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喜剧天王 >

第347部分

喜剧天王-第347部分

小说: 喜剧天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个月下来,收获很大!

    其实,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表演理念。

    我们现在探讨演技,不可避免要把好莱坞演员巅峰时代和香港电影黄金时代一众演员们拎出来比较一下!

    1967到1976是好莱坞电影史,直接说吧,世界上最丰足的年代。

    时势造英雄,新电影运动和“四大天才导演、演员”共同成就了彼此

    当然,同为四大天才演员之一的杰克尼科尔森现已走上了嫖娼的不归路…

    哎,老杰克…

    这个时期,美国电影专业学院派崛起,主要是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之前美国主流导演几乎没有学院派,也不重视这方面的培养!

    演员演而优则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伍迪艾伦、艾伦阿金和丹尼斯霍珀等等围绕着“越战还有水门“的历史背景进行创作!

    欧洲,尤其是英国导演大量迁入美国,那个时代的美国的电影,很个人化,像欧洲片,戏剧模式也都成了扯淡,可以说是极富创造力的年代,但缺陷是喜剧,包括马丁在内的好莱坞四小天才一碰喜剧基本都玩完…

    70年代,四大天王从初出茅庐一跃到巅峰。

    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杰克尼克尔森、达斯汀霍夫曼都是方法派!

    他们的表演方式影响至今!

    当然,如果谈论方法派,最牛逼当然是马龙白兰度!

    据传白兰度为了能进入截瘫患者的心理,在医院病床上足足躺了一个月。

    还有丹尼尔·戴·刘易斯…

    方法派最重要的是演员在舞台上真正的去想,情感是通过触发自身经历而爆发出来的,而不是努力的让自己的思想与角色保持一致。

    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影帝们,跟这帮人比较,差的可能就是对一部戏的准备时间没有那么长,也就是常说的案头工作,也是,发哥一年六部电影,哪来的时间筹备,而且香港电影习惯了现场创作,比方说阿杜,他拍戏经常性拍一天、等一个月、再拍两天…

    但是,我,我们为什么没觉得他们演技差?

    最重要的原因,爆发力!

    所谓爆发力,简单讲就是情绪说来就来。一个演员演戏如果缺乏爆发力,那么整场戏就会像白开水一样寡淡无味。

    影史上几乎所有为人称道的表演,往往都和演员的爆发力分不开。比如曼神在《甜蜜蜜》中认尸的哭戏,以及最后跟黎名意外遇到的笑,两场戏,一哭一笑,一喜一悲,都展现出了极强的爆发力。

    不说曼神这么牛逼的人物,单说公认的花瓶,人家也有爆发力十足的表演,比方说《做头》里面的一段…

    爆发力可以分为两种,动态爆发和静态爆发。

    动态爆发带有外部的张扬,这种并不难;

    琼瑶的所有男主角都很有外在爆发力!

    难的是静态爆发,没有外部动作,不是外化的,而是内心情感的爆发力。

    比如《钢琴课》女主角艾达被丈夫砍掉手指的一场戏,艾达是哑巴,她被砍掉手指后不能说话,没有夸张的动作,也没有浮夸的表情,但观众通过她的眼睛能真切的感受到她内心的愤怒与不平,这就是静态爆发的魅力,是从内心透出来的力量。

    《月亮上的男人》,小白切身感受到了金凯瑞在处理这些静态爆发力表演时候的技巧。

    他的案头工作让小白汗颜…

    听他说了,半年的时间,他看完了安迪考夫曼所有在《周六夜现场》的表演记录,甚至还把当年的制作人约在了家里,好好聊了几个星期。

    当然,他有这个条件,金凯瑞本身就是《周六夜现场》走出来的喜剧演员…

    别以为好莱坞演员们不重视案头工作,丹尼·戴·刘易斯为了演好《林肯》研究了林肯的亲笔作品、人物传记和当代人对他的解读,最终才有了那个让人为止赞叹的角色。同样的,贝尔在演《金陵十三钗》前,贝尔花了两个月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以至于中途张一谋与其见面时,贝尔提的很多关于这个人物的问题,张一谋都回答不出来!

