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异时空大宋 >

第67部分

异时空大宋-第67部分

小说: 异时空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体系中的人,只不过是所谓“礼失求诸野”的野人而已。

    不论阿米尔遵循的是草原的惯例还是古老的周礼,年轻小伙子的求偶行为没有任何错,他来到对岸,满怀希望的唱起了情歌,谁知道才刚刚起了一个头儿,就被一对青年男子打断了:“你不要唱了,回去吧。”

    “如果你不回去,我们就打断你的腿,让你的马把你背回去。”

    他们一上来,连寒暄都没有就这样赤裸裸的威胁,让阿米尔这个小伙子感到很诧异。他开口询问这是为什么呢。

    对方却只回答道:“我们不是一路人,你和你的族人以后都不能越过这条河。否则我们就刀兵相见吧。”

    见对对方说的这么郑重其事,阿米尔也只能先回到河对岸,将事情禀告了自己的父母。而第二天一早,让河谷西侧的阿米尔族人们感到诧异的是,对岸的回鹘人们都集中在一片空地上,听着几个身穿黑袍的人演讲——隔得有点远,他们听不清说的是什么,但是他们随后看到那些回鹘人一个个的跳进河水里——要知道这可还是初春,高原草原上的这个季节里,河水还是冰冷刺骨的寒冷,还好他们只是在水里似乎集体举行了一个什么仪式就上岸了。不过即便如此,阿米尔他们的族人还是看到有一些老人或者儿童似乎难以抵抗雪山融水的刺骨,是被人搀扶着上了岸。

    对岸的回鹘人们搞完了这令人莫名其妙的一套动作之后,就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离开了,按照往年的惯例,他们要在这里等到夏季牧草丰盛之后,收割充足的牧草和奶制品才回到祖居的山谷里避风过冬。这些回鹘人如此匆忙地离去,真是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遇上了什么事情。

    本着草原上能帮一把就帮一把的原则,阿米尔他们的族长派人去追问对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可是却也同样无功而返。得到的也只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回答——“我们要走光辉而正确的大道,为主的伟大事业而前进。你们这些会下火狱的人不要再来纠缠我们了。快滚!”

    好心还挨了一顿骂,阿米尔的族人们也很生气,表示自己的邻居大概是发了疯,爱上哪儿就去那儿吧。

    不过阿米尔还在惦记自己惊鸿一瞥的那位少女古兰丹姆,她跟着这群疯子一起离开了,会不会遇到什么危险?离开了草场之后他们如何生存?少年的心啊,恨不能变成一只小羊羔跟着他们一起离开才好。

    所以阿米尔来到黄太吉的帐下,就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些人生上的经验,毕竟他刚才在宴会上听到黄太吉吹牛的时候,早已经为这位肥肥的老狐狸的丰富阅历所折倒。

    黄太吉听罢了他的故事,忽然意识到,那些黑袍人,似乎极有可能就是辽国和夏国共同面临的一个死敌——天方教的传教士。

    早期大辽帝国的西部开发与大夏王国的西进政策是有冲突的,中间还爆发了流血又流泪的七年战争。经过漫长的战争,双方终于达成了一定的谅解协议,分别划分了各自在西方世界的势力范围。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有冲突的双方发现他们共同面临着一个顽固而又庞大的敌人——天方教世界。

    其中对于辽国人来说,散布在安纳托利亚高原、两河流域的西塞尔柱人是讨厌又顽固的敌人,而对于西夏人而言,那些数典忘祖的西喀喇汗王朝的不肖子孙也同样可恨——西喀喇汗王朝与高昌回鹘王国同属于回鹘人,但后者是夏国的坚定支持者,同时也是佛教的捍卫者。但西喀喇汗王朝的遗民们却改信了天方教,并且因此而顽固的抗拒西夏王国的统治。

    因此,从夏昭宗时代起,夏王朝对西喀喇汗人都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将他们细分为一百多个部落,分散到数个行省的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山地、高原、河谷之间,以忠于王国的塔吉克人、黠戛思人、乌孜别克人、可萨人、吐火罗人等看守他们,经过几百年的潜移默化,这些西喀喇汗人大部分不再抗拒朝廷王命,一半以上改信了佛教,还有一小半虽然没有改信但是他们人数少并且天南海北的分散,加上夏王朝一些“有意思”的政策,西喀喇汗复国运动远远没有塞尔柱突厥复国主义那样强烈。

