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了村子之后,有些村民就想着能留在村里继续过日子,有些村民则选择离开村子前往黄河以南投奔那边的亲戚。都有知县老爷被杀,官府定然不会当作没看到。
陆大伯想来想去,偷偷把各家管事的男人都给叫来,“大家伙,村里只怕是待不下去了。我觉得如果能够熬过这一关,咱们就先到黄河以南的二郎那边避避风头。”
此时大家并没有觉得陆大伯的话这么突兀,立刻有人应道:“官府已经把咱们折腾了一番,若是再让他们折腾一番,不死也得脱层皮。”
“嗯。之前知县就把咱们折腾的啥也不剩,留在这里也只有饿死。”
没见到有反对者,陆大伯就下令,“这几天大家都小心着,若是官兵要抓人,各家就自己跑吧。若是没抓人,等他们走了,咱们也赶紧走。”
“为何不现在走?”有人问。
陆大伯苦笑道:“在村里,只怕官军还不太会屠村杀人。若是在野地里被这些骑兵看到,只怕性命不保。”
“这世道……,命贱!”有人叹道。
不管怎么感叹,这个世道都不会顷刻间就变了天。定下了想法,陆大伯就让大家赶紧准备。自从上次被知县带人强行收了粮食税之后,陆大伯家也没了粮食。去孔家借粮,孔家正因为孔老爹在红巾军的袭击中被杀,家里正在办丧事。所以很冷淡的拒绝了陆家的要求。
陆家和郑家是敌人,去郑家借粮也不现实。陆大伯送大家出门,正好看到郑家的人押着一辆大车,车上面都是粮食,还有好几大串香肠。上次到了黄河以南,陆大伯有机会吃到了这种香肠。香肠的做法是把猪肉切碎,混合盐与香料,装进肠衣里面在阴凉处晾干。吃的时候最好用蒸的手段,若是在蒸白米饭的时候,在饭盆上放一些……
会想到那蒸出来的香味,陆大伯都觉得自己有了口水。
“哼!让郑家和官府贴那么近。这次知道厉害了吧。几百人,吃死他们。”旁边有人看着郑家的粮车,恶狠狠的说道。
“嗯!”陆大伯重重点点头。不过心里面倒是没有这么恶毒。之前知县到村里的时候,论结果,郑家其实做的不错。若是当时孔家也能乖乖把钱拿出来给了知县,知县就会满意而去,大概就不会出现孔老爹惨死的局面。陆大伯最在意的还是到了最后,郑家也没有让陆大伯这样的穷人出钱。如果郑家当时随便暗示一下,陆大伯他们也跑不了。到时候陆大伯就只能向孔家借钱。
至于现在,若是郑家没有拿出东西来犒劳这帮元军,大概元军就要自行进村搜寻吃的用的。郑家有自己的大院子,元军大概是也没有太多办法。然而郑家若是置身事外,就得由村里人承担被元军肆虐的命运。一想到这里,陆大伯就打了个寒颤。见识了官府在荒年的逼粮,陆大伯已经不敢多想。他现在只期待元军能够被这些吃食打发走,给陆大伯逃到黄河以南的机会。
当天晚上,村头那边做饭的香味飘来。也许是吃了快十天稀饭,大家的嗅觉也变得极为敏感。这么远的地方飘来的饭菜味道格外勾起了大家的食欲。那些半大的孩子就忍不住要哭,大人赶紧让他们捂住嘴。若是引起了元军的注意,天知道会发生什么。
至于那些婴儿,讲道理是根本不行的。母亲只能把干瘪的**塞进婴儿嘴里,任他们毫无用处的吮吸着。小孩要哭,大人也忍不住想哭。到了这个时候,仿佛有一座山压在大家心头,让所有人都觉得无法呼吸。
第二天白天,有人叫上陆大伯,请他一起去见元军的管事。管事高高在上的坐在交椅之中,周围是他的手下,还有一些地方上的大户与人口较多的家主。
管事的眼睛纤细,瞪了众人一圈,接着用蒙古腔的汉语说道:“这次红巾军造反,一个叫林登万的人闹得朝廷都不安生。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抓住这个叫林登万的人。你等赶紧把知道的说出来,我们就放了你们。”
陆大伯今天本就没吃饭,此时听到这消息之后只觉得头晕眼花,感受到了来自内心的无比绝望。他现在又开始后悔自己为何没有彻夜逃走。如果逃走的话,就可以避开这样的威胁。元军说杀人,就是会杀人的。对于元军,只有避开他们,永远不要见他们才行。不管是蒙古人的官,或者是蒙古人的兵,都在一次次刷新陆大伯对于他们认知的下限。
