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明-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因很简单,从京城出来这段时间,朱常洵也已经不是那个在皇城里接受大臣洗脑的福王了,遵化铁市开放了半年时间,来这里的不只是北方人和蒙古人,更有从天津登陆的大海商。
这些海商的贸易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遵化购买大量铁器,然后运往日本,日本在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即征夷大将军之位,丰臣旧臣和德川家康之间的战争,一直持续到1615年大坂夏之阵,这段时期正是日本打得激烈的时候,遵化上好的铁器,运到日本,能够卖出天价。
第二条则是运往南方,遵化的铁器要比南方便宜得多,质量也不错,而且南方人可以转手卖到黎朝或是莫朝,都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朱常洵在天津海港上可以看到那些长达十丈庞大商船,更了解了海上贸易那种抢钱一般的庞大利润,朱常洵跟他父皇万历皇帝一样都喜欢钱,这并不是因为那些文人所说的“万历外公李伟是小户人家出身,骨子里带着那种爱钱如命的性格”,这其实都是那些大臣逼的。
万历那是从小被张居正教导,接受的是最正统的皇家教育,他的眼界自然不会只留在钱上,但是偌大一个帝国,一年的岁入最高不过一千万两白银,还有大半是地方截留,只有五百万两左右能够进入国库,边防赈灾兴修水利,哪里不需要钱?就连大明的门面,三大殿至今都没有修整完毕,他要不想办法弄点钱,这个国家都快维持不下去了。
朱常洵想要取得万历皇帝的欢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搞钱,因此他才会对颜思齐这般客气,颜思齐虽然年纪不大,只有二十四五岁,却算是常年走日本路线老海客了,而且现在又成了他们的亲家,刚刚看来,也算是至情至性之人,倒是个不错的合作人选。
“颜壮士,这就是小儿!”朱常洵见朱由崧回来,马上献宝似的指着他说道。
颜思齐摸了摸下巴上刺人的胡渣子,笑道:“不错!不错!”要说朱由崧现在长得的确不错,因为营养跟得上,再加上修炼功夫,看起来是挺健壮的,颜思齐这些人要是看着粉雕玉琢的那些小孩,反倒是认为不易养活,像朱由崧这样的健健康康的,反而使他们更喜欢的类型。
“见过颜叔叔!”朱由崧学着大人的样子拱手施礼。
颜思齐笑得都合不拢嘴了,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顺眼,现在这个老丈人看女婿,那意思却也差不多,虽说这个女婿的年纪小了点。
“文清,太真在这里,也算是有所归宿了,藩王妃子,老福王也不是刻薄之人,算是个不错的归宿!”
再加上朱由崧的刻意讨好,颜思齐“老怀大悦”,随意从怀里掏出两锭闪闪发光的金砖,说道:“小王爷客气了,你颜叔叔,没别的东西,这两块金砖去拿着玩吧!”
“颜叔叔,你这金砖是从哪里来的?”朱由崧故作惊异地问道。
颜思齐笑道:“日本那里的金银要比我们这里多,在那里这些东西不像大明朝这里这么贵,所以我们都是从日本弄来大批金银,然后到大明交易,就算是金银交易,钱换钱,也能够赚得不少!”
朱由崧笑道:“听说日本现在是两家混战,颜叔叔你是那一派的?”
颜思齐奇道:“你还知道这些事情,的确现在日本是挺乱的,我现在算是跟着丰臣秀赖干,德川家康那家伙一直在驱逐我们这些海客,不光是我们,还有那些西洋荷兰人也一样,我们也不得不跟他作对!”
“那现在是谁占优势呢?”朱由崧这么一问,连朱常洵也竖起了耳朵,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无论是哪家的历史,对自己都有借鉴的价值。
第三十一章 对日本的纵横捭阖
颜思齐摇摇头叹息道:“丰臣秀赖为人虽说不错,才干也是有的,但是主少国疑,德川家康又咄咄逼人,十几年前的关原合战,让德川家康实质上已经成了日本的主人,丰臣家现在还有资金,但是德川家康却在逼着丰臣秀赖建寺庙,好消耗他们家的钱财!自己却在大建堡垒,巩固领地。”
朱由崧说道:“这么说来,丰臣家恐怕是前途堪忧啦?”
