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之大唐-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军中校尉在大声吆喝,指挥士卒的行动。
不要小看清理积雪的事情,这并非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其中也有一定的诀窍。
比如,清理的积雪就不能推到城墙外面,因为此时正是寒冷的季节,随着气温不断的下降,积雪会冻结。
你要是把积雪全都堆在城墙外侧,越积越多,再冻结起来,岂不是形成一道冰雪坡道,敌骑直接纵马上城,那样一来,简直就是不敢想象。
北边的城楼是朔方城最高大的建筑,同时也是最豪华的建筑,清一色的方形青石垒砌而成,青石之间用糯米拌和石灰嵌缝,外侧有刀砍斧劈的痕迹,以及箭镞留下的坑坑洼洼,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发生大战,且惨烈无比。
在城楼的上半部,采用粗大的松木,搭建了瞭望塔和箭楼,这是必不可少的军事建筑物,担负着监测、预警以及作战的任务。
此时,厚达一尺并蒙着一层铁皮的城门开了一半,有近两百名士卒在一名校尉的带领下,守卫着这座半开的城门。
城门处的积雪已经清扫干净,约五十名士卒分布在城门以外,冒着风雪,手持马槊和唐刀,监视着远方的动静。
而剩下的人则待在城楼下面的门洞中,燃起一堆篝火,驱散着寒气。
因为天气太寒冷,校尉将手下的士卒分成四班,每一个时辰轮换一次,既不耽误军务,又能劳逸结合,虽然不符合军中法纪,但是上官一般情况下都选择了无视。
士卒们凑在火堆边,议论纷纷。
“今冬的第一场雪来得可真够猛烈的,这才多长时间,地上的积雪就有好几寸厚。突厥狗八成是窝在帐篷里喝酒打婆娘,应该不会来劫掠了。”
“是啊是啊!今儿可是中秋日,伙房的老刘头说大帅开恩,每人一碗肉食,麦饭管饱。”
“啧啧要是再有一口酒喝,那就完美了!”
“一个个就知道惦记着吃吃吃,都特么的是饿死鬼投胎的。都给老子打起精神来,出了纰漏,老子讲情面,军法可不讲情面!”校尉骂骂咧咧地呵斥,可众人已经习惯了,并不害怕。
锵!
突然,箭楼之上的士卒射出了鸣镝,紧接着城门外的五十名士卒,马槊向前,唐刀斜指,形成了战时的队形。
鸣镝就是命令,无需校尉吆喝,所有人瞬间归位,将城门防守得水泄不通。
而漫天的飞雪之中,三匹马、一个人,正快速而来。
第9章 单骑闯边城()
大雪纷飞,天地间白茫茫一片,远方的景物不可见。
一人三马破开茫茫雪幕,出现在朔方城的北城门前面,引起了朔方城守军的一阵骚动。
瞭望塔作为朔方城最高的建筑物,居高望远,虽然被风雪阻隔,视野不能及远,依然是最先发现“敌情”,并射出了鸣镝进行预警。
鸣镝响起,就是最严厉的命令,北城门附近所以的作战单位都快速行动起来,各就各位,分别进入了警戒和临战的状态。
朔方城的最高统帅秦大将军出身将门,乃是大唐开国功臣翼国公秦琼的长孙,继承了其祖父的武功以及用兵之道,并得到过多位大唐名将的指点,胸有韬略,治军严谨,自领军镇守朔方城以来,亲帅三军将士日日勤加操练,风雨无阻,打造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铁军。
而且,秦大将军对突厥人的情报非常重视,利用斥候和行商尽可能收集突厥的动向,进行归纳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敌情进行了反复推演,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并结合日常的操练,进行预演。
因此,当鸣镝响起的时候,北城门的守军并未慌乱,而是在各自上官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进入各自的位置。
箭楼之中,弓箭手纷纷张弓搭箭,精铁铸就的箭镞吞吐寒芒,瞄准着从风雪中冒出来的闯入者,只要一声令下,就会将对方射成刺猬。
城门校尉留下了一百人,负责看守城门,亲自带着五十名士卒出了城门,迎向了来人。
校尉与原先守在城外负责警戒的士卒汇合之后,摆出防御阵型,初步控制了局势,仔细打量那个顶风冒雪而来的闯入者。
三匹战马,俱都身形高大,膘肥体壮,腿脚矫健,校尉一眼就看出是突厥战马,还是最优良的战马,马力强健,爆发力强,且后力十足,适宜于长途奔袭。
因为默啜可汗极度仇唐,自六年前阴山大战之后,双方的互市已经名存实亡,商路断绝,且突厥严格控制着战马的输出,大唐军中极度紧缺优良的突厥战马,对骑兵的战力影响很大。
优良的突厥战马,在朔方城边军中都不多见,只有少量高级将领拥有,这样的一匹战马放在马市上,至少价值四百贯,都能在神都洛阳一般地段购买一所占地两亩的宅子,而且还是有价无市,一马难求!
