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伯颜大帅的安排下,他们跟了蒙古运输队抵达了大都。
到了大都之后,这帮人才明白现实到底有多残酷。智者对蒙古的描述是错误的,是的,蒙古分三等人制度,然而那是对同等级。贵人、富人、穷人,同等级之间也许存在一些所谓的等级制度。可穷人的二等人想对贵人中的三等人颐指气使,用大食人老家的俗话来讲,属于‘天方夜谭’的领域。
至于同等阶级内部,贵人还需守法。富人们有家丁,有护卫。打起来也是家丁护卫先动手。富人们都认识贵人,出了事情还有贵人相助。逃到大都的大食人属于‘穷人’。穷人么,需要的是自食其力,自力救济。想欺负三等人,靠自己的拳头来实现目标吧。北方汉人大概是习惯了这种现状,战斗力虽然未必就比南方汉人好,可一言不合挥拳相向的本能比那些在大宋法律下有顾虑的宋国人强烈许多。
另外,为了生计,这些大食人也得去劳动。若是按照他们的理想状态,身为二等人可以随意欺负三等人,三等人挨打不敢还手。那就罢了。现在三等人不仅敢还手,还有战斗力,寻衅滋事就变得非常不划算。
一天辛辛苦苦下来挣个饭钱,人累的要死,哪里还有精力去外面找人打架。若是在斗殴中被打伤,休养期间哪里有饭吃。
听着这帮人絮絮叨叨的吐着苦水,诉着可怜,原本板着脸的郝仁都被逗乐了。他轻蔑的哼了一声,“哼!你等也别废话,就说说你们怎么会跟了个百户的儿子出来为非作歹吧。”
大食人听这位蒙古大老爷对此非常在意他们为非作歹,便低头求饶。郝仁本来是想弄清楚南方的大食人怎么会跑到北方跟着蒙古百户的儿子混,此时见这些人岔开话题,心中烦躁,就对亲随打了个手势。亲随抽出鞭子对着这帮人劈头盖脸的打去,边打边骂:“你们这些腌臜泼才,让你们回话就好好回话。再废话多,就抽死你们。”
挨了通鞭子,这帮大食人都乖乖闭了嘴。伊布哈兹虽然不知道这位万户怎么对大食人的故事感兴趣,却知道不能杵逆了蒙古大贵人的意愿,虽然按照蒙古的制度,二等人比三等人高贵。蒙古制度里面同样规定,蒙古人最高贵。
伊布哈兹连忙讲道:“老爷,我们原本在大食人的区域住。朝廷下令修通惠河,我们都被拉去挖沟。那些家在大都的都有口饭吃,我们这些外面来的本来就没有家。每个人家都要挖定下量的土,我们外来,那些人欺负我们,就把所有量都丢到我们头上。我们得自己买吃的,还得无偿的挖土。大家伙受不了,就逃了出来。结果智者就不收留我们,这下连营生都没了。正好这位百户的儿子出门之时需要些捧场的,我们也是为了口饭,就跟着他混吃……”
当然,伊布哈兹还有些没说出的话。在大都混得这么惨,伊布哈兹的美梦破灭,心中全是仇恨。跟着这位百户的儿子不仅有饭吃,还能胡作非为。这才是最令他们这些大食人感到满意的事情。
“啧啧!原来如此。那留你们就没什么用啦。”郝仁说了一句,起身就走。
听到这话,大食人觉得事情不对,声嘶力竭的呼喊道:“老爷!老爷!饶命啊!”
听到这声音,郝仁顿下脚步。大食人觉得也许有了机会,各种哀嚎恳求继续脱口而出。
“老爷,我为蒙古立过功啊!”
“老爷,我们家为蒙古流过血啊!”
“老爷,我们要见伯颜大帅,我们要见伯颜大帅!”
“老爷,我们再也不敢了啊,我们再也不敢了啊!”
