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革宋 >

第263部分

革宋-第263部分

小说: 革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指导员倒也没有就此说什么,他解释道:“你们班长的兄弟在这次战斗里面被明教的给杀了。所以他才恨成这般模样。你回去之后可不要对他说这些事情。”

    刘宠这才恍然大悟。心中反思着指导员的说法,刘宠觉得这帮年长者就是了不起。他甚至觉得这些人比他爹还厉害些,他爹刘景文可说不出‘主人与客人’的比方。

    指导员并没有直接让他们去给俘虏讲话,而是让挑选出来的几名军人先上前讲话。刘宠自己一直是听别人讲话的那个人,现在他要给别人讲话,又被一众人等讲话,他心里面自然是非常紧张。努力想张口说话,他发现自己脸热的仿佛要烧起来、心脏跳动的极快,嘴张开之后居然发不出声音。

    看着这个表现,指导员叹口气,他让刘宠下来,换了别的战士上去。结果也一样,大家都脸红脖子粗的张口结舌。就算是说出了点什么,也是含义不清,语焉不详。

    指导员轻轻叹口气,“同志们,我们在接受太尉训练的时候也这样,你们不要觉得有啥不好意思。当年太尉让我们当中朗诵写好的诗文。你们谁会背诗,先背几段出来。”

    这帮人左看又看,最后刘宠硬着头皮站出来背了一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等他背完,指导员说道:“哦,再来一段。”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刘宠听话的有背诵了一段。

    指导员扭头看其他人员,“该你们了。”

    “……俺们没学过背诗。”其他战士不好意思的答道。

    “那就拿着课本念一段吧。”指导员命道。

    头两天,这帮人都是在做脱敏训练。就是让他们无视别人的眼光,只是把自己该说的话给说出来。即便他们是被选出来的人员,两天时间之后他们依旧当众说话的时候面红耳赤。

    等初步弄完,指导员给了他们一份写好的说辞,让他们开始朗读。读的差不多了,就开始讲。前面的讲的乱七八糟,刘宠还觉得有点好笑。等到他上去讲的时候,他讲了个开头,就开始觉得脸红心跳,那些觉得很清楚的内容全然成了混沌。

    可看着下面的目光,刘宠也不想表现的与他嘲讽的一样,于是他就按照自己在混沌中能够组织起来的言语硬着说道:“大家伙以为朝廷是生了你们的气么?你们这就是不明白朝廷的心意。你们若是最初就想造反,那有的是机会造反。可你们没有造反。等你们起兵之时,打的是蒙古人。朝廷的敌人也是蒙古人。所以朝廷和大伙都是在一起的。之后朝廷和大家伙打起来,是因为明教的那些首脑逼着大家伙和朝廷敌对。而不是朝廷和大家伙有什么恩怨。现在那些明教首脑已经跑了,大家伙不用怕,朝廷不会害你们性命。只是你们打蒙古的功劳和敌对朝廷的罪过功过相抵,朝廷给你发些口粮,你们就回家去吧。我替大家觉得不值,若是你们和朝廷在一起,打蒙古的功劳是一定要赏的。不过大家若是能把明教首脑的消息告诉朝廷,朝廷也一定会赏赐大家。教主的消息,赏铜钱……”

    刘宠最初还觉得自己瞎咧咧的时候有些过了脑子,后来的时候看到大家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还有那种听进去的表情,刘宠完全不知道自己在瞎咧咧什么。反正就是在高度紧张下,晕头转向的讲。最后他太过于紧张,完全讲不下去,这才停下。头晕目眩中,刘宠却见到指导员竟然开始鼓掌,和他在一起的那些战友们也开始鼓掌。这让刘宠理解不能,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呢。

    再过一天,刘宠就开始给这帮俘虏们开始讲述起朝廷的政策。虽然还是紧张,刘宠好歹坚持住了。被俘的明教教众听了这番以‘功过相抵’为核心的说辞,反响明显很好。在他们听完了讲述,拿到让他们回家时候路上吃的粮食,虽然还是紧张,然而面对宋军的反应中敌对情绪大减。

    宋朝流行火葬,明教教众更是如此。亲人在战斗中战死的俘虏归乡前,宋军就帮他们焚化了尸体,让他们带着亲人的骨灰返回故乡。那些受伤的,宋军军医们就尽力治疗,轻伤的已经被取出铅子,包扎伤口后休养。他们的亲属也担心朝廷变卦,就同乡的数人或者十数人留下一个同乡的照顾,其他人先赶回家中。

