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第8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利于奴隶王朝的方向倾斜。哪怕是伯颜提醒蒙古不能再一味照搬他之前的策略,要随机应变。可蒙古朝廷因为没能力拿出新方案,还是照搬了伯颜的十策。
耶律洪并不想嘲讽蒙古人,因为他最初也觉得伯颜的十策即便发挥不出十成威力,哪怕是只发挥出六七成也足够对付奴隶王朝。欧罗巴行省上层与耶律洪的看法相同,蒙古修整之后就可以再次取得优势。
结果蒙古恢复的速度远没有想象快,奴隶王朝却因为得到了宝贵的休整机会。从现在得到的情报来看,虽然奴隶王朝之前取得了一定优势,却在蒙古旗军的猛烈打击伤亡惨重。可现在他们通过对占领的伊尔汗国本地真神教、十字教甚至是蒙古人合作而恢复了力量。通过最近一系列新的战斗逼近了巴士拉城。
蒙古之前没有执行伯颜的谋划而损失巨大,现在因为执行了伯颜的计划而陷入更加不利的局面。以前耶律洪对伯颜有点看不上,自从大宋赵官家执政之后大宋就日益强大,伯颜并没有能力挽救蒙古退出华北的命运。之后伯颜仿佛忘记了之前发生的战争,与欧罗巴行省进行了充分合作。脸皮厚到突破天际。
现在耶律洪终于换了个角度,就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伯颜。这个伯颜在任何时候都会选择最有利的决定,而不是选择最体面的决定。这些决定让忽必烈避免掉毁灭性打击,而且在巴格达走上了忽必烈的人生巅峰。而伯颜也通过与大宋的合作成为了西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哪怕是现在国内很多人想要伯颜的脑袋,可大宋又不得不命令欧罗巴行省与西罗马帝国进行紧密合作。
伯颜这个人真的很了不起,非常了不起。
蒙古朝廷里没有伯颜这样的人才,所以局面越来越糟。元国干脆内战了,最新消息令耶律洪大跌眼镜。之前投奔郝康的军队因为对杀害太尉蒋广投的王太后包惜弱非常憎恶,战斗中非常奋勇,一度击败了基辅的军队。然而在基辅的三王子郝睿却让伯颜的使者出来揭发以前的秘辛,元国大王子郝康并非是元国上代国主郝仁的亲生儿子,而是元国王太后包惜弱和她前夫的儿子,也就是说郝康是个汉人。
这下郝康手下的军队军心浮动,战斗意志被大大削弱。更没想到的是坐镇敖德萨的元国丞相魏京望确定这个消息之后竟然被郝睿招降,魏京望随即反戈一击,率领他的亲信部队与郝睿的军队对郝康前后夹击。郝康没了粮草供应,激战半月后终于战败。魏京望随即在元国国内发动了清洗‘元奸’的行动,为了在新主子面前表现,魏京望在元国南部发出宁肯错杀三千吧,不可放过一个的诛杀令,让元国陷入了恐怖政治之中,也激发了元国空前的仇宋情绪。
东罗马帝国在三国中最弱,只是因为元国停止出口粮食就差点陷入全面内战之中。好在这个千年古国还算有点文化底蕴,搬出千年前的政治制度来努力弥合矛盾。
与这三个国家相比,伯颜这个蒙古人反倒更早就开始通过是否纳税来授予公民身份,进而重建了元老院和人民院,并且恢复了保民官这个职务。甚至连之前对罗马政权恨之入骨的威尼斯共和国残党,伯颜也采取拉一部分打一部分的手段,将不愿意再遭战火的那部分威尼斯人拉进西罗马帝国朝廷一边。
有了这批新加入的力量,西罗马帝国借用威尼斯人几百年的议会经验对元老院和人民院等制度进行了改革,想成为元老就必须有各个地方官经历,并且有很好的政绩。西罗马皇帝继承屋大维‘第一公民’的理念,把元老院改造成一个如同大宋那样‘解决问题的朝廷’。元老们本身就从官员中选拔出的优秀人才和实力派,他们直接掌握行政大权,依照他们的能力与影响力担任职务或者被解除职务,从此堂堂正正走上前台,再也不是历史上那种躲在元老院里面与人民隔绝的一群家伙。