郝仁就这么站在原地。要是大食人能够看到郝仁此时的表情,大概会被吓得说不出话来吧。就见郝仁万户脸上的表情从凝重变成轻松,同时他的迟疑也逐渐消散,变成了有决断后的率直。
这些哀求,自责,在郝仁感觉本就是应该的。那些人调戏了他的老婆,自然没有饶过的道理。如果不是有些拜火教的汉人突然介入,郝仁大概当时就会大开杀戒。
那些大食人的话抚平了郝仁心中的不快,他挥手示意蒙古兵赶紧动手,自己则继续向前走。今天必须有人付出生命,既然不能杀了那些敌视蒙古的汉人,就用这帮大食人来平息郝仁的愤怒吧。
恐惧的哀嚎,绝望的惨叫,濒死的呻吟。孛儿只斤家的万户不用扭头就能大概分辨出后面被蒙古人砍杀的大食人处于什么状态。随着身后的声音越来越小,逐渐归于平静,愤怒与不快终于画上了句号。
长长吁口气,万户把最后一丝关于此事的回忆埋葬。那些大食人无法埋葬仇恨,因为他们是弱者。蒙古则不会,因为永远是蒙古去埋葬别人。
该回家安抚老婆,逗逗儿子,这个想法催促着万户加快了回家的步伐。
第51章 两种西征和政治正确()
对蒙古人而言,四十鞭子抽下去那是皮开肉绽,需要休养好久才行。蒙古百户的儿子调戏孛儿只斤万户家的老婆后被抽了四十鞭子,知道此事的上等人觉得郝仁万户未免太软弱了,那些反对蒙古汉化的蒙古人甚至嘲笑这是因为郝仁读了太多汉人的书导致的结果。至于知道此事的中等人则觉得郝仁万户真的是慈悲,对蒙古人真的好。
有些人知道郝仁杀了十几个大食人,没人将此事放在心上。蒙古万户杀些大食人有什么了不起呢?
就在郝仁为了让老婆赶紧怀孕而在家卖力的时候,蒙古大汗忽必烈召见了郝仁。大汗询问蒙古火炮的制造情况,郝仁认真报告。等大汗进而提出要郝仁出任北伐万户,郝仁果断的拒绝了,“大汗。我现在没有子嗣……,哦,现在没有成年子嗣。还请大汗让我先生个几个儿子。”
忽必烈知道郝仁在江南掳掠了一名女子为妻,他也知道之前郝仁也有老婆,难产之时大人小孩都没保住。他更知道这名江南女子生了个娃叫孛儿只斤?郝康,然而这娃不是郝仁亲生的。
黄金家族里面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出身就很可疑,所以黄金家族不是很在意这种事情,但是黄金家族还是需要自己的亲生血脉。于是大汗说道:“便赐给你十个江南女子,一年里头给我好好生娃。”
“我又不是种马!”郝仁立刻拒绝。遇到心上人之前,郝仁和普通男人没啥两样。遇到心上人之后,他就没了乱搞的心思。
看着郝仁这幅油盐不进的熊样子,忽必烈怒了,“我问你,我们现在一声令下能征集多少蒙古人?”
郝仁没想到大汗竟然这么问,虽然意外,却也难不倒读了这么多书的郝仁。稍微盘算了一下,郝仁答道:“至少十五万。”
“察合台汗国的海都呢?”忽必烈继续问。
郝仁皱了皱眉头,但是他继续答道:“他们在漠北与新疆那边,征集的话十万总得有吧。”
“更向西的几个汗国呢?”忽必烈追问。
“那就不知道了。”郝仁果断回答。
忽必烈哼了一声,冷冷的说道:“若是能把几个汗国归于一统,我大蒙古就能征集百万蒙古铁骑。那时候宋国能顶住我们一击么?”
这个对未来的描述让郝仁眼睛一亮。他原本以为大汗与宋国停战是因为打不下去,或者是受到了郝经的影响。没想到大汗竟然还有这样的考虑。的确,如果能够再次统一蒙古,把蒙古各个汗国都统一到忽必烈的旗下,以蒙古现在的疆域之广,人口之多,灭宋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豪情起了片刻,郝仁心里面又冷静下来。现在的蒙古可不是当年成吉思汗的那个蒙古,从东到西纵横几万里的广阔疆域,那帮汗国敢独立,不就是因为大汗忽必烈鞭长莫及么。想统一蒙古,就需要再来一次西征。那需要很多年才行。
“郝仁,我准备任命你为京兆尹。同时主持铸炮的事情。”大汗忽必烈说道。原本大汗还准备再给郝仁解释一下这个安排的理由。忽必烈对郝仁的认同度很高,觉得这位年轻的蒙古万户除了打仗之外,还有些治理的才干。让他为西征里面的重要将领,目的之一也是希望郝仁可以一路上发挥他的才干。可看着这个沉溺女色的混蛋那不听话的模样,忽必烈只是冷冷的发布的命令,就让郝仁下去。
从皇宫出来,虽然知道大汗不高兴,郝仁的注意力还是被大汗的战略考虑吸引了。再次统一蒙古,这是多么令人赞叹的梦想。以前的时候蒙古军实力其实差不多,所以大家以为的北伐只是去解决察合台汗国的海都。如果大汗真的准备充份利用学自宋国的火炮、火器、长枪阵,西征就完全有可能再现。只要能保证火药的话……
既然已经停战,是不是再从宋国购买些火药?
