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好女婿-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如来佛祖?是到了昆仑山,被太乙真人收了起来,太乙真人你知道吗,就是那哪吒三太子的师傅!哪吒削骨还父、削肉还母,没有了身躯,正是太乙真人一莲藕为基为他重炼了身躯。”此时封神演义的故事已经在大明流传了开来,大家都听说过哪吒三太子和太乙真人的名号,于是便聚精会神的听杜渊的胡扯。
“阿越的一魂两魄也是飘到了昆仑山,为太乙真人收在紫金葫芦中。”
“那太乙真人为何没有为他炼制身躯啊?”一个苦力不解的问道。
“你懂什么?哪吒是因为失去了身躯才得重新炼制,阿越又不是没有身躯,为何要炼?别打岔!”杜渊瞪了这个苦力一眼,“阿越的一魂两魄日夜听太乙真人讲道,竟然有了灵性开了天窍,这一日趁着太乙真人睡觉之时,撞开了紫金葫芦的封口,又飘了回来,于是阿越的三魂六魄变得齐全,又恢复了以前的神志,不再是傻子了。
那阿越的魂魄在昆仑山可没有白呆三年,而是看遍了仙界的东西,学会了许多奇妙的本事。太乙真人爱喝茶,他烧茶的用的是一个紫金火炉,烧的是天上的仙碳,阿越便依据紫金火炉的样式制作了蜂窝煤球,这东西虽然比不上紫金火炉和仙碳,可也好用的很,比咱家用的煤炉子强上太多。”
“说的跟真的一样!你用过啊?”一个苦力撇着嘴道。
“我当然用过了,我家和阿越家是邻居,关系非比寻常,他特意不要钱送了我一个火炉和几十只煤球,那玩意好用的很,三只煤球就能烧上一天!而且非常的干净,只要不用时封住火,就是过了一天也不会灭!”
“有那么好嘛?你不会骗我们吧!”有苦力知道杜渊爱吹嘘的毛病,不怎么相信杜渊的话。
“嘿,我杜渊是什么人,什么时候撒过谎!不信你们今天收了工跟我回家看看,就知道我是不是说谎了!”
第二十八章 生意来了!()
惊喜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到来,在陈越带着陈平陈默两人努力的和煤泥打煤球的时候,陈岩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带来了有顾客需要蜂窝煤的好消息。
“你们俩继续打吧,一会儿把那些已经干了的蜂窝煤搬到仓库里。”看着满院子的煤球,陈越吩咐陈平陈默二人道。
“少爷,我帮您拉车吧!”陈平满脸期望的看着陈越,连续两天不停地打煤球,这样的活计太过枯燥,他很想出去遛上一遛。
“有陈岩帮我拉车呢,你还是打煤球吧。从明天开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买煤球,咱们这两天打的煤球恐怕很快就会卖完。”
陈越说着,带着陈岩往板车上搬煤球,装了满满一板车,虽然只有一个顾客要煤球,但是陈越有一种潜意识,只要自己这车煤球拉到宣武门大街,恐怕会有很多的人前来询问,这车煤球都不一定够卖得呢!
陈岩很有劲,一个人拉着满车的蜂窝煤走的虎虎生风,根本用不着陈越出手,看来带他来不带陈平是对的。经过西便门城门的时候,陈越笑着和两个守门的老兵打了招呼,两天前陈江河请负责守西便门的百户大吃了一顿,得到了尽管从这里通过的许诺。都是京营兄弟,这点面子还要给的。
要煤球的顾客是宣武门大街一家书店的掌柜,有着秀才的功名,平日里喜欢读书饮茶,又嫌弃以前烹茶的炭炉又费又脏,一眼就看上了这种蜂窝煤,虽然卖相不是很好,可是很省钱啊,比烧香碳省的不要太多,而且这又是个新生事物,还可以在相识的读书人面前卖弄卖弄。
“李相公,您看怎么样?”把炉子安放到书店掌柜的书案之前,亲自为他点着了火,放下两只蜂窝煤球,陈越笑嘻嘻的问道。
“不错不错!”李掌柜仔细的打量着煤炉的造型,看着里面煤球燃烧冒出的橘红色的火苗,非常的满意。
