻下也难,只要陛下不催促咱们,这路分兵起不到太大作用。而且天气越来越热,满酋必然没有耐心打这种耗时良久之仗。
所以才通过张应祥向咱们告密,恐怕是打着引蛇出洞的主意吧。”
“应该就是这样了。”陈越点点头。
让张应祥派人告诉出兵的消息,引诱明军出动偷袭拦击伏击,再趁机击溃出击的明军削弱芜湖明军的力量,趁机打下芜湖。恐怕这就是阿济格打的算盘,那么,吴三桂军队之后肯定会跟着精锐的八旗骑兵,就等着明军露头给于雷霆一击。
而张应祥受到阿济格胁迫不得不派人过来,又担心事后陈越暴怒,会危及他们的家属,这才让那个瘦子偷偷提醒陈越。
“这样的话咱们该怎么办?”陈越再次问道。
“既然知道清军的计划,就可做出对策,派出军队击溃其一部或者全部满鞑也不是不能做到。不过侯爷您确定要这么做吗?”王寅笑着问道。
“咱们军队虽然有十四万之多,可其中平南军只有六万,即便满鞑只派出两三万清军出击,想击溃乃至歼灭他们最少需要五六万人马。而咱们要是真的派出这么多人,清军再倾力来攻的话,恐怕芜湖也就很难守住。”
陈越仔细想了想,摇头道:“算了他们打他们的,咱们就牢牢扎根在芜湖即可,只要再熬上一两个月时间,就是热也得把满鞑热走。”
王寅赞同的点点头,“这样最是稳妥,可是侯爷您也得考虑到,一旦任由清兵攻入宁国、广德,乃至应天府,兵临南京城下,您到时会遭到朝廷乃至南京百姓多大的非议。。。。。。”
有句话王寅不敢说,当年袁崇焕就是守住了宁锦防线,可是却让后金兵绕道蓟州破关而入,兵临北京城下,而袁崇焕也因此命丧黄泉。当然陈越的权势和在崇祯心中的地位远非袁崇焕能比,可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提起南京那帮文官,想起多疑猜忌的崇祯,陈越也觉得脑门疼。
“本侯既然授命全权应对满鞑大军,陛下也并未派出文官监军,可见还是信任我的。”陈越犹豫道,想起在南京时和崇祯的对话,虽然崇祯暗示自己交出了财权,可陈越能感受出崇祯的信任和坦诚。
“为了能够击败满鞑,为了天下百姓和大明的江山社稷,些许猜忌和非议本侯还能承受!”陈越毅然道。
“既如此,请侯爷下令,宁国广德应天各府,坚壁清野,百姓都躲入城里或者山中,把刚收获的粮食带走或者深埋起来,同时命令各城严防死守,不给满鞑可乘之机!”见陈越做了决断,王寅不再多少,尽力的查漏补缺道。
第528章 吴三桂和鳌拜()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一支军队从清军大营开出,迎着朝阳向东方而去。
军队的规模很大,足足数万人之多,前锋走出了五六里,后军才刚刚出营。
统领大军的是满清平西王吴三桂,奉阿济格之命,带领本部万人绿营兵三万攻略宁国、广德各府,绕陆路从南面攻打南京。
然而江南之地,地形复杂,河流众多,一路上翻山过河,大军一天也只不过走了四十余里,这让吴三桂很是无奈,心中对阿济格派给自己这样一件苦差事腹诽着。
腹诽也好,痛骂也罢,吴三桂却无可奈何。他刚刚投降满清不久,根本不能像尚可喜一样深得阿济格信任。
同样是归降的明军将领,同样被满清封王。尚可喜却安安稳稳的呆在大营中,自己却得辛苦奔波,这让吴三桂很是无奈。
“王爷,有人要见您!”傍晚的时候,大军刚在一条溪流旁边扎下营地,游击将军郭云龙面色古怪的带着一个人过来了。
身穿绸布长衫,头戴逍遥巾,一副读书人的打扮。可矫健的步伐、壮实的身体,显示这不是一般的读书人。
“你是什么人?见我所谓何事?”吴三桂不耐的问道。
大军出动,一般百姓早吓得逃之夭夭,此人敢来到大军见自己,必不简单!