不过,当看到战马身上的马鞍时,校尉的脸色变了,眸光冷冽而锐利,抓着马槊的手五指捏紧,手背上有青筋鼓起,这是他的一种习惯,表示进入了作战状态。
仅凭三匹突厥人的战马说明不了什么,无法以此来断定来人的身份,但是,马背上配着突厥人惯用的马鞍,这就不言而喻了。
唐军之中有突厥战马,但唐军将士却绝对不会配备突厥人的马鞍,不仅是因为突厥人的马鞍太粗鄙不堪,而且,作为大唐将士的骄傲与荣光,也不允许他们这样做。
再看马上的那名骑士,手中拿着马槊,腰悬唐刀,这些都是唐军的制式武器,严禁民间拥有,否则一旦查实,视同造反。
这个人不知道在风雪中奔跑了多久,全身披满雪花,头发一片雪白,头顶之上甚至堆积了一蓬积雪,就连眉毛上都挂着晶莹的雪花,看不出本来的面目。
突厥人的战马,唐军的制式武器,看不清面目的“雪人”
这是什么人?
一时之间,校尉迷惘了,觉得脑子不够用。
不过,面对未知的闯入者,校尉对自己的职责记得很清楚,不曾忘记,他大声喝道:“来人止步!弃马!弃械!”
校尉一声令下,一百名边军士卒成扇形铺开,并保持着纵深防护,一部分士卒双手端着马槊,指向来人,而另一部分则举起唐刀,刀尖斜指,同样对着来人。
这就已经是摆出了战斗的架势,来人若稍有异常的举动,他们就会一拥而上,加上箭楼中的弓箭手,瞬间就能把来人射成马蜂窝,剁成肉泥。
从风雪中闯出的正是赵无敌,他斩杀五名突厥斥候之后,凭借肉身的记忆以及前世在北国征战的经验,分辨出方向,穿越茫茫雪原,总算是赶到了朔方城下。
此时,对面近百名边军士卒举槊舞刀,严阵以待,而箭楼之中还有寒芒闪烁的利箭引而不发,如同凶兽一般盯着他,只要他稍微露出敌意的举动,可以肯定,今儿他就要交代在这朔方城下。
对边军的这种举动,赵无敌并不觉得反感。
这只是守军的一种正常反应,并非刻意针对某人,作为曾经的大明游击将军,对此他并不陌生。
他停马不前,顺手将马槊插在雪地之中,翻身下马,并将唐刀解下仍在地上,高举双手,慢慢地走向守军。
一个孤身一人且没有武器的步卒,悍勇善战的朔方城边军还没有放在眼里,只是保持着必要的戒备,任凭赵无敌走近。
赵无敌眼睛一扫,根据着装很容易就分辨出这群守军的首领,也就是那个驻守城门的校尉,并朝他走去。
人们纷纷让开一条通道,赵无敌走到离校尉身前一丈之地,朝校尉行军礼,大声道:“朔方城北三十里暗哨赵无敌,有紧急军情要向大将军禀报!”
“有何为证?”校尉问道。
赵无敌摸出自己的铭牌,就是一块木头牌子,上面刻着他的姓名、籍贯和军籍等情况,随手扔给了校尉,并说道:“校尉,军情十万火急,本火八人战死,才让某得以闯出重围,前来传达敌情。后方有突厥数千骑呼啸而来,请校尉立即关闭城门,传讯全城整军备战。”
对赵无敌随手扔牌子的举动,校尉眉头一蹙,脸色变冷,心里很不爽,打算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卒,强忍着怒火看看手中的牌子,先确定小小子的身份,好决定如何对待。
接下来,听了赵无敌的一番话,校尉却没有爆发,反而眉头紧蹙,口中嘶嘶吸着冷气,一时之间,难以决断。
第10章 号角声中战将起()
大旗猎猎,雪舞茫茫。
朔方城外,百多名边军将士站在漫天飞雪之中,寂静无声,只有那几匹突厥战马无聊地打了个响鼻,喷出一口白气,接着咴咴地叫一嗓子。
赵无敌见这位边军校尉还在迟疑不决,眼珠子转来转去,心中挣扎得厉害,老半天都没有反应,不由得急了。
常言道军情如火,这都火烧眉毛了,你特么地还在思来想去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时间就是将士的生命吗?