煤火炉子的外形是陈越亲自设计,共设计了高中低三档款型,一档比一档精致好看。最高档的外壳是用纯铜打制,上面有花鸟鱼虫的图案,精致的好像艺术品一样,不过这种需要找铜匠去做,而且售价太高只能卖给真正的有钱人,目前还只存在于图纸上;中档就是卖给李掌柜这只,外壳由生铁打制,内里是用胶泥制作的炉膛,外壳设计以圆柱形为主,非常的小巧玲珑,通体刷上一层防锈的红漆,看起来颜色非常的靓丽;低档的造型就简单了许多,外面也只是刷了一层防锈的桐油。
陈越的车上就带着两款中低档的煤火炉,李掌柜一眼就相中了中档的这个。不过中档的煤炉价格要一百文钱,若是低档的只需要五十文而且第一次购买买一百块煤球可以赠送一个火炉。低档的火炉只是外面包了一层铁,并不值钱,一百块煤球赠送一个煤火炉纯粹是为了招揽生意。
李掌柜犹豫了半天,还是一咬牙买了这个外形非常好看的中档火炉,对他这有些身份的人来说,多花些钱装逼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炮生意,收入三百枚铜钱,掂着沉甸甸的钱串陈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傻。。。。。。阿越啊,给我家送些蜂窝煤!”刚出了李秀才的书店,就有一个街坊拦住了陈越的去路,他昨日在张婶儿家包子铺吃早餐,一眼就相中了这种蜂窝煤。
“好的牛伯,我这就送您家去。”陈越笑呵呵的应着,吩咐陈岩拉起了煤车。
“阿越啊,两文钱一块煤球太贵了,能不能便宜一些啊!”
“牛伯啊,真的不贵,这种煤球制作起来太难了,麻烦得很。虽然您看着有些贵,可是它耐烧啊,比您烧以前的煤炭可实惠的多。而且只要您买一百块煤球,我就送您一个煤火炉,不要钱的啊,这煤炉买起来可要五十文钱呢。”
“真的吗?那感情好!”牛伯大喜,他知道自家的煤炉不能烧这种蜂窝煤,本来还担心还得花钱买煤炉呢,没想到竟然有这种好事。
生意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来了,满满一板车的煤球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卖了个一干二净,虽然只有五六个顾客,也只是买了五六百文铜钱,也就半两银子多一点。可是终归是有了好的开头,相信以后的生意会越来越好。
看到板车空空而回的陈越,迎出来的吴婉儿大喜,知道煤球终于卖出去了。连忙倒了一盆子清水,再兑上些热水,让陈越洗洗手脸。
陈越变戏法的从身后拿出一串冰糖葫芦,递到了吴婉儿面前,使得吴婉儿露出了惊喜的面容。
“有我俩的没有啊,有我俩的没有啊!”早已累的半死的陈平扔下了手中的煤球机,大叫着冲了过来。
“冰糖葫芦没有了,肉倒是有一大块!”陈越把一大块足有五六斤重用油纸包裹好的猪肉扔到了陈平的怀里。
“狗子,咱们有肉吃了!”扯开油纸,看着里面肥肥的五花肉,陈平欣喜的冲着陈默大叫道。这年头,普通百姓家一年到头吃肉的次数也是有限。
陈默扭头看了他一眼,默不作声的继续和着煤泥。
“阿默歇歇吧!”看着认真干活的陈默,陈越点了点头,这是个老实勤恳能干的孩子。
吃了一只糖葫芦,把剩下的给了陈平,吩咐他和陈默分着吃了,吴婉儿便拿起了红烧肉进了厨房,她现在对厨艺很有兴趣,做饭的水平也每日都在提高。
陈越洗了把手脸,进了自己的卧室,从柜子里取出一本账簿放到桌子上,磨好了墨,提起毛笔开始记账。
既然是做生意,而且是要做大生意,账目不清可是不行。现在生意刚刚开头,自己还能对付着记账,要是以后生意越做越大,就得请专门的帐房了!
书店李掌柜,购买煤球一百块,计铜钱两百文,中档煤炉一只,铜钱一百文,共收入三百文。
头发胡同牛二,购买煤球一百二十块,计铜钱二百四十文。(赠送低档煤炉一只,本金二十文)
铁匠胡同何大头,购买煤球八十块,计铜钱一百六十文。(赠送低档煤炉一只,本金二十文)
。。。。。。
把上午的生意一项项的记录了下来,共六单生意,卖出了六百四十块煤球,一只中档煤炉。收入一千三百八十文铜钱,其中煤球一千二百八十文,煤炉一百文。
利润吗,不算人工,一只煤球的毛利润1。2文,约合利润七百六十八文,还不到一两银子。赚的钱不算多,可这只是开始!
