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571部分

革宋-第571部分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恍〔糠质撬亲约褐种驳淖魑铮嗟氖歉髦殖Х俊@醋园<暗目嘌尉崃叮コ锩娴氖逞危O碌氖逞我约疤妓崮苹旌衔镉胧宜旌希尤龋砸禾迮ㄋ酰俟说羧芤褐械奶妓岣啤5玫搅俗愎慌ǘ鹊那庋趸埔约笆逞蔚鹊幕旌衔铩�

    在压榨车间里面,有着从各港口地区的买来的橄榄。直接用橄榄压榨出来的头道橄榄油清澈透明,它们会被运去君士坦丁堡卖掉。剩余的果肉经过热水浸泡等手段,目的是最大限度渣出果肉中含有的油料。压榨出来的东西是一种混合了果肉碎屑的绿色橄榄油。

    这种橄榄油再经过过滤,会有一种浓浓的橄榄香味。将这种橄榄油和大宋船队从南边运来的高温棕榈油以及从中东买来的少量芝麻油混合,加入一些大宋制成的香精,以及浓氢氧化钠混合液体,由专业师傅操作的搅拌加热等流程后制成肥皂。

    在肥皂成型模具的正反两面上都雕刻了五乘五的图案,边框的痕迹内,是拉丁语的‘叙利亚月桂皂’以及‘克来皮乌斯牌’的字号。按照一个图案的大小切下来的肥皂块有大概一斤重。出厂的整块肥皂就有二十五斤。份量相当不轻。

    肥皂成品呈现绿色,有着明显的橄榄香气。据说叙利亚的古肥皂里面含有月桂油,大宋这边就用模仿的香精来替代。这玩意送到君士坦丁堡的市场上,或者送去意大利几个著名的商业城市的市场上都能供不应求。

    当然,很大一部分肥皂也得送去现在的元国。元国国主郝仁会用粮食以及煤来交换肥皂,煤作为驱动蒸汽船的燃料,粮食卖到东罗马以及意大利等地,赚到的钱用来购买橄榄油、苦盐等原材料。当然还得用来支付各种费用。

    从埃及来的原材料抵达庄园之后,车间就继续开始忙碌起来。几天后,最新一批的产品就送到了君士坦丁堡。经过这几年的治理,君士坦丁堡最近一年多都没有爆发过瘟疫。市面上也变得干净整洁了许多。。。

    听闻已经断货的‘克来皮乌斯牌’肥皂再次供货,君士坦丁堡的居民们纷纷前去购买。克来皮乌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医药之神,在十字教消灭了希腊多神教的现在,欧洲普通百姓还以为‘克来皮乌斯’是这个肥皂制造商的名字。

    肥皂并不便宜,买肥皂的多数都只买一块,也有不少只买半块。便是如此,家家户户差不多都买了,因为每天简单的用肥皂洗两次手,就可以少生病。

    作为东欧司司长,杨从容带着老婆去拜见东罗马皇帝的时候,带上了一箱精制肥皂。与平民肥皂相比,精制的肥皂里面的杂质过滤的更干净,而且用上了真正的月桂油。令东罗马皇帝更在意的礼物则是大宋皇帝送来的十二颗直径九毫米的珍珠。

    满意的收起礼物,东罗马皇帝问道:“杨阁下,我希望能够再购入两千件铠甲。”

    “我会向皇帝报告此事。”杨从容答道。最近两年东罗马皇帝在针对国内叛乱势力的战斗中无往而不胜,当穿着全身钢甲的东罗马禁卫军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战斗也基本上决定了胜负。

    “那么我就等待阁下的好消息了。另外,我的财政大臣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和阁下谈话,就把您让给他吧。”皇帝说话的时候语气轻松。

    东罗马的财政大臣是个希腊人老头子,据说还是个什么伯爵。杨从容比较在意的是财政大臣的秘书,这位秘书是个一赐乐业人,脸上有着所谓的‘犹太鼻’。看着很是阴冷。

    东罗马皇帝是在他家花园接见的杨从容,财政大臣就端着酒杯,带着秘书,在草地上边走边和杨从容交谈起来。

    “杨阁下,贵方在我国的工厂交的税太少。”财政大臣直截了当的切入了主题。

    “是给东罗马帝国交的税少,还是有什么人觉得我们影响了他们的生意?”杨从容率直的切入到问题核心上。这么讲话并没有让杨从容觉得有啥不合适的,大宋觉得大食商人垄断了南海的航运,甚至不给大食商人谈判的机会,赵官家直接领兵将大食商人的投资蒲寿庚全家给砍了。东罗马财政大臣能够开诚布公的谈,说明他很有诚意啦。

