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天王-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晓刚总结自己目前的状态。
顺便还diss了一下明星:“聊剧本后面站五个人保镖似的,怎么聊?有一堆明星提前三天进组都算仗义!”
好吧,总感觉《芳华》才是重点…
陈可欣说了自己的观点:“我还没到冯导的境界!还不可以完全抛开市场去做内心的尝试,但顺着市场也有失败,比如《武侠》”
“我不是技术型的导演,我只能把故事讲好人物说好,所以我就不停的在整个市场上的大潮流里面使自己更年轻,能够跟现在的观众接轨,去找到在他们价值观里面我喜欢的东西。”
轮到小白了。
“观众当然要尊重,这种尊重不是迎合,而是引导,因为我们的很多观众并不是很成熟,很容易就被一些营销、宣传忽悠了。”
“其实我们国内现在还奋斗在第一线的国内电影人是很郁闷的,因为我们面对的观众是互联网时代的观众,他们可以把全世界所有的高分电影都看一遍,尤其是好莱坞电影,这在某种程度上多我们这些导演是不公平的,如果比拼视觉特效,我们怎么跟好莱坞大片相提并论?所以,我们只能从最中国化的故事入手,比方说国产喜剧,国产青春片!”
“比方说我现在要是拍一部科幻片,你们肯定会跟好莱坞的科幻片比较,人家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我们呢?才刚刚起步,没有可比性的!”
观众提问:“那你拍的电影都是你自己想拍的吗?”
“当然,我拍的电影都是我自己写的,或者参与编剧的作品!”
首先要搞清楚,这场活动的宣传方主要针对的就是冯晓刚,所以,小白只说了两句,就把话题交还给了主持人刘振云,后者提起了工匠精神。
作为多年合作的老搭档,冯晓刚用刘振云做例子,解释“工匠精神”:没有大作家的架子,既愿意改写剧本,又不厌其烦的修改。”
“自己不会的事要做不好,是情有可原的。自己会做的事没有做好,我觉得是不能原谅的。不是别人不能原谅,是你自己不能原谅。”
陈可欣则当场朗读了一段工匠精神的官方解释,认为拍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影无妨,但必须拍市场需求与内心爱好有契合点的电影,才能达成工匠精神。
而戴景华把中国电影如何具备工匠精神浓缩成一句话:在技术上合格,并总结为这是行业的底线。
“我觉得之所以大家现在提到了‘工匠精神’,主要还是因为行业内赚热钱的现象太多了。”
“电影制作至少要讲究工业的基本流程,像那种三天拍完,直接上院线的综艺电影,那玩意不算电影!”
diss了一下综艺电影,话题终于到了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烂片!
冯晓刚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可能他想引导话题,毕竟《芳华》定档国庆,可能他真的就这么想,开口直接喷:“中国现在有这么多烂片,我这么说,可能有点冒犯了在座的诸位,但我还是想说,还不是因为有一大批的垃圾观众,你们不去捧场,就没这东西的生存空间,制片方也就不会投资这样的电影,但现状却是,这类的电影票房还很好,这也就助长了垃圾电影的生存空间…”
刘振云大概被老友惊到了,他都能猜到明天的新闻肯定有一堆媒体用‘震惊’体发言‘冯晓刚炮轰观众垃圾…’
这话当然没问题,如果是李安说的话!
可是换了冯晓刚,总觉得有点别扭。
《老炮儿》公映,冯晓刚面对媒体说:“吴一凡和李一峰都是非常阳光的孩子,充满了正能量,跟他们在一起我非常愉快!”然后他又说了“如今的小鲜肉都太娘”!
《我不是潘金莲》公映,冯晓刚面对媒体说:“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能力万万不能低估”现在他又说“中国有一批垃圾观众”。
是不是有点首鼠两端?
一个民族的堕落首先是精英的堕落,而精英堕落的标志是开始不停抱怨民众的堕落!
