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144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144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蔗种植面积因广东并入华东自治行列,因此甘蔗种植面积飙升到了四千五百万亩,广东的水稻种植面积并不太大,大部分土地都拿去种甘蔗了。

    当然,甘蔗种了四千五百万亩,高产花生也相应种了四千五百万亩,这些花生主要用来榨油,不参杂其他油的花生油是植物油里最香的了。

    农业规划很快就通过了夏钧那边的审核,夏钧对杨明柳的工作能力还是很认可的。

    今年那些农垦公司开始向湖广地区蔓延,他们去湖广不是去种水稻的,而是去发展养殖业的。

    湖广的牛皮,这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原材料之一。

    就水稻来说,粮食作物华东自治七省不缺,华东自治七省之外就算缺少,华东自治七省也能很快补充上缺口,饥荒基本上不可能发生。

    因此湖广这个中国的重要产粮区,被那些农垦公司拿去种植饲用玉米了。

    种玉米有很多好处,首先是土地不需要再大量灌水了,节约了水资源,也节约了劳动力,再则玉米从播种、施肥到收获,都可以用播种机、收割机、飞机等机器来进行,劳动力大大减少。

    至于缺牛?

    这不是问题,湖广地区有很多牛,这些农垦公司一到湖广,就是大肆购买水牛、黄牛等牛种。

    至于培育基地里的肉牛和奶牛,奶牛首先是华东集团养的,其他养殖公司买不到。肉牛,则是按照规模平均分给那些有发展养殖业的养殖公司。

    现在农垦公司发展养殖业都是把土种和新种进行混养,加上有廉价的饲料供应,利润都十分不错。

    当然,那些以内农垦公司而失去了工作的农民,则被安排进了工厂之中。

    华东自治七省的工厂现在也在往夏口、武昌一带开设,首先在政策上有华东自治政府的《华东临时约法》保驾护航,再则从交通上,夏口、武昌是中国的铁路中心枢纽,交通上也是很方便的。

    加上那里是汉人的传统活动区域,长江人口稠密,因此在那里开设工厂很合适,很多需要从内陆购买原料的工厂都在往武汉地区搬迁。

    沿海要发展,内陆也是要发展的,不然人都挤在一起,会造成后世那种畸形的情况的,所以夏钧很注重往内陆地区发展,就华东集团的工厂来说,能往内陆建设的就往内陆建,江西的工业很多是这么带动起来的。

    现在北洋政府和华东自治政府联手将中国局势稳定下来,工厂向内陆开已经没有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铁路线。

    铁路能开到哪里,工厂也就能开到哪里。

    没有铁路,往内陆开工厂只是空谈。

    目前铁路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从江西到武昌的铁路开通了,从福建到年广东,从山西到广东的铁路也修通了。

    同时从杭州到山西太原的铁路也修通了。

    这些铁路线的修通,让山西、广东、湖北部具备了开设工厂条件。长江沿岸也是可以修建工厂的,因为长江水道也是个不错的交通选择。

    由于工业的飞速发展,这些修通的铁路非常繁忙,特别是修到山西的铁路,山西的煤炭第一次大规模的运输到了南方。

    这些煤炭的到来,彻底解决了能源上的问题。

    煤炭肯定是要挖的,不然铁路没东西运就要亏本。

    今年山西打算把铁路修到内蒙地区,并且连通张家口。张家口是制革业非常繁荣的地区,蒙古高原上的皮毛都是被晋商贩卖到张家口去。

    加强杭太铁路的经济能力是解决只能运煤的重要措施,农业部正对山西的农业进行有序的规划。

    山西除了煤炭,最重要的产业也就是矿业了,在挖掘煤炭和矿产,只要注意不在生活区、农业区开采就行。

    由于晋商被阎锡山引导得不错,山西的乡绅都加入了这场投资热潮中来,其中以制革业的设备需求最多。

    这些晋商,在历史上是有过锚的。

    但当前夏钧也不好去追究了,毕竟近三百年过去了,夏钧确实不好去清算,这样也不利于当前的团结。

    因此还是一视同仁,给了晋商制革设备。

    当然,夏钧同时也把制革设备给了中盛、华盛两大集团,以及宁波商帮、龙游商帮的商人。

    华东集团还开设了一个绒线厂。

    绒线,也是毛线,可以织威毛衣。

    这东西在当前的中国还是没有的,在世界上也是极少。

    后世极为闻名的恒源祥(羊羊羊那个),也是在二三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那时候绒线才刚传人中国。

