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第3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家,现在杭州已经没什么心怀不满的。不过我们在江西与两淮的同志认为当地好像觉得有些问题。”
“那个先不着急。江西和两淮都是准备土改的地区,想来当地人也未必就那么高兴。”
“我们会加紧。”
“你考虑一下调职到司法部门去。”
“什么?”丁飞大为讶异。
“司法系统需要大量人员,司马考过几年就要退了。现在就需要你们这些年轻人前去。”赵嘉仁解释道。这些都是明面的理由,深层的理由是肃奸委员会自己也需要人事调整,这种强力单位若是长期被少数人把持,也是非常危险的。
并不是说强力单位的人员有问题,而是强力单位的人员过于单一,这本身就会引发各种问题。
“……官家,我其实不想去司法,我想去学社。”丁飞答道。
“可以。”赵嘉仁表示了赞同。丁飞的工作一直没有什么问题,不管是学社或者司法,都需要这样的人才。“另外,初五要举办舞会,你们接到消息了么?”
“请官家放心,我们一定会把舞会保安审查工作办好。”丁飞回答的非常坚定。
皇宫本身存在大量有毒物质,偶尔来一两次并不会被引发问题。而且大宋适合召开大规模舞会也就是皇宫的大殿。
到了初五,接到请柬的官员们就带了家属抵达皇宫。便是有人交代,这帮人还是有人忘记拿请柬。官员在门口等待,随从急急忙忙的往家赶。当然,这都是少数。大多数官员顺利的拿了请柬,登记了家人,之后在侍卫引领下进入前往舞会会场的通道。
当做舞会会场的大殿里面已经布置完毕,红地毯,平整的地面。大家先被引领进休息间,休息间是分男女的,只有孩子们才能在不同的休息间里面来回跑。而且官员家庭都管教的很严格,这样的孩子数量也很少。
官员们自然就趁着这个机会聊了起来。齐荣和齐叶两兄弟此时都在被邀请的行列当中,齐荣忍不住对堂弟叹道:“真没想到我有朝一日能到这里。”
齐叶没有说什么。他已经听堂兄感叹过好几次了。齐叶同样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大宋重要的官员,而且还是新建立的钱庄体系的官员。赵官家对于钱庄有独到的看法,他当政之后就出现了大宋总钱庄。这个总钱庄并不经营实际业务,而是执行货币发行工作。
而齐叶就在大宋总钱庄里面任职。齐叶的堂兄齐荣就作为大宋总钱庄之下的一家钱庄,经营着很不小的业务,这些业务包括存储交钞。这些钱庄都是私人的,他们当然不肯吃一点亏。所以齐叶忍不住对齐荣叮嘱道:“哥。你若是见到官家,可千万不要说假交钞的事情。”
“这等大事总不能让官家蒙在鼓里吧。”齐荣用了非常好听的说法。
“今天不是让官家知道这个消息的好日子。只要元旦假日一结束,你可以随便去讲。今天你讲了,只会坏了官家的心情。官家的心情不好,周围不少人都要受影响。你觉得那些人随便给你用点绊子,你能受得了么?”
听堂弟这么讲,齐荣有些委屈的说道:“知道了。”
话音刚落,就见侍卫进了休息室。点名完毕之后,侍卫说道:“诸位,可以进场了。”
第62章 大宋320年元旦(二)()
齐荣非常关心自家的生意,即便如此,一进舞会主会场,他还是呆住了。前来引路的侍从与侍女都穿着一种齐荣没见过的小礼服,看上去干净利落。光是这外表,就让齐荣心中感叹,赵官家手中实在是有太多人才。现在钱庄业务大增,到处都需要能干的人手。而能干的人手哪里那么容易找到呢?
至于官家的排场,齐荣倒没有特别的在乎。舞会里面的器具很好,食物也很精致。只是还不到让泉州数得上号的有钱人齐荣感到叹为观止的地步。舞会赵官家在福州最初建立的,以泉州对奢侈和娱乐的渴望,这种交际模式很快就在泉州流行起来。
那些有钱人可不肯落后,在食物与器具上争奇斗艳。看来看去,齐荣还是被赵官家舞会上的人员赶到眼馋。这样的年轻人若是肯到齐荣手下去干,看着比齐荣不少手下要强。
没等齐荣垂涎太久,舞会就开始了。这更是让齐荣讶异,一般来讲,不该是等到主家出面之后才开始么?齐荣好歹也是个人才,这等事他自然不懂就问。齐叶听了这个问题之后看了堂兄一眼,这才答道:“官家是什么人物。又不是国家大事,在这等时候为何要他等我们?”
