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异时空大宋 >

第29部分

异时空大宋-第29部分

小说: 异时空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山却持相反的意见:“孟子曰,有恒产者有恒心。把财产都分给穷人,这样除了把自己变成穷人没有任何益处。子云:君子周急不救穷。普天下的穷人那么多,靠一两个大发善行的热血人怎么可能救得过来呢——救得过来的那是菩萨。”

    黄阳道:“既然是菩萨业,那么大众便也做的,做成了可以成菩萨,做不成也能救人。”

    “我觉得还是不可行,太空想了。”郭山一个劲儿地摇脑袋:“自古以来,就没有绝对的平等,人与人之间总是有千差万别的。历朝历代的规律也是这样:王朝草创,将大片的土地分配给自耕农,但是一两百年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洗牌。这是历史规律,也是自然规律。财富的积累也是如此,权势的积累也是如此。总是从多数人流向少数人,最后形成一个尖笋,而要改变这一个形状,必须通过流血的战争。而经历过战争之后,也不过是一次新的积累过程。所谓的大同世界,人人均贫富,上下无差别,那只能是神话——神话里面还有弼马温和玉皇大帝的区别呢。”

第五十四章 结社(一)() 
虽然几位朋友的理念有所不同,不过并不妨碍三位好友一起盛情邀请袁雪和马詹到自己临时下榻的地方继续秉烛夜谈。

    中国人的骨子里其实还是非常向往平等的,即便是孔夫子也曾经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孟子也强调过对等的重要。因此众人可谓是一见如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尝试着理解对方,最后达到了某种奇妙的和谐。

    第二天,华芳芙也见到了这一对辽国来的新朋友。

    “久闻东方大学才俊非同寻常,今日一见果然不凡。”华芳芙客气道,没想到人家却很认真:“是人弘道,非道弘人。东方大学的辉煌属于过去,我们要用自己的理念创造新的东方大学。”

    程祁擦了擦汗,这还真是一对热血的年轻人啊。昨晚他们几乎就要说服这几位新的宋国朋友了——确实,没有人,特别是年轻人不会被大同理想所打动。只要想一想,一个人尽其力、物尽其用,孤老鳏寡皆有所养的人人平等的新社会,就仿佛能够轻易地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那块地方。

    不过程祁还是一再的提出“可能性”这个问题——他很直白地告诉两位辽国的新朋友:他并非不赞同大同主义,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向大同主义。不论是他们说的教育路线还是唤醒民众,又或者是试验田这种手段,程祁都觉得不是十分的靠谱。

    他也没指望能瞬间就说服他们——涉及到理念或者说信仰的问题,如果轻易地就被别人说服,那么这信仰本身就是伪信。

    很明显,这两位辽国的朋友对于他们所信仰的墨家主义都是非常坚定的,一个晚上的论辩只能让他们对自己的理论更加充满自信。

    按照他们带来的一张小纸条上写的地址,他们找到了一位教授——听说他老人家也是宋国研究墨子的一位前辈。

    教授非常热情的招待了几位小朋友:“墨家思想在秦汉以后已经泯灭千载,没想到忽然又在北朝复兴起来,最近一二十年中蔚为大观,颇有显学的趋势。”

    教授本意是想为自己所研究的学问得到重视而高兴,却没有想到马詹长叹一声:“先生您有所不知,墨学之所以能在大辽复兴……全然是因为辽国的百姓过得太惨了啊!”

    与大宋相比,辽国虽然地域辽阔,但人口稀少,根据最新的统计,整个帝国在户籍的人口仅有3000万出头,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辽河流域至兴安岭以内的平原地带内,其余的一半人口,泰西的顿河平原和伏尔加河流域又占去了一半,其余广袤无垠的山林、平原、沼泽和冻土地带可谓是百里无人。

    从民族结构上看,这三千万人中,契丹人、汉人、渤海人、奚族人和东胡其他遗脉占据了三分之二,这两千万人也是大辽的统治核心力量。在他们之下还有一千万左右的其他各民族的百姓正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迫害。

    这些异族人,被圈在一个个保留地内,负担着最为沉重的劳役。从辽东通向华沙的鲜卑大铁路,从开工到完工用了十三年的时间,累计征用了近百万的苦力,有四万多人死在修路的途中,因此而残废的接近十万。而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被帝国统治的异族百姓。

