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548部分

革宋-第548部分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柘露牵叫惴蚓醯煤苈恪K畔虏璞哉约稳仕档馈肮偌遥獯挝闹觯颐嵌伎吹搅恕H羰怯腥怂滴闹嘣旃适鹿瓜荩叶ㄈ徊煌狻!�

    “嗯。”赵嘉仁应了一声。文璋这次做的事情让赵嘉仁很满意,不过赵嘉仁也有些怀疑,那帮地主们到底是傻,还是太嚣张。既然文璋都已经告知他们按照最新的农业法,无故抛荒,按照估算的土地产出收取一年的粮食钱。若自己是地主,此时哪怕是紧赶慢赶,也得伪造一个打理土地,耕种的假象,以避免罚款。这也是赵嘉仁为何这么快就要求前来的原因。若是地主们伪装了土地情况,文璋大概要陷入大麻烦了。

    然而地主们根本没有丝毫应对,这让赵嘉仁理解不能。这特么也太弱智了吧。

    “官家。土地乃是地主所有,他们愿意不愿意耕种是他们私事。官府这么管,是不是有些过了?”陆秀夫问。

    赵嘉仁忍不住眉毛挑了挑。在所有的大宋旧官僚里面,赵嘉仁只对四个半人有格外的个人因素。排名第一的自然是贾似道,以前读三言三刻,就有关于贾似道的故事。郑虎臣杀贾似道。当时赵嘉仁只觉得贾似道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奸臣,也没啥特别感受。当时唯一觉得有些奇怪的是,别的书里面写考上进士的都是好学者,只有贾似道这么一个家伙考上进士,却被认为不好好学习。

    等回到这个时代,赵嘉仁才发现贾似道竟然推动公田改革的办法来挽救大宋。这一点就让赵嘉仁实在是讨厌不起来贾似道。另外贾似道对于赵嘉仁也很照顾,这个旧情不能不看。

    除了贾似道之外,宋末三人,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赵嘉仁也是有自己的个人情绪在里面。虽然这三人在临安总投降之前都没有能够影响大宋整体走势的能力和机遇,不过在大宋灭亡之时的表现,赵嘉仁还是无法对他们视而不见。

    另外半个是吕文焕。真的了解襄阳之战的现实之后,赵嘉仁已经不愿意多责怪吕文焕在走投无路的死局之下投降蒙古的事情。他也可以说已经尽力,对大宋并非没有功劳。如果吕文焕落到赵嘉仁手里,赵嘉仁必然毫不迟疑的杀了他。但是吕文焕这个人在赵嘉仁眼中也有些不同。

    但是听了陆秀夫的问题,赵嘉仁觉得心中的底线被触动。他可以允许陆秀夫说傻话做错事,但是他实在没办法接受陆秀夫站在地主那边。

    “君实,你怎么看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若打此路过,留下买路财。”赵嘉仁问。

    陆秀夫一愣,这明显是剪径强盗能说出的话。他和文天祥同岁,九岁就被誉为神童,读书非常好。虽然只比赵嘉仁大四岁,却也没老到听不出话音的地步。于是陆秀夫率直的答道“这乃是剪径强盗的话,当玩笑听听就好。”

    “如果是这样,土地当年都是朝廷说了算,现在怎么就变成了地主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秦汉第一帝国,土地都有规划。便是秦汉覆灭,到了唐代,官员的责任里面也要监督查询他们治下的土地如何经营,各家养的牛等牲口的数量。到了本朝,地主们要怎么干就怎么干,想种种,不想种就不种。若是因为土地是他们买下的,就可以为所欲为,那和剪径强盗有什么分别?”

    听了赵嘉仁这番话,陆秀夫一时也有些回答不上来。这个道理若是站在官家的立场上,站在朝廷的立场上是没错的。但是站在地主的立场上就显得极为严苛。充满了一种不尊重人们自由选择的味道。

    赵嘉仁心里面叹口气,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宋末三杰中,文天祥与张世杰都没有让他失望。即便张世杰曾经站在小皇帝那边很久,可张世杰秉持的是个人忠诚。而且张世杰最后还是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做出追随大宋最高利益的选择。对这样的人,赵嘉仁反倒觉得可贵。一个人若是不能忠于自己的内心,那就完全没了价值。

    但是赵嘉仁发现自己现在只希望陆秀夫能够放弃他自己内心的价值,完全回到赵嘉仁的价值体系这边来。若是他继续忠于地主阶级的利益,赵嘉仁的容忍度很快就会到底线。所以他继续劝说道“君实,土地是用来耕种,而不是用来作威作福的。你也听到了,地主们多少恶行,都是靠了土地私有。”

    。

第144章 强龙与地头蛇(七)() 
到了江宁的第五天,赵嘉仁召开会议。会议一开始,赵嘉仁问同行的重臣们,“你们可否认为文璋对那些抛荒土地的地主收税,事实明确?”