以前的时候蒙古人在和南边的大宋打仗,所以没空来搭理北边的汉人,那时候陆大伯觉得自己好歹还能过日子。只是需要按时交纳粮食就可以了。然而现在大宋都逼到了黄河边上,大元终于把目光收回来,投放到河北的汉人身上。
这是陆大伯到黄河以南的时候,听他的侄子陆二郎讲的道理。那时候陆大伯还觉得侄子陆二郎的目的是让陆家人留在黄河以南,听侄子所说,他们在黄河以南有许多农活要做,缺人手,所以希望人口众多的陆家能够留下来。
那时候的陆大伯觉得陆二郎没理由指挥陆家,陆家更没有理由跑到黄河以南当长工。现在他是真的后悔了,至少在黄河以南当长工只是出力,留在黄河以北是要赔上性命。
“老爷,这事情慢慢问。大家知道的肯定会给老爷讲。你可别生气。”郑家家主仿佛没听到威胁般的说道。
管事的乜斜着眼看了郑家家主一眼,然后傲居的说道:“呸!姓郑的,在这里轮不到你说话。跪下。”
郑家家主并没有因为这样的怒喝而惊讶过度,他也没有多话,最后还是给跪下了。接着蒙古军管事对着其他人喝道:“你们都给我跪下,这次说不出来消息,你们就跪死在这里吧!”
一个接一个,被叫来会场上汉人都给跪下了。蒙古管事看着下头的人,用手中的马鞭指着陆大伯,“你,你先说。”
用力吞了口口水,陆大伯觉得自己好倒霉。为何每次都会被人交出来先问话。他问道:“老爷,我……我该说啥?”
“就说你知道的有关林登万的事情!”蒙古管事喝道。
“我……上次知县前来收粮,收粮前先把没粮食的人抓走了。我们把今年的粮食交了之后,过了一天多,村民就跑回来。我们问他们怎么回来的。他们说是个红巾军把他们放回来的。至于林登万,我们以前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么个人。”
“没听说过?怎么会没听说过!”管事怒道。
“俺们河北是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多,姓林的很少啊。”
“姓林的怎么会杀,你不要唬我!敢说瞎话!立刻杀了。”管事怒喝。
第127章 黄河交易点(十七)()
陆大伯回家的时候觉得两腿发软,导致这么一个结果的最大原因自然是饿的。
进了屋门之后,他就对三儿子说道:“拉个小车,去郑家运些粮食回来。”
儿子听了之后愣住了,郑家和陆家这种局面,老爹怎么突然就去郑家运粮。
“快点去,你不饿得慌么!”陆大伯觉得自己都没有力气再发火,吃了十来天的稀粥,大白天都能凭空看到星星。若非如此,他也不会拉下来脸去向郑家借粮。
之前陆大伯连着三次到孔家借粮,因为不想告诉孔家他准备南迁的事情,陆大伯提出只借一千斤粮食,却被孔家一再拒绝。必须得说,现在的陆大伯是真的不生孔家的气,见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他明白了啥叫做‘大难来时各自飞’。陆家借粮的目的并不是要与孔家共渡难关,而是与孔家的人分道扬镳。
出于这样的心态,陆大伯今天好不容易被蒙古人放回来,就向郑家恳请借粮。既然一定是要跑路,陆家更不在乎郑家。若是以后真的能回来,那时候还上粮食就是。若是回不来,陆家也不会对郑家有什么想念。
拉着车子带着儿子到了郑家大院门口,只见郑家防备很严密。经过检查,才让父子两人进去。在院子里,迎出来郑家的家主让人去运粮食,然后问道:“今天你倒是出了不少力,不是你讲了姓氏的事情,蒙古人只怕还不会这么痛快的放大家离开。”
陆大伯听了之后忍不住咧嘴,他当时完全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找了他觉得最合理的理由。河北没什么姓林的人。这么一说,蒙古人对于汉人姓氏分部来了兴趣,陆大伯虽然挨了几鞭子,最后蒙古管事觉得有收获,便暂时放众人离开。
“你觉得蒙古人是不是想杀光河北姓林的?”陆大伯问郑家家主。
