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新世界-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刘遥看着搁架上这些东西,琢磨了一些,对梅先卓说:“让人把自己的钱都拿回去。但是钱拿回去的孩子,每人带一块腊肉来,都要有这块那么大。学费就是每年一块腊肉。”他指着一块腊肉对小满说:“你把它挂在门外。”
“为啥单独要腊肉?”所有人都很奇怪。
刘遥正要解答,梅夫人头上绑着个手巾走了进来,拉着姚英去一起摆桌椅。刘遥问梅夫人:“夫人,你既知道唯有读书高,可知道这读书和腊肉的关系?”
“老师吃了腊肉有力气教学生”梅夫人张嘴就来。
“谢谢梅夫人。”刘遥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不客气。”梅夫人笑笑,带着姚英走了。
刘遥摇摇头,对女儿说:“就这么定了,带了腊肉来的就算拜师入学了。其它东西我们吃掉了的,都算入学了。”
“那孙巧巧呢?”
“贝壳不算。一视同仁。”刘遥沉吟了一下说。
堂屋里已经面目全非,高管家叫来几个人,把家具搬空,在北墙放了一把太师椅和一张桌子,房间正中里放了几排桌椅,像模像样布置了一个教室。
第二天早上,大概是教室布置好了的消息传出去了,几乎全村的村民都来了,扶老携幼的一大堆,围在梅家门口。大部分人拥进第一进院子,把梅家挤得水泄不通,挤不进去的都在外头伸头往里看。梅香勇敢地站在第二进院子的门口,不让人们再往里走,眼看着就顶不住了。
刘遥皱着眉头让女儿去搬来一把椅子,放在第二进院子中央,翘着二郎腿坐了上去。人们轻易地冲开了梅香的阻拦,一下子来到院子里,就见空空的院子里刘遥一个人安稳地坐着,顿时不知怎么办,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都回去。一点规矩都没有。明天让孩子自己来报名。”刘遥还是皱着眉,轻声说到。
冲进院子的村民们有点不好意思,推推搡搡往外走。来到门外,就见刘满和梅香一个个朗声交待:“男孩女孩都可以来,7岁以上,让孩子自己来。来的时候带一块腊肉,喏,像那么大。”
刘满一边交待一边擦汗。这事怎么就那么不是味道呢?
这边刘遥也在擦汗。这是他第一次试用自己的个人威望,效果还不错。看着最后一个村民走出院门,他一咕噜爬起来,找到高管家,吩咐为明天要做的准备工作。
次日,梅家门口左边的墙上钉了三块木板,分别写着“蒙童班,7…10岁”,“少儿班,10…14岁”,“青年班,14岁以上”。木板上已经写了几个名字,那是送过鸡蛋活鸭的人。门口的右边,挂着哪块做样板的腊肉。
门外的院子里,姚英和刘满坐在书桌后面。桌上摆着笔墨和一叠纸。高管家抬头挺胸站在一边压阵,头发依旧散乱。
虽然说是让孩子自己来,村民们还是都陪着来了,只是不敢走近,在院子外站了一堆。孩子们都按照指引,安安静静地在院子里排队等待,逐一被领到登记的地方,直到登记完毕,才会交出腊肉,得到一块写着班名和编号的竹排。
登记完毕的孩子,会被引导到梅家的堂屋里。只见院墙上也立着一块大木板上面写着:事实、逻辑、理性、善良四个词。刘满告诉每个孩子这四个词的意思。梅香则交待每天天亮就要出门,来了在哪里坐下,中饭自己带来,天快黑才能回家去。交代清楚之后,就让孩子回去,明天天亮就从家门出发来上学。
高管家的父亲来叫大家都去吃中饭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登记完毕,小满兴冲冲地跑来说:“爸爸,连隔壁叉河村的人也来报名了呢,一共有79个人呢。”
