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739部分

革宋-第739部分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完叙述,文天祥也是大惊,叹道“国子监也不敢这样!”

    “国子监也好不到哪里去。到哪里都是看人上茶!”丁飞怒道。

    文天祥又是讶异,在他心目中,丁飞是个满手鲜血,杀人无算的酷吏。只是当时天下危机,文天祥也不得不承认,这种酷吏必须存在。现在听到丁飞的话,竟然也是知道文人的故事。

    据说,苏轼游完莫干山,来到山腰的一座寺观。道士见来人穿着格外简朴,冷冷地应酬道“坐!”对小童吩咐道“茶!”苏轼落坐,喝茶。他随便和道士谈了几句,道士见来人出语不凡,马上请苏轼入大殿,摆下椅子说“请坐!”又吩咐小童“敬茶!”苏轼继续和道士攀谈。苏轼妙语连珠,道土连连称是。道士不禁问起苏轼的名字来,苏轼自谦道“小官乃杭州通判苏子瞻。”道士连忙起身,请苏轼进入一间静雅的客厅,恭敬地说“请上座!”又吩咐随身道童“敬香茶!”苏轼见道士十分势利,坐了一会儿就告辞了。道士见挽留不住苏轼,就请苏轼题字留念。苏轼写下了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

    所谓的势利眼,就是指这种人。大宋文人们开玩笑,经常会那这个当笑话。大家笑笑就算了,却没想到丁飞这样的酷吏,却是把这个当做指导自己子弟的实际案例。仔细想起来,甚至比那些附庸风雅的文人还要更加严守德操。

    怪不得赵官家会重用这样的人。

    “为何丁部长自己不去说?”文天祥试探着问。

    “我这么一说,岂不是让我自己成了众矢之的?”丁飞随口答道。说完之后,却又打量了文天祥一番,这才继续说道“难道丞相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我性命?我哪里敢再说些指摘人的话!”

    文天祥也觉得有点讪讪的,他原来并无此意,却没想到丁飞不仅杀人在行,教子有方,更是清楚自己的地位和所处。赵官家看人太准了。他赶紧解释道“请丁部长不要在意,我一直觉得丁部长乃是朝廷爪牙。若无丁部长,朝廷必然危急。”

    丁飞也不想和文天祥废话,他问道“既然官家要让那些人到县里,还请丞相能够尽快把教育部长给下放,再找个好的来任职。若是由这种人乱为,真的是误人子弟!”

    “那丁部长有没有人选?”

    “我哪里敢考虑这等事。”

    “既然丁部长肯和我讲,我也没办法立刻扭转全部局面,有没有暂时手段?”文天祥决定依赖一下丁飞的智慧。

    “当下的办法,我觉得还是先如当年官家建立的学校那样,请我们都信得过的官员出任某个学校的校长。我等请这些老师的时候,多给钱,让老师们没有后顾之忧。再挑选方正老师任教,我等当父母的自己先向老师保证,我等是请老师好好教导我们的子弟,并且一定会遵守学校的规矩。这才能让孩子们有个好学校。不知文丞相怎么看?”

    “如此甚好!”文天祥觉得这么做大概也是最好的办法。那些势利眼之人手中没有权力,就一定会攀龙附凤的寻求权力,若是手中有权力,就会开始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不是他们做的对错,而是他们本来就是错的人。

    称赞完丁飞,又把丁飞方才所说的回想一遍,文天祥突然笑道“我现在都想请丁部长去吏部任职了!这个提高工资,果然只有丁部长能说的出来!”

    丁飞也是一愣,却没想到文天祥对这个问题如此称许。想了想这才忍不住叹口气。现在的官员们还有个通用的特点,还是文官的那种人上人的秉性。他们一直觉得自己最辛苦,最不得了,所以给下属制定工资的时候总是给最低的工资,却还会给比较高的奖金。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手里的权力玩弄局面。

    之所以丁飞不这么做,是因为丁飞所在肃奸委员会从建立的时候就把这个问题说的明白,甚至是让所有人都明白。所以大家的要求高,工资高,福利待遇审核严格,反倒让大家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能够好好工作。

    加上几次内部大整肃,整个部门运作的非常好。丁飞一直用这个办法来管理部门,司法部整个部门士气不错,工作也让丁飞满意。所以提到组建新学校的时候,丁飞第一念头就是提高老师待遇。

    “如此甚好!”文天祥觉得这么做大概也是最好的办法。那些势利眼之人手中没有权力,就一定会攀龙附凤的寻求权力,若是手中有权力,就会开始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不是他们做的对错,而是他们本来就是错的人。

    称赞完丁飞,又把丁飞方才所说的回想一遍,文天祥突然笑道“我现在都想请丁部长去吏部任职了!这个提高工资,果然只有丁部长能说的出来!”

