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366部分

革宋-第366部分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官家说话之后,什么都不说也不行。孙尚书答道:“官家图谋宏远,为臣所不及。”

    赵嘉仁说道:“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所以现在你们就先根据这个做计划。特别是针对那些愿意投身航海的人,要给大家讲清楚。”

    “遵旨。”

    “遵命!”

    让两人下去忙。赵嘉仁想起他老爹,现在的太上皇赵知拙。太上皇最后还是秉持着‘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理念回泉州故乡。同去的还有陈太后。陈太后也不全是回丈夫故乡,老太太也要回陈家省亲。

    按照辈分的话,陈太后大概是家里辈分最高的。从身份上,陈家的闺女嫁给进士,生的儿子也是进士,这已经非常显贵。现在她当了太后,自然是无人能及。

    所以赵官家倒是非常期待自家老爹能够让那帮不争气的赵氏宗亲里面有点震动,不争气的家伙根本不用指望,赵嘉仁也懒得在这帮人身上花费宝贵的时间。但是见识了赵知州这位太上皇,好歹有些还想靠自己奋斗一下的家伙存在吧。若是这些想奋斗一下的家伙肯到南海开辟种植园,赵嘉仁就会觉得很满意了。

    就在赵嘉仁考虑着这些事情之际,侍卫禀报,“官家,徐太师求见。”

    在赵嘉仁的朝廷里面,致仕之后获得太师称号的有三位。一位是吴潜,一位是徐远志,一位是大大得罪了赵嘉仁的李庭芝。所以不用多说,赵嘉仁就知道前来的是徐远志。

    以前看的时候,很多人写大宋也是动辄就跪。实际上大宋和大唐的区别是,大唐的高官们是坐着的。而大宋的高官站着。至于动辄下跪,那是北方大元超的规矩,徐远志作为致仕的高官,连躬身行礼都有些懒得做。

    赵嘉仁也没这个兴趣,那些繁琐的日常礼数通通以握手代替。两人握手,赵嘉仁笑道:“徐太师,几日不见,你倒是富态了。”

    “天天吃了睡,睡了吃,不胖才怪。”徐远志笑道。

    以前对于有功的大臣,官家要在京师赐宅邸。不过这个赏赐是个令双方都很不舒服的选择。因为宅邸要大要好看,官家会不爽。而官邸位置一般都不好,大臣感觉很不爽。现在赵官家不赐宅邸,而是用很便宜的价格卖给大家房子。

    赵嘉仁从徐远志的话里面判断出,这位老先生和大多数这一轮致仕的官员相同,都没有离开杭州,而是在这里住下。一副长期定居的态势。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不管有各种逃离北上广的说法,然而有机会在一线城市定居的人,还是会选择在那边定居。

    两人坐下,徐远志开口就问道:“官家,我听闻有人说要封建南海。”8)

第105章 有关封建南海的说法() 
    “封建南海么……”赵嘉仁平淡的重复了一下徐远志的话。

    前尚书突然拜访,突兀的提出有关封建南海的话题,赵嘉仁的确有些稍微吃不消。却也只是稍微而已。

    正如徐远志所说,赵嘉仁的确想过封建南海的问题。在国家扩张期,封建制其实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中国自然不用讲,商代以及周朝的春秋战国,就是中国的大封建时代。按照估算期来计算的话,商周两朝就有大概一千六百年的时间。

    普遍认为欧洲的统一时代是罗马帝国时代,后来所谓的查理曼帝国统一的只是西欧。

    欧洲历史学家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为欧洲古代史的结束。西罗马帝国灭亡被认为是476或者480年。到了2010年,欧洲就算是分裂了1530年。

    查理曼大帝的儿子路易在840年死后,分封制正式成为了西欧的体制。843年,他的三个儿子还是在《凡尔登条约》里决定三分法兰克帝国。帝国后来在855年的普吕姆分割、870年的《墨尔森条约》和880年的《利贝蒙条约》中又多次被细分。赵嘉仁觉得这个体制一成,就会不断向前。之后欧洲正式进入从分封到更细分封的封建时代。大势已成,欧洲再也无法统一。从840年到2010年,也有1270。

