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无敌之大唐 >

第77部分

无敌之大唐-第77部分

小说: 无敌之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坏腥饲芑瘛�

    这对于朝廷来说,不啻于一次噩耗,而且,事情涉及武后娘家的侄子武懿宗。张志诚拿不准武后的心思,因此,让红翎信使只管送信,莫要一路透露军情。

    两骑快马直奔宫城,人与马都很疲惫,马的脚步已经凌乱不堪,而马上的红翎信使也是灰头灰脸,风尘仆仆。

    他们驻马在宫门前,将封好的红翎急报交给羽林将士,而人却不敢离开,只能在宫门前等待传唤。

    自有羽林将士弄来热汤和吃食,给红翎信使聊做添补。

    红翎急报由羽林将士、内侍一路交替传递,穿越重重宫阙,最后由武成殿的值日小内侍小文子送到了武后的御案之上。

    红翎急报,八百里加急日夜兼程,换马不换人,传递的都是最重大的军国大事。一般情况下,除了边军大捷就是有大敌寇边、边关十万火急,急报神都求救。

    军国大事还不是上官婉儿能够插手的,因此,这封密封的红翎急报只有由武后亲自开启。上官婉儿眼角余光微微一扫,她发现武后的手竟微微颤抖,不由得好奇起来。

第154章 该杀却不能杀() 
宫灯高悬,烛光清冷,武成殿中静得可怕。

    上官婉儿螓首低垂,美目中清光内敛,一双柔夷捧着一本奏章翻来覆去地看,都已经看了好几遍,那寥寥数百字都差不多能背诵出来,但却仍然在看。

    她内心忐忑至于又很是好奇,今秋朝廷并未派出大军远征不臣,也不曾听闻突厥和吐蕃大肆侵入的消息,而西北之地现已进入寒冷的冬季,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不该再有刀兵兴起才是。

    不是北方的突厥、西边的吐蕃,难道是降而复叛、叛而复降反复无常的南诏不成?

    内侍小文子以及在殿中伺候的宫娥和女侍卫们,一个个全都低头弯腰,两眼看着自己的脚尖,就连呼吸都尽可能放轻放缓,生怕触怒武后,给自身带来杀身之祸。

    武后微微眯起漂亮的凤眼,仔细查勘红翎急报上的封头和印记,确定无误后,方才从御案上拿起一把裁纸的小刀子切开封口,取出里面的密奏。

    她刚刚看了开头几句,就不由得一肚子疑惑不解,继而长眉蹙起,眸光锐利,且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浮上心头。

    这封密奏是一个叫张志诚的博望县令所上,姑且不提后边的内容,就是这博望县令

    武后日理万机,管理着偌大一个帝国,而且,还要分心提防李唐宗室和死忠的“谋反”,一时之间,还真没搞明白博望县在哪里?

    博望只是边地的一个下县,还是一个新近成立的下县,又没有出过名臣和“反贼”,也不是世家大族的老家,指望武后能记住,怎么可能?

    不过,武后纠结的倒也不是这博望县在哪里,而是纳闷一个小小的县令也能派出红翎信使急报神都。红翎急报所奏无一不是紧急军国大事,而县令只是管理一县的民政,什么时候能插手军国大事了?

    她蹙着眉头,耐着性子往下看,想看看这个小县令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紧急大事,需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动用红翎信使?

    张志诚的密奏很长,洋洋洒洒上万言,却也不是他妙笔生花写出的锦绣文章,而是把云州边军刘旅帅所言原原本本转述了一遍,除了一些有污武后圣听的粗口之外,基本上没有添减一字。

    这是他的谨慎之道,因为对于云州之战,他连旁观者都算不上。一切的一切都是听刘旅帅说的,也无从考证。

    他特意在密奏中注明,对于云州战情都是听云州溃兵所言,提前把自己从中摘出来。这样一来,若有功自然跑不了他一份,如果武后震怒,屠刀也砍不到他脖子上。

    武后的脸色越来越冷,一双凤目中都快喷出火来,就连呼吸声都变得紧促和沉重,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开来。

    武成殿中很静,也很冷,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如同横扫落叶的秋风,瑟瑟让人不安。

    宫娥与女侍卫等皆战战兢兢,腿脚发软,噤若寒蝉,而内侍小文子最为不堪,因为其下面特殊的构造,竟然有失禁的迹象。

    “砰!”武后将密奏重重地拍在御案之上,勃然大怒道:“竖子误国!该杀!该杀”