    人们对于这种能够织了拆,拆了织的新事物很喜欢,因此市场是很大的。

    尽管这个年代没什么人会织毛衣,但普及一下就可以了。

    当然,不普及也差不多,等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谁还有时间去织毛衣,直接买工厂里织出来的威品贸易穿了。

    就毛条来说,蒙古的确的产量不错,是个有盈利的地方。

    广东那边的工业则更好发展,因为广东是沿海省份,铁路网络尽管还没修好,但沿海的港口城市的工业却是很好发展的。

    江苏自勺本身也就是一个工业大省,在江苏发展工业也很合适。

    新的一年,各工厂一方面在扩大产能,一方面也有大量资本涌入新的领域内,呈现出一种蓬勃的朝气。

    部分农垦公司甚至走出了国内,开始往南洋地区发展。

    南洋本身就有众多华人,农垦公司到南洋就是和南洋的华人种植园主合作,与他们一起投资橡胶园。

    建安最近又弄出了高产橡胶,据官方说,这种高产橡胶的产量是普通橡胶树的一点五倍以上。

    虽然没有得到验证,但官方的诚信很高,农垦公司也都相信官方的说法,并未去进行质疑。

    南洋华人也在新的一年里频繁的返回中国,他们回中国一是去考察,二来是顺道去故里走一走。

    南洋华人基本上都是从福建、广东两地过去的,现在这两个省都在华东自治政府的行政范围。

    回到故土的南洋华人都十分激动,他们看到了祖国的巨大变化。

    这些回到国内考察的华人,因为有资本,又对南洋的地域熟悉,因此很多企业都愿意与他们合资到南洋去办厂。

    到南洋去办的工厂多是一些对原材料的开采、种植、采集,那些制造业基本上不会开设到国外去,除非是存在制约而不得不开设到南洋去的。

    (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四章:战争准备

    华东大学工商学院,此时的商业学院已经发展成为最为庞大的一个学院,紧随其后的是农业学院。

    工商学院里极为热闹,此时华东大学已经开设了四年。

    四年时间,也让华东大学有了第一批毕业生,尽管很多毕业生早早的就出去实习了。

    随着工业的发展,华东大学工商学院的人才非常紧俏,由于需求实在太大,工商学院的人才根本不够需求。

    特别是近期,贸易部挑走了大批的人员,更是让这种人才紧缺达到了根本找不到人的地步。

    贸易部将这些毕业生抽调到了南洋、印度、澳洲、南美洲,其中被抽调到南美洲的最多,南美洲国家很多,原材料产量也很丰富。

    贸易部把这些管理人才抽调到那些国家,就是为了建立起一个贸易网络,也是夏钧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准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英法德俄比这些国家的海外市场都受影响,会马上出现一个市场空白出来。

    夏钧要做好接收这些国家的市场空白的准备,同时也要做好接收英国海外资产的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将会出售他们的海外资产。

    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一旦失去了,就不再来了。

    因此向那些英法德俄比五国的殖民地派遣人员是很有必要的了,只有做好充足准备,才能谋取到最大的利益。

    考虑到英国会封锁德国,因此华东自治政府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夏钧在一月底会见了德国大使陶德曼,与陶德曼交流了一些当前的看法,并提出有意到德国投资军工,并且愿意给德国出售更多军火的意向。

    “如果是投资军工的话,我们德国自然是欢迎的。”陶德曼笑道,心里加了一句,’到时候德国政府会不会买就不知道了。’

    “不过我们德国暂时没有对军火有更多的需求。”陶德曼接着说道。.夏钧笑了笑,对他说道:“我们你们将来会有需求的,不如这样吧!我们可以先将军火运至德国储存起来,如果德国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再出售给你们,如果不需要,我们也可以再运回来。”

