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736部分

革宋-第736部分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的很。”

    秦玉贞只能笑笑,表示出她的善意。她自己知道,那么说的中规中矩,完全是怕丈夫和儿子丢丑。当时她可没想到丈夫的心思和心机与平日里大大咧咧有如此反差。不,或许是丈夫这种大大咧咧貌似什么都不以为然的表现,恰恰是赵嘉仁心中有城府的表现。便是现在,让秦玉贞再来一次,她也不敢赌真的能‘得九尾狐’。更别说‘得见白狐九尾’。

    一众人又观赏一阵,因为沿途奔波也觉得累了。警卫团此时将营地移到‘九尾狐’附近,众人就先回去休息。到了下午,因为融雪,原本的狐狸形态已经完全不成样子。到了晚上,众人再去看,看到的完全是一座普通的山,别说九尾,之前栩栩如生的狐狸形态也完全看不出。映入众人眼中的只是一座平凡到再平凡不过的山而已。

    不过从老传统来说,这恰恰符合天地灵物稍纵即逝,有缘者得之的说法。晚上,众人开了酒宴。庆祝这次奇遇。

    赵谦很自然就成了宴会中的主角之一,理工男们纷纷大赞这次奇遇。对于这帮家伙来说,没遇到真正有九条尾巴的狐狸,倒是让他们更高兴的事情。从小接受的思维训练,特别是能够经过重重考试,让他们真正相信他们受到的教育。

    从理工男的教育中,今天所见的东西反倒是他们最能接受的结果。让理工男们仰视的赵官家并不相信活着的狐狸有九条尾巴,更是令理工男们欢喜无限。而且理工男和傻瓜不是一码事,这帮人都知道赵官家的想法,他们也乐于和赵官家的接班人,理工男赵谦亲近。

    理工男们绝大多数都不喜欢灌酒,因为过度喝酒会让他们感觉脑子不舒服。所以众人最开始还说着‘大家随意,随意。’接下去喝着喝着就喝晕了。

    与这帮呼呼喳喳的家伙相比,文官们就显得优雅的多。对于理工男的粗犷,文官很看不上眼,更重要的是他们实在是没办法和理工男们有共同语言。什么降水、树种、气候、统统距离文官们太远了。如果按照理工男们所讲,眼前的一切都应该是能解释的,并且可以解释的,也是他们乐于去解释的。文官们不理解为什么要去解释呢?还是用所有人都不能决定的‘自然规律’去解释。

    所以文官们很自然的避开了那群理工男,开始吟诗作对起来。只是和赵官家吟诗作对,有点令文官们失望。按照道理,赵官家本人是进士出身,各种诗词应该非常精通。偏偏赵嘉仁却喜欢以‘太尉’自居,走的是武人路线。平日里极少吟诗作对。也偶然有气势磅礴的佳作,却也是自己偶然写写。赵官家写的最多的,反倒是那些理工男们能理解的各种说明文。

    只是在这样的日子,这样的局面下,文官也不愿意纠结这个。于是各种诗词纷纷出笼。倒也看着非常风雅。

    没人敢灌赵嘉仁的酒,赵嘉仁自己也能保持冷静,看着已经分化成两部分的朝廷。端起酒杯浅酌一口,赵嘉仁心中高兴。此次已经借了文官发动的反击对军队开始全面人事更替,半年内第一波更替就可以完成。赵嘉仁准备继续推动,希望两年内将军队中各级军官的平均年龄再降低四岁甚至更多。让军队中的知识含量提高一大截。

    之后,纯粹的旧文官体系也该寿终正寝。新的工程师治国的年代正式踏上历史舞台。赵嘉仁在中国的时候就很认同工程师治国,到了美国之后更是发现,在美国曾经伟大的年代,所谓的‘文科生’,其实是人文专家,这些专家都是完成数理化正规大学教育之后,再去学习文科。作为一个门阀寡头政治体制,美国的上层非常重视教育,他们的子弟和被他们选拔出来的人物,都能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来形容。野蛮其,文明其精神。如果算上二战那波美国蓝血贵族,那是得当过军人,并且有认真表现,才能被列入统治者后背名单之上。