耶律洪端起茶杯,却只是叹口气,又放下茶杯。伯颜这样的人太可怕了,可怕到让了解他的人不得不心生敬意。越是了解伯颜就不得不更加尊敬伯颜。如果当年大宋没有出现赵官家,临安总投降之后的结果真是令人无比恐惧。耶律洪在祖上第一次亡国之后,又不得不在新的安身国家再次经历亡国。
最可气的是,耶律洪此时发现自己没办法让主动改变局面,把局面变成耶律洪期待的模样。他此时只能等,等着局面出现让他能够抓住的转机。
正在想,秘书送来了电报。耶律洪看完之后有些不屑,谢松向雅典报告,他想推举办事处一个叫希拉的女性买办竞争君士坦丁堡市议员的地位。这么点屁事也来个电报,谢松看来很闲么。耶律洪心中狠狠嘲讽了了谢松一句。不过耶律洪也知道谢松大概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谢松这家伙肯定不会闲到这点事就劳烦雅典出面。
集中起注意力,耶律洪考虑了一下东罗马局面,很快就明白了谢松为难之处。罗马共和国时代女性没有选举权。东罗马帝国倒是出现过女皇帝,也有不少女性参与过残酷的宫廷斗争。但是东罗马女性也没有合法成为政治人物或者官员的制度道路,而且那些出名的女人评价并不好,与褒姒、妲己、杨贵妃的评价很类似。
希拉这个买办是否能干且不论,想让东罗马帝国做出制度性改变还真得由雅典方面出面施压才行。耶律洪想了想就召开了会议,会上把谢松的请求讲给大家听。一众大宋官员们你看我我看你,暂时没人发言。
赵官家是整个华夏几千年来罕见的大英雄,这点没人敢反对,欧罗巴行省更没人会反对。能建立欧罗巴行省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远远超越了历代大英雄能做到的极限。这等大英雄当然异于常人,除了那星宿下凡般的知识,赵官家更做了一件古今未有的大事,就是建立让女性们从政的合法制度。
这个决定推出之时,连忠于赵官家的忠臣们都有一半公开反对。赵官家秉持他的一贯风格,做出了毫不掩饰的解释。“如果不给女性们合法从政的机会,那些参政的女性们自然只能根据不同的利益参与政治之中,最终你们遇到的所有女人都会被迫成为被你们嘲讽为祸国的女性。你们也有女儿,我不相信你们不爱自己的孩子。政治本身并不是关上门就可以永远看不到,既然注定会受到影响,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政治。既然如此,为何不给自己的女儿成为一个堂堂正正官员的机会。不给她们机会,就会逼着她们走邪路。”
事实证明赵官家的看法没错,当女性官员们出现之后,男人们突然发现自己根本不了解女性。女性们在服从性比男性更好,她们在重复性劳动中也会感到不快,却能用她们的方式释放压力,在很多比方比男人强多了。更重要的是,男人们也发现女性官员们拥有并不弱于男人的道德感与使命感,只是她们更容易被感动,所以有时候显得柔弱。在接触到那些行事果断,立场明确却手段圆融女性官员之前,不少男人以为坚毅这种美德是男人特有的东西。
所以听了谢松的建议之后,终于有人用‘这么做不符合东罗马传统’的理由来表示不赞同,其他持同样立场的官员也是这么个说法,因为官员们实在是说不出女人就不该当议员的话。
耶律洪自己对女人该不该当议员没啥兴趣,他自己早就懒得考虑这个已经在到大宋定性的问题。在大宋女人还能当中将呢,每年部队里面都会征召一定数量的女性军人,可没人敢对这些女人有丝毫不敬。耶律洪的哥哥就娶了个退役女军人,耶律洪见到刚毅果决充满了自立精神的大嫂就忍不住想立正敬礼了。
耶律洪自己对女人该不该当议员没啥兴趣,他自己早就懒得考虑这个已经在到大宋定性的问题。在大宋女人还能当中将呢,每年部队里面都会征召一定数量的女性军人,可没人敢对这些女人有丝毫不敬。耶律洪的哥哥就娶了个退役女军人,耶律洪见到刚毅果决充满了自立精神的大嫂就忍不住想立正敬礼了。
第237章 破口(二十七)()
君士坦丁堡又下起了雨,雨滴打在雨伞上发出噼啪的轻响,与朦胧的雨景共同构成一派柔和的阴冷。看着希拉裹在厚厚的雨衣里快步奔到面前,谢松举着雨伞笑道:“这是赶来给我送行么?”
