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强国梦 >

第354部分

明末强国梦-第354部分

小说: 明末强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决这个难题的还是朱万化。他指示:青海湖的东部人口多,已经在控制之中,不考虑了。青海湖的南、西、北各建一个据点,驻军为:每个据点一个班的武警!用一个排的武警守卫方圆百里的青海湖!现实就是这样。

    武警部队编制大,一个班是15到20人,怎么驻防呢?办法治建筑墩台。

    墩台是古代特有的驻军方式,一般是伴随烽火台而存在的。它像一个缩微的小城,外围有护城河,有吊桥。这个城有多大?小的边长一丈(一丈等于三米)多,大的不过边长两三丈,方形。墙体很高,中上部有小孔,那是透亮的窗户,也是作战的射击孔。其内部是多层的,至少两层,其顶部坚固,是防守作战的场所。

    从这个介绍就知道了,在现代这就是炮楼,比炮楼大一些,矮了一些。

    朱万化以墩台为模本,进行了改进:

    选择一个地势高的地点建墩台,墩台十米见方外墙砌砖,内部夯土,中部有三米见方的天井,底层的四面各有一个用砖起拱的窑洞,窑洞就被埋在了夯土之下。每个窑洞三米深三米宽,墩台中就有了四个房间,可以居住、做厨房、仓库,其中的一间就是通向外部的大门,中间是三米见方的院子(天井),这就是士兵生活活动的空间。之所以房间上部有两三米厚的夯土,是为了在墩台顶上使用掷弹筒,掷弹筒也是迫击炮,其后坐力是不可小视的,一般的屋顶都扛不住。一个班的兵力,其主要防守手段就是掷弹筒,给他们增加配置,配两门,再加上一挺轻机枪,防御的火力就很强了。

    这样的墩台相当于建筑一座小楼的工程量,建材就是砖、水泥、木料。只要有人工,一两个月就可以建起来。

    墩台外面挖护城河,正门前留出较大的空地作为活动场所,安装吊桥。护城河之外,三十、五十米之外拉铁丝网,铁丝网内埋设地雷。这个地带还可以留出菜地解决吃菜问题。

    墩台顶部建一个木塔用于通信联络和站岗放哨,当然通信兵是必不可少的,哨兵使用望远镜可以监视几十里的范围。

    墩台的补给交通线就是青海湖里的船只,青海湖是咸水湖,盐的浓度大于海水,结冰期很短,一旦湖水结冰还可以用马车、爬犁维持交通。

    地广人稀只能用这种办法。这一个排的兵力,就可以维持沿岸的政权,一旦有事,最低限度可以把消息发出去,大军就可以来救援。

    海北地区是个长六百多里的狭长地带,那里比青海湖的人还少,好在那里是祁连山脉的南麓,气候还不太恶劣,否则真的无法驻军了。

    在海北地区也要采用这个办法,相隔几十里建一个墩台,放一个班的士兵。所不同的是海北的交通要靠驮马、骆驼来维持了,全长六百多里的路,单单为了几个班的补给修一条公路就不值了。

    第98营向西北收复海北,作战任务并不繁重,几乎等于行军过去就算完成任务了。但是他们有一个附加的任务,那就是从海北的最北端向西北,探出一条通向嘉峪关一带的路,探路的时间给了两个月,夏季之前完成即可。探路的办法是走访当地的牧民,据说是有这条路的,道路艰难,仅仅可以通过驮马。朱万化在地图上也给出了大约的方位,朱万化的根据是,在现代,这里有一条公路,从地图上看,海北到嘉峪关的这条路有三百多里,是五六天的行程。

    如果这条路存在,那就可以安排第三团,出其不意的袭击敌军的背后,或断其归路,或阻击敌援军,可以出奇制胜,并造成聚歼大批敌军的态势,就能改击溃战为歼灭战,意义特别的重大。第三团进驻青海就是有这个战略意图,否则这里不需要这么多的兵力。

    ………第404章完………

第405章:想亲征不容易() 
崇祯九年初国防军在青海的行动就是为了后续的、沿着河西走廊的西征做的前期准备,天气逐渐转暖,西征的准备工作更是紧张的进行着。

    罗汝才在大西北的西疆巴尔喀什目前究竟是个什么状态,联省这边完全不知道,路途太遥远了,即便是派使者通一次消息,往返也要几个月,并且危险性极大。西路军是崇祯八年五月向西出征的,到现在还不到一年,到今年的夏季,他们有可能派出使者或者通过过往贸易的客商带来消息。