    赵嘉仁期待随着大宋的发展,真正的‘文科生’,而不是只是上了‘文科’的学生能够成长起来。只是这话一个字都不能说。

    文官们也开始逐渐喝高,有人酒劲上头,上来请赵嘉仁前来吟诗作对。赵嘉仁心情不错,回忆片刻,拽过纸笔,俊朗的瘦金体在纸上刷刷点点的写起来。

    赵嘉仁一气写完,再修改几字,便抛下笔。文官们挤过来看,文天祥朗声念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读完之后,众人一时沉默下来。接着就听文天祥大声赞道:“好辞!好辞!咏梅之作,未见如此坦荡之作。”

    这当然是好辞。抄袭者赵嘉仁心里面暗道。历代对于梅花,都是凄凉哀婉。这首辞却保持那个人一贯的豁达开朗,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心境。赵嘉仁之所以不想和文人吟诗作对,不是没有能力胡诌,而是赵嘉仁知道自家心态。为了适应这个血与火的时代,赵嘉仁的心态已经不是一个建设者,而是一个破坏者。若是诗词真能写出赵嘉仁的心态,那一定是恐怖至极。也只有鲁智深那‘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才是真正的模样。

    理工男们听到这边喝彩,也挤过来看。虽然他们也在称赞,不过明显没有文官们那样的感受。热闹一番,大家都累了。酒席散去,各自休息。

    再躺倒在床上,秦玉贞凑到赵嘉仁身边低声说道:“可是辛苦了。”

    “呵呵。”赵嘉仁不想回答。他的确累坏了,此时想做的已经完成,他只想大睡一觉,然后拔营东归。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辞,官家到底想了多久?”秦玉贞轻笑起来。

    “怎么了?”赵嘉仁有了点兴趣。

    “官家没见到文官们各个欢喜么?他们可是从来没见到官家能写出如此言辞,只怕觉得官家要转了性子。便是妾身也觉得讶异。当年妾身第一次见到官家,官家写了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看上去可是高兴的紧。”说起过往,秦玉贞甚至忍不住低声笑起来。

    这当然是好辞。抄袭者赵嘉仁心里面暗道。历代对于梅花,都是凄凉哀婉。这首辞却保持那个人一贯的豁达开朗,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心境。赵嘉仁之所以不想和文人吟诗作对,不是没有能力胡诌,而是赵嘉仁知道自家心态。为了适应这个血与火的时代,赵嘉仁的心态已经不是一个建设者,而是一个破坏者。若是诗词真能写出赵嘉仁的心态,那一定是恐怖至极。也只有鲁智深那‘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才是真正的模样。

    理工男们听到这边喝彩,也挤过来看。虽然他们也在称赞,不过明显没有文官们那样的感受。热闹一番,大家都累了。酒席散去,各自休息。

    再躺倒在床上,秦玉贞凑到赵嘉仁身边低声说道:“可是辛苦了。”

    “呵呵。”赵嘉仁不想回答。他的确累坏了,此时想做的已经完成,他只想大睡一觉,然后拔营东归。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辞,官家到底想了多久?”秦玉贞轻笑起来。

第110章 狼之战(十二)() 
“爹……官家,我明天就要回郑县驻地。”赵谦不自觉的就改变了称呼。到现在他才突然发现,把身为官家的老爹称为爹,是件非常不适合的选择。然而老爹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指出过,这实在是奇怪的事情。却也是赵谦决定学习的事情。他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视自己为父亲的比例更高。

    “很好。”赵嘉仁应道。从西北‘度假’回来,大家都休息了几天,应该已经恢复了体力和精力。

    赵谦继续说道:“我现在认为,需要给人民生产资料,帮助退役军人成为各个单位的带头人。这也得看他们的努力。”

    “嗯,这个很难。”赵嘉仁点头表示赞同。

    “我反复思量,必须依靠学社。但是学社的事情不归我管。”

    “一步一步来,先把部队里面的政委体系改造好。以后大战的可能很低,部队里面反倒要加强政治工作。你一个人肯定是不够的,需要和那些希望通过劳动和学习改变自己命运的劳动者站在一起,你才能有力量。”

    赵谦此时觉得心思敞亮许多,他重重点头,“明白!”