“果然是坐不下的。还好我安排了不同的班级上不同的课程。一些在教室读书,一些上体育、劳作之类教室外的课程。这样应该够了。”刘遥摇头晃脑地显摆有先见之明。
“下雨天呢?不都得在室内?”姚英顶了一句。
“是不是在院子里搭个棚子?这个院子能坐不少人呢。”刘满出了个主意。
刘遥担心地说:“不行啊。本来堂屋里就够暗的了,院子里加个顶盖,堂屋里都看不见人。我还在想要准备点油灯呢,阴雨天肯定光线不够。”
“至于下雨天呢,学生们可以去实验室和工厂。所以就需要一个教导主任,几月极好下雨天少年班的劳作课挤占了体育课,几月几号要补回来。这个教导主任呢,就非你莫属了。”刘遥拍拍姚英的肩膀,嘻嘻笑着说。
“还几月几号呢,我都不知道今天啥时候。哦,对了,现在是天启4年。”
“我们有很精确的日历,只要对照今天的农历,就知道现在是公历的哪一天。只是现在去搞清楚具体的时间没有意义。明年吧,明年我们再颁布新的历法。”
“新的历法?”刘满睁大了眼睛。
“是啊。现在在用的历法很古怪的。大小月神出鬼没,2月只有28天什么的,很不正常。我要设定一个新的历法。每个季度都是91天,具体就是前两个月都是30天,后一个月31天。这样就是364天,在12月给一个32号,就是一年365天。对了,闰年给一个33号。”
“32和33号?好不习惯啊。”
“还有不习惯的呢,7天一周的星期就没有了,每5天休息一天。每个整5整10的日子和大于30的日子都是公共假日。这样的日历清楚规范,一目了然。”
“好像是不错的。只是5天休息一天?那不是只有4个工作日了么?有什么好处么?”姚英想了想,问道。
“有。这样的休息日实际上比双休还少一些,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效率。”
“除了33号确实怪怪的,听上很不错呢,那赶紧弄起来吧?”刘满急急忙忙地说道。
“现在不行,要等我们的影响力大一些之后,再发布新的历法。这个世界里,颁布历法基本上等同于宣布成立政权呢。”
“这么神奇啊。”小满耸耸肩,回头在木板上画起了花边。
根据报名的名单,蒙童班和少儿班都不分男女,分别是32人和25人,青年班都是村子里的人孩子,一共有21人,女孩6人,男孩15个。男孩班指派梅家驹做了班长。班下面还按照古代军队的组织方式5个人为一伍,分成3个伍。刘遥让大家自行组队,自行选了一个伍长,分别是梅家驹、孙壮和赵飞。14以上的女孩太少,没有分伍,跟10…14岁的25个孩子混在一起,另外组了一个班,也交给刘满带着。
编好了班,重要的就是基本教材怎么编制。一番讨论之后,设置了识字、算术、测绘、体育、劳作这些基本课程。课程都已实用为原则,识字科基本就是常识课,算术里面也加了很多会计和统计的知识,体育则是体能训练加军训,劳作就是各种技术和工具的再现。姚英和刘满教识字和算术,刘遥自己教测绘、体育和劳作。
围坐在餐桌上的时候,学校的事情已经基本确定下来,大家开开心心地拿起筷子吃饭。只有小满叫了一声:“咱们收了那么多腊肉,怎么没看到?”
刘遥点了点女儿的头,问道:“你知道我为啥要收腊肉么?”
“当做通货。跟收钱收粮食一样的。只是你喜欢吃腊肉。”小满转着眼珠子回答道。
刘遥得意地说:“你呀,就是没文化。论语里记载孔子说过:“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教诲焉。”一般的解释是,只要交了腊肉的,我都肯定会教他。所以学校收腊肉是很风雅的。”
刘满想了一会儿,问道:“我们需要去跟孔子发生联系么?我是说,我们要重建的文明,跟孔子有关系么?”
