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无敌之大唐 >

第283部分

无敌之大唐-第283部分

小说: 无敌之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譬如这位老人家,与那张仲坚之间有了因果,若就此离去,将成为他一辈子的心魔。此生都将背负别人的恩情,道心不稳,如何能做到无尘无垢,超脱自然?

    可此番是救命之恩,若是平常人家,赠以金银珠宝也算是报答了恩情,两不相欠。可偏偏张仲坚家最不缺的就是金银珠宝,无奈之下,老人家竟发现张仲坚根骨颇佳,且身强体壮,气血充盈,是块习武的好苗子,于是收其为记名弟子,传授了些外门功夫。

    这张仲坚也颇为了得,竟将外门功夫练到一个极高的地步,成年后广交五湖四海的绿林大盗、市井豪侠,闯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字号。

    在隋末群雄逐鹿天下时,他带着一帮子绿林汉想效法瓦岗寨起事,可盗匪终究是盗匪,如何能成大事?不到一年时间,手下已凋零大半,却没有因此而投靠李唐,反而鬼使神差地出海。

    大约三十多年前,我们家的海外商队曾在南海中偶遇一岛,从土人口中得知此岛上有一位国王,长相和我们相似。”

第572章 海外有仙山() 
“这么说张仲坚于海外立国一事是真的了?”赵无敌眼神一亮,迫不及待地打断了赵柔伊的话。

    “打断人家的话是很不礼貌的!”赵柔伊直翻白眼,咬着牙,恨不得一口咬死他。

    “呵呵,一时情急,就没控制住,还请家主姐姐原谅则个。”赵无敌腆着脸,给脸皮套上纯钢打造的甲胄,起身给赵柔伊一揖到地,赔礼道:“那个后事如何,还请姐姐教我!”

    对这个脸皮比扬州城的城墙还要厚的赵无敌,赵柔伊真是没什么好办法,只好选择了原谅,继续说道:“能在海天之中见到同乡,且是个国王,对此族人也很好奇,便备了些从中土采购的货物作为礼品,着土人带路前往王宫拜见国王。

    可等他们到了王宫一看,却大失所望,眼前是一片低矮的木头房子,所用木材虽名贵,但做工却显得过于粗糙,搁在大唐就算是一般商贾人家的房子,也比其豪华和雄浑。

    仔细一想,就明白了其间的关键。此岛上最不缺的就是名贵木材,可却没有手艺好的匠人,哪里能造出巍峨而雄浑的大殿?

    国王乃是张仲坚的后人,都多少年了,我都不知道是第几代了,见到我赵家人,看着来自家乡的物事,竟失声痛哭,可怜得什么似的,最后竟恳求将他们带回故土。

    呵呵,一个巴掌大的小岛,连带着土人在内也不到千人,竟然号称是一国之王,真是笑死人了!

    我的好兄弟,听了姐姐的话,你还有心去征伐海外吗?”

    张仲坚远走海外,于那南海中做了一个小岛的岛主,直到客死他乡,也没有回到故土,可后世人却妄言其在海外建国,打下了好大一片天地,真是以讹传讹,且没有底线。

    不过,张仲坚的遭遇和赵柔伊的不以为然,都没有撼动他的决心。

    他理了理思绪,不紧不慢地说道:“家主有所不知,海外之大,物产之丰,难以想象。

    在南海深处有大岛无数,气候炎热,无严寒之冬季,一年四时皆可耕种,有四时不谢之花,瓜果多到任其自落化为泥泞,并盛产香料、宝石、美玉等,可谓是天赐宝地,却只有少许土人居住。因为有取之不尽的食物,所以从不知战争为何物?

    我常山赵氏绵延至今,已有数万之众,绝大多数族人并无习武的天赋,只能于那红尘中度日,同常人有和区别?

    中土多战乱,族人多有亡故,不如将族人迁一部分定居于南海之中,于那世外桃源之地繁衍生息,哪怕是中土遭遇五胡乱华那样的大劫难,也不至于断了血脉传承。

    此乃弟之拙见,家主以为如何?”