齐荣立刻明白了这话里面的意思,他忍不住赶紧说道:“我可没有对官家不敬的意思。”
“哥,官家心胸大得很。他担心出来的晚,让大家干等。现在召开舞会,就是让大家玩的尽兴。若是让大家受罪,何必请我们来。”
听了堂弟的解释,齐荣有些呆住了。齐叶是完全站在赵官家的立场上做出的解释,而且这个解释也的确非常有道理,附和赵官家的地位以及赵官家的心意。可这种解释未免太诚恳,诚恳到简直是吹法螺的意思。
当然,借给齐荣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公开表示对官家的质疑。如果质疑的话,那就是在质疑官家的道德。便是在大宋,这等话也是不能说的。音乐声中,已经有人开始跳舞,齐荣倒也不肯落后,他拉着新娶没多久的续弦,站到了舞场内。
搂着美女在舞场里面翩翩起舞,是件很不错的事情。齐荣的年龄已经超过五十,对这样的新鲜娱乐活动可是非常在意。齐荣的续弦虽然出身不错,却从来没机会到皇宫来参加舞会。年轻的女子因为激动,脸都显得红红的。在音乐声中,很快就和丈夫一起旋转着踏进舞池。
齐叶并没有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他属于比较懒的家伙,所以兴起过学跳舞的冲动,却没有真正去学过。这次他只是带了妻子与儿女前来,任她们去玩。现在随便一看,成年的官员的夫人们扎堆,看她们聊的开心,还有对着年轻人指指点点的样子。大概是有点相女婿或者看儿媳的意思。至于年轻人,则是依照性别分成两大群。
能够不怎么分性别的则是孩子们,他们对于男女之事完全没概念。单纯是因为个人的直觉喜好而和喜欢的孩子在一起。所以小家伙们围着点心的自助餐,甜食和甜饮对他们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看家人都没问题,齐叶就向着舞场边的聊天所在去了。这里远离乐队位置,能够很好的说话。来参加舞会的未必都是愿意跳舞的,很多人就是冲着这种聊天场所而来。很多时候大家未必能够和其他想见的部门人员见面,有了舞会的基础,社交圈子立刻就大了许多倍。
果然,齐叶走到了聊天的地方,立刻就有人招呼他,还有人已经给齐叶让出了位置。齐叶只是和大家打了个招呼,就直接问旁边的朋友,这次吏部没来人么?
朋友摇摇头,“吏部只来了礼部刘侍郎。你也知道刘侍郎这个人的嘴那是出名的紧。”
齐叶再次扫视了一圈,发现这里面根本就没有吏部的人员。吏部管人事,所有的官员升迁考核都由吏部管理。所以吏部的人员一直比较低调,不愿意跑出来招摇。现在吏部的人员就更少了。
“齐局长。吏部也许是忙吧。毕竟过年之后这么多六十岁以上的官员要致仕。”朋友对齐叶说道。
齐叶微微点点头。不过这只是他一个比较习惯性的动作而已,因为齐叶发现点头会更容易让对方持续表达自己的态度。而齐叶更愿意听别人对他说话,所以慢慢养成了这么一个习惯。
其实齐叶心里面未必认同这个理由。吏部是一直很忙,既然如此,那就意味着吏部根本不在乎多参加一次舞会。这次只来了一名以守口如瓶为特点的吏部官员,就意味着吏部是真的有大动作。至于是什么大动作,齐叶认为这次的事情绝不会是简单的让六十岁以上的官员致仕的问题。虽然对此非常在意,齐叶却不敢去问赵官家。一个大宋总钱庄的前去询问这等大事,怎么都说不过去。若是赵官家一句‘与你何干?’齐叶的面子是真的挂不住。
既然没有办法去验证自己的想法,齐叶就干脆加入了谈话者的人群。这些谈话者分成好些不同的小团体,每个小团体关心的内容都不一样。譬如齐叶现在参加的这个属于对交钞非常有兴趣的一群。
“齐局长。听说要发行新交钞了?”齐叶一坐下,就有人问。
“第二十四届交钞本来就要如期发行,这有什么问题?”
