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卡牌大明星 >

第318部分

卡牌大明星-第318部分

小说: 卡牌大明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在回忆两人的过往。

    镜头再次快速的切换,让人在心驰目眩中回到了那个分别的雨夜,但银幕上放出的却是一组之前未曾播放的镜头争吵后,两人一个坐在自动贩卖机前的长椅上泪如雨下,一个坐在雨中操场的台阶上痛哭流涕。

    然后镜头再变,一个身影出现在了暗自垂泪的沈佳宜面前,正是刚才操场雨中哭泣的林霄,他轻轻伸出手,抹去对方脸上的一滴眼泪,然后盯着对方的红肿的眼睛坦然的说道:

    “对不起,是我太幼稚了!”

    但是,一转头,林霄却依旧在操场那里痛哭。

    虽然这一组镜头转变转换的很快,但是大家还是看懂了,刚才那是一个平行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混剪。

    是如果的话,那么就的一种可能性!

    如果当初的林霄选择了道歉,那么两人最终或许会不留下任何误解和遗憾的走到了一起,最后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但是,现实就是现实,人生没有如果,更不是一场彩排,而是现场直播,美好的东西一闪而过,随着那个暴风雨的夜晚,随着远在蜀都的沈佳宜那一句“谢谢你喜欢我”,所有的一切又都被拉回到了现实。

    只是到了这一刻,一切都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不是吗?

    林霄松开了依然一脸懵逼,被糟蹋的不成样子的新郎,和沈佳宜坦然的大笑。

    那些曾经喜欢沈佳宜的男同学,开始一个个如狼似虎地朝着新郎扑了过去。

    背景中新郎的挣扎还在继续,而林霄则坦然的整理好衣服,然后走到了镜头中间和沈佳宜对视而立。

    抹了下嘴角,林霄微笑着向对方告明心迹:“那我…就继续幼稚下去了。”

    “一定要哦!”满含着泪水的沈佳宜勉力笑着答道。

    当镜头再次挪开,集中到了旁边桌子上的一个婚宴红包上,上面赫然写着这么一竖排的八个字:

    新婚快乐,我的青春!

    《那些年》的旋律响起。

    字幕出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全片放映结束!

第610章 我们的青春() 
《那些年》不是一部全年龄段的作品,而是一部富有针对性的电影。

    里面的故事,懂的人,看了之后,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感,而不懂的人,会觉得,这是什么玩意啊?

    情怀这东西,只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才会懂!

    而显然,对于刚刚从高中步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来说,这部片子,绝对是他们的菜!

    那一幕幕,或许未必和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曾经见到过的一模一样,但是却能够从中找到曾经的自己。

    近年来,随着电影产业的繁荣,高校校园影院也越来越多,自然而然地也诞生了不少大学生影评人。

    他们或许未必像那些已经被职业化,商业化的影评人那样出名,但是却更纯粹。

    《那些年》的高校点映取得的效果相当好。

    金海大学校园影评学生廖晨:“有幸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先睹为快,校园影院里,有不少人看的红了眼眶,滴下了泪水,原本我也以为我会感动到哭,然而其实并没有。”

    “我以为看完电影后会细琢电影的细节,然而并没有。看完电影,我甚至无心回顾荧幕上掠过的精彩,只是纠结于电影勾起的青葱回忆。或许是因为我的故事没有电影那般精彩,但并不妨碍我把自己的青春投射进去。”

    “我的那些年,并没有像电影里面那样,上课打手枪,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我的那些年的老师,并没有方君瑶,也没有许诗韵。我也没有和老师对抗而受罚,大概是因为那个时候是优等生吧,也没有被大声骂过“幼稚”或者“大笨蛋”。”

    “当然了,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那么的精彩,但是并不是说这部电影不够优秀,相反,这部电影让我看了很羡慕。”

    “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有一个身份定位,我大概是那种‘看客’或者‘吃瓜群众’吧,所以,电影里面的那些人物,他们的故事我没有经历过,但是却能够从中找到记忆当中这些人物的原型。”

    “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之处,大概就是在于,它能让每个人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许是男主角,或许是女主角,或许是那些年被很多人追过的那个女孩,又或许是那些年,没有被人追过的女孩,而我,大概就是电影当中,坐在那个镜头以外的角落的人吧。”

    “这大概就是我看完电影之后的失落和羡慕吧,或许真的像林霄说的那样,青春不傻逼,岁月怎牛逼?我的青春不傻逼,所以回忆起来记忆深刻的往往都是别人的故事。”

    京华传媒大学电影学刊物《现代电影》在首刊上也刊登了一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影评。

    “《那些年》这部电影,虽然是一部中小成本的电影,但是老实说,这部电影的宣传做的非常不错,这或许也是林霄的电影的特点吧,未拍先火,一首《那些年》同名主题曲,几首缅怀青春的歌曲,在电影点映之前,就营造出来了一个“怀念青春”的氛围。

    为此这部电影在点映之前,就备受关注,不得不说林霄打的好算盘,高校点映,将首批观众针对性地面向我们的大学生。

    说实话,从电影的角度看,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很难被称得上优秀,和台词中反复出现的“幼稚”一样,它的电影技法也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和林霄此前拍摄《暗战》的水平,感觉差了许多。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回来以后时常想起它,有强烈的再看一遍的冲动,因为电影院散场时零星的掌声和一整片的低低的哭腔,这令我非常讶异。