第二十九章 扩大规模()
午饭陈江河并未回来吃,而是留在了城内自己解决,陈越猜测他多半吃的是张婶家的包子。
陈越吴婉儿连同三个家丁围坐在一个方桌上,开始吃起了午饭。吴婉儿把一大块猪肉全部入了菜,猪肉炖冬瓜做了满满一大盆,另外一个簸箕里堆着摞的高高的炊饼,三个家丁每人抱着一只大海碗,开始了大快朵颐。
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又都干了一上午的体力活,每个人都非常的能吃,簸箕里的炊饼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减少着。
一连吃了四只炊饼两大碗烩菜,陈平才喘着气停了下来,烩菜的味道实在太好,简直比他以前家里阔的时候吃过的任何东西都要好吃的多,当然累了吃什么东西都比往常要香。
抬头鄙视的看了陈平一眼,陈默悄没声的又抓起了一只炊饼,开始继续埋头苦吃。
三人中最能吃的要数陈岩,陈默只不过吃了五只炊饼,他一连吃了八只,才打着饱嗝停了下来,却是比陈越还多吃一只。
好笑的看着这几个大肚汉,早就吃饱的吴婉儿端上了茶水,开始收拾碗筷了。
看着仅剩几个炊饼的簸箕以及见了底的盛菜的木盆,陈越眉头紧皱着,看来要养活这些大肚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吃过午饭小憩了一会儿,陈越便带着陈平陈默二人一起出发进城卖煤,只留陈岩一人在家打煤球。三人共拉着两辆煤车,陈越自己一辆,陈平和陈默合拉一辆,一会儿进城后还要分出一人去家里取陈江河做好的煤炉。煤球机共打制了十只,基本上能满足现在及以后的需要,陈江河现在全力开始制作煤炉,这种简单的活计不需要人帮手,陈岩便被打发了回来帮着陈越打煤球。
从西便门通过的时候,送给守门的老卒一人一只吃剩下的炊饼,两个老卒便喜笑颜开了起来。对常年吃掺糠的窝窝的他们来说,很少能够吃上一顿细粮。
陈家蜂窝煤的名声已经传扬了开来,煤车刚到宣武门大街,便有街坊笑着围拢了过来。
这个下午的生意非常的好,好的出乎陈越的意料,半个下午的功夫就卖空了两车的煤球,共发展了十五个顾客,收入的铜钱达三千文之多。
每发展一个顾客卖出一些煤球,陈越都掏出准备好的小本子,耐心的记住对方的名字和地址,承诺等他们煤球快用完的时候会提前送煤球过来,不用他们上门去催。
陈越的态度很和蔼,服务很周到,对每个要煤球的顾客都耐心细致的帮助他们生起火来,示意如何使用并交代不用的时候一定要把火封好,这样即省煤又不会灭火。
陈平和陈默跟在了陈越身后,满脸崇拜的看着陈越与人交流,暗暗地把陈越的举动记在心里。这也是陈越带他们来一起售煤球的原因,以后总不能自己事事都亲力亲为,得注意培养一些销售人员。三个家丁中只有陈平和陈默适合这种销售工作,陈岩榆木脑袋却是不行的。
接下来的几日,煤球生意一如既往的红火,每日里都能售出四五车的煤球,以至于前几天存下来的煤球快要销售一空,陈岩一个人打制煤球的速度远远供不上售出的速度,陈越知道要想把生意进一步做大,必须要再招募人了。
这年头什么都缺就人力不缺,北京城七八十万人口,有的是想找活计的百姓。可是一般人陈越根本不愿找,要找就找那些知根知底的,还有谁比老爹手下的军户更好呢?
和陈江河商议之后,陈江河爽快的答应去帮他召集弟兄,他手下的三十来个军户都是穷的不能再穷,大都靠出苦力维持家里的生计。不过陈江河要求陈越必须多给老兄弟开工钱,要不他觉得对不起人,陈越笑着答应了下来。
听闻总旗的煤场需要人干活,老兄弟们都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反正都是出苦力赚铜钱,在哪干不是干啊,一向仗义的总旗绝对亏待不了大伙儿。
总共三十五个汉子,齐刷刷的站在了陈江河父子面前,站的比军队操练时还要整齐。看着三十五个破衣烂衫的汉子,陈越为难的挠着头,现在的摊子还未铺开用不了这么多人啊,可是留一些撵走一些的话如何能说出口!罢了,既然来了就都留下吧,想方设法把摊子尽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