陈可欣还有戴景华有点没跟上冯导的思路,后者喷了有一句‘责任不在观众,而是影视资本的高度垄断…’
小白接过话茬:“不否认国内确实存在一批的垃圾观众,但现状已经好了好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些烂片真的就没人捧场,以至于发展到现在只要看到一些特定的演员,观众下意识就认定这就是烂片!就不买票,甭管你吹得有多响亮,微博买了多少条热搜,没用!”
“比方说那部《封神传奇》,卖的就不怎么样,这要按前几年的观众口味,这样的大制作,请了一堆的大明星,怎么着也得有0亿的票房成绩。”
“回到烂片多的问题,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电影人整体业务能力不高,只有迎合低层次审美观众的能力,殊不知大部分的观众审美早就进化到了另一层阶段,吃了蛋糕,再回去吃窝窝头,肯定觉得不爽,可是,那帮电影人却觉得自己没有问题,因为以前就是这么干的!我们的电影人审美确实应该提高了!”
“举个例子,前两天我去客串了一部在电影,去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一部烂片,但是没办法,我欠了人家人情债,得还!”
“拿钱了吗?”。。
陈可欣突然问道。
“当然拿钱了,所以我才不能说是哪部电影,我就单纯说一下现象,那部电影的剧本很老套,反正我上初中之后就写不出那种剧本了,我一共有十二场戏,一天半拍完了,很多时候,我自己都没进入状态,导演直接喊‘过了’…就这态度,能出好电影吗?”
“…我现在特感兴趣,那电影叫啥名字?导演是谁?”
冯晓刚看着小白问道。
台下的媒体要盯着白小飞。
“这个我真不能说,毕竟拿了人家钱,不道义!”
刘振云已经满意了,小白说了这个事,明天的媒体报道很有可能就变成了‘白小飞炮轰国内导演制作不用心’啥的…
呵呵,他还是小看了冯晓刚的影响力,压根就不用等到明天,当天下午,冯晓刚炮轰观众垃圾就已经登上了微博热搜,当然这是后话。
现在的话题转移到了明星片酬方面…
第一百七十一章 真敢说()
说实在的,小白没有遇到过开价特别狠的明星。
你想想,他拍戏,到目前为止,片酬最高的是谁?
徐争啊!
三千万外加个人分红,但那个是建立在他自己也投资了《药神》的前提下!
再说了,徐争难道不值000万?
所以,尽管知道影视圈一堆明星瞎姬霸报价,但他还没有切身体会过!
与此同时,背后的led背景出现了一张明星片酬,就是网上流传的那张…
冯晓刚张口就来:“…现在的明星开价太厉害,签50天,敢要五千万!有这五千万,我都能再弄一电影!”
“而且我很烦那帮带助理的明星,一个明星带八个助理。”
“你知道他们的时间是怎么算法?他走一步算一步的。比如一个主角一天用12小时来拍摄,片酬100万,他们从出门就开始计算时间,包括车程2小时,化妆、补妆小时,这里就花掉了5小时。只剩7个小时拍摄,你告诉我,我能带这些大牌去哪里拍戏?”
“所以,我就用新人,这次拍《芳华》,我用的全都是新人,那个年代没有整容是特别自然天然的美,能从没整过容的里面挑出这几位确实是费了周章!对了,我们的男主角,黄玄是零片酬出演的!”
“我们电影的男主角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人,深受整个文工团的喜欢,而且是对别人非常友善。通过我跟黄玄的接触,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特别友善的一个人,而且黄玄很好地控制了自己,没有让自己泛滥,这点很好!”
陈可欣这几年都没拍戏,一直忙着给好友带儿子,监制了曾果祥《七月与安生》还有《玲姐大闹萌贵坊》也就是《妖铃铃》,当然后来成了他未婚妻的导演作品…
提到明星片酬,他应该最有发言权,《投名状》,李莲杰的片酬高达一个亿!
