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之大唐-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山赵氏出了一个赵无敌,惊才绝艳,注定将横推当世天骄和英杰,惊艳一个大时代。就连那些那些多年不出世的老古董,也无法阻挡他的脚步,不得不将兵器谱上的首位让出。
您看看,兵器谱上第一位将是我们常山赵氏,这可是多少代先祖的愿望,却一直无法实现,而今是您做到了,还说对家族没有功勋?”
赵无敌揶揄道:“呵呵,看来叔叔我对家族还是有那么丁点贡献的啊,既然家主和各位长老客气,那么我也就不推辞了。
不过,我有个想法,毕竟老是靠不劳而获,也并非长久之计。不如由我出些钱财,在扬州城中置办些铺子,再在各家中挑做些口齿伶俐的子弟做些买卖,你看可行?”
星乐歪着脑袋,乌黑的眼眸滴溜溜转动,忽然拍手道:“好呀!咱们赵氏在扬州就有好大的买卖,是赵六哥在打理,叔叔师父要做买卖,只要派个人去吩咐一声,一切交给他筹备就是,至于星乐可不懂买卖上事情,帮不了您。”
赵无敌一想也是这个道理,不说星乐不懂做买卖,就是他何尝不是一无所知。而且,他也是常山赵氏中人,并未打算脱离主宗,另立一系,借助一下赵六手中的商路,也说得过去。
计议已定,他将打算告知了扬州刺史。毕竟对于他的封地和部曲等,还是由朝廷说了算,少不得要借崔刺史探听一下朝廷的口风。
崔刺史很坦诚,直言赵无敌的想法可行。因为武后只是将赵无敌的封地划在安县境内,至于具体何地以及采邑之民的选择并未指定,而是交由扬州刺史,责令其和安侯商定。
不过,在传旨内侍宣读圣旨完毕以后,还向崔刺史传达了天后的口谕,那就是对安侯爷的封地一事,要多听安侯爷的意思,且不可敷衍了事,一切记着从优从厚就是。
崔刺史出身清河崔氏,乃是人世间的五姓七望之一,家学渊源,为人机敏,又在官场打滚了多年,对于天后的话外之意,可谓是闻弦歌而知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他早就打定了注意,在对待安侯爷一事上,一切都以安侯爷的意思为准,不啬钱财,不恤徭役,哪怕是耗尽扬州府库也在所不惜。
无他,只要安侯爷他老人家高兴就好!
第562章 部曲()
崔刺史对赵无敌的想法大肆夸赞,连连拱手,称侯爷慈悲,生就一副菩萨心肠,且是个念旧的人,富贵不忘乡邻,足以为士族之楷模、万世之表率,颇有古之圣贤风采。
对崔刺史昧着良心的吹捧,赵无敌难得地没有脸红,而是一副坦然接受的模样,继而与崔刺史相视一眼,然后一起大笑
两个奸人站在山坡上,面对着月落湖,仰天大笑,其音隆隆,激荡在山间和湖面,引起各种回音,纠缠在一起,就像是天雷滚滚,轰鸣不休。
相视一笑,就决定了数百人的命运,这就是权利的妙处。怪不得古往今来,多少豪情勃发的英杰曾立下大宏愿,要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立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可一旦投身于仕途中,在烂泥坑中摸爬滚打,最终被同化,沦为追权夺利之辈。
自今日起,原本时代居住在月落湖畔、龙山脚下的这些军户,将脱离军籍,成为安侯爷的部曲,就连那些正在扬州折冲府中服役的子弟,也不例外。
至于扬州折冲府的折冲都尉张翰和兵部会不会答应,崔刺史根本就没有考虑。因为他手中可是拥有天后的圣旨,借他张翰老儿八个胆子,也不敢吱声。
而兵部就更不用担心了,他从家族中得到消息,这个安侯爷是当今军中第一人、新鲜出炉的辅国大将军的女婿,而兵部尚书、新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房相,同秦大将军可是一伙的,怎么会为了几十府军而拨了安侯爷的面子?