    没人说话。赵嘉仁的目光从那帮反对者脸上掠过,就见他们一个个紧闭着嘴,并不做丝毫回应。如果有机会反对的话,这些人大概早就开始提出质疑。就在此时,比较支持罚款的工部侍郎梅右乾打破了沉默,“文知府,你说你到现在并没有对那些抛荒的地主收取罚款。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罚款。”

    这个问题立刻让支持文璋的人瞩目,他们都盯着文璋,等着文璋回答。至于那些反对文璋的人也开始瞩目文璋,只是在看文璋之前先对三十来岁的梅右乾抛出了饱含厌恶乃至恨意的视线。

    “今年罚金会在收获之后实施。当下时节众人手里都缺钱,加上这个政策宣导时间短。等收获之后这些人有了收入,再收缴罚金也不迟。”

    “那些人要是不给呢?”梅右乾继续追问。

    听了这话,不少人投射来的视线中已经不再是如同针刺,而是如同刀砍斧剁。

    “这个……”文璋已经开始怀疑梅右乾到底是不是友军,这个问题给他被刁难的感觉。既然梅右乾已经看到问题所在,他又何必这么早要文璋掀开底牌。文璋之所以要拖到收获之后再收缴罚款,当然是因为有苦衷。

    “这个可以以后再谈。”赵嘉仁适时打断了尴尬的讨论,然后他又对着诸位重臣问道:“如果诸位认为文璋所报的有什么不实之处,就提出来。如果你们觉得文璋所讲的都是实情,那咱们就赶紧回杭州。大家离开太久,回去积累的工作可就太多。”

    依旧没人出来提出质疑。文璋这次做的非常出色,加上赵嘉仁把问题圈在一个非常固定的范围内,文人实在是找不到瞎bb的空间。见到此时没人出来发言,赵嘉仁很满意。他就坡下驴的说道:“咱们明天一早就出发。大家今天可以自由活动,到江宁一趟也不容易。”

    众人散了之后,赵嘉仁叫上文璋还有些其他的人开了个小会。

    “文璋,我有些好奇,为何江宁的地主连弄虚作假都不做?你怎么讲他们抛荒,他们就怎么抛荒。动都不动一下。”丁飞率先问道。

    “这个……自然是官家来得快,那些人大概觉得依照之前的样子,扯皮扯到我这个任期到头,也扯不出什么结果。”

    “哦?原来如此。”丁飞没有当过地方官,又一直在强力部门工作,对于拖沓的效率相对比较不能理解。

    文璋继续解释道:“另外,大家现在看到的土地上那种样子,郁郁葱葱的,完全是每人管理的模样。地主想作假并不容易,首先要把上面的杂草除掉,一亩地需要不少人力来处置。要作假,还不如干脆就把土地开垦出来。”

    “竟然要如此。”丁飞有些感叹。他从小就跟着老爹在福州城居住,真的没干过农活。

    “却还得谢谢官家,谢谢诸位。”文璋换了方向。

    其他官员都看向赵嘉仁,这次他们虽然愿意支持文璋,能真正帮上忙完全靠赵嘉仁立刻下令前来江宁的命令。在这个角度上,文璋抓住了关键。

    赵嘉仁笑道:“以后肯定有人要鸡蛋里挑骨头,诸位,我从来不认为任何事情能做到完美无缺。改进是一码事,砸锅又是另外一码事。我期待诸位能够站稳立场。今天就不用再提这件事,我很喜欢杭州,杭州本身的交通并不方便。江宁作为行都之事也可以考虑一下。”

    朝廷里已经有了迁都的谣传,听了赵嘉仁的话,众人觉得这谣传显得有点道理了。丁飞问道:“若是江宁真的不错,为何高宗时候没有定都江宁。”

    “因为距离战场太近。”文璋接过话头,“当年金军步步紧逼,江宁有长江之利,也会因为水路受到金军攻击。不久前蒙古也是沿着长江东进,打下杭州。官家文治武功,收复大宋旧地,恢复汉家江山。当下再无敌人能以水军威胁大宋,江宁只享受长江之利。”