颜思齐没有再说,只是点了点头,朱由崧说道:“其实在我看来,你们在日本人的地盘上做事,无论哪家最终胜出,都不会允许你们这些不尊号令的人,在他们身边的,也就是现在战乱时代,他们需要你们的贸易,才算留你们!”
陈衷纪叹道:“小王爷好见识,那些日本人虽然崇拜我们天朝,但是他们丰臣家、德川家、松平家这些大门大户却都是野心勃勃,否则也不会有抗倭援朝之战……”
说到这里,陈衷纪突然有些尴尬,那次侵略朝鲜貌似就是丰臣秀吉挑起来的,而他们现在却在帮助丰臣家,的确是有通敌之嫌。
朱常洵笑道:“陈先生不比如此,对我们来说,丰臣家和德川家并没有甚区别,倭人狼子野心,不服王化,最好是让他们一直打下去!”
朱由崧说道:“父王,你的想法不错,不过现在丰臣家已经落了下风,或许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些支援,加强一下丰臣秀赖的力量,好让他们继续打下去!”
朱常洵心中意动,却颇有些为难,这些日子他们的铁器市场虽然赚了不少钱,不过给朝廷的税款就有五万两,利润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两,因为还没有民间投资,这些钱都算是皇家和朝廷的,两家分配一下,朝廷至少能得九十万两,而内帑也有六十万的进项,这些钱都是有着落的,朱常洵虽然想插手日本贸易,却是手中没钱!
而手中的货物——铁器、钢材、水泥,这些东西的确能够增强丰臣家实力,而且还能换来大量的金银,丰臣家可是个大金主,就算是德川家康也不得不逼着他们广建寺庙来消耗丰臣家的家财,即便如此,在日后的大坂之战当中,丰臣家也能够拉起十万兵,来跟德川吉康对抗。
这个贸易的确做得,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利润上,都有相当大的回报,不过原本打算用来规范那些矿坑的审计制度,现在却成了他最大的掣肘,朱常洵可没有把握瞒过那些审计师的查账。
朱由崧却道:“父王,不如我们买下钢铁厂里面的钢材水泥这些东西,然后通过颜叔叔,卖到日本,你看如何?”发展重工业,就是得靠战争财,这一点朱由崧是深有感触的。
朱常洵摇摇头,说道:“我们哪有那么多钱?”
朱由崧笑道:“父皇,你没有,我可是有啊!八十万两,够不够?”
朱常洵吃了一惊,不禁问道:“八十万两?你哪来的这么多钱?”
朱由崧笑道:“你难道忘了,我曾经在城外那里发现了一个古代高句骊人的藏金之处,送到日升昌记,换了八十万两的银票,难道父王忘了吗?”
朱常洵一手扶额,笑道:“我都昏了头了,都没想到,你现在可是个小富翁,只是……”朱常洵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毕竟那是他儿子的钱,只听说父亲给儿子发钱的,却没听过父亲管儿子要钱的。
颜思齐却忍不住说道:“王爷,我们的船队载量有限,恐怕承受不了这么多货物?”
朱由崧皱了皱眉头说道:“八十万两的话,按照我们的价格,铁料也就是四百万斤!换成铁器或是钢材,会更少,难道这点货物,你们也吃不下吗?”
颜思齐苦笑道:“小殿下,你是看多了那些富商和西洋人的船队,他们一支船队便拥有好几艘大型福船,那是万料的大船,岂是我们能相比的!”
万料船,也就是排水量六百吨的船只,现在除了英国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那些一级战列舰,在亚洲这边,已经算是最大的船舶了。
四百万斤,也就是两千多吨,按照现在的船舶载重,一艘中型货船就能够装完了,但是颜思齐他们一支船队居然还没办法承载,看来颜思齐他们也不过是刚刚开张,连一艘万料大船都没有,还没有发展到日后雄霸台湾的一官党的程度!
不过,刚刚开张好啊,刚刚开张更适合自己控制,朱由崧微微一笑,说道:“既然如此,能带多少,就带多少吧!这次本钱由我出,你们负责运输和售卖,至于利润,四六分,我们出的钱,就算我们六分,你们出力,就算是你们十分如何?”