    见杨从容的态度这么合作,财政大臣的秘书开口了,“宋国的船队不仅在做东罗马的生意,更在做意大利、埃及和克里米亚的生意。我们并不是在反对大宋的生意往来,只是你们的声音用的银币大多都是我们东罗马的银币,这两年里面东罗马的银币在意大利出现的越来越多。”

    杨从容静静的听着,他知道财政大臣关心的要点没错。大宋商人们赚到的可都是真金白银,一船一船的往回运送东罗马银币。东罗马的抱怨并非空穴来风,无的放矢。

    “那么贵国的意思是什么?”

    “我们不会再向你们支付银币。而你们的税金必须用银币来支付。”财政大臣的秘书果断回答。

    即便杨从容觉得自己完全能理解罗马方面的心情和理由,但是听了东罗马财政大臣秘书的话,杨从容还是觉得心中生出一种强烈的杀意。如果这样搞下去,就等于让大宋付出巨大的代价。杨从容作为东欧司的司长,岂不是要承担这样的责任么?影响到杨从容官途的人,难道不该死么?

    不过杨从容好歹是经历过生死的人,杀意一起,很快就被他给压制住了。装作沉思,实际在平息情绪。最后杨从容淡定的说道:“不如这样。我会给我国皇帝送信过去,这件事具体怎么做,请我国皇帝陛下圣裁。”

第174章 风暴来袭(三)() 
西历六月初三的基辅,元国国主郝仁左手夹着一支烟卷,右手拿着一封信。眉头微皱的沉思着。信上面的消息让郝仁不知道该怎么找到思路,4岁的真金太子因病去世了。

    在这么一个时代,享年4岁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便是贵人也一样。人生七十古来稀,以74岁高龄依旧活蹦乱跳的忽必烈大汗才是让人不得不重视的存在。如果不是半年前蒙古埃及总管伯颜大帅告诉过郝仁,真金让忽必烈大汗非常失望,郝仁此时就在看别的消息了。

    仔细思忖,郝仁有些担心忽必烈大汗会让各个势力去巴格达吊唁。老年丧子定然是无比痛心,所以郝仁担心自己被忽必烈大汗拿来出气。信里面讲述了忽必烈大汗对罗马教廷非常不满,下令抓捕整个教廷的人员。就郝仁听闻,罗马教廷在巴格达教区的主教平素里对真金非常逢迎。真金出事,他们倒霉。怎么看都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坚决不要去巴格达。郝仁在心中强调着。

    越是想就越不安,越不安就越是想。郝仁最后不得不拿起别的报告试图缓解一下心情。只见报告封皮上写着《元国货币制度建设报告》,郝仁就感觉看不下去了。这份报告他读过,讲述元国模仿大宋建立纸币、铜币、金银币共存的货币模式。

    只是当下的元国并没有大量金银,也没有找到金山银山与铜矿,除了纸币之外,竟然没有别的办法。郝仁见识过大都政权崩溃,在宋军进攻大都之前,朝廷的纸币就已经和废纸差不多。所以他对这个方案完全没有兴趣。至少他的那帮手并没有能够说出让郝仁接受这个方案的理由。

    撂下这个报告,郝仁又拿起一份。一看封面的《府兵建设报告》标题,郝仁心情登时就变好了。模仿隋唐的府兵制现在已经相当完善,元国200万人口全部纳入到府兵制度内。现在的元国有3万府兵,全部都是骑兵。每一名骑兵都有2…3匹马,实力不亚于蒙古骑兵。

    一想到自己强大的军队,郝仁就觉得方才如同溺水般的感觉消失了。当了几年国主,郝仁知道其他汗国对自己占领的这片土地并无兴趣。忽必烈未必对郝仁真的有敌意,但是忽必烈有消灭郝仁的实力。如果大汗现在归天,郝仁一定会痛痛快快的为大汗哭一场。

    第二天早上晨会结束,元国总钱庄的管事就领了一位年轻人过来。“大王,这是今年的进士宋伯文。分到我们这里来了。”

    “哦。”郝仁应了一声。元国朝廷制度上大量照搬大宋,包括每五天休息一天,一周六天,朝廷早上要开晨会。甚至只是在《大宋日报》上公示的新官制,在元国已经落实。当然,元国也有自己的坚持,所有的部门长官都叫做尚书、侍郎。而不是大宋用的部长、副部长、厅长等通俗的名称。