    赵无敌的一席话,说得赵柔伊怦然心动,不由得紧锁双眉陷入沉思中。

    在古老的世家中,有一个颠扑不破的法则,那就是不会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以免突然遇到大劫难,最后落得个鸡飞蛋打一场空。

    世家如此,山门和圣地也不例外,譬如常山赵氏就将族中的年轻一代天骄一分为二,明面上的留在族中修炼,而还有一部分则隐藏在祖地,作为暗子,以免被人给一网打尽。

    如今赵无敌给指出了一方宝地,听着他的描绘,只能用世外桃源来形容,若是能作为普通族人的栖居地,先迁徙个千人千人太少,而族人太多,还是先迁徙万人去南海,足可以占领那一方福地,若干年以后,几经繁衍,岂不是一个大国?

    只是,他说的话靠谱吗?族中海外商队的子弟可是多次去过南海,所言并不相符,虽然多香料等物,但却多蛇虫蚁蚊,且地方并不大,如何能安置诸多族人?

    面对赵柔伊的质疑,赵无敌一笑,做莫测高深状,伸出几根手指准备捋一捋胡须,直到摸过光溜溜的下巴,方才醒悟因尚未及冠,没有蓄须。

    他哂笑道:“家族的商队看来直到了南海的边缘,最远不过占城,也就是那种精米的原产地,离真正的南海腹地还差得远呢!

    而且,那些大岛还不算什么,据闻在苍茫大海中还有数块古陆,其大比之中土也不遑多让。

    而在岭南之东,就有一大岛,古名夷州,三国时东吴孙权就曾派水师登临过,就其地域之广和物产足以养活百万人。

    另外,东海中有倭国,家主总该知道吧?其实,倭人栖居之地就是传说中的海外三仙岛中的瀛洲和方丈,其中有一名石见的地方,盛产白银。

    我赵氏可派出一部好手掌控此地,抓一些倭人为奴隶,令其开采银矿,那么我们就有海量的白银可用,就是家主你、再也不用为钱财操心了!”

    赵柔伊不满地咕哝:“说什么呢?搞的人家像个守财奴一样!我们家就我和星乐两个,能吃用多少?还不是为了家族,可怜人家为了家族操碎了心,却无人理解,就连一句暖心话都听不到,真是心伤”

    家主姐姐的毛病又犯了,陷入自怨自艾中,赵无敌只好投降,一个劲地歌功颂德,费了老大的劲,方才将家主的毛病治好。

    可这还不算完,家主姐姐眼神一***问道:“瞧着你这话里话外的意思,说得跟身临其境似的,莫非你去过南海深处、还有夷州和海外三仙岛?别目光闪烁想拿假话糊弄我,我可告诉你,实话实说,否则,嘿嘿,我跟你没完。”

    “这个去”赵无敌何曾去过,就连前世也只到过夷州海岸,短暂地上岸一游,至于瀛洲石见有银矿一事则是从倭寇口中得知,而南海深处的大岛和海外大陆,是来自极西之地的传教士告诉他的。

    而今面对赵柔伊的逼问,他苦思冥想着该如何作答,忽然间灵机一动,恰似那一道天光浮现,立马拨开云雾见青天,轻笑道:“家主说笑了,弟不过弱冠之年,如何去过海外?这一切皆是老道士昔年告知,他曾亲历其境,周游南海和瀛洲等地,言之凿凿,当可相信。”

    他将一切都推到无名老道身上,也不知道就埋在不远处的老道听了,夜间会不会从坟中爬出来找他说道说道?

第573章 千古一女帝() 
老道已死去好几年,就埋在不远处的另一方山坡上,估计骨头都烂了,随便赵无敌说什么,都无法对质和指证。

    可老道既然身为鬼谷一门的护道人,所言可信度还是很高的,赵柔伊转动眼珠子,瞅了赵无敌老半天,最后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不过,她到底是心有遗憾,不曾得知海外仙山中是否有女仙?她关心此事,倒也不是为了能求得长生之密,而是想讨一粒容颜不老的仙丹。

    姐弟两个一番商议,赵柔伊总算被说服,答应回族中同诸位长老相商。毕竟涉及到一个家族的迁徙,哪怕是一部分族人,可也不是小事,不可能由家主一言而决。

    不过,作为对赵无敌的支持,赵柔伊在她的权限内将再次给他派数百家族子弟,包括一些天骄,就打着游学的名义,送来给他调教。

    赵无敌当日和崔刺史敲定了部曲,但却没有涉及到亲卫。其后,通过赵柔伊和诸长老的共议,从家族子弟中给他挑了二百九十八名,作为他的亲卫。

    常言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自家子侄做亲卫,自然是最让人放心的。至于开国侯的亲卫应为三百之数,却只要了二百九十八个,则是一种做臣子的本分,以此表示对皇权的敬畏。