    “若是有水灾,那又该如何。”梅右乾问道。

    文璋忍不住想翻翻眼,他有些怀疑梅右乾到底是支持自己,还是装作支持自己。只是梅右乾能够坐到这里,就证明赵嘉仁对梅右乾颇为信赖。文璋只能应道:“秦淮河拓宽完成之后,淹水的事情就少很多。”

    见有人要较真,赵嘉仁再次开口,“大家也不要太在意行都的事情,迁都第一件事就是要大兴土木,国家安定没多久,这件事情并不是当务之急。”

    梅右乾闭上了嘴,不再吭声。

    “长江的事情并非只是江宁一家。那是整个水土保持的问题。”赵嘉仁又说了一句。他并不认为环境保护能短期立竿见影,新中国水土保持也是几十年持续不断改善,不能指望一天两天解决问题。

    既然有支持文璋的人,那就有反对文璋的人。陆秀夫觉得自己已经不算是特别反对文璋的人,和一众坚定反对者坐在一起的时候还是很快就激发了同仇敌忾的感觉。

    “文璋对百姓太狠,简直是不许大家活下去。”

    “那些农业部的人全是文璋的同党。他们害怕文天祥,真的是毫无风骨。”

    “大家的土地都是拿钱买来的,想怎么种就怎么种。农业部通过那法令,目的就是要变相敛财。其实只需要收好人头税,朝廷的税收也就够了。”

    ……

    陆秀夫没有发言,因为他心中的不满已经有人说了出来。就陆秀夫来看,赵嘉仁宣布永远不收人头税,本就是要柿子捡软的捏。赵嘉仁学习‘秦汉第一帝国’,十几年如一日的建设,初步完成遍布各地的测量点,有了那些测量基准点,天下到底有多少土地,朝廷已经有数。人口有流动,人头税不好收。土地没办法搬运,就成了税收的对象。

    “只对土地收税,土地所有者稍加不慎就会交不起税金。那时候要如何,难道是卖地还债不成!”又有人大声说道。

    这话让陆秀夫觉得有点振聋发聩的意思,也让陆秀夫明白了心中最担心的问题。土地所有者经营不善,那必然交不起土地税。到时候有可能真的要失去土地。

    受到震动的并非只有陆秀夫,不少人已经义愤填膺的说道:“农业部制定的条例乃是恶法,我等回杭州之后一定要废除。”

    陆秀夫点头。他很尊重赵嘉仁,所以不愿意去违逆赵嘉仁的心思。这也是他一直不肯附和其他人的原因。然而这次他也有了想法,也许提出恶法的乃是农业部那帮奸臣,只要能够废除新的农业管理条例,他就再也不掺乎此事。

    第二天一早,有着不同想法的人们一起乘船回杭州。等到了杭州,陆秀夫没有先回家,而是去了趟户部。想看看有什么紧急公务。户部营运的不错,这些天并没发生什么大事。等陆秀夫疲惫的坐到椅子上,随手拿过报纸,就见《大宋日报》头版头条上标题是‘土地到底是做什么用?’

    看署名竟然是赵嘉仁。陆秀夫最初有些讶异怎么会突然有这么一篇文章,随后也就想到大宋现在的通讯,对传输一篇文章并没有特别的难点。

    再看内容,赵嘉仁明确提出土地的本来目的是用于生产,应该是好好种植经营,而不该成为地主作威作福的工具。虽然并没有直接点江宁的名,引用的案例都是江宁本地案例。在描述中,地主们提出佃农完全没办法承担的地租。佃农表示不同意,地主立刻就夺佃。他们宁肯抛荒,也不肯让佃农们能够得到地租上的丝毫减免。

    看到这里,陆秀夫实在是看不下去。他知道赵嘉仁是个有想法就会执行到底的人,通过这篇文章看得出,赵嘉仁的江宁之行只是通过土地税打击地主的开始。这下户部尚书陆秀夫只觉得心乱如麻。若是说他完全不在乎佃农死活,那也不至于。而且陆秀夫内心一点都不想和赵嘉仁完全对立。如果可以的话,陆秀夫希望自己一生都能做赵嘉仁的忠臣。

    现在这篇文章证明了赵嘉仁的政策方向,陆秀夫痛苦的发现,他之前的幻想到此完全破灭。农业部并非是新政策的推动者,并非是农业部的奸臣们蒙蔽了官家赵嘉仁。赵嘉仁才是这个新政策的推动者,农业部仅仅是听命行事而已。

    该怎么办?陆秀夫已经没了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