“如果头脑简单得只有赚钱这样一个小小的目标,那你就砸钱好了,别抱怨明星贵;如果你真的希望银幕上创造一个有温度有情义的世界,那么你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时间、精力,也要求导演自身具备相当高的修养。能用钱解决的事情是简单的,创造才是最难的,这种创造不仅是无中生有的剧本,也意味着创造出一位演员的戏魂。”
很明显,他在有意规避问题。
聊得是明星的高片酬,他却在聊电影…
“我还着没碰到过片酬特别高的演员,可能是我拍的电影太少了吧…不过我觉得演员片酬跟导演关系不大吧,决定片酬是出品方的事,跟导演无关!”
小白开口,没等刘振云说话,他又接着道:“反正我正常拍戏,演员片酬最多只能占中成本的百分之四十,超过这个数,我不会拍!”
“呃,当然也有例外,比方说我刚刚拍完的一部戏《我不是药神》,那就是一部全靠演员撑起来的戏,演员片酬占了百分之六十,最高的一个人就拿了三千万!”
“那你觉得他拿的算多吗?”
“三千万算很多吗?这个我真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演的很好,超额完成了我对他的预想,尤其是两场哭戏,哭的我都差点跟着落泪了!当然,最主要,钱也不是我给,是投资方核算过的!”
“如果是你自己投资呢?”
“…那戏我也有投资,他们当时找不到投资人了,我特喜欢那故事,干脆就投了!”
“那你觉得值不值?”
“还挺值的,就是看到大家特别熟悉的一个明星全身心投入到表演,在他的演绎下,角色成型,故事慢慢成型,这种感觉挺棒的。当然,这个人得让我感觉舒服,不可能他在现场带七八个助理啥的…专业精神一定要有,你得拿出自己的本事,让我信服,觉得你值这个价!”
“如果现在有个项目交给你,同时要求你必须要用一个流量明星,你会怎么办?”
“我一般不接别的项目,只拍自己的作品,而且我选角也很少关心他有多少粉丝,我只关心演员本身是不是契合角色还有就是演技达不达标。”
刘振云看出了白小飞不想再说话,拿起手卡:“那咱们换个话题,你们觉得明星的片酬需不需要限制?”
冯晓刚斜靠在沙发上:“所谓演员的高片酬,这是一个市场行为,由市场决定的。我也看到出了一些歪招,怎么给高片酬的演员单设一个税种,这都属于法盲说的话,你给王建林、马芸单设一个吧,国家法律得成什么了,一天一变了。他赚的钱多,他纳得税还高了。一个明星一年纳的税能养活很多人的,他拿几千万,他要上几千万的税。
还有的一些说法,比如说科学家拿多少钱。这不是光中国,全世界都是这样的。比如说梅西是阿根廷的,阿根廷的科学家肯定没有梅西赚钱多,但是这个贡献怎么说呢?在美国也是这样,好莱坞的明星跟美国的科学家比,他可能也是比科学家拿得高,他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见得小。”
现在不是一直说以法治国嘛,所以我们讨论任何问题有一个前提,就是从以法治国,以法来谈论这个事。”
陈可欣很赞成这个观点:“我拍电影这么多年,我所在的香港电影圈,就是个市场主导的地方。如果你能够拍一个你喜欢的电影,而且还不赔钱,那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电影人,我们对资本的责任就在于收回成本。虽然这几年随着内地电影市场的发展,情况有所改观,赚钱的电影多了。但是要看到,从整体来看,要拍一部不赔钱的电影真的很难。
那演员的价格随着市场的波动提升,他们自然也就知道自己的身价有多少了。而且,能赚钱的演员总归是少的,当投资人多的情况下,演员越来越贵也可以理解。
我也经历了那么多年香港电影的高低潮,其实演员一直是最会要价钱的人。演员的价值就是来自市场,你的市场回报率多少决定了你的价值。嫌演员贵,你别请啊!”
轮到白小飞了,开口就让很多人震惊:“有家公司想花三千万买我的《三重门》影视改编权,如果我愿意执导,他们打包报价1。2亿,我没同意!”
“…第一,我自己写了几版《三重门》的电影剧本,很不满意,我要拍电影的话,至少得先说服我自己;第二,1。2亿,说实话,有点少了!”
“啊…”
台下的媒体、观众有点震惊,台上的戴景华、刘振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