“在下大明东缉事厂档头马守正见过大明平西伯!”来人向吴三桂躬身行礼,大明两字却让吴三桂脸上一热。
平西伯,这是当年崇祯命他带兵援救北京抵挡闯贼勤王之时,封赏他的爵位。只可惜未等吴三桂带兵赶到,北京已然沦陷。眼看着大明将亡,龟缩再山海一隅的吴三桂选择了向大顺投降。后来因为大顺查抄了他家,抓捕了其父吴襄,吴三桂才愤然引清兵入关,打的是为君父报仇的名义借师剿匪。
可是谁成想崇祯竟然没死,而是逃到南京继续做皇帝,这让原本名声还不错的吴三桂顿时坐了蜡,他开关迎接清军的行为便变成了不择不扣的引贼入室,便成了卖国。
现在听来人提起自己平西伯的爵位,吴三桂就觉得脸烧的慌。
“本王乃是大清顺治皇帝亲封的平西王,平西伯之旧称就不要再提了。”吴三桂冷冷的道,心里已经猜到了对方的来意。
果然,马守正摇头道:“平西伯此言差矣,天下人谁人不知平西伯是大明的忠臣,为了替君父报仇,这才引清兵入关。陛下和群臣一直对平西伯的遭遇很是体谅,认为很多事您是迫不得已罢了。”
“如此,你是要劝说我重归大明了吗?”吴三桂似笑非笑的问道。
“当然。平西伯您本就是我大明的臣子,您父亲更是大明之忠臣,原先因为满鞑势大您迫不得已暂时降清,可现在已经不一样了。多铎部十万大军尽数覆灭,阿济格军连战失利困守芜湖以南不得寸进。
只要再灭了阿济格所部,则满清的兵力三去其二,别说攻打大明就是守住北京也不可能。如此我明军即可趁势北伐,驱逐鞑虏恢复河山,到时平西伯您就是大明的忠臣,必将青史留名。”
马守正的一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说的吴三桂心神大动。吴三桂知道自己昔日的行为会在历史上落得什么名声,引鞑虏入关祸乱中原,和当年出卖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人的石敬瑭有什么两样,千载之后必然骂名满满。
若是能够寻找到机会反正,帮助大明击败满鞑恢复河山,则自己的名声完全就不一样了,以前的行为便变成了苦心孤诣卧薪尝胆甘受屈辱。
听了马守正的话,一旁的杨坤、郭云龙等将领也都心动了起来。虽然说在大部分人眼里,并不看重什么名声,也不在乎是否委身鞑虏,为的只是荣华富贵。可是,眼看着满鞑即将失势,为了保住荣华富贵又何妨抛弃大清重投大明。
然而还未等吴三桂表态,幕僚李友松的一番话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
“王爷,咱们既然选择了投奔大清,当今皇上和睿亲王也对你很是看重,再行反复可不是好的选择,更何况咱们的家人可都在山海关那里,王爷您得考虑清楚啊!”
吴三桂手下军队万余,都是当初的关宁军嫡系,上万军队的家属均在北方,要是大伙儿选择抛弃大明降清的话,必然会祸及家人。想到这里,众将都冷静了下来。
马守正张了张嘴,他可以以利害得失劝说吴三桂,可是总不能说让人家放弃家人,就在他苦思如何再次开口时,吴三桂发话了。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则主而侍,我大清皇帝英明宽厚,摄政王睿智多谋,远胜昏庸无道的崇祯皇帝,我吴三桂既然选择了归清就绝无二心。来人,把这厮拉出去砍了,把首级传回大营!”
“是,王爷!”随着吴三桂的话语,几个家丁冲了过来,拉着马守正就走。
“王爷英明!”李友松冲着吴三桂拱手笑道。
。。。。。。
“这是明军劝降使者的人头?”鳌拜看着被送过来的明人首级,皱眉道。
“是的,鳌大人。明军派人往平西王爷营地,试图劝说王爷背叛大清,被王爷下令当场斩杀。”吴三桂负责送首级的家丁禀告道。
本来奉吴三桂之命把首级送回清军大营以示忠心,没想到半途遇到尾随后面的鳌拜大军,倒是省了一番奔波。
“好,把首级留下,你回去吧,我会派人把首级送回大营,交给英亲王。”鳌拜挥挥手,让吴三桂的人回去。
“好个吴三桂,还算识相!”看着狰狞的人头,鳌拜冷笑了起来。
阿济格派吴三桂出征攻略宁国、广德等地,是把吴三桂当作诱饵引诱明军来攻,鳌拜则带着万余骑兵悄悄尾随在后,趁着明军攻打吴三桂部时发起突袭,歼灭明军。
派吴三桂领兵出击,阿济格自然考虑到其会反复的问题,鳌拜带兵也有牵制其的任务。不过考虑到吴三桂所部家属都在辽东清军治下,阿济格和鳌拜也不相信他有胆量背叛大清。
第529章 内讧的前兆()
吴三桂率领军队从芜湖所在的太平府一路向东攻入宁国府境内,一路上小心翼翼,然而却没有遇到明军的阻拦伏击。
数日后到达宁国府治宣城,把宣城团团包围。
宣城府内只有数千地方军镇守,战斗力及其低下,若是发起强攻的话用不了几日就能拿下。
然而吴三桂却围城不攻,在宣城足足呆了三日,等待着明军主力从芜湖增援宣城。可是芜湖明军却对这一切视而不见,对只有一百多里的宣城置之不理。
无奈治下,吴三桂挥兵攻入了宣城,洗劫之后,率兵向北进入了应天府,从南面向着南京逼去。
宁国府失守,清兵一路攻城掠地进入了应天府,南京朝廷一片大哗,弹劾陈越纵敌的奏疏如同雪片一样进入内阁,使得三个阁老应接不暇,也使得崇祯皇帝心忧不已。
不过对于陈越,崇祯还是十分信任的。所有弹劾奏疏统统留中不发,同时在朝堂上严厉斥责那些上蹿下跳的御史。同时,崇祯下令南京戒严,以镇北侯吴孟明为总督,分派大臣们各自负责把守城门。同时给浙江、苏松等地下旨,命令各地军队前来勤王。
而对芜湖方面,崇祯只是命人把南京的情况送到芜湖,让陈越知晓,同时告诉陈越自己对他的信任。
清军竟然打到了应天府境内,陈越知道自己不能再毫无动静。遂下令,命令吕泰和郑森率领船队,攻打清军水营。
二百余艘战船载着两万余水军,逆流而上,向着清军水寨发起了猛攻。
面对明军的来势汹汹,清军水师根本不敢出船迎战,而是躲在水寨里严防死守。
清军二十多万大军,在江边立下了十多处水寨,连绵足有二十多里。
每处水寨外面以圆木锲入水中形成寨墙,内以船只相连,船只和船只之间设有水道,可供大船通过自如。而为了防止明军火攻,寨墙上钉有无数数丈长向外斜挑的尖木,可以把敌军火船挡在水寨之外。
负责守卫水寨的都是绿营兵,因为在阿济格看来,岸上要远比水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