颜思齐笑道:“好好!没问题!”实际上他们这次不过拿出三四万两白银采购,就算是日本贸易利润颇大,这一趟最多也就是能赚一倍,他们也只能赚三四万两而已。
但是这次有朱由崧出钱,虽说他们没办法把八十万两的货物,全部装船,但是至少装上二三十万两的货物还是没问题的,日本冶铁技术虽然不错,不过成本高,价格高,而遵化这里的价格却很低,品质却不次于那些日本钢铁,海贸就是这样,必须掌握各地的价格,赚得就是这个差价。按照这个差价计算,一趟下来,翻两番绝对没问题,四五十万两的利润,就算是四六分,他们赚得也比自己运作多得多了。
朱由崧微微一笑,说道:“另外还有些事情,不知道日本那里火铳和火炮的价格如何?”
颜思齐不禁一惊:“火铳火炮?难道王爷还要往日本去卖火炮?”
朱常洵也说道:“崧儿,向日本卖火炮是不是太冒险了,毕竟那个国家可不是什么好路数!”
朱由崧当然知道那个国家不是好路数,不过向日本卖火炮这件事情,那可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要比光卖铁料钢材强多了。
朱由崧问道:“父王,当年朝鲜之役日本有没有使用火炮?”
朱常洵一愣,他对这个却的确是不怎么了解,朱常洵只能转向徐光启说道:“徐先生,你对此可有了解?”
徐光启笑道:“朝鲜之役,日本的确曾经使用火器,他们的火器数量少威力也不够,在我们的迅雷铳、佛朗机炮和虎蹲炮面前,占不到便宜,他们甚至把那些大火铳叫做火炮,小国寡民,没有见识!不过那些大筒威力确实非凡,口径大约二尺许,发射霰弹,百步之内,人畜皆亡,其他一些火器也颇有借鉴之地。”
朱由崧笑道:“这么说来,日本人铸造火器并没有技术上的问题了?”
徐光启一愣,说道:“这么说也没错,毕竟日本也千万人口的大国,而且还能够打造出锋锐无匹的倭刀,他们的工匠水平跟大明相比,却也相差不大!”
朱由崧笑道:“这就是了,如果我们不卖给日本人火炮,他们在朝鲜之役当中,吃了火器的亏,恐怕也会自行打造,到时候他们的火炮技术达到我们的水准,也未可知,而我们将火器卖给日本人,一来能够赚大量的金钱,二来日本人从我们这里买火炮了,自己国家打造火炮的技术就差了,有朝一日,我们要是不卖给日本人火炮,恐怕他们连打造火炮的工匠都找不到了,而且我们卖一门火炮的钱,足以铸造两三门火炮,这样的好买卖,干嘛不做?其次,我们卖给日本人的火炮那是用来打他们自己人的,我们最好是卖给丰臣秀赖,让他狠狠地去打德川家康,等德川家康被打得差不多了,我们在卖给德川家康火枪火炮,总之不能让他们停下来就是了。”
徐光启颔首捋须,微微笑道:“以夷制夷,小王爷,深明其道啊!
朱由崧奇道:“徐先生,难道你不觉这法子太无耻了点吗?”
“无耻?”徐光启笑道:“这种平衡之策,实际上是我们一直以来都曾利用的策略,上溯到春秋战国,这种策略有个叫法叫做纵横捭阖之策,精通这等策略的人,便叫做纵横家,就算是隋唐之时,分割东西突厥,而后有扶植契丹,两宋之时,联金抗辽或是联蒙抗金,不过都是此等策略的发展而已,不过隋唐乱世,两宋腐儒,没有把握好纵横的程度,以至于让外敌强大,以至于两宋灭亡,所以我们大明才采取了,绝不议和的国策。”
朱由崧明白了,这种玩平衡的外交政策,并不是所谓的英美这些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首创,自己国家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这种策略了,不过因为隋唐两宋都没把这种外交政策玩好,反而成了奸佞卖国的工具,使草原民族坐大,于是明朝索性使用强硬的外交策略,杜绝了这种可能。
朱常洵也不禁感叹,原以为这个徐光启不过是一个钦天监正之类的人物,却没想到他对历史掌故,人文地理都如此熟悉,的确是一个大才。不过此时他们说的再好,朱常洵也只能苦笑。
“朝廷是不会允许出卖火器的,那些人动不动便以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来搪塞,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
第三十二章 魏进忠的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