他再也顾不得上下尊卑了,抢前一步,冲着校尉大声吼道:“校尉,来不及了,快关城门!”
校尉被吓了一跳,狠狠地瞪了赵无敌一眼,不过,他也知道现在不是计较的时候,大手一挥,亮起大嗓门下达命令:“所有人,关闭城门,备战,鸣号示警,那个崔大个子,带着你一火人跑步前进,护送这位兄弟去大将军行在!”
这就是军中的命令,简单明了的大白话,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废话,再说了,这年头的军中士卒都是大老粗,你要是弄一篇锦绣文章,也没人听得懂,岂不是对牛弹琴?
随着校尉下达了命令,所有士卒纷纷行动起来,全都大踏步跑动,退入城中,关闭城门,落下关锁,并将校尉的命令传达给箭楼与瞭望塔中的士卒。
校尉并没有将赵无敌的身份木牌还给他,反而扔给了那个火长崔大个子,虽然他在内心已经认同了赵无敌的身份以及所说的敌情,但是出于谨慎的心态,还有内心里的那么一点不爽,不介意让人仔细查一查赵无敌的情况。
赵无敌的武器都给收缴了,就连三匹突厥战马都暂时被没收,崔大个子安排了一名小卒扛着赵无敌的武器,牵着战马落在后面。
他自己则带着其他八名士卒将赵无敌围在中间,如同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他一起顺着直道大步跑向大将军行在。
没办法,大唐虽然物产丰足,幅员辽阔,动辄横跨超万里,当太阳在东方升起的时候,西部还是繁星满天,夜色深沉。
但在战马的问题上,上苍却没有钟爱大唐,唐军的战马从来都不富裕,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比起突厥人那是拍马难及。
而边军虽然有骑兵建制,但却没有奢侈到给看守城门的小卒一人配一匹战马的地步,因此,只好委屈赵无敌的两条腿了。
朔方城的北城门已经关闭,并落下关锁,彻底与城外隔绝。
苍凉的号角声响起,穿透漫天风雪,激荡在朔方城的上空。
这是表示有敌袭的示警号,号角声一旦响起,朔方城中所有的将士,上至大将军,下到小卒,无论你正在干什么,都要立刻丢下手中的事,进入战争状态。
号角声刚刚响起,就有无数将士从那些低矮的土坯营房中钻出来,侧耳倾听号角声。
其中一部分人迅速拿起武器,顺着城中的运兵道,大步跑向城墙,走上预定的位置,进入备战。
四尺余宽的墙头上,密密麻麻站满了边军将士,刀枪林立,铁甲森森,强弩已上弦,弓箭手在张弓搭箭,就连墩台上的八牛弩都掀去了覆盖物,绞紧了弓弦,那长达一丈的巨箭遥指前方,散发出金属的冷锋,择人欲噬。
除了坚守城头的战兵以外,还有许多辅兵在运送滚木礌石以及箭矢等物。
他们虽然不直接参与战斗,但却必不可少,负责后勤补给,而在战事进入白热化的时候,因为战兵伤亡太大,往往还将作为预备队加入守城之中。
而城中还有很多士卒并没有一窝蜂涌向城墙,而是停留在各自营房的门口,冒着风雪、垫着脚尖伸长脖子向北城门张望,可惜的是雪花飞舞,白茫茫一片,看不真切。
随即有咆哮声响起,那是他们的上官,骂骂咧咧,大声呵斥,跟赶羊似的将他们撵进了营房中。
根据秦大将军拟定的作战以及守城规定,将城中所有军队划分为几个序列,分别担负着不同的任务。
比如在敌人攻城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骑兵什么事情,不到弹尽粮绝、伤亡殆尽的最后一刻,那个统帅舍得那骑兵当作步兵去守城?
而且,城池攻防战是一个长时间的拉锯战,并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