至于房遗则与秦怀玉之间的那种关系,并非是什么密不透风的机密,纵然是武后不知,可他们这些古老世家存在悠远,神通广大,触角已延伸到世间各个角落,多世间很多所谓的秘密都了如指掌。
也正是因为此,古老世间才避过了一次次的战乱,无论是王朝更迭,还是外族入侵,都无法真正损伤他们的根基。且一直矗立于人世间,其子弟始终充斥在朝堂之中,掌控着各种权利,对皇权都起到了牵制的作用,让历代皇室对其恨得牙痒痒,但却不敢撕破脸。
而武后一心要取代李唐,做那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并认为世家作为正统的维护者,必然将成为她的绊脚石。
她是个果断的人,一旦有了决断,立刻付诸行动,抢先向世家出手,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从而让世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损失了好多人手和棋子,就连在朝堂中枢中也让出了许多重要位置,被武后打压得喘不过气来。
世家从来都不是英雄,也不屑于做那破釜沉舟的霸王项羽。在局势不妙之际,五姓七望的当家人齐聚于长安,在密室中商议了三天三夜。
至于商议的内容,外人不得而知,就连族中子弟也并不知晓。不过,在商议结束不久之后,有世家中重要人物暗中来到神都,与武后在武成殿中相见。
对于此人和武后见面说了些什么,坊间有各种传言,但却都被各大世间断然否认。
就连当日曾参与其会的上官婉儿都没有透露分毫,武承嗣和武三思都曾送上厚礼,企图从她口中洞悉一二,可上官婉儿却一反常态,首次没有给两个如日中天的大红人面子。
这也不能怪她,要知道她虽是戴罪之身,可终究出身上官氏,也是关陇世家的一员,在涉及个人前途和世家利益的冲突时,将毫不犹豫地选择维护世家而放弃个人。
其实,武成殿中的这次密谈,不过是世家和武后之间的一次妥协,双方都做出了让步。
世家将不反对武后登基称帝,但也仅仅是不反对,可要他们公然赞成和劝进,他们是打死也不干的。
世家长存于人世间,千百年而不倒,靠的是声名和气节,方才成为士族的领袖。可若是没有了这两样,一个个世家将轰然倒下,谁也无法幸免。
如武后不肯让步,非要将世家逼到这步天地,那么双方将不死不休,直到一方彻底倒下,才会结束这场战争。
而这个结果也是武后不愿意看到的,她也是世家出身,武氏一族同样是世家之一,而将来将取代李唐成为新朝帝族,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世家的影子。
此时,她若是不惜一切代价与世家决战,即便是她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将五姓七望一一铲除,可焉知螳螂捕蝉,没有黄雀在后?
要知道她登基称帝的绊脚石可不知五姓七望,还有李唐的开国功臣一系,其势力同样极为庞大,窃居不少高位,尤其是在军中的影响力,让武后每当想起,便有一种寝食难安的感觉。
以一人之力、亦或是以武氏一族之力,同时对抗五姓七望和整个老牌勋贵阶层,殊为不智。
若是逼迫太盛,让五姓七望和老牌勋贵结盟,岂不是弄巧成拙,自食苦果?
不如暂且与五姓七望各退一步,以些许好处换得他们的支持,哪怕是表面上的“支持”也已足够,可以让她一门心思提防老牌勋贵兴风作浪,以及李唐余孽的作乱,再派武氏子弟进入军中,拉拢一些实力派,寻机掌控兵权,用温水煮青蛙的办法,渐渐剥夺勋贵的军权。
世家与武氏一族“和解”,并得到武后承诺,将在朝堂中得到一些重要位置。而崔刺史也暗中搭上了太平公主这条线,将于不久后调入神都,于六部中出任一实权高位。
而天后此番命他督办安侯府邸的建造事宜,不啻于是给了他一个天大的好机会,只要能把这件事情办好,让安侯爷和天后满意,还愁前途不是一片平坦?
于是,崔刺史可着劲地讨赵无敌欢心,只要是安侯爷开口,无有不准,且主动为安侯爷寻找理由,引经据典,大肆赞美,力求把安侯爷打造成一个悲天悯人的活菩萨,活在当世的大圣贤。
军户变部曲的事情搞定了,时代居住在月落湖畔的六十一户军户摇身一变成了安侯爷的部曲,从此脱离了府军之籍,再也不用三年一戌边了。
安侯爷该有一百户部曲,可这些府军只有六十一户,还缺少三十九户。
对此,崔刺史可不敢擅专,将那一双火辣辣的眼睛又瞅向安侯爷
第563章 圈地()
赵无敌作为一位开国侯,按照大唐的勋爵体制可以拥有一百部曲。
这是朝堂的法度,一百户就是一百户,多一户都不行。
而且,一般人家为了讨好帝族,避免被各种猜疑和麻烦缠身,老老实实低调做人,不想被扣上佣兵自重的大帽子,全族给牵到西市口咔嚓了,从而主动削减、大打折扣。
因此,自大唐开国以来,谁也不会没那个眼力劲,真个给自家弄一百部曲。
一百户为开国侯的部曲上限,再往上、谁也不敢超越,否则,就是僭越,就是一个枉顾朝廷的法度,哪怕是长有十八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上限不可逾越,那么我就少收几户部曲,可这样子会不会也触犯了朝廷的法度呢?