希拉气喘吁吁,她不久前正在老住处和邻居们聊天,老邻居们的态度非常一致,哪怕朝廷说了议员不许是女性,他们也要竭尽全力推选希拉。谈论间甚至有邻居激动的说道:“那些农民们求见巴塞勒斯,就能让巴塞勒斯涨粮价,我们也去皇宫前面求见,一定要巴塞勒斯知道希拉为大家做了多少事!”
正在谈,突然有办事处的人跑来找希拉,告诉希拉雅典突然来了急电,命令谢松立刻回雅典述职。希拉一听立刻向老邻居们告辞,急匆匆就前来港口。背后还有邻居喊道:“替我向办事处的那位大人问好。”
下雨天马车与黄包车都客满,希拉边走边寻觅,寻着寻着她都到了北门。眼瞅着金角湾就在眼前,希拉干脆加快步伐前进。这一路就跑到了码头。看着谢松神色自若,希拉突然觉得这家伙简直令人生气。办事处比较高阶的买办都知道,谢松与雅典方面的节度使之间爆发了很激烈的对立。因为些事情谈不拢,两边关系非常紧张。希拉知道的更多点,谢松反对欧罗巴行省要求希拉秘密向欧罗巴行省效忠的安排。此时被紧急调回去述职,只怕谢松在这场争吵中要糟糕。
可希拉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听到谢松要走的消息,希拉只觉得自己的靠山塌了一半。在东罗马的传统中,紧急将前线大官调回去大概就要杀头,至少也是解职下狱。到时候希拉在办事处的日子会非常难过,她的未来大概只有辞职。
“小姑娘,不用担心。你顶多就是辞职啦。”谢松用轻松的语气说道。
“谢主任……你别开玩笑了。”希拉只觉得鼻子发酸,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笑意在谢松脸上逐渐消失,他说道:“希拉,爱自己的国家没有错,我便是宋人……不,正因为我是宋人我更认为每个人都要热爱自己的国家。这不是说爱国就要恨别的国家,而是爱国才知道什么对国家好。若你是个势利眼,朝秦暮楚。今天你能为了利益背叛东罗马,明天就能为了利益背叛大宋。你的态度很对,我支持你。”
希拉想回答,却被自己的口水呛住连连咳嗽起来。谢松拍了拍希拉的肩头,说了句“做你自己就好。”接着登上跳板上了船。跳板很快收起,随着一声汽笛,明轮开始缓慢旋转起来。
看着逐渐远去的船只,希拉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水滴。她以前只觉得谢松眼里不揉沙子,非常厉害,和谢松开会报告之时都有点紧张。经过这次合作后发现谢松是个非常有原则的人,这种原则并非仅仅是个宋人的原则,更是身为人的原则。其实希拉早就做出了决定,虽然大宋非常强大,希拉也很仰慕大宋。但是希拉并没有想过要当一个宋人。她非常认同谢松的看法,友好合作意味着更多的利益。大宋介入东罗马政局对双方都不好。
正准备回去,希拉就见到几艘悬挂着元国旗帜的船只靠近了泊位。希拉想起元国就有气,转身就回家去了。
从舷窗里看到一个孤零零站立的女子转身就走,郝康觉得心中一痛。他站起身走向旁边的舱室,旁边的将军站起身劝道:“太子,人死不能复生……还请节哀顺变。”
听到这话,郝康脸上的肌肉抽动几下,这让他俊美的面孔看上去有些狰狞。但是郝康却没有发怒,他坐了下来,对将军说道:“你去请大家过来。”
将军出去了,郝康闭上眼。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孤零零站在码头上的母亲,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几天,他的眼泪还是夺眶而出。过往的经历已经模糊,还能清楚记得的只剩下郝康兵败之后有一众将校还是跟着他,郝康让他们向南逃。自己却带了一定要跟着他的人北上。
也许是郝睿与叛徒魏京望的兵力都集中在元国中部与郝康交缠,脱离战场向北走反倒是越走越安全。回到了久别的基辅,郝康却也没对这座本就不熟悉的城市生出什么感慨。他只觉得心中燃烧着一团火,对于母亲的寝宫郝康很熟悉,而负责守卫的士兵们看着也不怎么上心。郝康带着部下偷偷靠近,趁着巡逻队之间的缝隙就冲近了宫门。从没关上的小门直入寝宫。
守卫也不是瞎子,立刻上前追赶。也幸好是老爹郝仁并不讲奢华,寝宫不大。郝康的死忠亲卫上前拦住,让郝康冲到了寝室前面。看着紧闭的房门,郝康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