    这么一番行动过了七八天,总算是初步完成。而有些受伤者的伤口就出现化脓的问题,而刘宠作为一个被俘虏新任的官军,就不得不看到了蛆虫疗法。虽然心里面是极度的不安,可刘宠也本能的知道他若是露出恐慌的神色,那些被治疗的俘虏就更加恐慌。他只能看着细小的蛆虫在化脓的伤口里面饱餐一顿,变成白花花的好大一团。

    好在大宋习武之风盛行,大家知道这种伤口很容易就要了人命。经过这番治疗,死亡率竟然降到了5%以下。被治疗的明教教众们都忍不住偷偷询问刘宠,官军是不是学到了什么法术。

    刘宠索性就告诉这帮教众,官军一直有很多法术,只是因为不愿意多杀伤,所以没有施展出来。令刘宠有些讶异的是,这帮明教教众听了这话之后居然完全不信。这让刘宠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从事会道门的天份。

    到了二月十二,这份宣达工作已经完事。被俘虏的明教教众里面身体尚好的此时已经返回故乡,一年之计在于春,官军还有粮食可吃。明教的这帮人就得靠自己种地生活。若是不能播种耕耘,他们今年就只能饿肚子了。

第102章 鄱阳湖剿匪(七)() 
大宋共和四年二月十四,刘宠所在的部队奉命从南昌出发前往都昌县。从南昌逃走的杜天王乃是都昌县人士,都昌县在九江那边。有说法他在逃出南昌之后顺水路逃回老家,宋军部队就返回九江,准备寻找杜天王的踪迹,并且俘获这位明教天王。

    出发前,刘宠与大批新兵也因为功绩从最基层的列兵成为上等兵。赵太尉是个很懒的人,他实在是没兴趣搞什么古制,也没兴趣把宋军现有的一套官制拿过来用。因为宋军官制的名字非常非常非常的复杂。六七十种四个字的名称,而且名称和实际职权之间也没有任何望文生义的联系。

    赵嘉仁在上小学前通过玩军旗就已经差不多知道军队那些作战单位的名称,也知道他们之间的大小。这足以证明近现代军队的军制简单明到普通人完全可以轻松理解的程度。

    身为上等兵的刘宠自然不知道全军总司令赵太尉的心路历程。和大家一起换上新的肩章,刘宠只觉得有些扬眉吐气。据说三年服役期结束,即便没有考上军校,表现优秀的军人也能获得少尉阶级。而丁飞对刘宠的要求也是他服役期满获得少尉军阶,就可以到肃奸委员会去工作。从上等兵到少尉之间还有下士、中士、上士三阶。刘宠觉得自己一年升一阶,三年也能完成目标。

    部队乘船出发就没有只带了两斤炮。宋军的野战炮由火炮与炮架组成,这种野战炮装在炮架上,由两个人就能拖曳行军,一头性格比较温顺的小毛驴也能轻松的拖着走。毛驴绰号倔驴,性子很是让人无语。个头越大越是倔强,或者说同样的倔强,个头越小越容易制服。

    宋军的炮车与蒙古人想的不同,这种炮车其实主要是木质的。之所以蒙古军觉得宋军炮车看着是铁铸的,是因为车轮的辐条是铁质的,轴承是铁质的,轮圈外面箍了铁环。另外很多连接件也是铁质。以蒙古的视角来看,这炮车已经可以说是铁制。

    就在宋军追击部队的轻便炮车装上军船之际,有关宋军收复江西的消息也经过紧张的传递抵达大都。忽必烈是懒得对这个消息做评价,以蒙古大汗的个性,他更不会给宋国发去份恭贺的信件。让大汗有反应的是与这个消息同来的另一个消息,宋国要求用俘获的万户来换宋国降臣夏贵与范文虎。

    忽必烈大汗哼了一声,用非常不屑的语气说道:“哼!这个赵嘉仁倒是很敢说话。”

    阿里海牙元帅忍不住问道:“大汗,若是可以换回来咱们的人,还能换到炮车,这有何不可?”

    这话刚说完,郝经就忍不住说道:“若是如此,岂不是让那些降臣们人人自危么!”

