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喜剧天王 >

第120部分

喜剧天王-第120部分

小说: 喜剧天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排第二的应该就是张伟品了!

    不客气的说,大片时代主要就是他跟张一谋联手打造出来的!

    《泰坦尼克号》敲响了国内的一帮大导演的警钟,原来观众不是不愿意看电影,他们只是不愿意看沉闷的文艺片!

    于是,开始转型去拍商业大制作了!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影市场的繁荣,原本国弱民微市场小那个时候的艺术电影氛围,必然要被汹涌而来商业氛围所冲散,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无人能挡。

    顺应它的人,才能生存,进而进步。

    当然,从电影发展史来看,张国师好歹还算毁誉参半,虽说在率先开启了国内电影的大片时代之后,其电影口碑一直都是呈下滑趋势的,但不得不承认,他还是为国产电影的商业化制作进程,奉献甚伟!

    张伟品一路陪着他打过来的!

    拍了张一谋十一部电影,从第一部《我的父亲母亲》开始,一直到最后一部《金陵十三钗》。

    是老张把中国电影制片行业的分成比例,从5%拉高到4%,每年拱一个点,每个片子拱一个点。

    曾经《金陵十三钗》要拱到45%,被于冬截胡了,后者的《龙门飞甲》主动让利给院线…

    还有,他是第一个包飞机拉着张一谋做首映的;

    第一个在工体演唱会上办首映礼;

    第一个把全国好多房地产的路牌,换成电影的海报;

    第一个在机场用各种资源换来了商业广告。

    可以说,现如今的电影营销套路基本上都是老张玩剩下的!

    张伟品离开江湖八年了,中国的荧幕数量早就是世界之最,但分账比例依旧维持在4%,没人敢动院线的蛋糕…

    怀念老张…

    排第三的就是冯晓刚。

    因为大小合同的问题,很多人开始对小崔点名的几个人开始炮轰,尤其是和小崔过节较深的冯晓刚,更是成为了众矢之的!

    一堆公众号甚至指名道姓骂他是人渣——迎合了不少网友的心理…

    先别急着骂,看看他的贡献再说!

    最先涉足商业片领域就是冯晓刚,99年的《不见不安》,冯小刚还开辟了一个中国电影的时代——贺岁档!

    可以说,中国的商业电影,冯晓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旗帜性人物,贺岁档理念的出现也为之后的国庆档、暑期档奠定了基础。

    他的电影风格迥异,在当时的环境下,完全给人一种异想天开的感觉,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的导演,有一种最平凡最市民的亲切感,多以平民的视角,表现市民理想,最大限度的满足市民阶层的心里欲望和消费要求,迎合了普通民众的心理趣味和道德倾向,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的同时又引发了对社会的思考。

    他开创了中国电影另一种叙述方式。

    可以说,早些年,是冯晓刚扛起了“贺岁喜剧”的旗帜,给中国电影带来新的思路,给那个年代低迷的中国电影,注入的一股股的强心剂,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和电影文化的促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并在那个年代,一手打造出冯氏喜剧的金字招牌。

    除了叫座的作品外,冯导身上最明显的特质就是“嘴仗”一流,怼天怼地怼空气,圈里被他喷过的人数不胜数,电影、电视、文化、综艺,“小钢炮”冯导一旦开口何时输过?

    但唯独一个人成了他的例外。

    这人就是前段时间爆出娱乐圈操作暗箱“阴阳合同”把《手机2》推向浪潮的另一男主角小崔。

    面对小崔接连不断投来的舆论炮弹,冯晓刚从始至终都选择以沉默回应。以为“不看!不听!不说!不想!”六耳清净就能受之无上菩提,以不变应万变就能度过这一关。

    很难啊…

    墙倒众人推,张一谋当年拍完《三枪》被骂成了筛子,以至于之后拍了《金陵十三钗》,明明是不错的电影,依旧被喷…

    顺便还把老张的一堆破事抖了出来,好在老张也没啥亏心事,除了多生几个娃。

    冯导,啧啧…

    风流人物!