    散居生活在封侯领地内的异族人生活也同样悲惨。他们从婚姻到就业无一不受到领主的严格控制。在帝国的法律上,领主对领地内异族姑娘享有初夜权;而不同的异族也被限定从事不同的职业——不论是从军还是经商,他们都被严格的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之内。

    那么作为统治的核心的所谓“天命五族”的百姓就高人一等了吗?只有外国人才会有这种很傻很天真的想法。

    贫苦的汉族农民、奚族矿工或者东胡牧马人,他们的身上也背负着沉重的枷锁,一年的辛劳并不能保证子女的温饱,还没有到粮食成熟的日子,地主派来的收租人又挥动起了鞭子。

    在城市里,流浪儿成群结对的追逐着贵人的马车。而工厂里都是两班倒的重体力活,儿童和妇女他们的工资更低,活却不比成年男工更少。接受教育那只是少数有钱人家孩子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除此之外,宗教对于贫苦百姓的压迫也是十分沉重。寺庙里的大和尚都被喂得又白又胖,但寺庙周围的佃户却饿得皮包骨头。饶是如此,他们还心甘情愿的将自己最后的口粮奉献给佛祖以换取来世的温饱。

    总而言之,大辽帝国的国力十分强盛,但是这却是建立在对上千万的农奴压迫之上。从城市到农村,不论是矿山还是渔场,大辽的百姓都在痛苦地呻吟,在沉重的税负和劳役中饱受折磨。

    而这一切,叫那些有良心的青年贵族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们觉得自己家里牧场送来的奶酪不再可口,果园里的水果也都沉甸甸的好像用农奴的泪水浇灌而成。就连自己身上的衣服、出行的马车都是工厂里没日没夜干活的工人吐血制作出来的——锦衣玉食皆是枯骨碧血!他们这样呼吁,号召朝廷体面地对待他的子民,但是他们的良心并不能感动朝堂上的衮衮诸公。这些年,大辽帝国对百姓的压榨,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有增无减,因此带给青年贵族们的震撼也就越来越多,号召人人平等,主张大同理想的墨家主义也就越发的在有知识的青年中流行了起来。

    听马詹与袁雪介绍完大辽的底层,在座的诸位心里都有些沉甸甸的。老教授缕着胡须:“没有想到,这世界上居然还有如此残酷的社会。大辽国自诩行周礼,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周礼制度治下竟然比秦政还要苛刻百倍。”

    他充满同情地看着两位大辽来的年轻人:“你们的赤子之心我已经明白。只是老朽不过书斋之人,对于到底该如何救世并无良策。若是你们对《墨经》中的文字训诂有什么疑义我倒是可以帮忙。然而对书斋之外,我却并没有什么可供指点的。”

    两位大辽来的年轻人大失所望,但却依然彬彬有礼的告辞了。直到走出了很远,袁雪才忍不住发牢骚:“难道你们宋人不明白,问题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么。坐在书斋中一个贫苦百姓都拯救不了,只有走出书斋,去工厂,去矿山,去压迫最深重的地方,才能够改变那些兄弟姐妹们的命运吗。”

    黄阳道:“坐而论道,不如脚踏实地。有一个算一个,两位若要拯救世界,那就带上黄某一个吧!”

    “还有我。”郭山也是爱凑热闹的:“这种事情,少不了我。”

    华芳芙看了看程祁,嘴唇微微动了动,似乎是在问他要不要去淌个浑水。程祁犹豫了一下,也还是伸出了手:“咱们哥仨,什么时候分开过。”

第五十五章 结社(二)() 
宋人有个习惯举世闻名,那就是喜欢结社。只要超过了三个人,他们就会提议:“我们组个社团吧。”大的如漕帮,浩浩荡荡几十万人,小的如XX书院幼女同好会,只有三五个心灵扭曲的家伙。

    郭山见现在已经有六个人了,便提议大家找个吃饭的地方召开第一届全球代表大会——可不是么,这还是个跨国组织呢。

    对于正经的宋人来说,最正经谈正事的地方就是饭桌上了。在华芳芙的提议下,众人在洛阳高师边上的一个茶楼里正式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先定个名字吧,名不正则言不顺。”黄阳兴致勃勃的规划了起来:“墨家主义读书小组这个名字怎么样?”

