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家没多久,郝仁的部下喜滋滋的跑来禀报,“万户,针线已经卖完了。”
“啊?”郝仁有点讶异,那好歹是上千套针线,郝仁觉得卖完怎么也得几个月才对。
部下连忙答道:“姚枢去世,朝廷好多人都要定制前去祭拜时候穿的衣服,那些裁缝要赶制,就不和咱们讲价了。”
包惜弱虽然是万户夫人,却也是江南女子,缝制衣服的水平高的很。郝仁前去姚枢家祭拜的衣服是包惜弱给赶制的。郝仁前去问包惜弱,对于那些针线评价如何。包惜弱很难得的对郝仁开了个玩笑,“原来万户送给妾身针线,就是让妾身赶制衣服用的。妾身谢过万户,那些针线真的很好。”
“有那么好?”郝仁是真的懵了。
包惜弱嘴上开开玩笑,心里面也知道郝仁这种家伙根本就对缝纫毫无经验。她随手拿起块布,叠成了几层厚,接着递给郝仁一根粗大的黑色长针,“你用这个针刺穿这么厚的布。”
郝仁拿起试了一下,针弯了。
“再试试这个。”包惜弱递给郝仁一根短小的多的针,看着郝仁那笨拙的手法,包惜弱打开放置新式针线的针线盒,从里面拿出一个顶针给郝仁套在手指上。宋国的针锋利而且坚固,用顶针上面的小坑顶住针尾,轻轻用力,厚厚的布就被穿透。
这下郝仁懵了,他连忙问道:“这是为何?”
“官人给拿来的针线,你自己都不看么?”包惜弱讶异的问。
看着郝仁一脸懵的表情,包惜弱知道郝仁真的没看过,她笑道:“盒子上写的清楚,这是钢针。”
这下郝仁总算明白过来。他把方才粗大的黑色针拿起来与钢针对比。两边色泽相差极大,而且硬度,韧性,更是天差地别。连郝仁这等对缝纫一窍不通的门外汉都能比较出来差距。这下万户算是明白了那帮裁缝们为何能够不顾价格的购买。
从妻子这里得到了重大消息,郝仁又出去问了手下。手下告诉郝仁,宋国针线走私货源价格与大元这边的一样。这几天在大都的销售价格是宋国那边的三倍,也就是说转手就有三倍利润。
“竟然能卖出去?”郝仁还是觉得这暴利太奇怪了。
“请万户看看这个锥子。”部下拿上了对比物。
大元这边的锥子看起来与匕首相差不太多,宋国的锥子纤细的多。同样是一块牛皮,大元的锥子要废好大气力才能穿透,牛皮上面留下的是个颇为巨大的洞口。宋国锥子轻松穿透牛皮,因为钢针部分纤细的多,把牛皮抹平的话,上面只有一个小小的变化,不仔细看甚至注意不到那里其实已经被穿孔了。
而且宋国的锥子靠了箍环收紧,十分精巧。郝仁又想起了那位十字教教士的吆喝,“……新鲜出炉的掐丝珐琅十字架,烫手的,仁波切开过光。大家看这个十字架,八心八箭红宝石通透,自磨抛光,上口带三声道鹰犬哨,你按下宝石下面还弹出弹簧刀的……”
这种精巧的设计思路真不是大元那些糙汉般的工匠能比较的。或者说,大元的工匠与宋国工匠相比,显得如同糙汉。
郝仁的手下用热切的目光盯着郝仁,激动的说道:“万户,只要没有别的针线流进大都,光咱们一家卖,这个价钱能维持住。如果卖到草原,更没有问题。这买卖肯定能够赚大钱。”
对于赚钱的门路,郝仁万户并不是特别在意。孛儿只斤家的人也许缺钱,却不缺赚钱的门路。现在让郝仁万户感动不已的乃是针线这么看似微不足道的买卖,宋国竟然能够做出压倒整个大元的品质来。怪不得那个十字教的教士啥时候都是满身满把的宋国制作的小玩意,他是真的靠贩卖这个赚到了许多钱。
然而万户还是不死心,他又跑去了生产针线的工匠,询问了制作这种钢针的成本。大元工匠们报了个价钱,比在宋国成本加三倍的价钱还贵。郝仁没有偏听偏信的认同工匠的报价,他前去负责大元冶铁的部分‘镔铁局’,镔铁局看完了针之后,生产总负责人很认真的叫来些工匠商议后给了个成本价。这个价格比工匠的价格低了一成,也就是说还是有宋国商品价格的三倍左右。