面对这个问题,郑家家主竟然难得的苦笑起来。这动作对于这位地方上的豪强是极为罕见的,至少陆大伯见过郑家家主这么多次,是第一次见到他露出这样的表情。然后陆大伯就听郑家家主叹道:“蒙古人要做什么,我们也管不了。”
“哈!哈哈!”陆大伯干笑几声,这岂止是管不了的地步,而是蒙古人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回想起在黄河以南的地方,作为逃荒的陆家人心里很不得劲,却没有不安全的感觉。虽然最近几年,大宋证明他们比蒙古人能打,但是北方人形成的南蛮子柔弱的感觉并没有消失,陆大伯觉得南蛮子的官府可没有蒙古这边的霸气。
充分体会过蒙古霸气的现在,陆大伯只想赶紧到那个有着柔弱气息的南蛮子官府治下生活。和大元这边一比,在南边活下来的几率实在是大了太多。
粮食运来,陆大伯对郑家家主千恩万谢。郑家家主平淡的说道:“都是乡里乡亲,该帮忙的时候也得帮一下。想在回想起来,以前大家弄到见不得面,实在是太意气用事。”
“这……一个巴掌拍不响。”陆大伯忍不住附和着郑家的善意,然后把借粮的字据送上。
从郑家出来,陆大伯就赶紧把粮食运回去给各家分发。虽然做饭会有香味,此时也管不了那么多。大家都饿了这么久,再不吃饭就真顶不住了。热腾腾的面糊用南边带过来的油刷在铁锅上,摊成煎饼。上面撒了盐,还有从南边带过来的作料。陆大伯吃了一口,眼泪忍不住哗哗的涌了出来。太好吃了,他觉得这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煎饼。虽然煎饼摊的比较厚,中间部分还是生的,但是这滋味太美好啦。
擦去眼泪,陆大伯亲自动手,把面糊给弄薄,这次带了点焦皮的煎饼更是无比美味。家里人围着炉子,眼巴巴的等着煎饼摊好。陆大伯摊了一张又一张,原来的精打细算的念头暂时抛到一边,他现在需要的是吃饱。只要能吃饱,死了也无妨。
之后的两天,陆大伯发现他必须得准备逃跑。因为粮食消耗的比想象中快,而且从南边也来了人。陆大伯的二儿子已经回来,他带来了南边的消息,陆局长强烈建议家族迁移到南边去。他们也备好了船只。
蒙古人这两天也没有对大伙如何,也没有走。回想之前的种种,陆大伯决定赶紧离开。等蒙古人走了之后再离开倒也不错,但是万一等来的是蒙古人再抓人呢?和这些凶恶的家伙在一起,多待片刻也是危险。
事情决定了,陆大伯就让大家早早的吃饱,睡觉。入夜之后就派出家里机灵的家伙在道路上打探接应。他选的是一条远路,绕开了蒙古兵驻扎的地方。
深夜的时候把大家叫起来吃了顿热乎饭,黎明之前陆家人被带了简单的行李出发。
摸黑走了好远,天就慢慢亮了。一路上没遇到任何人,只是在约定的地方见到之前就被派到这里的陆家人。这些家伙看来都等的心急火燎,看到大家来了之后就忍不住要说话,怎么说都挡不住。
虽然没读过欧阳修的《秋声赋》,陆大伯也根据古人的智慧让大家嘴里咬了筷子,为了怕筷子掉,还用绳子系在两头,挂在脖子上。嘴里咬了这样的玩意,就没办法说话。让这些话痨的家伙咬了这玩意之后,整个队伍都陷入沉静之中。甚至连那些婴儿,吃饱之后用带子绑在背后,小东西们反倒不吱声。
天亮之后,众人香梅寄走的速度提高不少,走到中午时分大概就绕到了蒙古军南边,位于蒙古军东边十几里外。虽然觉得安心许多,却也不敢停歇。吃了午饭之后稍微休息一阵,众人就继续开始向约定的渡河点走。
又走了一个时辰,陆大伯终于觉得有些安心。按照这样的速度,走到傍晚就能到小清河河边。顺着小清河再走半天就能到黄河,渡河点就在黄河与小清河交汇处。
轻松的情绪自然有传染力,虽然陆大伯没说法,但是他轻松的姿态貌似影响到了别人。随着婴儿的几声低沉的哭泣,旁边的父亲忍不住开口询问妻子,“儿子是不是饿了。”
有人带头打破沉寂,其他几个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