    获益良多啊!

    ……

    传记片,如果不是传奇伟人,可以稍微改一下,让它适应商业片的节奏。

    原版的《月亮上的男人》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算不上拔尖,唯一的好处大概是金凯瑞再入手一尊金球奖最佳男演员,甚至没能拿到奥斯卡的提名!

    大概是那一年的华纳兄弟把所有公关资源都推给到了《绿里奇迹》,至于《月亮上的男人》,票房太失败了!

    彼时的金凯瑞可是2000万俱乐部,《月亮上的男人》总票房三千六百万,差点不够支付片酬…

    而且那年的《美国丽人》实在太让人难以置信了,萨姆·门德斯凭着这部电影,处女作直接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

    但是时代不同啊!

    根据小白了解的信息来看,今年的电影市场很…很一般,除了美漫继续席卷票房,几乎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电影作品。

    这个要从好莱坞说起。

    其实我们了解的好莱坞,应该是从八十年代开始!

    现在一提这仨字儿,多半人已经不会拿它跟艺术联想到一块儿去了。久而久之波及到整个美国——美国电影也成了比欧洲电影低n个格调的流水线商品,牌面还不如亚非拉光亮!

    其实美国电影生下来就跟欧苏不一样,欧洲电影最初都是精英才玩儿得动的东西,苏联一向政府把控,可以说是占尽了一切优质资源,春风得意如咱们的样板戏,可美国电影就民主太多了。

    美国的主导力量就是推翻过殖民统治的底层人民,所以电影这种新生艺术跨过一片洋就成了流行文化,以劳苦大众的品位为本。

    ——那时都还没有什么好莱坞呢,美国电影就遭到欧洲影人的鄙视了!

    因为一二战期间,欧洲精疲力竭,反映出的艺术作品也充满了悲观,显得更艺术一点,而珠光宝气发了横财的美国输出的东西相对娱乐性强很多,其实拍摄这些作品的也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只不过人家也挺自觉,从不自诩艺术家,而是叫专业娱乐家。

    在此之前美国电影早已供不应求,亟待用一套规范化的制度提升效率——效率就是钱。

    随之而来的标准化、可预测性都是必然的了,但最初,深知票房若想轰动还是重在风格、原创和胆识的监制始终有余力开辟出一条中间路线,给稀有才子自主的权利…

    到了80年代,有一部影响非常深远的叫做《大白鲨》的电影,深远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它所引发的一系列现象让电影市场变得十分浅薄,一直浅薄到了现在…

    90年代更夸张了,美国电影已经称霸全球,但同时科技进击发展,特效费、广告费和明星人力费都不知贵翻了几倍成本,电影界把钱投给片场基本就收不回来了,所以造片厂好莱坞的最重要任务就是赚钱!

    本土化的东西因为文化代沟不好赚钱,而重特效、重情景,弱化人物和主题的东西全世界都能看懂——电影成了麦当劳。兼具赚钱功能和洗涤灵魂作用的电影越来越少,小金人相比之下也只是虚名,奥斯卡声誉能当饭吃!

    那时候好莱坞的编剧地位最低权力最小,沦为高能写作机。人总是在贪欲和抱负中分裂,一个编剧说:“他们毁了你的故事,屠杀你的想法,出卖你的艺术,践踏你的自尊,你得到什么呢?一大笔财富。”

    一直影响到今天!

    随着漫威系列大赚特赚,一帮制片厂开始眼红了,于是漫改电影成为主流,真正意义上有深度的电影,每年就那么几部,为的就是颁奖季!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貌似只有《好莱坞往事》、《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还有《世界新闻》有点竞争力,但是金凯瑞没拿过奥斯卡啊!

    而且他现在的形象很正面——战胜了抑郁症,重新回到荧幕上。

    狮门已经制定好了一些类的冲奖计划,奥斯卡影帝几乎是板上钉钉了!