    大宋有大宋总钱庄,元国则有元国总钱庄。所有元国进士都要分到各个部门去,钱庄也是其中之一。听钱庄总管的意思,这位宋伯文有什么建议。郝仁就对宋伯文说道:“你在钱庄当差,可否习惯了。”

    宋伯文连忙答道:“回禀大王,臣已习惯在钱庄当差。此次参见,是请大王继续用纸币。”

    “一定要用纸币的道理何在。”郝仁问道。既然这个宋伯文敢出来说点啥,应该是与之前的报告有所不同。郝仁心有期待,却也不敢期待太多。

    “大王,货币乃是等价物,交易方用货币来给自己的商品定价。”宋伯文上来就是一番概念。这还是郝仁读完了大宋的专论之后,要求他的臣下们必须明白的基本道理。

    “能当作货币的等价物要么自己就有价值,譬如金银与铜。要么就是有朝廷赋予价值,,这种货币可以随时随地,在朝廷的钱庄里面兑换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元国当下没有金银,也没有铜矿。铸造有自己价值的货币没什么可行性,就只能走第二条道路。”

    听着年轻的宋伯文侃侃而谈,郝仁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这说辞怎么听都是大宋官家赵嘉仁的文风,虽然基本道理与赵嘉仁提出的‘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完全相同,可明显比那个令人叹服的道理更有具体操作性。难倒这个宋伯文乃是个天才,能够把理论活学活用?

    “大王,我元国最不缺的乃是粮食。朝廷建立了工部,负责各种制品的制作,想制作出的种种物品,就需要投入气力,就是劳动力。要有劳动力,就得有粮食。所以,元国的货币可以用粮食来做抵押物,粮食就是我元国的货币定锚!”

    宋伯文话音未落,郝仁已经忍不住轻轻用手一拍桌子。其实他也有过这个方向的思考,只是当时并没有能力想出系统性的论述,思路自然而然的就断掉了。这个宋伯文的讲述,补上了最重要的理论论述,上下道理顷刻就被联系起来。

    “你是怎么想出的这个?”郝仁盯着宋伯文问道。

    宋伯文明显不适应郝仁锐利的目光,他有些不安的挪动了一下坐姿,迟疑的答道:“这个在大王推荐我们看的书里面有。”

    “哪本书?”郝仁讶异的问道。

    “最新的《国家契约论》。”

    郝仁吃了一惊,那本书是最新运来的书籍,赵嘉仁的新作。说是新作,里面大量内容在之前的《大宋日报》上都有差不多的内容。郝仁看了一部分之后,觉得没有新意,就先给放在一边。

    “哪一章?”

    “第二章,货币发展史最后,现代货币的几个形态。”

    郝仁听了之后对侍从说道:“把书拿来。”

    侍从很快就拿来了郝仁要的那本,郝仁把书交给宋伯文,“找出来那部分。”

    宋伯文花了十几秒钟,就翻到了内容所在。郝仁拿过来一看,距离他夹了书签的页数只差了三四页。这下郝仁心中感叹,他师父郝经好几次说批评郝仁,说郝仁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内容,就往往不看后面的内容。这次挺少见的证明了郝仁的老师郝经说的有理。

    拿起书本迅速浏览,这些在《大宋日报》上并未写出来的货币具体执行手段讲述了好几种现代国家货币模式,铸造有自身价值的货币、实物抵押货币、税务抵押货币、债务抵押,每一种货币类型都有非常精妙的描述。郝仁看完实物抵押货币之后立刻觉得茅塞顿开,就在他火急火燎的在准备继续看下去的时候,就听到总钱庄的管事咳嗽了一声。

    这动静让郝仁觉得一阵烦躁,他比较讨厌在看书的时候有别人打扰。于是郝仁抬头对侍卫说道:“先请这两位下去吃点心喝茶。”

    两位朝臣下去,郝仁点上烟美美的吸了一口,舒舒服服稳稳当当坐好,这才继续看下去。整个看了一遍,郝仁发现他还是不太能理解债务型货币,那个描述在他看来就跟行骗没多大区别。最能看懂的自然是实物抵押型货币,书上举的就是粮食抵押型货币。这种货币其实也可以叫做‘粮食券’,税收上来多少粮食,就可以发行多少货币。但是纸币必须有回笼机制,因为粮食被吃了之后,这个纸币就没有了交易载体。

    书里面讲,有人购买粮食,目的是制造筷子。但是这并不能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