    不过朱万化可以预计,准格尔蒙古对于他们的压力肯定不小。他们的西行通过了准格尔蒙古的区域,肯定会有阻力,阻力大小不好预测,原因是西北地广人稀,漏洞极多,他们能碰上多少蒙古军队完全看运气。西路军惊动了准格尔蒙古人也会引来他们进攻巴尔喀什地区。

    朱万化给西路军设计的西进路线是从甘肃经过青海湖南侧,沿着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边沿进入新疆,在那里寻找塔里木河,沿着塔里木河到达南疆,南疆已经是巴尔喀什地区的南端了。这个路线有两处有少许艰难,其一是青海的一段人烟稀少,难于补给。他们是夏季通过这里的,避开了这一地区的严寒气候。这里的地形是高原,但是没有高大的山脉。他们有朱万化提供的地图,再寻找牧民向导,相信他们能够顺利通过。如果不是夏季,严寒恶劣的气候将会带来很大的麻烦。第二个难点就是进入新疆后寻找塔里木河,这是一段不太长,只有100里左右,是沙漠边沿地带。只要稳重一些,侦查好线路大军再行动,通过也是不难。

    这条路线已经避开了准格尔蒙古的主要地区,即便与蒙古人交战,蒙古人也无法调动大部队拦截他们,原因是长途跋涉数千里通信、调兵时间太久,大部队长距离移动谈何容易?

    最大的问题还是,巴尔喀什会不会受到准格尔蒙古的攻击?攻击的力度如何?他们能否顶住蒙古人的进攻?所以说,国防军的这一次西征也是从战略上配合了西路军,解除蒙古人对于罗汝才的压力。

    从战略角度说,国防军的西征也是对于康藏军的间接支援,准格尔蒙古人如果受挫,他们也会撤出在康藏的力量。另外西康、西藏都与青海交界,国防军没有向康藏边界进军是暂时的,到明年夏季国防军会乘着好天气向青海的南部进军的。

    由于这一次西征的作战规模预计会很大,并且是消除威胁大明疆土安全的最后一个严重的隐患,如果能够达到拔除或者消弱准格尔蒙古的目的,那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明就不会有明显的外部、内部威胁了,这一战意义重大。为此,朱万化准备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以避免大的失误。

    因为西征是一件大事,进入崇祯九年之后,联省衙门、大都督府为了西征之事举行过多次会议,国防军的高级将领和联省的高官都参与其中。因此当朱万化提出亲自出征之后遭到了多数官员的反对,例如洪承畴就说:“为君者亲征历来都是危及到国家存亡之大战,西征重要,但是远不能达到危及国家的地步,督军若亲临前线有些小题大做了。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前线毕竟有危险。”

    更有甚者,马士英竟然说:“国不可一日无君!督军远行联省之内谁来主持大计?”

    这些话有点僭越了,已经把朱万化比作了皇帝,仅仅没有说出“皇帝”两个字而已。这些话也有点马匹味道,不过马匹不臭,还微微的有点香味,起码朱万化没觉得臭。所以大家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还是有道理的。

    以朱大典为代表的朱家人物也不同意他亲征,理由自然是担心他的安全。老谋深算的朱大典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皇帝出征则命太子监国,你作为督军出征怎么办?不委派代理人,整个联省不安!官员们也不干。如果要委派,那么委派谁?用“监国”的名义,还是用别的什么名义?这种行为算不算僭越?天下人如何看?

    朱大典提出的几问可是很严重。

    朱万化到甘肃并没有出国,至于这么严重吗?又是监国,又是国不可一日无君?这话过分了吧?