    因为心中之怒,武后的胸部剧烈的起伏,两眼中火光熊熊,几欲将这武成殿燃为灰烬,方能消她的心头之恨。

    可是,她还能说什么呢?又能怎么办?失却云州、毁了十二万大军的罪人不是别人,正是她曾寄予厚望的侄儿、言其为“武家之千里驹、最为知兵”的武懿宗。

    一战事实上是不战而逃,将一州之地拱手让与突厥人,并赞送了十二万大军,就连他自己都被突厥人俘虏。

    云州之战,堪称是大唐开国以来最大的惨败,堪称是大唐帝国的奇耻大辱。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却是武家人,是她的亲侄儿,是她力排众议乾纲独断认命的云州大都督,如今闯下这弥天大祸,这让群臣如何看待、如何口诛笔伐?

    她虽然是个强势的女人,习惯于用屠刀对付异己,可是,屠刀虽锋利,也堵不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为了她的称帝大业,为了她即将建立的新帝国,她需要武家人摇旗呐喊,也不能处罚武家人。

    她是一个女人,要夺取的是她丈夫和儿子的帝国,这样一来,她和李唐宗室就成了不可并立的死敌,且永远无法和解。

    而一个帝王不可能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她需要一个根基,需要一个绝对忠于她的家族,在眼前她也只能选择她曾极为厌恶、恨不得将其斩尽杀绝的武家。

    眼下,她需要武家,自然要千方百计地保护武家,即便是武懿宗干出如此混蛋的事情,她也不能公开处置和惩罚。

    而且,武懿宗的云州大都督一职以及以燕云路行军大总管督云州兵马事,本来就是武后下的中旨,并没有经过中书门下二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墨敕斜封官。处罚武懿宗,那就是打她的脸,强势的武后怎么可能这样干?

    她闭着眼睛,深吸一口气,努力让怒火平息

    良久,她睁开眼睛,除了眉宇间那一抹阴郁之外,已差不多看不到怒意,平缓地开口道:“小文子,你去打听一下红翎信使进入神都后,有没有说些什么?以及他们知不知道红翎急报的内容?”

    “诺!”小文子躬身应诺,声音中带着浓重的鼻音,还有那么一点哭意,倒退着出了武成殿,方才摸了一把额头的冷汗,长长的喷出一口浊气。

    对于武后的旨意,小文子可不敢怠慢,也不敢假手于人,急匆匆跑到宫门前找到了两个红翎信使,背着羽林卫士详细审问了一番。

    红翎信使的回答让他很满意,小文子又厉声恫吓了一番,警告他们什么都不要说,什么都不要问,更不要告诉任何人,最好是做一个哑巴,一问摇头三不知。

    然后,小文子又找了几个羽林卫士旁敲侧击一番,方才满意地回转武成殿,将了解到的实情一五一十禀报了武后。

    武后一听,绷紧的身体方才稍稍松弛下来,既然红翎信使不知道密奏的内容,也一路装哑巴,那么,整个神都知道云州大败的消息的只有她一人,事情并非没有转圜的余地。

    该怎么办呢?

第155章 谁是替罪羊() 
云州大败的消息,不出意外的话,在目前的神都只有武后一个人知道。

    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在满朝文武知道以前,事情尚有转圜的余地。目前最要紧的是尽快找出一个合适的方法、亦或是借口,将此事遮掩

    武后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古人云“防民之口胜于防川”,云州大败的消息迟早会路人皆知,靠一味隐瞒不是办法。

    一旦弄得连田间种地的老农都知晓了,再加上某些贼心不死、心怀叵测之辈的推波助澜,举国上下群情汹汹,到了那时候武后反而被动。

    她虽然说是一个强势的人,但是再强势的人也无法做到举世皆敌,一个人对抗整个天下,那除非是脑子彻底坏了。

    既然隐瞒不了,那就无需隐瞒,只要在秘密公开之前找一个替罪羊就好,将云州大败的滔天大罪全都按到他的头上,尽量把武懿宗这个蠢猪给摘出来。

    武后沉吟了半晌,将凡是和云州沾边的人都过了一遍,终于心中有了初步的决断,想好了替罪羊的人选。

    对于这个替罪羊,在武后的心中,身为云州副将、燕云路行军副总管程伯献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人选,不可替代。

    最为重要的是程伯献已经死了,随便你怎么折腾、怎么给他安罪名,他也不可能跳出来质疑你,来个当堂对质说出真相。

    一个死了的废物,拿来利用一番,也不算是很过份。

    其实在武后的心里,还真是把云州大败的责任落在程伯献的头上。

    武懿宗没有打过仗,做出错误的决定情有可原,但是你程伯献可是出身将门,老程家还是大唐将门的一杆大旗,堪称将门领袖。

    作为一名副将,在明知主将做出错误的判断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劝谏?