    人无完人嘛…

    不过这三个人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几乎可以说奠定了现阶段的基调,没有他们的贡献,观众根本不会走进电影院!

    没有观众,就没有市场,更不可能有白小飞这样的新导演的生存空间!

第一百五十四章 赚钱了…() 
回到蛋糕的话题。

    出品方和发行方一共有555亿的。

    发行方需要抽成百分之十,这是最基本的规矩。

    夏洛特烦恼的发行方式旺达、新力传媒。

    一般来说,发行方会与制片方约定,收取5到15个百分点最为代理发行费。

    不过,考虑到麻花的巨大潜力,发行方可能会让利一部分,但也不会让的太多,毕竟行有行规

    某些影片在某个档期处于竞争劣势,为了增加影片排映场次,制片方承诺给影院或院线返点,一般会有的3到5个点。

    也就是说,制片方会把自己的中的3到5个点返给影院和或院线。

    这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真正的高票房作品是不会这么做的

    也在某种程度上助涨了院线方的强势

    扣除发行费之后,剩余的4亿才轮到包括小白在内的投资方来分享。

    片方与投资方之间如何分账

    制片方,有时就是投资方,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一家。

    很多电影的投资较大,制片方一家无力投资,常邀请多家公司联合投资。

    西游伏妖篇的投资方多达21家,功夫瑜伽的投资方也有十几家,红海行动由32家公司联合出品

    多家投资方如何分享票房,这取决于各投资方在总投资额中的地位、主次、份额,业界称之为“主投方”、“跟投方”。

    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参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发行方要面对的制片方。

    不论如何,只有真正出资、投了钱才能算投资方,没有以货币形式出资的公司都不是投资方。

    很多电影的片头出现多家“联合出品”、“联合摄制”的公司,不一定每家都会被算作投资方,有的只是制片方为了促进发行为其挂个虚名而已。

    为了责权清楚,方便操作,不论投资方有多少家,发行阶段的制片方必须是一家,制片方物色的发行方也必须是一家,但发行方挑选的院线可以是多家。

    小白投了500万,占了制作成本的四分之一,他能分到超过1亿,当然有的赚,别忘了,还要交税

    即使缴完税,也能大赚一笔。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电影票房大卖的基础上

    比方说大圣归来由89位个人投资人投资780万,几个月总计获得3000万以上的回报。

    那如果票房没有大爆,或者堪堪过了及格线,怎么办呢

    这种时候个人投资方就比较吃亏了

    除了票房,国产片、合拍片还有很多途径回收资金,统称“非票房收入”,例如电视版权、权、海外销售、zf补贴、行业补贴包括商务合作等等方式

    对于拥有版权的投资方来说,只要电影的票房成绩能够达到制片成本的两倍以上,他们会想尽办法实现盈利,个人投资人就没这种待遇了

    你想想,白小飞是编剧、主演还是投资人,都没权利参与后续版权分成

    主要还是地位不够,换成冯晓刚、大哥成,你试试

    这么一算账,陈宝莲有点眼红了

    院线啥也没干,就只是放映电影,就能分走接近8亿,凭什么

    “姐姐,账不是这么算的,院线提供场地,不是,你知道建一座院线要花多少钱吗”

    翻了翻白眼,小白觉得有必要跟她普及一下。

    院线方面为什么一直能占票房分账的优势,主要还是一开始大部分有识之士认为国内电影院基础太薄弱了,银幕数量还是太少,电影院的发展建设还需要几年时间,过早提高分账比例,会影响影院建设发展的速度。

