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第8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没有与别人商议,赵谦直接批示“试试看”。然后赵谦又翻开之前看的报告,继续研究起现在农场的情况。农场情况有些好有些一半有些很不好。赵谦与河南路学社会长谈过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结果气的会长拂袖而去。赵谦不生气,他觉得会长没有破口大骂就算是给面子了。
会长希望把所有农场都搞好,赵谦的看法是定出一个农场员工的基本条件,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就给他们一块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若是土地不够,就把一部分农场解散,把土地直接变成村里的土地。
看了一阵报告,赵谦愈发觉得自己的选择没错。把所有人都变成社会劳动者并不容易,大家的基础相差太多。赵谦定下的农场合格人员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有沟通能力’。太多人连自己遇到什么都不知道,更遑论使用语言这个工具将他们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的人让他们怎么沟通?他们所说出的每一个词都和这个词本身代表的含义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
想到这里,赵谦提笔开始写自己的想法‘很多人没有能力完成一件事,所以他们并不理解他们从事的工作到底是什么。一个高度分工化的社会中,那些人只能从事某个环节的生产。在工厂里面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以及工艺流程,形成了一个环节的内在流程。掌握这个流程就可以做重复性工作。农场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结果,现阶段没办法如工业生产般有严格标准与工艺流程。所以任何一点变动都会影响到整个农业生产,出了问题还无法准确找出问题所在。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个变动过程。所以排除一部分农场工人势在必行,那些适合人员组成的团队才可能获得突破,进而从他们的生产中总结出一部分符合规律的生产标准。’
写到这里,赵谦放下笔,开始任由思路飞舞。如果能组建起那样的团队,也许就可以给很多自行耕种的农民提供一部分可以模仿的对象。不过以农民的特点,他们真的能学会么?至少能看懂么?赵谦看过太多人其实毫无学习能力,他们只拥有老爹所说的人类本能的模仿能力。可是想理解一件事需要的是学习能力,单纯的模仿往往没有正面作用,甚至会导致很糟糕的结果。动作可以模仿,看不见摸不着的基本原理却无法模仿。
第260章 交易(二十)()
“这是在向我显摆么?”秦玉贞放下手里的报告书,抬头问赵嘉仁。
“怎么叫显摆?”赵嘉仁反问。
“要是你不说,我都觉得这是你写的。”秦玉贞有些不屑的答道。
“我的做法可能看着是显摆,我的初心只是想让你看看。瞅瞅你这娘会不会赞赏大郎。”
“那还是显摆。”秦玉贞笑道:“就跟咱家猫一样,小猫长到能睁开眼,老猫就会叼出来给咱们看看。”
“你别说,还真有点像。哈哈。”赵嘉仁很开心。
看着丈夫的笑容,秦玉贞本想再开点玩笑,话到嘴边却收了回去。她又拿起赵谦写的东西看了一遍,这次看的非常仔细,对有些部分甚至再翻回前面把相应内容对照阅读。妻子这么认真的读,赵嘉仁自然知道不好打搅,他闭上眼睛靠在沙发上沉思。直到秦玉贞打破了屋内的安静,“我看第一遍候就不喜欢这种论事的方法,仔细看了之后还是不喜欢。”
“太苛刻?”赵嘉仁闭着眼睛问。
“不是苛刻。是曲高和寡。”秦玉贞叹道:“唉……,大郎这孩子几十年都想学你,我觉得他有点魔障了。便是和你一样又能如何?他自己都写了,外部刺激首先是由各个身体器官来处置,身体器官处理不了的信号内容才会交给大脑去处理。他口口声声说要遵循科学规律,现在反倒什么事情都想用大脑来处理,这不就是在违背规律么!”
赵嘉仁登时睁开了眼,他惊讶的看着老婆,没等赵嘉仁说话,秦玉贞说道:“你别以为我不喜欢你那套就不去学习你那套,不喜欢是一回事,不学习是另外一回事。你说的东西其实有理。若是拥有学习能力,这个人就真的完全不同。脑子是个好东西,每个人都得有一个。但是我所见的大部分人就如大郎所说只拥有模仿能力,见识多些的人模仿的多,也仅此而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三郎,大郎这么喊起来,满世界的喊,他真以为有人能听明白么?那些人不明白,却模仿了这些说法。反倒如《佛说法灭尽经》所言的局面。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你总是嘲讽老子格局小,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你此时便是讲尽天下道理,又能如何?”