    “我想我们的皇帝会答应的。”陶德曼听了点头道,欧洲的两的阵营已经快到交战的时候了。

    如果中国愿意把军火提前运到德国去,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反正放在拿里对德国来说也没什么损失,反而能随时购买取用,这自然是大好事。

    对夏钧来说,能把军火储存到德国去,自然也是的大好事。

    协约国的生意虽然好做,但毕竟有人争啊!美国和日本到时都在做,华东自治政府虽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不可能所有生意都是华东自治政府的。

    因为德国的海上交通线被英国封锁,所以没什么生意做。但若是提前把物资放到德国去,那自然也就没问题了。

    到时候做德国的生意,直接换到黄金用潜艇运回来,或者干脆就放在德国也可以,反正德国只是战败,并未被占领,只是没有把黄金一‘‘‘‘‘‘。‘‘‘。‘‘‘‘‘‘‘‘‘‘‘‘‘‘‘‘‘‘‘‘‘‘‘‘‘‘——运回来来得保险。

    到时候买几艘远洋运输潜艇也就可以了,远洋运输潜艇也不是太贵的东西。

    至于军工厂,则是其中的重要布局。

    夏钧可以选择在不同时期,给德国生产不同武器,以此来平衡战局。

    赚多少钱无所谓,夏钧要的是黄金。钱,用工业是可以赚到的,但黄金却不是那么好弄的。

    另外延长战事,也是夏钧的考虑之一。

    只要把战事延长了,那么他就能从协约国那里赚到更多的钱。

    陶德曼把华东自治政府的意向向威廉二世报告了之后,威廉二世很高兴,还专门免费提供了土地给华东自治政府开设军工厂和修建仓库之用。

    威廉二世自然很高兴,德国上下也有考虑过,一旦战争爆发,海上交通线很可能受到影响。

    虽然他们认为很快就能战胜协约国,但有人把军火储备在自己家里,这等好事怎会拒之门外?

    夏钧收到回复,也很高兴。

    就考虑在德国开设什么军工的时候,夏钧想了想,决定在德国开设一个战车工厂,以及一个飞机制造厂以及航弹制造厂。

    另外就是在德国开设一个反坦克枪制造厂,以及一个反坦克地雷制造厂,以及一个高射炮制造厂。

    就反坦克的问题,第一批战车由英国的开始,投入对抗德军的战壕。而在一战时期的一般步机枪火力完全拿它们没辄,绝大部份的装甲车在战场上简直无可匹敌。不过这时期的步兵很少面对装甲车,因为在壕沟战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在地表上行动。虽然装甲车和战车在面对火炮、迫炮或是手榴弹的情况下并非无敌,但普通步兵在面对装甲车时仍处于明显的劣势,因为他们缺乏有效的直接射击武器。

    最初提升贯穿力的尝试是使用“反向弹头”(reversedbulle七),这种方式下仍使用和一般步枪相同的弹药和弹头,只是弹头是反着装入弹壳内,并增加装药量。

    更进一步的发展是采用特制的穿甲弹头,例如说像德军的“K子弹”(德军正式名称:

    七roneSmKKurz7。92mm),它也能由一般步枪发射。K子弹有着增量的推进药,并使用铁芯弹头,在与装甲表面垂直射入的情况下,它有约30%的机率能贯穿当时战车8mm厚的装甲,而在100公尺距离射击的情况下,最多能击穿12—13mm厚的装甲。

    子弹制造费用昂贵,因此它通常只配发给能有效使用它们的狙击手或是其他技术较高的射手。普通的步枪兵只能凑合著使用效用更低而且要更靠近目标的“反向弹头”。

    当然,其他手榴弹或追击炮之类的反战车武器还是优先使用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子弹都会对步枪造成损伤,首先是因为枪管的磨耗速度太快;其次是它们的高膛压会让枪栓卡死,只能用敲的方式才能打开枪栓,这同时也可能会造成退壳勾无法退出弹壳,子弹壳底缘抓破让弹壳卡在枪内。

    而射击增加装药的子弹所造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