    这次‘寻九尾狐’的行动本身其实也就那样了,不过是一场偶然的奇遇。真正让赵谦感到震动的是他终于有机会和朝廷里那些部长、专管的厅长们交流。赵谦感觉到这些人和自己其实非常类似,都相信科技能够改变大宋的未来,决定大宋的命运。如果有机会,他们都希望能够与赵谦合作推动大宋科技和工业发展。

    如此经历让赵谦原本动摇的心思再次稳定,他发现自己很久之前就从‘先贤教诲’中学到了‘得当个明君’的念头已经瓦解了。是不是明君,看的是能做到什么。然而一个人高高在上做皇帝,无论如何都没机会成为明君。

    赵谦又重重点头。他以前觉得自己永远不如老爹那鬼神莫测的能耐。这次亲自去寻九尾狐之后,赵谦明白老爹厉害在于他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理念。只要自己不放松学习,至少可以努力拽住老爹的衣襟,跟着他走下去。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反倒是依照科学,发展工业,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哪怕每次只能挪动一小步,日积月累也非常不得了。

    “去吧。我真正掌握朝政可是到了四十岁左右,至于十九岁开始在鄂州击败忽必烈。以你现在的知识和经验,易地相处,你也能做到。不用怕,只要你肯学习,学的下去,成就不会在我之下。”

    “是。”赵谦给老爹敬了个军礼,转身就走。

    看着儿子爽快的表现,秦玉贞想说什么,又忍住不说。当年赵嘉仁每次离家大概都是如此简介,从来执手相看泪眼。这态度反倒让秦玉贞莫名的觉得分离只是相聚的开始,会抱着希望和期待。如今儿子终于有了丈夫的气派,让秦玉贞又是高兴又是感慨。好像看到家里的小燕子靠自己飞出去,然后越来越少回家。

    赵嘉仁就没有如此感动。赵谦出发了,国家的事情还多的很。部队里面的高官这次提出了一些人的名字,被彻底剥夺司法权的将军们可没有那么容易打发,他们当然不敢闹事,所以直白的表示,他们看不惯这些人。名单就在赵嘉仁的书房里,需要研究一下从哪些人开始剥夺这些人的官位。

    赵谦出发一个多小时之后,文天祥就到了赵嘉仁这里。看得出快六十岁的文天祥还没能完全恢复精力,他毕竟这个年龄,也没有火车、汽车的代步工具。不过赵嘉仁并没有要停手的意思,他直接问:“老文,我上次说的部长级别的官员最后一任到地方上做官,吏部有没有统一想法?”

    文天祥摇摇头。赵嘉仁早就说清楚了道理所在,以前做官多数都是因循旧例,年轻的知县不可能拿出看清楚一个县,并且拿出一个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那些部长级别的高官们历练多年,应该是有这个能力,至少有这个眼光。

    只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部长级别的高官最后一任在县级工作,这是官员们根本无法接受的事情。生活条件,物质需求,派系利益,这些人都希望在人生的最后施展自己的能力,获得最高的地位。这是他们不肯退让的。

    文天祥只能挑最好听的讲,“官家,若是这些官员没有能解决问题,理顺地方,他们如何自处?”

    赵嘉仁应道:“切,千百年来,地方治理都不好。若是他们做不到,那就看后来人。若是做都不做,哪里会有机会进步。难道都指望我,或者蔡京、丁大全这样的人?”

    文天祥忍不住苦笑。赵嘉仁年纪轻轻就开了莆田的木兰陂。蔡京也是如此。甚至被称为大奸臣的丞相丁大全,当年开辟白鹤古道,解决了福建重要的交通问题。所以哪怕白鹤古道非常重要,利国利民,依旧被骂成是恶政。

    然而那些文官们可是连‘恶政’都不做。赵嘉仁这几个例子实在是有点辛辣。接着就听赵嘉仁继续说道:“我已经下了决心。想问问你,那些官员到底会不会辞官以抗争?”

    文天祥答道:“官家,臣以为这么做,总是会有争议。譬如臣就得率先前去某个县。”

    “我说过,宰相不在此列。”赵嘉仁果断答道:“难道你还怕别人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