    丁飞也是一愣,却没想到文天祥对这个问题如此称许。想了想这才忍不住叹口气。现在的官员们还有个通用的特点,还是文官的那种人上人的秉性。他们一直觉得自己最辛苦,最不得了,所以给下属制定工资的时候总是给最低的工资,却还会给比较高的奖金。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手里的权力玩弄局面。

第113章 狼之战(十五)() 
张全乐这个名字让文天祥想起李全乐,他也不提此事,只是静静的听张全乐会长讲述他对教育的看法。

    “以前的学校靠的是孩子们自己领悟,我觉得这法子效率不高。学校最重管理,管理还得行之有效才好。想有效,须得孩子们也知道学校各种规定意义何在。”张全乐面对大宋代理丞相,心中也颇有些激动,声音都显得有些亢奋。

    “学校要把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安排好。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德智体美劳,各种课程都得有,重完成,重培养。不过最要紧之处在于孩子们的爹娘,学校也得审核。若是那种觉得孩子来这里不过是混个毕业证,之后的事情爹娘都给安排,那不行。或者全交给学校管,爹妈什么都不管不顾,也不行。学校虽然要全寄宿,尽量增加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可言传身教,爹娘很关键。若是爹娘所说的和孩子们在学校所学的互相抵触,我觉得孩子们只怕还是会听爹娘的多。”

    文天祥本想多听多讨教,听到这里还是忍不住开口询问:“张会长,能够把爹娘和学校的冲突说的细些。”

    “呵呵。”张全乐干笑两声,“丞相,官家是明君,不许荫官。可许多官员身居高位,难道他们就不给自己的子女安排一下么?有了这个心思,就难免会说出这样的话。便是不给自己的孩子讲,谈论起别人的时候难道不说此类事情么?学习这等事固然有人如丞相这般天生就好学,大多都是常人。若是让常人奋发向前,自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之处。那时候就得靠坚持努力的水磨工夫。若是孩子听说有更简单的机会,不用努力即可获得别人努力也未尝可得的前程。你觉得孩子们不会被动摇么?”

    “嗯。”文天祥连连点头,深以为然。别说那些涉世不深的孩子,就是成年人又有几个能顶得住如此诱惑。正想称赞,文天祥突然停住,过了片刻才再次开口,“若是如此,岂不是说以往的旧制是错的么?”

    “以往的制度其实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我觉得官家讲述的现代民族国家才是真正的正道,权利和义务。”张全乐激动的应道。

    文天祥心中一震。张全乐只是司法部里面一个中级学长,根本没有参与商议现代民族国家的权力。在上层商议,中层学习的现在,张全乐却已经有了自己执行的理念。就他方才所说,其态度可是够坚定。

    张全乐原本没想那么多,说了这么一阵,情难以及,大声对文天祥说道:“丞相,现代民族国家才是真正的选贤任能,所有人都得经过正道考验才能当官。人必须经过选拔和考验,不然的话遇到困难就要找歪门邪道!那些攀附之辈就是歪门邪道的旁枝末节,若是不能除了歪门邪道的根子,这些树叶总是能找到养分。真来临风暴,大树自己就要倒!若是没有赵官家,我们现在已经当了亡国奴!如果官家一死,就故态萌发,我们这些人流血流汗遭受骂名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会遭受骂名……”文天祥话出口,就有些心乱如麻。

    “因为我们有今天的地位,不是因为我们爹妈是谁,而是我们能干。那些没能耐的当然要骂我们。如果我们也跟以前那样胡作非为,养出一群没本事的子弟。我们自己算什么!”张全乐声音响亮,同时紧盯着文天祥。