毕竟拥有部曲也是勋爵的礼制之一,是帝王的恩赐。而帝王这个物种从来都不怎么讲道理,赐给你的不论好的坏的你都要接受,否则就是抗旨和大不敬。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作为臣子没有选择的权利,对于帝王的恩赐,哪怕是惩罚,也只能笑着接受,并五体投地、隆重谢恩。
不过,凡事无绝对,譬如你一个侯爵不尊朝廷礼制,主动削减部曲和亲卫的数量,传到帝王耳中,他不但不怒、反而会大加赞赏,夸他识时务、知进退、懂礼仪、会来事,简在帝心,主动为君父分忧,堪称一代名臣风范,足以为满朝文武之师
赵无敌将一众乡邻收为部曲,崔刺史以盘算合计共有六十一户,离一百户还差了三十九户。
他转动着眼珠子,长须随风舞动,心中拿不定主意,摸不透侯爷的心思,故此不敢开口,以免马屁拍在虎腿上,触怒了这位新贵。
他在心中思忖:不知道这位新晋的安侯爷会不会效法前贤就此就罢,不再添加部曲,以此向天后示好,表露忠心。
赵无敌不知道崔刺史心中所想,他的思绪已飘到了朔方城外,在那漫天飞雪中,地上那刺目的红雪和在铁蹄践踏下支离破碎的零皮碎骨。
那是他的袍泽,也是他的同乡,同样来自扬州折冲府的府军,一同编为斥候安排在朔方城北三十里之外,日日夜夜监视着突厥人的动静。
在忽必利铁骑纵横呼啸而来的时候,他们将生的机会让给了年少的赵无敌,而他们选择了留下与突厥人战斗,以卵击石,最终被碾为肉泥。
老军李二狗,一个干巴黑瘦的乡下老汉,每日里早起蹲在灶台前,以一锅热腾腾的糜子粥慰藉他们饥饿的肚子,总是将自己的糜子馍扳下一半强行塞到赵无敌的手中,并笑着念叨:“你半大娃子,正是长身子骨的时候,可不能耽误了。老汉都一大把年纪,多吃一口少吃一口,也就那么回事”
张奔雷,一条昂藏七尺大汉,生得豹眼环首,燕颌胡须,动则如猛虎下山,开口若雷鸣阵阵,遇到凶险时总是将赵无敌护在身后,并因此而数度遭创,最后和袍泽一起用血肉之躯阻住了突厥铁骑的步伐,为赵无敌赢得了生机。
也因此提前将突厥大举来犯的军情传递到朔方,让边军有了准备,从而赢得了最后的大捷。
从这一点来说,张奔雷等人是有大功于大唐,可他们提前陨落了,没有看到最后的胜利,也没有凯旋神都,出现在庆功大典上。
按照大唐的法度,只有活着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功臣,至于死者是无法留名功劳簿的,只能由家人获得一份微薄的抚恤,并由一名子弟接过长刀进入折冲府中效命。
在赵无敌的心中,很是为张奔雷等人不值,可法度如此,他又能如何?况且,数百年后的大明,何尝不是如此?!
他改变不了大唐法度,可又对不起自己的本心,总觉得该为他们做点什么?
而他此番是归乡守孝的,就连扬州城都不曾进入,无法前去张奔雷等人的家中,看望他们的家人。
眼下既然还缺少三十九户部曲,何不将他们的家人招募?成了他的部曲,就是他的私兵,那么日后想照顾一二也方便了很多,并且名正言顺。
他将想法告知了崔刺史,其本意是与其相商,征询他的意思。因为崔刺史是扬州的父母官,并受武后谕旨,负责修建安侯府邸以及划定封地等事务,怎么着也该和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