    8月末,结束了《月亮上的男人》拍摄事宜,小白回国…

    

第十二章 《未生》播出() 
很多人都知道影视圈竞争激烈,但真正能说清楚到底有多激烈的人却不多。

    影视圈的竞争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惨烈得多,真的是一条踩着无数尸体往上爬的路。

    不说别的,单说京城这一块地方,一线大腕到跑龙套的,从事演艺事业的有30多万人。

    而每年的电视剧和电影加起来平均只有八千个机会,除去龙套不说,从男一号到小配角,有台词的角色,只有八千个。

    当然了,网剧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但是,网剧更多的是提供给知名的,有关系的演员!

    剩下的角色就更少了!

    对新人来说想在这个圈子出头真的比登天还难,毕业等于失业,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所以,表演系学生毕业的时候,老师都会告诉学生,不要把演员当主业,要找一个能够养活自己的主业,这样在里面没有戏演的时候还能有一口饭吃,不会饿死,至于演戏,要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再追逐自己的演员梦!

    谁说表演系的毕了业就一定能当演员?

    中戏北电一直有大年小年一说,就是说大年一届会出好多红的,小年就这届都默默无闻,因为花旦小生一旦出头了就会制霸垄断几年,比如几大花旦几小花旦上位那几个,前后得有三年其他人几乎都是炮灰,因为大众的关注度有限,就像组合最多7人,因为一堆人里观众最多记住七个!

    那个火箭少女,11个人…

    高至挺就是很典型的毕业即事业的演员!

    刚好比小白低一级,掐在了小年,那一届的小生、小花,没有一个冒泡的!

    很尴尬啊!

    《未生》选觉得时候,小白提了一句,除了女主角用杨蓝,潘月明饰演科长,其他的演员,尤其是年轻演员,尽量选择中戏表演班的!

    妥了,高至挺一米八的身高,长相、演技都没有问题,立刻就定了他出演男一号!

    ……

    《未生》是白小飞编剧的作品,当然,经过了不少编剧的润色,将原本只有25集的长度拉升至了30集。

    增添了不少笑料…

    《未生》是一部佳作,作为一部职场题材电视剧看,虽然有梦幻的成分但干货也不少,适合初入职场的人学习,作为一部普通电视剧看,有人物有生态有节奏有层次有技巧有情怀!

    八月二十五号,《未生》开播,对打隔壁魔都卫视的《三生三世枕上书》还有芒果台的《人民的正义》,为了造势,二十三号,浙省卫视请来了电视剧的一帮演员们!

    主持人是沈滔。

    导演黄良先开口:“《未生》是一部职场剧,整部剧有一个大的主线,那就是四个主角实习生的成长历程,同时又有一条副线,那就是潘月明老师扮演的潘科长的命运。主线中又着重突出了张格莱这个人,而副线基本上是和张格莱的互动才不断推进的。大的主线和副线相互推进、紧密联系。”

    “剧本很棒,每一集里都分了主线和副线,每一集的主线是每集的不同事情,副线有时是一个编剧试图探讨的话题,有时是一个人物的命运,有时是某对人物的人物关系转变。”

    “每集中的主线副线并行交融,要做到把这么多元素都井井有条地编织在剧中,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沈韬故意问了一句:“《未生》的编剧是哪位?”

    “小白啊,就是白小飞!”

    “难怪,原来是白导演!”

    “我跟小白探讨过,他说想用日剧的方式拍摄国产片!”

    “日剧?”

    “对,这种编剧方式就是很典型的日剧常用的,每一集都在承担着很大信息量,还能不忘记铺垫,很费心思!”

    “我们看到的很多国产神剧为什么觉得雷,就是图省事,大的转折都毫无铺垫或者草率地用一些弱智手段来铺垫,但是观众是有智商的,你这么糊弄,观众当然觉得恶心!”

    “看来导演对《未生》的剧本评价很高啊!”

    “当然,去年拍完《经常请吃饭》,我准备歇半年,然后他把剧本给了我…我就没忍住…”

    “好,我们问一下杨蓝,为什么要接这个剧?哇,杨蓝你瘦了这么多?”

    小姐姐轻轻一笑:“呵呵…前段时间在拍林朝贤导演的新作品,他要求我必须是瘦弱的样子,然后我就拼命减肥…”

    “那你觉得,《未生》这部戏最大的看点是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