和老婆谈道理总是让赵嘉仁感觉很舒服,哪怕是完全对立的态度也不会让赵嘉仁生老婆的气。就如秦玉贞引用的《佛说法灭尽经》中讲。
贤者阿难作礼白佛言:“世尊前后说法,威光独显。今大众会,光更不现,何故如此?必有缘故,愿闻其意。”佛默不应,如是至三。
佛告阿难:“吾涅盘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吾道。着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啖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
包括《楞严经》捉弄过也有类似说法。而《楞严经》中佛描述末法时代之后还专门讲,‘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波旬乃是印度佛教中所说的魔王首领,这段劝告的意思是‘如果讲经如我(公开描述末法时代)这般讲,就是佛所说的话。如果不这么讲(而是口灿莲花只描述佛法无边,永不毁灭),那就是魔王波旬才会说的话。’这与后世网上所说的魔王波旬直接说末法时代使得佛绝望流泪完全不同。
和有文化有脑子的人谈文化就是这么开心,即便秦玉贞的思维理念依旧受到旧时代的束缚,也足以让赵嘉仁从中生出感悟来。21世纪的时候大家都以为八卦图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性,特别是中心的阴阳双鱼的鱼眼,代表着阴极一阳生,阳极一阴生的辩证主意理念。早期的阴阳双鱼图没有鱼眼,表达的是阴阳循环变化之意。宋代陈抟的双鱼图有了鱼眼,代表阴阳本身互相转化的对称理念。
秦玉贞也没能跳出这个哲学范畴,所以她对治乱兴废非常坚持,认为这是不可逆转的规律。但是赵嘉仁却亲眼看到过那个人死后如何经历种种污蔑与否定,却因为社会发展逐渐在人民心中重新恢复地位的过程。
有人说这是一种循环,赵嘉仁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那个人从未走远,他的一生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他就是人民的一员,人民的代表。只是当年人民对社会的理解晚了那个人两步,所以无法理解那个人的理念。等人民进步之时才有基础去明白那个人到底在说什么。这并非循环,这是一种进步。
看着赵嘉仁沉思的模样,秦玉贞说道:“你要是再这么想我可就去睡了。”
“你相信进步么?”
“我见过很多人退步。”
“那说明他们并没有进步到越过那条底线……”
“你的底线要是比别人上限还高,这个底线就没有意义。”
“现在做不到不等于将来做不到,他们这代做不到未必他们的后代做不到。但是如果没有人在前面开辟道路,指出未来的方向。那些人就算是想进步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对这么宏大的远景,秦玉贞忍不住叹道:“你到底想让他们怎么样呢?”