    赵柔伊走了,自去和族中的那些老古董磨嘴皮,助赵无敌实现他的迁徙族人于海外的大业。

    而赵无敌继续留守茅屋中,为老父守孝,哪怕是离二十七个月的古训只相差几日,也不能离开,以免为人所诟病。

    守孝之期是从他住进茅屋之日算起,从离开神都则已差不多快三年时光了。

    当日还是大唐归元二年冬,而回到扬州时则已是归元三年春日,再往后归元这个年号已不再出现,只能在尘封的历史中得见。

    因为就在归元三年夏五月,在武后的暗示下,武氏族人和早已投靠他们的官员、那些擅于察言观色的墙头草、士农工商四民的代表、僧侣道士、市井浪荡子,甚至勾栏中的女子,纷纷跑到则天门前,大言不惭地代表天下万民劝进。

    虽然是一场闹剧,但却足够轰轰烈烈,昭示着武后登基称帝已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

    以房遗则为首的开国勋贵们经过一番密议,也加入劝进的洪流中,还被武承嗣讥讽为“识时务者为俊杰”。

    自古以来,没有一个帝王是一请就登基的,必须三辞。也就是臣民劝进一次,你推辞一次,一直到第三次,臣民以死相逼,你心中有大慈悲,不忍见臣民血溅当地,方才勉强答应。

    武后熟读古史,如何不知道这一套?

    在劝进与推辞中一连演了三场,最后一次在万象神宫中,皇帝摘下帝冠、褪下龙袍,扑倒在地,声泪俱下,请母后登基,并以额头狠撞地面的白玉石,以至于额头都撞破了,血流了一地。

    武后见之落泪,怀抱皇帝,母子相对而泣。然后,武后宣示天下,顺应民心和天心,择日登基。

    武后称帝了,改国号为大周,上尊号为“越古金轮神圣皇帝”,立武氏宗庙,大肆追封父祖,并大赦天下,与万民同庆。

    至于年号,是年已过去了一半,依然采用归元二年记事。不过,作为新的王朝,岂可没有一个年号?

    武帝思及旧年秋八月,天穹中曾浮现一只金色大眼,其后有少年赵无敌出现于朔方,神话般地击破了突厥铁骑,将她从四面楚歌的逆境中解救,给她的登基之路扫除了障碍。

    而今看来,那只金色的眼睛绝非凶兆,反而是上苍降临,赐予她无敌的大将,并认可了她的身份。

    天道,就是武帝给新朝定下的第一个年号,表示她是名正言顺的上苍之子,替上苍掌控人世间。

    天道元年,这个让世外山门中那些不出世的老古董都敬畏不已的存在,就这么成了武帝的年号。不过,得从明年算起,接下来的日子还得将归元三年过完。

    大唐成了大周,武后也成了武帝,那么武氏一族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皇族。

    这让武承嗣和武三思窃喜不已,心中升起熊熊的烈火,眼巴巴地看着姑母,想听到立他们为太子的旨意。

    他们望眼欲穿,就连秋水都枯干了,终于等来了立大周太子的圣旨,但听完以后,却仿佛一下子坠入万年冰窟中,全身的血脉都冻结了!

    原先的皇帝,也就是大唐的逊帝李煜,按照常理一个亡国之君,大多是封一个“安乐公”“归命侯”之类的头衔,被圈禁于某个隐秘的地方,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意外吃错了药,亦或是大晚上不睡觉瞎溜达,一交磕破了脑袋,总之是离奇地死去。

    李煜这个逊帝是武帝的亲生儿子,就算武帝慈悲,不忍夺了他的性命,但是像武陵王那样圈禁一辈子,总可以做到吧?

    可谁料到武帝不仅没有将李煜流放和圈禁,反而将其改为“武”姓,李煜成了武煜,摇身一变从大唐皇帝成了大周太子,可把武承嗣和武三思给气坏了!

    到头来一番折腾,二人互相盯着,彼此较劲,谁想却便宜了一个废物,还有没有天理了?!

    可眼下武帝的话就是天理,哪怕他们心中怨怼丛生,也改变不了李煜成为大周太子,依然住在东宫中。

    不仅李煜成了武煜,就连太平公主也被赐予武姓,并且又给加了五百户食邑,外加龙门脚下的两座庄子。

    不过,武帝虽立亲子为太子,接下来也没有薄待武氏族人,对血脉亲近者一口气封了十五个王爵,其余的公侯伯等数不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