    文天祥无语了。他自己就是靠自己的能耐考上进士,走到今天,自然看不起那些靠父辈地位的纨绔子弟。张全乐的话让文天祥再次有了年轻时代的感觉,那时候的文天祥认为人人都要上进,如果不上进就不该做官。那时候的文天祥是用自己的感觉去代入所有人,到了60岁的今天,他才明白英雄迟暮,才明白他自己这种人才是少数。大多数人的一生其实都碌碌无为,找不出继续前进的方向。所以大多数人都希望一代发家,从此站在高峰上不下来。

    现代民族国家在内部不讲血统,只讲权利和义务。现在张全乐更是明确表态,认为国家不仅要告诉人民通过自己努力才是获得成果的唯一途径,还要推动和约束众人通过自己奋斗获取成果。

    “官家摧毁地主……”文天祥叹道。

    “摧毁地主,就是摧毁不劳而获。现在若是能建立真正教学认真,管理科学的学校,将其作为标杆推广,我相信终有一日,我大宋人人都自立自强。丞相,这虽然是题外话,我以为必须把大宋建成一个现代民族国家。”

    听着张全乐慷慨陈述,文天祥叹站起身走到窗边。此时的窗外街道两旁的树木已经一片绿意,看着就让人舒服。他心中感叹,张全乐以为这是题外话,却哪里是题外话。建立一个把孩子们教育成才的学校看着与政治无关,却根本避不开政治的根本问题。到底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就决定了教育的方向。

    张全乐担心自己被骂,如果是以前的大宋,张全乐别说被骂,他这样看法的人根本当不了官。便是当上了,他若是坚持这样的看法,也早就被搞掉了。便是文天祥自己前几日担心被骂,现在他终于想明白了到底在担心什么。

    支持赵官家就是反对不劳而获,这观点本身就足够让文天祥在文人中身败名裂。没想到自己居然被一个中级学长给教育了,文天祥忍不住苦笑起来。原本以为自己通晓古今,学问虽然不如赵官家,却也非一般人可比。事实证明,文天祥自己未免太自大了。在那些强大的既得利益者组成的团体面前,文天祥一个人别说看清,连真正直视那些人的勇气都没有。

    “丞相。”张全乐继续开口了,“兴办这样学校最大困难还是在学生的爹娘,丞相若是想让我去办这样的学校,甄别学生爹娘这个环节就不能少。却也是最大难点。若是学校办得好,一定会有不少位高权重的人想把子女送进来,那些人若是知道他们的子女不能入学的原因是他们自己,定然会各种刁难。”

    转过身,文天祥朗声说道:“你去做。这件事我会向官家讲,若是有机会也会向太子讲。另外,你也不要太担心,反对你的人很多,支持你的人也不会少。好好做。”

    送走了张全乐,文天祥本想直接去找赵嘉仁,却没有立刻动身。他也不见客,独自思考了两天这才去见赵嘉仁。禀报了此事之后,文天祥说道:“官家,臣以为这种学校须得详加考察,若是走上正轨,就以此为蓝本逐渐推广。”

    “呵呵。”赵嘉仁笑了笑却没有立刻回答。他只觉得‘明日重现’,这不就是衡水一中、毛毯厂中学么。他自己虽然没有能够上这些所谓状元预备学校,好歹也是上了第一流的中学。在21世纪,全国985、211的学校的主要生源,其实都是全国一百多所不到两百所重点高中基本垄断。

    就他的上学经历,那些学校里面的老师固然不错,也未必如同吹嘘的那样不得了。真正令学生们上进的乃是学风,或者说那些学校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是去干什么的。任何人都有惰性,十来岁的娃真懂得多少道理。他们每天就是听课、写作业、做卷子、听评卷。跟着走呗。

    赵嘉仁记得有一期采访衡水一中的毕业生,央视的主持问:“你们学校管理那么严,你们不觉得苦么?”

    毕业生答道:“考大学有不苦的么?我家是社会底层,这是我们唯一向上的通道。”

    在大宋,科举只是向少数进士家族提供这个机会。听了文天祥的陈述,赵嘉仁心中颇为欣喜,便是在大宋也不缺乏期待公平公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