    封建时代就是这样的,一点不过分!例如:康熙南巡只是到江南游玩而已,那也要任命太子监国的。

    国家的“國”字,外面是一个城郭,君主居于城郭之中,君主离开了“城”就不是国家了,国就残破了。

    上面这句话很迂腐,但是,它是千百年来封建帝王的信条,历朝历代的皇帝不会轻易的出都城,帝王离开了都城,就要有代理人(太子)监国,以保持国家完整,现代人觉得迂腐,古人都这么做。

    所以朱万化长时间远离开封是很严重的事情,如果大家(对离开)都不当一回事,那就说明朱万化没有“君”的地位。反之大家都极其重视,那就说明大家把他看成“君王”了。

    如果找代理人,名称好办,叫“代理督军”就行了,在现代“代总统”、“代总理”什么的常见,不是大不了的事。代理的人选可以是洪承畴、朱大典或者议会议长朱万文。可是朱万化知道,在明代不行,代理人选只有一个,那就是:朱钰!对此朱万化是不能接受的,并且对朱钰的影响极坏,他无形中就把自己当成“太子”了。推理下去,朱万化就把自己当成皇帝了。不管你怎么解释,天下人都会这么看!

    所以说老爷子朱大典的提问非常及时,非常有价值。

    朱万化立即决定:不能离开开封!但是西征之事他还要管,不是有电报吗?遥控指挥!自己任命自己当西征“总指挥”。这又是一个新的官称。其实按明代的习惯称呼,取名“西征大都督”也可以,总觉得与朱大典的官称有点重复。

    不当总指挥,就用督军的名义指挥、下命令不行吗?

    这是不行的,严格的说督军只能下达原则性的命令,例如:命令西征,收复河西走廊!更具体的命令就不能下达了。总指挥就不同了,与作战有关的命令都可以下达。

    朱万化不能去,那就派陆军总监朱万杰亲临前线。他倒是不需要新官衔,陆军总监的名义够用了。

    指挥系统就这样定下来了。

    。。。。。。

    正当西征紧锣密鼓的准备之时,四川的第七师传来了消息,在四川的乐山地区,国防军保护交通线的驻军遭到了袍哥帮会残余势力的袭击,事情发生在三月底。

    这一处运输线,是国防军对于康藏军的补给运输线,补给基地在宜宾,从宜宾通过乐山到达雅安,运输线是由国防军和康藏军共同守护的,沿途设立很多据点。

    这条补给运输线从宜宾出来后沿着岷江的西岸一直向北,到乐山就改道沿着青衣江向西北奔雅安而去。这条运输线途径乐山并不需要进乐山城,这里是四川省的地盘,国防军也不能进城驻扎,因此护路部队的驻扎地点就是乐山城西侧的一处丘陵地带,运输线刚好在这里拐弯,改道沿着青衣江上行,地名叫做杜家场。杜家场是个村子,国防军的驻地距离该村还有四五里远,营地在一个高地上,周围没有民居。

    四川的袍哥主要集中在川江(长江)沿岸,其他的地方也有。国防军沿着川江而上,把川江上的袍哥帮会连根拔起,彻底的剿灭了。国防军是把他们当做城镇里的土匪来打击的,打击的手段也很严厉,这自然会引起其他各地袍哥帮会的惊慌和仇恨。乐山也是个不小的码头(旱码头,非航运),国防军只是占领了长江沿岸,没有占领乐山,此地的袍哥也就幸存下来,川江上逃脱的袍哥成员跑到这里的也不少。

    护路的国防军只是一个班,加上五十名康藏军,一共六十多人,在这里驻扎了几个月,此地的袍哥就把这里的情况摸熟了。帮会的特点就是老虎屁股摸不得,有仇必报,他们就是靠着这股狠劲立足于社会的,所以现代人称之为“黑社会”,国防军称之为城市土匪。

    他们也知道国防军不好惹,因此,居然组织了五百多人,企图仗着人多势众,用偷袭的办法报复国防军。

    土匪黑帮的这个决策有点一根筋,没脑子,他们也不想一想,就算这一仗打赢了,国防军能不剿灭他们吗?只能说这种人很疯狂,没有理性。

    袭击是夜间进行的。

    军营不是百姓的村庄,夜间也有岗哨。帮会的土匪不是军人,不懂得隐蔽的战术动作。双方差距太大,还没等他们靠近就暴露了行踪。

    数百人前来偷袭,定然是来者不善,那就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当然会狠狠的打。军营里的六十人全部悄然起床,穿好衣服,带上装备,进入阵地。他们还有平时不用的一件武器——探照灯,这回派上了用场,可惜只有一盏探照灯。

    首先打响的不是枪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