    听了这话,阿里海牙元帅没有接茬。不过从他的表情上看,元帅对于宋国降臣的感受并不在意的样子。不仅是阿里海牙,不少蒙古贵人的表情一样。在他们看来,这帮软骨头的性命比蒙古万户差的远。

    大汗忽必烈不想就这个问题发表说法。在他的心里,南征时候的宋国降臣也没什么值得特别关注的。不过为了赎回俘虏,还不至于非得动用到这些人的生命。另外被俘虏的蒙古军只有很少数是蒙古人,南征的蒙古军大部分都是北方汉人。这才是蒙古大汗并不着急赎回俘虏的真正原因,若这帮人是蒙古军,忽必烈大汗早就答应宋国提出的要求啦。

    把这个话题暂时搁置,忽必烈问负责组建府兵的孛儿只斤·郝仁,“府兵数目可否已经圈定?”

    郝仁连忙答道:“大汗,按照名册已经圈定。不过组建府兵,这些人家就不再纳税。却不知阿合马丞相是不是答应。”

    说完之后,郝仁的目光就落在阿合马身上。一提到阿合马,大部分朝臣都有不怎么友好的表现。忽必烈就装作没看到这些人的表情,他知道阿合马得罪了许多人,而阿合马也是因为忽必烈才树敌众多。且不说别的,光是给各级官员定下固定的俸禄,禁止他们按照以前的制度在各个管辖地区肆意搜刮。执行这个政策的阿合马就几乎得罪完了大元上下的官员。

    为了不让问题发酵,忽必烈直接询问阿合马,“这三万府兵家不纳税,可否做到?”

    阿合马听了之后一脸的痛苦。他无奈的答道:“大汗,有关府兵之事我也与郝仁谈过。他这制度学的是唐朝。府兵乃是富户子弟从军,从军之时此人不再承担租庸调。而那时候的军中其实很少出兵。而郝仁所用其实是募兵,府兵要远征。若是几年出征,便几年不用纳税。他们都乃是富户,若是他们不纳税,朝廷税收必然大减。”

    听了这话,郝仁心中忍不住怒火中烧。这阿合马就是如此可恶,很多之前能办的事情到了他这里就变得不能办了。郝仁其实已经与阿合马说过,这次的府兵其实就是为期两三年的远征军。

    大汗现在需要更多的军队参与战争,就如木兰辞里面所讲,‘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按照府兵制度,这些府兵们需要自行置办服、被、资、物、弓箭、鞍辔、器仗。能置办的起这些的定然不是穷汉人,若是不给那帮有钱人们相应的好处,他们当然没理由热情的投身军队。

    所以郝仁出言驳斥道:“府兵可不是每家出一个府兵就作罢。府兵乃是每一家都要承担一个府兵的名额。若是上一个府兵员额在外作战战死,那家人就得再出一个府兵。既然如此,当然不能能让那些户主觉得无利可图。”

    阿合马听了之后都有些懒得反驳。他现在很怀疑郝仁就是要通过短期的坑蒙拐骗来弄到军队。蒙古军南下之时主要使用步兵,所以还能搞征兵。征集到的部队送去南方作战,只需要普通武器。现在对蒙古汗国作战,需要的就是能够骑马的部队。于是大汗和郝仁就开始动歪脑筋,把主意打到了能够买得起马匹的富户身上。阿合马现在就相信,若是按照此时的局面发展下去,这个谎言必然戳穿。

    郝仁见到阿合马没说话,他继续说道:“既然之前府兵能行,现在也应该可以。”

    面对郝仁步步紧逼,阿合马还是不吭声,他就准备这么硬扛下去。此时忽必烈终于开口了,“我们在河南大量放牧,那边的马匹应该不少。将马匹运到燕地来,府兵们购买马匹可以便宜许多。”

    阿合马可以无视孛儿只斤·郝仁,却不能无视孛儿只斤·忽必烈。既然大汗下令,阿合马不得不答道:“大汗,我以为府兵还是用在燕地就好。”

    “无需多言!”忽必烈说道。

    阿合马只能低头表示顺从。看到这个大奸臣的抵抗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不少官员都露出了解气的笑容。这些笑容都被忽必烈看在眼里,他心中其实是很不以为然的。

    大元实施封建制度,所有官员都是封建主。他们只对大汗承担义务,他们治下的百姓们则是官员们搜刮的对象。阿合马的行动就符合了忽必烈的汉化政策,大元朝廷掌握了税收。现在朝廷直接收的钱粮,就是从原本这帮封建主嘴里掏食。所以这帮人的愤恨很容易理解,而忽必烈也不会允许这帮人弄倒阿合马。

    郝仁下朝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