“我怎么听说朝廷有延长交钞使用时间的打算?”
“那就是官家的事情。”齐叶给了一个非常暧昧的回答。
在座的人里面有糊涂蛋,却也有非常聪明的人。当然也不乏自作聪明的,譬如一个二十多岁的娃娃瞪大了眼睛,有些激动的说道:“齐局长,就是说真的要是用更长兑换期限的交钞了?”
对这么愚蠢的问题,齐叶心中一阵不爽。他都说到这个地步了,有必要这么敲定么?这么敲定对大家有什么好处呢?证明这位年轻人比别人更有分析能力?
“”
第63章 大宋320年元旦(三)()
在大宋320年,战争年代远没有终止的迹象,越是上层越能看清这样的局面。
赵官家扩军到30个师的计划已经有条不紊的完成了大半,已经有26个师正式确立番号。剩下四个师的番号没确立,据说是因为这四个师乃是骑兵师,大宋现在没有能力给四万骑兵装备足够的战马。四万骑兵并不是简单的四万匹战马,而是需要十万匹战马,是十万匹马场的母马。
因为不牵扯保密的问题,基本的战争知识很容易就被人拿出来炫耀学识。上层都是聪明人,他们能理解这种基本理念。众人很容易就能理解赵官家同意的停战协议只是停战协议而已。
“这仗打起来,得多少钱呢?”有官员感叹。
齐叶听了之后冷冷的说道:“临安总投降一次,我们又损失了多少钱。”
很多人都觉得齐叶是个很冷静的人,这一瞬间,周围听到这话的人都明白那种冷静只是表象,齐叶对战争的理念不仅理性,还很冷酷。
那名官员听了这话之后立刻感觉到自己所说的有问题,他连忙辩解道:“我所说的并非我本意,我只是觉得若是能少死些人就更好了……”
“临安总投降,官家太后不也安然无恙么。”齐叶的声音里面毫无好感。
接连遭到这样的话,那位官员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他是进士出身,知道这种时候任何辩解都不会有更好结果。这位进士公迅速找到了解决办法,他正色说道:“我从来不是投降派!”说完,起身就离开了席位。
看着第二位离席的家伙,齐叶没有说什么。第一个被迫离席的是那个自作聪明的小子,现在离席的又是一位自作聪明的进士。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乏自以为比赵官家还聪明的人,齐叶对这样的存在很无语。
有人走,立刻就有人过来。立刻有一位年轻的干部坐到了这边,他在户部工作,也算是脸熟,从方才就在圈子旁边站了好一阵。
刚坐下,年轻干部就问道:“齐局长。我想请教一下,你觉得现在移民为什么这么慢?”
“移民?”
“我听闻福建移民非常多。可河南地都拿下这么久了,各地移民始终没能做好。”
“你家可否愿意移民到河南?”
“啊?”年轻干部讶异的应了一声。
“你家愿意不愿意移民到河南?”齐叶答道。
“这个……”年轻官员呆住了。齐叶的话虽然不客气,却指出了非常严肃的问题。年轻的官员觉得好像抓住了什么,又好像只是被简单的嘲笑。
“当年两次大移民,第一批是移走的全家拥有土地不超过十亩的五等户。第二批是蒙古南下之时,江南担心被蒙古军烧杀肆虐的江南百姓。大家要么去过更好的生活,要么去过更安全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都有朝廷帮助,而且大家都知道若是不走,要么就继续受穷受罪,要么就朝不保夕。若没有这些条件,怎么可能有大规模移民。”
这些话铿锵有力,其他人便是眼中没有露出钦佩,至少也听进去了。那位年轻官员半张着嘴,被老前辈的见识给唬得不敢吭声。折腾完年轻人,齐叶有点气顺的端起杯饮料润润喉咙。原本他以为人到了五十多岁就会沉稳,却没想到根本不是这样。这些年齐叶也读书了,增加了不少诗文阅读量,阅读了曹操的《龟虽寿》之后,他对这个评话里面的大奸臣的看法有了巨大改观。
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