    单纯从封建时代来看,中国封建时代的时间也未必就比欧洲更短。

    赵嘉仁认为文化并不是简单的识字,也不是琴棋书画。而是对历史、政治、制度、哲学(逻辑学)都有一定了解,最后形成的认识。所以新中国无疑是化的阶段,没有之一。

    基于赵嘉仁赵官家在这个时代无人能及的文化水平,赵嘉仁始终没办法下定决心推行封建制度。因为时间遥远,春秋战国时代华夏诸国之间血腥的战争已经成了王侯将相们的光辉历史。动辄‘斩首X万’‘斩首XX万’‘坑X万’‘坑XX万’‘尽斩之’‘尽屠之’‘屠XX城’,这些数字都是那些著名人物功绩的注脚。

    貌似没人在乎那些数字代表的都是活生生的人类。

    如果那些都是遥远到难以去想象当时个人的时代,赵嘉仁穿越前,经历过一战、二战的人还有在人世的。经历过二战时代的人在世的许多,大量有关二战的照片以及影片记录更多。

    在这么一个分裂的时代,各国之间的战争血腥残酷。在地面、在水面、在天空、在水下,人类开发出了各种武器,弹道导弹和核武器都投入了战争。二战之后,在恐怖的核平衡之下,人类终于进入大国之间没有进行全面战争的和平时代。

    以赵嘉仁的文化水平和责任心,他无论如何都做不出搞分封的决定。

    徐远志这样的聪明人只是看了看赵嘉仁的表情,就叹道:“看来官家是考虑过此事。”

    赵嘉仁点点头,“正是考虑过,才觉得封建南海很是不妥。建立大量种植园,土地好歹是国家的。便是未来那些赚了大钱的家伙不肯归还,各种斗争起来,也就是个法律官司。说到天上也不过就是地方叛乱。可分封制度确定,那些种植园快速发展,他们画地为牢,任意操纵价格,未来就要削藩。分封的各国都是合法的,朝廷要削藩,那定然要杀的血流成河。而且积累下来的怨恨,只怕百年都消除不了。”

    赵嘉仁在美国上大学,工作。他自己接触过不少南方邦联的‘余孽’。这些人心中就是认为自己不属于美利坚合众国,而是属于南方邦联。南北战争是在1865年结束,到了2015年,过去了150年,这种怨恨依旧没有散尽。

    若是搞了分封,到了削藩之时,就是赵家人之间的残酷内战。那时候的战争一定会把赵家撕得粉碎。想到这样的未来,赵嘉仁就有点理解为何从秦后,历朝历代中的封建制度的影响力越来越低。

    那些决定国家命运的人,只要一想到封建制度带来的必然结果,就宁肯忍受大一统国家的诸多问题,而没有选择封建制度的老路。

    不知道赵嘉仁脑海中的大量念头,徐远志只是凭借赵嘉仁的话来分析,老爷子慢慢的说道:“官家真觉得那些种植园的利益能有如此之大?”

    “当然。”赵嘉仁瞅了瞅徐远志脚上的那双橡胶底的白边黑布鞋,“徐太师,让你不穿橡胶底的鞋,你觉得能适应么?”

    徐远志没想到赵嘉仁竟然问这个看似离题万里的问题。思忖了片刻,这位前户部尚书完全明白了赵嘉仁的意思。他摇头叹道:“定然不行。”

    “我大宋现在个人一个月一块棕榈油肥皂。一年就是十亿快肥皂。这又得多少钱。这些钱若是被封建之后的各国用来购置武器,准备军队。一旦削藩,那得打成什么样子!”

    听了赵嘉仁对未来的描述,徐远志微微点头。只要思路能更上,徐远志对于赵官家描述的东西有很强的理解力。

    点头之后,徐远志问道:“官家,你所说的联合控制价格是怎么回事?”

    “既然我们陆地上的大宋一定要用这些,那些分封的各国卖的价钱更高,就赚的越多。一块肥皂多要一文钱,那就是十亿文。他们这点脑子都没有么。”

    “哈哈。”徐远志大笑。身为户部尚书,对于税收的困难有极为清楚的了解。笑完之后徐远志起身,“官家,我最初倒是觉得在南海可以分封。然而听了官家的讲述,现在觉得开辟大种植园倒是好事。而且官家确定土地国有,未来的纷争毕竟有限。就算有宵小之徒做点什么,大家也知道我们是官,他们是匪,是贼。如此便告辞了。”

    送走了徐远志的时候,在遥远的三佛齐,也有人进行着另外一场会谈。宋军并没有把十番队往死里用,既然在攻打水上王城的时候已经出了大力,十番队在进攻陆上王城的时候就得到了修整。