“好问题。实际上我们离开的那个世界,运行的都是希腊罗马到欧美这条线的文明,确实没有多少需要跟过去学习的必要。不过有点本土色彩,有利于取得认同感。”
旁边坐着的梅家几个人完全听不明白,互相看了一眼,都埋头吃饭。
第三章 不同 第18节 学校啥样子()
砖窑的砖烧出来之后,没有一块投入到建房子的工地上,先后变成了轮窑和水泥窑。管着砖窑的高管家看着自己烧出来的这么多砖块都没去造房子,变成了另外一些不能住人的东西,心里比谁都急。一个月的时间说过去就过去了呀。这条早上他抓住在各个工地例行巡视的刘遥,奇怪地问这算是什么计划。刘遥大大咧咧地回答:“造房子哪有那么快?”转身就朝水泥窑走去,留下一头雾水的高管家,只好继续烧他的砖。
刘遥对轮窑和水泥窑都很满意。轮窑顺利运行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毕竟基本原理是这个时空已有的。水泥窑这种本时空没有的东西,也一下子就搞成功了,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意外。来到水泥窑跟前,看到赵如山和几个生面孔在窑炉前忙活着,见自己过来,都走过来打招呼。
“先生,这几位是叉河村瓷器坊的。”赵如山见刘遥在看这几个陌生人,急忙介绍道。
“哦,你找了烧窑的大师傅,怪不得呢这么顺利呢。”
和建筑工地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相反在学校里待的时间却越来越多。
除了自己上课,他还占用算术课的时间,给孩子们分配任务:“刚才姚先生已经把表格教给大家了。说的是统计粮食产量的事情。这个表格也可以做别的事情,例如把全村的人都统计起来。”
孙巧巧举起手来。看到刘遥点头说:“先生,我们村的人没有产量。”她费劲地用刚学到的词提问。
“嗯,很好。你记着刚才学的内容了。”刘遥看着她迷茫的眼神,硬着头皮鼓励,接着说道:“有人想着可以怎样统计村里的人吗?”
一个瘦小的女孩站起来说道:“姓名和年龄,家里几口人,都有什么田产”
“非常好!我很希望你们能够主动去想问题。你叫啥名字?多大了?”
“我叫王带喜,今年13岁。”女孩细声细气然而口齿清楚地回答道。
“很好!大家尽量多想想,越详细越好。例如今年几岁要记,哪年出生的也要计,否则你的统计几年以后就没用了。还有会干什么活啊,身体健康状况啊,识字不识字啊,去过什么地方啊,会说什么地方的话啊,都可以记。大家去慢慢想,想好了画个表格,我们一起商量定下来。”
“可是我们不会写字,也没有纸笔。”巧巧站起来轻声说道。
“写字和纸的问题我会解决的。待会儿再说怎么解决,我这里先说一个规矩。这个课堂上,可以提问,可以反驳,说话也不必站起来,但是不能打断别人说话。不能打断我,也不能打断正在说话的同学。”
“先生,要是你讲话很快我提不了问怎么办?”巧巧又问。
“那就举手,我就知道你有问题了。”刘遥举手示意了一下,看大家都明白了,接着说道:“纸笔现在还没有,我已经让木工在做小黑板,拿石灰块在上面画,这个很不方便,但是比没有好。识字的问题呢,大家可以慢慢学。遇到不会写的字,就来问先生。”
下面一片点头。王带喜举手问道:“先生,就统计咱们村的每个人吗?”
“对了,你提醒我了。你们还要记录不在咱们村里的人的消息。这附近谁会造纸,有多少造纸作坊,一年造多少纸。还有铁匠铺、碾米坊,养猪养鸡,都要记下来。明后天你们的算术课上,就讨论这个,最后把表格汇总到刘满老师哪里,我来给你们确认。”
不用钢筋仅靠砖块和水泥的结合,让建筑形态与今天的风格完全不同。刘遥已经点着油灯从空间里抄袭了了很多结构图,白天就跟男人和男孩子们上课,讲这些结构。村民都自己造房子,虽然对这些不用木柱和榫卯结构的方式很是陌生,但是理解和接受起来却很容易。
刘遥设计了一个类似四合院的宅子。四面围合,房间有十多间,其中有些还挺大。不过为了省事,目前打算只造北面的一排建筑,东、南、西三面只造外墙,先当做围墙来用。
明白了设计图,地基也基本打好,终于可以全面开工了。赵世禄头天早早就布置好,第二天天刚亮,村民们都集合在梅家门口,打算去山岗上造房子。正要出发,就听到一阵密集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很快,四匹快马出现在眼前,却只有两匹马上有人。
“这是路上摔下去两个么?”小满没头没脑地问道。
“这是一人双马,非常紧急的时候这样子,一直很快。”孙正刚的小儿子孙壮回答得很快,话语却不是很利索。海南地处偏远,礼教大防不像中原那么看重,这个孙壮就很有机会时不时凑到小满旁边去。姚英已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