赵嘉仁吟唱道:“春风杨柳万千条,一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赵嘉仁只记得的那个人的几首诗词,除了课本上的之外,这首因为与医生有关,所以赵嘉仁记得。记得的原因很可笑,亲自到了大美利坚之后,赵嘉仁见识到了大美利坚香甜的空气也无法阻止一年因为流感死几万人,麻疹之类的流行病在大美利坚死灰复燃到处蔓延。
那时候屠呦呦同志已经获得诺贝尔奖,赵嘉仁趁着那股热潮看了看新中国卫生防疫史,随即就记住了这首诗。在大宋防疫工作在消灭疟蚊孳生地以及‘葛洪…屠呦呦青蒿素’帮助下消灭了广州疟疾之后,赵嘉仁在报纸上发表了这首诗向岭南以及全国奋战在第一线的卫生防疫工作者们表达了道贺与由衷的谢意。
这首诗里面让赵嘉仁最感动的是第一句,那个人相信人民的力量,始终相信人民的力量。赵嘉仁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呢。更重要的在于那个人总说实话,人民的力量才是最伟大的。没有几十万上百万医疗工作者以及卫生防疫部门的人员,赵嘉仁一个人又能做什么?别说广州地区以及岭南大部分地区,一个村就能把赵嘉仁累死。
见赵嘉仁这么有信心,秦玉贞笑道:“你总是说进步,进步,来,今天你就好好给我说说进步到什么地步!”说完,秦玉贞踢掉拖鞋,把小腿放到赵嘉仁大腿上,自己拉了几个靠垫舒舒服服半躺在沙发上。
老婆肯定进步,赵嘉仁当然得好好说说,他舒服的靠在沙发上打开了话匣子,“大宋车船本就十分先进,等出了蒸汽机装到车船上,大宋舰队就扬帆万里之外。这是进步。这个进步直接让大宋造船业与机械制造业兴旺起来,让许多人有了新的工作机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我就不用吹嘘了吧。”
“哈,就知道吹你自己。我明白这是进步。然后呢?这个进步能吃多少年?”秦玉贞笑道。
赵嘉仁叮嘱道:“这是广大劳动者的努力结果,我只是劳动者一员。这点你出去可千万别说错。”
“要不是你够谦虚,我可再听不得蒸汽车船四字。”
“现在正在修建铁路,以后蒸汽火车能一日夜沿着铁轨跑出去一千里地。大宋的城市之间往来将朝发夕至。你在岭南的时候不也喜欢吃荔枝么,杨贵妃的荔枝是从四川汉中那边用快马运到的长安。铁路建成之后,开封人可以吃上用火车从岭南运到这里的荔枝,荔枝还没有变色变味。”
“哦?”秦玉贞有些不太敢相信,她有些迟疑的说道:“若是如此,也算是进步。”
“现在的有线电报一日能传输几千里,未来会有更先进的设备,大家在几万里之外都可以通话,设备传输所延迟的时间不过一两秒钟。这可是非常不得了的技术,你想,万里之外需要什么货物,极短时间内就能知道。那时候生意得做的多迅猛。”
“你……这是痴人说梦吧。”秦玉贞有点不淡定了。
“还有会让你觉得更离谱的进步,以后会有能在天空中飞行的工具,一小时飞几千里。万里之遥两三个小时就能飞到。怎么样?”
“你为啥不上天呢?”秦玉贞嘲笑道。
“上天?对,上天!到时候我们能把人送到月亮上,送到火星上,送到太阳系的行星上。这也是进步能带来的结果。”
zwqiushu
第261章 交易(二十一)()
“呵!呵呵呵呵!这就是你的进步?”秦玉贞嘲讽的笑道。看得出,秦玉贞对于21世纪常见的东西并不相信,她不高兴的道:“我很认同你的一句话,人口会越来越多,现有的能生产出来的东西增长没有人口增长快,所以大家会越来越穷。直到战争爆发,人口大规模死亡,死去的人为活下来的人腾出地方,这轮危机结束了,下一轮治乱兴废再次开始。你消灭了蛮夷,收复了华夏故土,给大宋人口留下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这份功业,大宋人口就能吃上几百年。太平几百年,人口会是现在的几十倍。到时候你准备怎么养活这几十亿人口。”
“靠进步。以后一亩地一年能收两千斤粮食……诶呀!”赵嘉仁被老婆踹了一脚,半真半假的呼痛。
秦玉贞翻身坐起,向着卧室走去。赵嘉仁在背后抓紧时间继续介绍:“喂!不仅一亩地能生产两千斤粮食,以后还能在海边种植大米,不用浇水,直接用海水。”
“好好好!”秦玉贞头也不回的答道:“我去睡了。你就不用睡了。现在去把海水灌溉出来的大米用你那两个多小时飞一万里的机器给我运来,我会亲自给你们爷俩蒸米饭吃。你也知道我的手艺很好,我等着哦。”
看着老婆的背影消失在门后,赵嘉仁自然不会把老婆的气话当真。和老婆谈了一阵进步,他只觉得自己对进步有了信心。站起身,赵嘉仁也去睡了。
此时足利家的使者也回到了寅一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