这下郝仁万户就觉得奇怪了,宋国的处理方式在郝仁万户看来非常奇怪。如果有好东西,难倒不该卖的更贵才对么?好酒与普通酒与劣质酒之间有价格上的巨大差距。好马与中等马与劣马之间也有巨大差距。
这是蒙古的规矩,也是汉地的规矩。怎么在大宋,这等规矩貌似就不复存在。
没等郝仁万户弄明白,忽必烈大汗就把郝仁叫去,给他安排了一个任务,作为忽必烈大汗的特别使者,郝仁万户前去恭贺宋国皇帝赵嘉仁登基。
得知忽必烈万户采取和平的手段,郝仁非常高兴。有机会再次去大宋,郝仁更是高兴。在这些年里面,郝仁积累了许多新的问题。以赵太尉的能力,想来他肯定有解决的思路。
“此去,最好能将停战时间多增加三年。”忽必烈大汗指出了此行的核心目的。
第33章 要不要维持和平协议(二)()
渤海湾的外貌像是一个钳子的钳口部分,北边是辽东半岛,南边是胶东半岛。两大半岛中间有一系列小岛。此时的岛上已经立起了高高的灯塔,最后一缕阳光彻底消失在天际线之下前,小岛上已经升起了一颗明亮的星星。
“那是……宋国的灯塔?”郝仁询问随行人员。郝仁自己就是水军出身,不仅知道宋国灯塔,还在长江上见过呢。
“万户,那应该是宋国灯塔。”随行人员也算是见多识广,马上答道。
郝仁想说点啥,却没能说出来,最后只能摇头。宋**只打到日照的时候,宋**船就在渤海里面威风八面、现在宋国已经拥三四成的渤海海岸,宋军更是毫不掩饰的在渤海扩大他们的存在。就这样的局面,朝廷里面竟然还有些人居然吆喝着要与宋国开战。开战理由更是奇葩,‘黄河乃是天险,大元可以在黄河布放,宋军敢过来就在河上打沉他们’。
这帮人是真的没考虑过宋国进攻直沽寨,然后从直沽寨进军大都的可能么?
一路之上,郝仁注意到整个沿海地区灯塔密布,基本上是可以同时看到两三座灯塔。原本茫茫大海上船只不过是小小的存在。现在的大海上船只竟然能够密集的看到。也许这就是宋国报纸上所讲的‘航路’,船只在茫茫大海上经过指引而形成的一条无形的路。
此时已经是五月,到了日照那边就下起了雨。灰暗的天空下,灯塔更加引人瞩目。原本只有天黑之后才能看到灯塔,现在白天也能看到了。船只日夜不停的航行,先到庆元府,然后换船沿着运河西进,直奔杭州而去。
江南的梅雨季节依旧在继续,这让郝仁万户生出一种说不出的熟悉。自从黄河北归之后,去年秋天就是这么下了大半个月的雨。等大半个月后天空放晴,郝仁甚至觉得天空中的那一轮太阳都显得有些陌生。
运河两岸有建筑的地方,不少都能看到标语,‘XX人民恭祝赵嘉仁陛下登基’。这下郝仁有些懵了,这不符合礼数啊。他马上请来接应他们的礼部官员,询问起了此事。
礼部官员笑道:“官家下令,自他起,大宋无讳。”
“无讳……”这让郝仁很是讶异。就如同赵嘉仁听到赵嘉仁也不采取年号,而是通通以‘大宋XXX年’替代一样。今年就是大宋319年。也是另外一个时空中大宋覆灭的那年。
“没有年号是不是太不郑重了?”郝仁有些失落的说道。
听了郝仁的话,礼部的官员倒是微微摇头,“虽然不习惯,却也有许多好处。以大宋立国的年份来计算,至少有那么一个不变的数字了。官家想用什么年号,我们并不知道。可大宋立国多少年,我们都能算出来。就跟做预算报告一样,今年是319年,明年就是320年,后年就是321年。省了好多事情。”
“……请问你是进士出身,还是干部出身?”郝仁问道。
礼部官员虽然不清楚郝仁为何这么问,他却有些防御性的认真起来,挺严肃的回答:“我是制科干部出身!”
