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第3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很多白种人都对中国抱敌视态度。
后者则是以资本主义的角度去看这场战争,这种无产阶级革命对于资本主义来说的确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很多白种人,看这问题的角度两者皆有,较为矛盾。
而中国年对外扩张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发动这次战争,以及新俄国的退让,中国已经在西部地区,攫取了近两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中国自统一以来,先是攫取了印尼两百多万平方公里,又攫取了缅甸六十多万平方公里,接着收复了远东近两百万平方公里的版图,现在又攫取了中亚内陆的两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
加起来,已经有七百万平方公里的版图陆续被中国占领。
中国的版图面积已经暴增到了1600多万平方公里,当然,这是算上印尼和缅甸的领土面积。
虽然这是两个独立的国家,但谁都知道,这两个国家实际上等于是中国的两个省。
随着俄国的分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一个领土面积如此巨大的国家,而且还拥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其结果之恐怖,谁都想得到。
而且此时的中国完全自成体系了,随着亚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中国已经初步构成了自己的世界体系。
这个体系国际资本是进不去的,相比国际资本以美国为大本营,中国资本则是以庞大的领土面积和庞大人口作为大本营。
双方的竞争是战后的主要矛盾。
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夏钧和内阁定下了初步的大纲领。
在经济发展上,走自给自足的路线,减少对商品的进口,并进口廉价原材料,同时一定程度上加大自身的原材料开采。
是否把境内的资源挖光此时已经不是问题了,只要中国能够获得国际霸主地位,就能控制其他国家的资源。
因此加大自身资源的开采,在战争爆发之后,就能够迅速甩开对外的原材料依赖,而自身没有的原材料,则加大储备。
储备到战争都挥霍不掉的程度。
“我们减少了商品进口,贵金属也就不会外流。同时可以不断吸纳世界的贵金属。”夏钧在会议上重点提及这一要点,“因此帝国政府未来要对进出口商品进行仔细的分类,对于要依赖进口的商品进行重点名列,然后投入一定资源进行发展。”
“在对外出口上,中国重点出口飞机、汽车、船舶等重工业产品,使我们的这些产业可以持续运转。因此我们不仅要走高档的路线,也不能放过低档路线。”
高档可以赚钱,低档可以把其他国家排挤出这一市场。
如果垄断了世界的飞机、汽车制造,那么中国将形成庞大的制造业规模。
当然要想全部垄断那是不可能的,起码美国的国际资本不会让中国的这些产业长驱直入进入美国。
在对内经济上,夏钧强大生产力普及。
此时中国拥有强大的生产力,当然这种生产力被运用到了资本垄断之中,因为生产力的巨大提高,使得华东集团这样的垄断资本有了巨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那些华东集团不涉及的行业的生产力提高也是很重要的,夏钧指的生产力普及是将生产力普及到普通国民身上。
即取缔效率低下的生产方式,发展效率高的生产模式。
同时加大民生建设,只有工人有了钱,才能推动市场的繁荣,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人的工资,特别是内陆省份的工人工资必须发展上去。
整个中国不能再像现在这样经济发展太畸形。
不过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内陆省份和北方省份的经济已经开始发展了,随着道路的通畅,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是很快的。
未来中国的经济,将主要依靠内部的拉动。
毕竟中国国民四亿五千万,占世界人口的26%,这么多的人口,何愁经济不能发展。
而对外商品出口,主要是为了维持战争工业的运转,以及吸纳贵金属。
此时中国面临的局势远不是后世的中国那样糟糕,因此中国的对外出口绝对不是主要的。
中国未来走的不是自己制造别人消费的路线,而是自己制造自己消费的路线。
要让自己的国民开得起汽车,用得起家电。
汽车、家电等等商品的发展,与战争是有关联的,中国只要能够不断扩大自己的内需市场,就能够使这些产业不断运转。
而单纯的依赖出口不是明智的选择。
因此未来中国的一个核心行政目标,就是提高国民收入,使国民能够用得起汽车,用得起家电等等产品。
只有国民强壮了,国家才能强壮。
想要内需拉动到可以普遍买得起汽车的程度,首先需要生产力的进步,使个人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个人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出来的东西也就多了。
同时需要把财富比较平均的分配下去,这样一来才能使钱充分的发挥作用,以带动内需。
生产力上不是问题,夏钧开的是外挂,生产力上绝对没问题。
再有一个就是财富分配问题,垄断是存在的,华东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垄断集团,不过这些垄断的利润是上缴国家,并且用来配合战争的,因此这些财富不是个人攫取,而是平均分配到国民身上。
以垄断形式来消除贫富差距,这是夏钧当前所采取的一种方法。
同时一定上加大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特别是那些高收入群体。
这些高收入群体已经很有钱了,钱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数字概念,个人所得税收得高一点,也无妨。
对于资本家们来说,他们的收入主要也就是企业的盈利,不过这些盈利若是投入到研发之中,则这部分钱是不算税的。
而分红的那一部分,才是要收税的。
把上层阶级的钱收来,然后政府再用这些钱去建设一些工程,把钱在花出去,以带动国民就业。
在财富分配合理的情况下,汽车、家电等商品就会逐步发展为生活必需品。”同时要充分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点。”夏钧在会议上说道。