    你说武懿宗不听劝谏?

    这只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借口,你不会死谏吗?你们将门不都是说不拍死吗?文官都知道拿脑袋撞万象神宫的柱子来吓唬老娘,你们将门子弟就不能拿刀抹脖子吓唬吓唬武懿宗那个狗东西。

    莫非是你对我武家有敌意,居心叵测,心怀不轨,故意学那“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想看我武家人的笑话,好借此泼朕的脏水,阻挡朕登基称帝?

    既然如此,程伯献,你这只自不量力、妄图以你那细胳膊细腿挡车的螳螂,就冲这一点,你就该死,而且,还得为你的选择搭上你的全家。

    如今,有了替罪羊的人选,事情就完成了大半,接下来无非就是细化一下具体的操作,比如怎样栽赃之类的。这点小事该叫承嗣和三思他们多费点心神了,活动活动身子骨了,否则,一个个都闲成了猪,干什么事情都要老娘给他们擦腚。

    一群乖宝宝可撑不起一个帝国的皇室,是雄鹰就要飞上天空翱翔九天,否则,时间一长,跟鸡也没有多大差别,顶着天就是个头大点。

    想到这里,武后不由得发出一声冷笑,凤目一乜小文子,用极尽威严而又冷得可怕的声音吩咐道:“小文子,你去妥善安排一下那红翎信使,不可慢待了他们,一人赐钱五万,让他们休憩几日便回转吧!记住了,他们日夜兼程不眠不休,自是极辛苦的,不要让人随意打扰。”

    “奴婢遵旨!”小文子连忙答应一声,随即出了武成殿,去“妥善”招待那两个红翎信使了。

    作为在武后身边伺候的人,就没有一个笨蛋,武后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小文子还能不明白?

    不过,阿弥陀佛,武后总算是网开一面、大发慈悲,没有暗示杀人灭口,而只是把两个红翎信使给软禁了,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过两天一人给五万钱走路,从哪来回哪去。

    小文子在为两个红翎信使庆幸的同时,也为自身庆幸一番。毕竟杀生是一种罪过,虽然说是奉旨行事、身不由己,可到底是让自己的手沾上了血,折损功德是不可避免的。

    老子可是一个残缺之人,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多积点阴德,好在下辈子投生在好人家,最起码也要做一个全须全尾的人。

    小文子退下之后,武后略侧过脸,语气也柔和了许多,对上官婉儿吩咐道:“莞尔,传旨让户部尚书武承嗣、礼部尚书武三思进宫。”

    “诺!”身着男装的上官婉儿起身领旨,随即出了武成殿。

    武后只是一个口谕,倒也不用书写正式的圣旨,随便派一个老成妥当的内侍去一趟就好。

    是夜,武成殿中灯火通明,一直到过了子时尚未熄灭。武成殿中只有武后和她的两个侄儿武承嗣、武三思,侍卫、宫娥和内侍全都不得入内,就连上官婉儿也不例外。

    因此,没有人知道武后和她的两个侄儿在密谋何事?倒是把神都中的大小官员、皇亲勋贵给吓了给够呛,所有人皆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雷霆将落在谁人的脑袋上?

    据说,是夜神都的青楼都变得冷清了,不光是那些老家伙猫在家中惴惴不安,就连那些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都被纷纷禁足,在家中寻丫头侍女的不是。

    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可不敢放他们出去给家中招祸。

    如果说暴风雨已经让人们惴惴不安,如同惊弓之鸟,那么是夜定鼎大街上连续几起响起的紧促马蹄声,已经他们吆喝的“突厥寇边”,不啻于雪上加霜。

    从入夜时分到丑时,一共有三波红翎信使闯进了神都,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