    只是没想到中国的院线建设居然这么快,从11年到17年,短短七年,跃居世界第一

    院线方面当惯了老大,制片方想高自己的分账比例,就是从他们口袋里拿钱

    可能吗

    12年,中影、华艺、博纳、星美、光鲜等五大发行公司昨天联合向全国院线发出关于调整国产影片分账比例的通知。通知要求,将发行方票房分账比例从43提高到45

    没卵用,院线根本不鸟你

    对于调整分账比例的要求,影院表示坚决反对“在目前院线和影院发展较为艰难的时期,发行公司突然进行分账比例的上调,对电影终端产业造成致命的伤害若贵方坚持,将有可能造成影城大规模拒绝放映的严重后果。”

    院线方面很统一如果改比例拒绝放映

    倒是也有电影做到了单方面提升自己的票房分账。

    比方说1942,发行方与院线票房分成比例将按照3亿票房之内4357进行,超过3亿则按照4555进行,票房超过8亿则按照4753进行,分账比例调整的时间点以国家专资办公布的数字达到日期的次日开始。

    十二生肖也将按照此比例进行分账。

    当然,那都是大导演或者大明星加持的作品。

    关键是很多院线本身就能制作电影,比方说旺达。

    你丫想提高分账比例那就不放你的电影,他们本身就能制作电影

    对比一下,北美更为通行的仍是按时间比例分账保底的模式,比如,片方和院线的分账比例在电影上映首周时,用影片在电影院的总票房收入,减去必要的固定开支后,平均比例按73、极个别大片可达82甚至91,从第二周开始,片方的分账比例减少院线的将相应提高,可能变为64,55,46以此类推。

    影院也喜欢大制作,放映时间长了,所得利益就多,与制片方实现双赢,同时也不会损害到影迷利益。

    还有一点,有着派拉蒙法案的规定,制作方是不允许经营院线的

    咱们,刚好相反

    你说旺达既有院线又能制作电影,怎么不想想中影

    虽然有那么点眼红,但小白很清楚,这是影视圈的规则,新人是不可能打破规则的,否则,你就别想混了

    电影圈可不是可不是拍出足够优秀的电影,就能横行无忌的地方。

    “这种事需要大家同心协力才能做到的,再等等吧”

    白小飞已经很满足了,500万的投资换来这么高的利润,难怪那么多资本一窝蜂想要入驻电影行业。

    最快更新,阅读请。

    ps:书友们,我是老徐牧羊,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微信公众号小书屋复制书友们快起来吧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临行() 
“我后天去乌克兰,签证都办下来了,你…有什么话想让我带给浪哥吗?”

    白小飞似笑非笑盯着陈宝莲。

    后者有点尴尬:“…他可能一个礼拜就回来了!”

    “…一个礼拜?”

    小白有点懵了,更多是生气。

    计划好了,在乌克兰待足两个月,领略东欧的风光,顺便找个妹子学习一下乌克兰语…

    当然,也要跟白浪好好过一下父子世界,大半年没见面了,真有点想他了。

    他倒好,准备回国,也不说一声!

    亲生儿子啊!

    “你爸最近太忙了,你想想,他一个没做过生意的,突然接手…”

    注意到小白表情不愉快,陈宝莲赶忙想帮着解释。

    “…宝莲姐,我会离开两个月,你记得帮我选角…”

    懒得提他,小白直接转换话题。

    “选角?”

    陈宝莲有点没跟上白小飞的节奏…

    “对,饰演莫小贝的小朋友…”

    “莫小贝?”

    “…我下一部戏的角色,前两天咱们不是还讨论过选角问题嘛!”

    小白皱了皱眉头…

    “行,我知道了,十岁左右的小姑娘,要有灵性…不是,小白,有灵性这个词说起来简单,怎么分辨啊?”

    陈宝莲大概回想了一下前几天小白跟她说的话,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

    这特么怎么说呢?

    通常我们夸奖一演员有潜力,都会说她有灵性,比方说周讯。

    可‘灵性’这个词到底应该怎么分辨呢?

    典上的解释是“指人对外物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所谓“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

    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独特气质。

    这与漂亮、美丽无关。

    现在大多数女明星美则美矣,毫无灵气,像木头美人。

    而灵气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