    “太文绉绉了,我们是要干实事的。”程祁道:“诸君,我们可是把东林党骂的狗血淋头,岂能再学他们。我提议叫改天换日小分队。”

    华芳芙嗤之以鼻:“这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我建议还是叫救国救民会。”

    “长了点,不如叫自救会吧。俗话说得好,救人不如救己,人救不如自救。要想拯救百姓,我们要动手,但更重要的还是让需要被拯救的百姓们自己从泥淖中走出来。”程祁如此说道,大家也都觉得好,于是乎这个提议就被通过了。

    接下来便是社长,大家各叙年齿,马詹最为年长,他便就任了自救会的第一任社长。郭山出任秘书。

    对于要干什么,大家各抒己见,有人主张去工厂里调查工人们的实际情况,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有人主张先把自己的同志弄得多多的,第一步应当先在学生中进行广泛的宣传。

    经过了一顿饭时间的讨论,大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各行其是,分头行动。

    于是乎,当天下午,这个未经登记也没注册(大宋的衙门也从来不登记不注册更不用审批这些心血来潮就组建的民间团体)的小团体便匆匆结束了第一次全体会议,按照既定方针开始行动了起来。

    袁雪、华芳芙还有程祁三人在学校边上找了一家雕版刻印的工厂,一边委托他们印刷宣传的海报和传单,一边顺带调研工人们的境遇。

    这家工厂规模并不大,老板和老板娘都是雕版的好手,除他们之外还有三位师傅,年纪在三十多到四十多不等,老板给他们是按照订单的数量来发放薪酬,每个月大概可以有八百文左右的收入。除此之外底下还有七八个小工,他们都是计日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个月下来一般一个月可以有两百文左右——当然,这前提是工厂里订单充足,如果遇上了学校放假,没有什么活的时候,可能一个月连喝粥的钱都没有。

    这些工人都是学校周边村子里的少年,家里的田地不够分,游手好闲还不如出来学做工。将来做工做得好,还可以去洛阳城里继续生活。不过在此之前,他们还要度过一段相当漫长的学徒生涯,在学徒期结束后并不能立即就背起铺盖去别的工厂做工,按照契约上的约定,学徒在满师之后还要按照学徒期的标准为师家效力两年。两年期满之后才能进入所谓的劳力市场。

    袁雪觉得这“三年学徒两年效力”的规矩限制了学徒的选择自由,而且学徒期的工钱是如此之低仅仅能够勉强维持生计,这毫无疑问是残酷的压迫。但程祁有不同的看法:“众所周知,手艺活是讲究经验的,一个新满师的年轻人很难得到顾客的信任,两年的效力期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经历,也能够为他们积攒一定的知名度,免得他们学成之后会因为找不到活儿饿死。从这个角度来看,效力期也是有一定依据的。”

    袁雪却道:“总共五年的学徒生涯,他们为师傅和店主创造的财富不知道是他们拿到手的工钱的多少倍。这种制度下,简直是毫无公平可言。”

    交割了定金之后,三人安步当车,从行步道走回学校。

    郭山和黄阳回来的晚一些,虽然已经是深秋的季节,但他们却都满头大汗,看来下午也没有闲着。

    “真是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啊。”

    郭山擦着汗,很疲惫地坐在椅子上,黄阳咕噜噜的灌下了一壶茶水,一点儿斯文风度都看不到。

    他们去了洛阳城西的一家工厂——听过程祁的法学讲座的一位学生家里是工厂主——是一家规模很大的轴承厂,能够制造百万料(料,船用重量单位,10料约当于1吨)的大船所用的推进大轴。

    因为是拿到了介绍信的缘故,他们在厂方的陪同下参观了一个生产车间,但这就已经足够让两位涉世未深的少爷感到震撼了。

    在他们原本的蒸汽浪漫中,那些雄伟的蒸汽机、锅炉和巨大的管道都是具有独特美感的存在。但是今天他们看到了更多。

    这些伟大的机器都需要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