随着中国的福利越来越好,一些消极的现象也出现了,一些人过得没压力,变得不做事了。
福利好有其好处,当也会有消极的地方。
变懒不做事,这是一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通常的手法就是增发货币,让工资增长永远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以此来鞭笞人民前进。
此时帝国暂时不需要用这种手段,此时中华帝国已经形成了民族主义,而且是一个民族主义高度复苏的程度。
只要多加号召一番,就能够有不错的效果。
公产报国的模式在中国也已经出现了,这主要是借鉴日本如今社会的模式,自中日战争日本战败之后,公产报国迅速普及。
日本作为一个民族主义复苏程度很高的国家,这种公产报国非常容易普及开。
而中国此时也是一个民族主义高度复苏的国家,公产报国自然也就出现了,而且很多国民加入公产报国的行列。
对于这样的公产报国,帝国政府并非是完全提倡的。
只要人人努力做事,多生产,多制造优质的商品,对于帝国政府来说就足够了。
因此今后将对国民进行号召,努力形成一种勤劳的社会风气出来。
后世的欧洲人福利好,所以就特别懒,这是一个通病。
而此时中国要想避免走上后世欧洲的那种道路,首先就得让国民勤劳一些,这样才能制造更多的财富。
当然,国民的勤劳,会使他们的收入增加。
因为增加国民收入可以扩大内需,若是变勤劳了收入又没增加,那么可能造成商品过剩,从而引发一些不好的后果。
总的来说,就是号召工人多干活,多挣工资。
同时未来中华帝国政府要保障就业率,在生产力高的情况下,就业是一个问题,要想有足够的就业率,就得有足够的消费。
因为生产力上去了,你不消费就无法继续制造。
要消费的前提就是就业,第二个就是提高收入。
此时中国还有很多国民没有加入这种高效率生产的队伍,或者是没有完全的加入,就业上依1日是一个要面临的问题。
这时候就是一个政府发挥其作用的时候了,可以通过增加税收,然后上马一些工程,以带动就业。
而在未来的建设上,中国将是一半是入围着建设转,一半是建设围着人转。
也就是一半一半,围着建设赚的是军备建设,围着人转的一半是民生建设。
军备建设中,经济建设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大致的建设纲领也就是这样,这是中国在未来二十年内需要坚持的一个路线。
而在经济领域,未来二十年,依1日是华东集团的垄断时期。
华东集团的垄断,可以给政府带来非常大的便利。
同时能够更好的约束中国的民族资本家,也正是华东集团的存在,才让此时的中国将资本家的力量整合了起来。
“帝国的前途,在未来是充满希望与光明的,只要我们足够努力,就能够让中国站在世界之巅。”夏钧在会议结束时对众人说道。
可以努力的东西很多,对于中华帝国政府来说,有做不完的事。
因为整个国家走的是精细化管理路线,因此总会有做不完的事,如果把每一个领域都精细化管理得井井有条,就入奔腾人海的河流网络一般,又越多的支流,就能有越多的力量。
夏钧的讲话结束,下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内阁与备部门的部长们一个个使劲的拍着手,在中华帝国,并非是所有会议都必须拍手,而是你觉得好就拍手,觉得不好大可不拍,就算是对上级也一样,中华帝国几乎不搞什么形式化的东西。
开会就是开会,讲话就是讲话,要有实质内容才行,搞些假大空的东西消磨时间是谋杀他人生命的行为。
因为走的是精细化管l里的道路,官员也没有时间去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个官员的能力高低,取决于干了多少事,而不是取决于开了多少会,发表几次冗长无聊的讲话。
没能力的官员,只能滚蛋。
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是这样。
特别是地方上,官员不能回避民众的监督和质问,面对素质越来越高,眼界越来越高的人民群众,对于那些能力不行的官员来说是一个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未完待续)
第327章:政治特赦,孙文回国
依照夏钧制定的发展纲领,中华帝国走上了一条被后世认为必然会使世界爆发战争的道路。
因为此时中国发展纲领认为,未来二十年内不然发生一场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为残酷的世界大战。
这使中国走上了疯狂军备的路线。
同样后世也认为,正是中华帝国皇帝夏钧于1919年制定下的这一纲领,使中国成为了世界霸主。
1919年2月5日春节前后,中国人民显得很兴奋。
他们已经生活在了一个崭新的国家,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崭新的生活状态。
巨大的变化让人民处于亢奋之中,相比灰暗的满清旧社会,此时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显然无比梦幻。
衣食已经无忧,基本的生活保障已经实现。
随着农业的高度发达,现在已经没有谁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了。
人民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当衣食问题解决了之后,要解决的就是住行的问题了。
这也成为了当年中国人民的主要目标。
但主要的还是集中在’住’这一方面,人民要住新房子,新房子要有新家具,还要添置新电器。
帝国在1919年2月的春节晚会上提出了一一‘努力工作,住新房,开轿车’的口号。
帝国认为人民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是没有任何错误的,充分肯定了对于人民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愿望。
此时的帝国政府给国民指引了一条可以住上新房,开上轿车的明路,那就是努力工作。
如果以后世的中国来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资本已经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垄断。而生产力方面中国又未完全中国先进的部分。
而现在的中华帝国不同,随着中华帝国的发展,人民住上新房,开上轿车的愿望的实现只是时间问题。
此时的中华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而且商品是中国内部自己造的,而不是洋人造的,就以汽车来说,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