这个念头一出,郝仁就把自己的想法给按下去,什么都要向宋国买。这也忒丢人了。
捶了捶自己的腰,郝仁决定先回家继续忙活。造娃的活虽然爽,却也挺累的。
远在临安的赵嘉仁并不知道他有可能要失去一笔大订单,即便知道的话,他也不会特别在乎。蒙古未来要西征,大宋现在就要西征。火药这玩意,大宋自己也只是刚够而已。
西征是要准备的,赵嘉仁坐在从枢密院到政事堂的马车里,心中盘算着很多安排。到了政事堂外,就见有人挡在街上。警卫试图将拦路的人赶开,没想到这帮人不仅不走,反倒是想靠上来。赵嘉仁听到外面有人高喊:“国家尚未完全恢复,科举就要全额,这不公平啊!这不公平!”
赵嘉仁的理念是现代民族国家的理念,对现代国家的定义有很多,大家的意见分歧很大。不过现代国家有个特点,就是讲理论。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现代国家是依照某种理论上建立起来的。正因为如此,现代国家就有非常强烈的‘政治正确性’的问题。
在新中国,男女平等通过制度被确立。在欧美,男女平等至少是个口号。在非洲,男女平等顶多是个政治借口。
别的人听到那句‘国家尚未完全恢复,科举就要全额’只会觉得这是别有用心,赵嘉仁发现自己被这话给打动了。他叫过侍卫,“告诉他们,若是想陈情,便派人出来。拦着路算是什么?”
15分钟之后,赵嘉仁和政事堂的诸公面前就站了一位江南西路的儒生。这位有着大宋士人的感觉,就是见了权贵依旧能够侃侃而谈。毕竟在大宋,一半以上的儒学者都认为朱熹的理学是伪学,大家并不认为自己要无条件的服从官家。面对政事堂的大人物,也没有理由谦卑。
这位的理由倒也很正经,既然江西的士人没办法参加科举,那么这次全额的科举就不公平。至少要留下沦陷国土的名额吧。
听了这话,政事堂的诸公每一个有好脸色的。这位的小心思实在是无聊,江西那边能到临安的士人本来就极少,若是给江西留下点名额,这位江西士人考中的几率不就大大增加了么。
不过政事堂这帮老狐狸们并没有立刻说话,他们所知的赵嘉仁在奸猾方面并非老狐狸能比。政事堂的老狐狸们都能明白的道理,赵嘉仁没理由看不清楚。既然他让这帮投机份子派遣代表进来,想必有他的认识。
在众人目光的攒射下,赵嘉仁微微点头,然后开口了,“诸位,国家尚有国土沦陷敌手。四川也不能派士人来参考。我们的确要想想那些沦陷国土上的士人。”
说漂亮话谁不会呢。于是政事堂诸公都点头,继续听赵嘉仁想说啥。发表了一番忧国忧民的心思之后,赵嘉仁叹道:“这样,此次科举一甲还是三人,不过二甲三甲就减半。同时想办法在沦陷区宣传此事,让大宋不管是哪里,都知道我们心中有这些士人。”
此言一出,那些干部出身的政事堂成员都连连点头。他们觉得这挺好的,的确非常诚恳的表达出朝廷对待沦陷区的态度。可进士出身的政事堂成员可就傻了眼。每次科举都是各派势力向朝廷里面塞人的时候,赵嘉仁将科举人数减少一半,很多原本谈好的人选就要大大的变动,那些急着向朝廷里面塞人的官员们可有些吃不消。
“太尉,这可不妥吧!”吴潜颤巍巍的说道。
赵嘉仁带着一副政治正确脸,语重心长的说道:“有何不妥?难倒我们就不该让沦陷地方的士人和四川的士人觉得朝廷的态度么?”
这话让大家完全没办法反驳。政治正确之所以被称为正确,就是因为它的确占领了某种道义上的制高点。政治正确之所以被人深恶痛绝滥用,也只是因为政治正确被别有用心的利益集团滥用。用在正确的地方,政治正确就是有让人闭嘴的力量。
所以所有敌视的目光都落到了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