    夏人最大的心腹大患就是所谓的塞尔柱复国主义,那些塞尔柱遗民亡国三百年还念念不忘大塞尔柱人昔日的辉煌。而且他们的痴心妄想居然还得到了西边几千里以外的安纳托利亚半岛上罗姆苏丹国的支持——罗姆苏丹国也是塞尔柱帝国分裂之后的一个小小遗产。

    塞尔柱人的帝国帝祚相当短暂,孔历1588年建国,1746年就在西夏军的攻击下瓦解。但是这是突厥人在历史上的最后一次辉煌——他们的鼎盛时期,国土从河中一直延伸到小亚细亚,向东让回鹘人(喀喇汗王朝)称臣,向西曾经俘虏了东罗马帝国的皇帝,阿拉伯的哈里发都称赞它的君主是“东方和西方之王”。这样庞大的帝国,如此令人沉醉的武功,却在西夏人的火炮和长枪方阵面前不堪一击。因此,塞尔柱复国主义,在突厥遗民心中具有相当的地位。

第一百一十六章 黄太吉历险记(三)() 
如果只是突厥人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么在夏王国的铁骑早就把他们镇压下去了。但是可怕的是这些突厥人早在唐末五代的时候就改信了天方教——和西回鹘人放弃佛教,改信天方教大约也在相似的时间。有了天方教作为串联,突厥人和西回鹘人就有了共同的纽带——尽管在过去,突厥人没少欺负西喀喇汗人,但是亡国之后的同病相怜,让他们有了一起反叛夏王朝的动力和意志。

    黄太吉在辽国军队里呆了很多年,或许就是长期钻研此道的本能,他马上就醒悟道,那些黑袍人就是突厥人中的天方教传教士。而且极有可能是从波斯一路潜行过来来自小亚细亚的塞尔柱突厥西部各国的传教士。

    波斯是西夏西边的一个大国,也与中国有非常源远流长的交往历史。唐朝时波斯被阿拔斯王朝所灭,波斯王子来华向唐高宗求援。后来波斯勉强恢复了国力,在阿拉伯帝国的体系内控制了哈里发,但是又被塞尔柱人所灭,如果不是西夏人的西迁将塞尔柱帝国肢解。古老的波斯帝国不知道何时才能恢复独立和自由——现在,波斯人在西夏的保护和指导下恢复了自己的独立,至少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因此,从小亚细亚经过波斯高原穿行崇山峻岭来到河中的传教士,可谓是九死一生,百不存一。但是,黄太吉知道还存在另外一条风险很大却相对安全的路线——穿越大辽帝国控制下的高加索山区,横渡里海,在乌古斯人(土库曼人)的帮助下,看在大家都是突厥人的勤奋上,他们通过中央沙漠来到河中的安全性会大大增加。

    首先,大高加索山区是辽帝国新取得的领土,当地居民的叛乱此起彼伏,其中不少就是天方教的支持者。在他们的掩护下,几十个人偷渡并不宽阔也没有什么惊涛骇浪的里海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

    乌古斯人也是信天方教的突厥人,他们很少参与到王国的政治纷争之中,安静地生活在王国给他们划定的保留区——里海东岸与中央卡拉库姆沙漠之间的广阔低矮平原草场上。但是他们同时也是虔诚的天方教信徒,虽然他们从未主动参与过其他信天方教的突厥人的叛乱,但是以他们的信仰相同,包庇一些远道而来的传教士并非不可能。

    只要想通这么一节,其他的便都很好解释了,比如说那些黑袍人是如何穿越王国在吐火罗和呼罗珊的重重关卡封锁进入到河中深处,又比如说他们为什么在河中这个突厥人相当分散的地方试图恢复天方教的影响力。

    夏王国在灭掉塞尔柱突厥之后,占据了从兴都库什山脉到印度河之间的广阔领土,为了压制突厥人的防抗,王国有意识地在这里扶植原住民的势力,比如在呼罗珊行省引入信仰祆教的波斯人成为封建领主,在吐火罗行省引导信仰佛教的吐火罗人占据上层。

    这样,夏人与几个容易发生叛乱地区的上层达成了默契的一致,双方一致齐心要把突厥人按在地上狠狠的摩擦。长期下来,突厥的残余势力逐渐被压缩到一些相当穷山恶水的地方。但是随着铁路的铺设,公路逐渐成网,夏王国逐渐摆脱单一依靠骑兵+山地步兵的作战模式,后勤的压力也大大减轻,对于军事观察家们而言,只需要时间,崇山峻岭的兴都库什山脉总有一天会成为夏人的王道乐土,到那一天,夏人就可以全心全意的通过在凭借它在北天竺洋上的优势,从区域性的大国、强国、一跃成为世界性的强大帝国。