    对于大宋的全面胜利,十番队深有信心。他们此时就自己的未来召开了干部会议。

    “诸君,胡殿下许诺给诸位,只要打的好,你们的家人,你们的子孙将在南海各地的种植园获得一份差事。这份差事除了正常的俸禄之外,每年还有赏赐。胡殿下乃是赵官家的近臣,她的承诺从未食言。”武田佐助左臂缠着纱布,依旧中气十足的对干部们说道。

    “能不能赐给土地?”有干部问。

    坐在武田佐助身边的赵鸣人瞪了一眼这名十番队的干部,接着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你现在已经是武士了!怎么还想着要当农民呢!”

    听到武士这个词,十番队干部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武士的称号乃是日本专用,十番队为大宋服务超过二十年,他们知道大宋并不存在这种职务。笑完,武士说道:“我听说大宋的军人退役之后,都要分地。我们能不能也给分地。”

    武田佐助喝道:“你们是武士!武士!在南方的种植园,干活的会是那些土人,是那些蛮夷。你们的职务就是管理种植园里面的蛮夷,打击种植园外面的蛮夷。分地种地,也亏你们能这么自甘堕落!”

    “那我们岂不是地头么?”有干部两眼放光的问道。地头是日本制度里面的称呼,看名字就是掌管共有土地的存在。

    “我觉得是百姓名主吧?”也有人提出了其他看法。百姓名主大概算是富农。

    “我再说一次,你们是武士!”赵鸣人喝道。

    坐在中央的胡月莲收起擦拭之后的长剑,抬起头看向前方。刻舟求剑是负面用语,但是胡月莲在战后废了好大劲才找到她刻下痕迹的位置。在那个位置附近打捞落水的长剑也花了很大气力。把擦拭完毕的长剑放在身边,胡月莲说道:“鸣人。有些人不愿意打仗,就不要强求他们。”

    “嗨咦!”赵鸣人立刻低头答道。

    毕竟是胜利之后的会议,大家都坐的比较随意。胡月莲爽快的说道:“在倭国,讲的还是授田。在大宋,我们已经更进步了。全天下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你可以申请种地,申请当农民。但是土地并不归私人所有。”

    大家都不是傻子,特别是这帮出来刀头舔血的。这里面固然有一部分人沉迷于打仗,赚钱,享受简单直接的肉欲。同样有一部分人还是希望能够挣下家业。土地无疑是最好的家业。听了胡月莲简单直白的讲述,这帮人都知道赵鸣人所说的内容大概是不会改动了。

    看着这帮人的表情,胡月莲继续说道:“既然土地是国有,土地上的官职就是朝廷规划内的职务。也就是说,你们并不是下面种植园主的臣下,而是大宋朝廷的臣下。我们大宋朝廷对于臣下是非常厚待的。”

    “我们将是大宋的廷臣?”倭国人自然用倭国的视角看问题。

    “没错。便是外臣,也是大宋的廷臣。”胡月莲说的理直气壮。自从官吏一体化之后,理论上便是一个里长,一个亭长,也是能通过晋升成为丞相。大宋下层通向上层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了。

    “胡殿下说的是!”赵鸣人率先应道。他是十番队里面最早跟随大宋的人员,也是获利最大的人员。现在鸣人的家人有在暹罗的种植园里面当管事的,也有在吕宋的种植园里面当管事的。鸣人也雇了许多因为穷困或者欠债,从倭国农村逃散的倭国人在种植园里面做工。赵鸣人的理想就是有朝一日获得在南海开辟种植园的权力。对于手下死死抱住倭国传统不丢的选择,他也觉得很无奈。

    倭国自有倭国的国情,大宋自有大宋的规矩。这两者是不能混为一谈。8)

第106 章 有线电报送来的消息() 
    大宋320年6月14日。胡月莲与十番队一起到了三佛齐的陆上王城。在后世的大明朝在这里设置了旧港宣慰司,在旧港宣慰司存在的时间里,这里是中国领土。

    胡月莲并不知道后世,她只是饶有兴趣的看着那些投降的人群,试图通过服饰来辨认出里头到底谁是三佛齐国王。辨认了一圈之后,胡月莲失去了耐性,她问旁边的舰队司令,“抓住三佛齐国王了么?”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