“原来如此。”郝仁莫测高深的答道。他听史弥远家的后人骂大宋很多官员都不是进士出身,礼部的人连年号都记不全。所以郝仁其实是很怀疑认为乐见只用建国年数来记录时间的人都是非进士出身,现在看倒是颇有可能呢。
在梅雨季节的烟雨中,装载着大元使团的船只抵达了临安。码头上前来迎接的有大宋礼部的人员,倒是大元的使馆人员来得更晚。看着急匆匆赶来的使馆人员,郝仁对于从容不迫的大宋礼部人员很是讶异。
史家与余家逃到大元之后带来了不少新消息,其实很多消息并非只有史家或者余家才知道,然而这两家人在大宋属于比较高层次家族,他们能够描述出大宋的全貌。虽然在这两家人眼中,大宋是个落入邪恶谋逆者赵嘉仁手中的邪恶国家,可好歹他们能够讲述出邪恶所在。譬如能够在一天内把消息传达几百里的有线电报。
如果有线电报真的有史家说的那么邪乎,就能解释大宋礼部官员为何能够这么轻松的前来迎接。因为郝仁他们何时抵达杭州,在郝仁一行抵达庆元府的当天就被杭州这边所知。以前的时候,郝仁他们到了杭州,就要先派人前去杭州告知使馆。这次郝仁他们急着见赵嘉仁赵官家,于是就这么直接前往杭州。
郝仁来过杭州,此次再来明显感觉到了不同。见识了大都的宏伟,郝仁印象中的杭州只是个房屋众多,街道窄小的江南大城。这座城市很陈旧,很古老。充斥着各种长年积累的味道。
眼前的杭州让郝仁感觉豁然开朗,宽阔的道路,平整坚实的路面,特别是道路两边那些被大元使者大书特书的喷泉,更是令郝仁印象深刻。空气中有着雨水冲刷而变得清新的气息,那些因积水而产生的类似**的味道好像从杭州消失了。
低矮的房屋消失了,到处可见的都是三层小楼。这些小楼中有四成是国家‘店宅务’提供的房屋。现在的官家赵嘉仁当官的时候干过‘棉务’,大宋的差事很多都以‘务’作为结尾。店宅务一听就是国家的差事。
‘店宅务’又叫楼店务,是国家行政机关之一,负责管理和维修国有房产,并向租住公房的人收取租金。它的出现很大原因是因为当时民众大量涌入城市,带动了房屋租赁市场的火爆,节节攀升的房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租不起房,露宿街头。于是,为了稳定社会,北宋政府就出台了“廉租房”政策,搞起了楼店务。
北宋的楼店务提供的是两层的小楼,赵嘉仁提供的是三层小楼。根据大元使馆收集到的情报,杭州土地国有化之后,所有土地都归国家所有。国家首先进行土地规划,将土地分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医院学校用地、政府办公用地等等十几项分类。
工业用地自然是提供给各种手工业与制造业。商业用地则是提供路边的店铺以及商业中心。居住用地是来盖住房,住房分为商业住房与廉租房。北宋的时候一间汴梁的廉租房一个月170文,杭州这边的廉租房则是一个月200文。
所以杭州这边到处都能看到拉着各种砖头以及建筑材料的船只以及从水运转为陆路运输的牛车与驴车。便是下雨天都没有消停的迹象。有这么多经济活动,杭州显得充满了活力,与之前那种悠然缓慢的节奏大大不同起来。
“万户,你这一路辛苦了。”大元驻大宋公使乌里不花赤在使馆门口迎接郝仁。
郝仁万户简单的回礼,然后注意力就放在了大元的新使馆上。这座使馆也是座三层楼。红砖修成,光看外壁就感觉颇为喜庆。使馆大院子里面还有亭子,亭子下面是一座漂亮的三层喷泉,泉水从最上面的一层汩汩流出。
三层楼,每个房间都有的玻璃窗,喷泉。哪怕只是个办公地,看着都有种宫殿般的感觉。这让郝仁万户不得不感叹临安的变化。
进了小楼,感觉更好。楼地面竟然是一种坚实的灰色材料,整块地都是这么一个材料,平整的很。郝仁虽然知道有公务,可还是忍不住先问道:“这就是水泥?”
“正是。”乌里不花赤答道。看着郝仁以及郝仁的随行人员讶异的表情,还有踩在水泥地上的小心动作,他回想起自己最初见到时候的表现。大家都是一样的,谁都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东西。
等郝仁看完水泥地,乌里不花赤引领着郝仁上楼,同时说道:“万户。这东西也就是看着光鲜。若是走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