    黄太吉脑袋里飞快地勾勒出一幅幅图景,一种本能驱使着他:“他们还没有走远是吧,我们可以悄悄地跟上,去看看他们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阿米尔虽然不太懂这句东方的俗话,不过也能理解他的意思是什么。第二天一早,俩人就谁也没告诉,悄悄地带上了一些必备品跟随着回鹘人迁徙留下的足迹追了上去。

    按照惯例来说,游牧民族在春夏季的迁徙都是走走停停,哪里的水草丰美就会多停留一段时间,而且还要不断的派出斥候侦查周围草原的情况(包括自然的情况和是否存在实力强大的其他部落)。但现在因为夏王国的农牧部给几百上千个部落都划定了各自的牧场和迁徙路线,很少还会再有因为争夺牧场和水源而发生大规模斗争的事情。

    所以,黄太吉他们就发现,这些回鹘人好像是海里的大马哈鱼一样,根本不管路过的草场是肥美还是枯瘦,一门心思的向西北方向前进,就好像那里有金山银山在等着他们一样。

    又跟了一天半,阿米尔也发现了不对头:“先生,他们的马蹄似乎更多了。”

    尽管对于黄太吉来说这草场上的马蹄印似乎很难分辨出什么不同,但是他仍然相信这个小伙子的观察力:“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他们的头人可能被叛乱分子蛊惑,要做出什么错事来。小子,你知道去最近的城市是哪一条路吗?”

    阿米尔用马鞭指着西北方向:“就是那个方向,有一个基诺城,是基督徒建立的城市。人口大约有五千左右。我们快马的话大约一天一夜能到,”

    黄太吉估算了一下里程,他们现在大约在那些回鹘人身后五十里左右的地方徘徊着,两者之间隔着一个矮矮的丘陵使得对方暂时还没有发现他们——这也说明了对方并没有专门的军事专家,不过考虑到这些回鹘人都不过是一些牧民,用大辽帝国精锐骑军对侦查范围的要求来要求他们确实有些过分苛刻了。

    他心里已经能够猜测到那些回鹘人在天方教传教士的带领下将要做什么了。即将发生的事情对于这位肥肥的老狐狸而言不算什么,但对于阿米尔这个二十岁不到的小伙子而言可能太过分了。

    所以他道:“阿米尔,下面我要你去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不仅关系到你我的生死,也还关系到基诺城五千男女老少的生命,更关系到你心爱的古兰丹姆的安危——你有没有勇气去完成这个任务?”

    小伙子的答案是毫不犹豫的,所以黄太吉就命令他道:“我要你回去对你的头人汇报,说他们的老邻居,古兰丹姆的族人们和其他不明数量的回鹘人被人蛊惑,可能已经被卷入到一场叛乱活动中去了。要想制止他们,只有立即调集附近的王国军队前来威慑。你明白吗?”

    小伙子答应了下来,又问道:“那么先生您呢?”

    “我先监视他们,如果有机会,我就去基诺城警告当地的居民。”黄太吉道:“别这样看着我,我年轻的时候也是草原上的雄鹰……小子,我弯弓射下海东青的时候你妈还没断奶呢!”

    连哄带骗的把小伙子弄走了之后,黄太吉清点了一下自己的全部装备,一个玩具似的单筒望远镜——他花了五十个夏币在安集延的一个老头那里买的,如果不是看在它可能是一个古董的份上他才不会浪费钱呢。还有两柄短铳,子弹倒是够,但射程有限。一支马枪,一褡裢的子弹也就是三十发。其余的东西,火柴、单透镜、帐篷睡袋、还有他看得和命一样重要的牛皮包——里面有一份辽国参谋本部绘制的大比例等高线图,这是一幅纯粹的军用地图,上面没有城市没有部落聚集地,只有水源湖泊和山脉,虽然不能说一点儿都用不上,但显然目前他只有自己可以调配,这份地图的意义不大。

    对着地图沉思了片刻之后,黄太吉将牛皮包收在了马鞍下面,他把两只短铳别在大腿上,背着马枪,外面在套上一件脏兮兮的夏军旧斗篷——这种过时的军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