    当然了,综合来讲,这部电影还是能够称得上优秀的,因为情感,因为回忆,因为真诚。

    因为这部影片本身就不是一部需要炫技的影片,而是一部情怀,一部回忆,一部关于青春的那些事。

    因为我们的每一个人的青春都是这样的。虽然有些剧情,略显夸张,但是除此之外,大多数我们都经历过。

    我们也光着脚丫并排坐在操场边的旗杆下聊未来,也折过小船灯放到学校边哄臭的河塘里,也在大雨倾盆的夜晚狂按她家楼下的廊灯,也在地震来临的当口疯狂地把手机打到没电;

    我们在女生面前,变过魔术,写过情书,打过篮球耍帅,借过橡皮搭讪;

    我们拔过喜欢的女孩的自行车的气门芯,剪过喜欢的女孩的马尾辫,用圆珠笔画花过她的白衬衣,也抓过小宠物放到她的抽屉中;

    我们会故意留下来和她一起值日,故意提着沉重的水桶从她面前走过,故意理直气壮地和她吵架,故意绕个弯骑车——跟在明明放学不同路的她的身后;

    我们在她伤心时一起落泪,在她高兴时一起大笑,在她难堪时为她解围,在她离开时默默祝福……

    我们都在青春的当下,期待快快长大,又在长大的当下,感动自己的青春……

    电影里面的那段用平行世界,现实世界,时空交错的镜头转换,是用一种很微妙的方式表达一种种如果:

    如果青春可以再来一次的话,我会珍惜。

    如果曾经的那个好女孩没有走,好好对她。

    如果兄弟再让我递情书,揍丫一拳。

    如果还是那样的一个夜晚,我会说出“我喜欢你”四个字。

    如果她哭了,吻她,如果她笑了,吻她,如果她什么都不做,吻她。

    如果你说,现在就可以告诉我答案,我一定说好,我要听……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青春一样是现场直播,没有彩排的机会,所以最后留下了一双双红着眼眶的眼睛,因为那也是他们的青春啊。”

    学校是学生聚集地,口碑发散发酵自然也是最快在学生圈子里面,然后再扩散到外界。

    总体上来说《那些年》的提前释放口碑的目标,已经初步达成了。

    当然了,《那些年》接下来的点映还是需要经受考验,毕竟学生天然的对校园片更容易产生共鸣。

    而接下来的点映需要接受的是来自大众的考验,这一方面《那些年》或许未必能够像之前那样如鱼得水了。

第611章 如果。。。。() 
第二轮点映,不再局限于高校,当然了,本身对这部电影感兴趣的,也大多都是林霄的同龄人。

    事实上,《那些年》因为是林霄本人主演的,所以,在很多人看来,就算剧情再差,也照样有粉丝买账。

    没办法,谁让林霄虽然不是偶像派,但是人家是实力偶像派。

    林霄的人气比那些流量明星还高,这一点,而且难得的是,林霄的粉丝群体,不像流量明星那样,nc粉居多,这就很给力了。

    事实上,林霄此前的电影,屡屡大获成功,自然而然地也吸引了不少人想要去研究,其电影成功的秘诀。

    《无间道》和《暗战》这两部影片比较不同,不太好说去研究,因为不太具备可复制性,但是此前的《羞羞的铁拳》和《我的野蛮女友》却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这两部影片的受众都是年轻人。

    在高校点映的时候,《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可以说是口碑爆棚,而且好评如潮,差评很少,当然,这也可能和会去观影的一部分是林霄的粉丝,一部分是对这类影片感兴趣的,所以自然而然地对这部影片比较容易接受和产生共鸣点。

    但是在第二轮点映之后,《那些年》的口碑就开始出现了两极分化。

    是的,就是两极分化。

    王举可以说是老牌影评人了,他对林霄倒是没有什么恶感,起码林霄的一些歌曲,特别是华国风的歌曲,他还是比较喜欢的。

    像王举这样的真正的老影评人,相对来说,比较专业,一向比较爱惜羽毛,不会因为谁给的钱多就吹,给钱少,不给钱就贬。

    不过,老牌影评人也有个很让电影人不喜欢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很较真,在他们眼里,甚少有什么好电影。

    当然了,在商业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像王举他们这样的老牌影评人,生存的也越来越艰难,其实华国一直以来,影评人的地位都不是很高。

    更别说,现在很多影评人,基本上是拿钱办事,所以权威性也越来越低,当然了,有那么个别的影评人,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

    王举在老牌影评人当中,算是名声比较响亮的,一直以敢说,能说,言辞犀利著称。

    虽然他们的观念,有时候让很多吃瓜群众觉得,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但是还是有一部分铁杆拥趸的。

    对于《那些年》王举之所以产生兴趣,是因为导演主演都是林霄。

    之前《暗战》的水准,在王举看来,对于林霄这样一个第一次执导电影的新人导演来说,已经非常难得了,他还在个人专栏上很是夸了几句。

    坐在电影放映厅内,王举转头四望,上座率很高,几乎满员,不过,想想林霄的人气和之前《那些年》的宣传力度,倒是也能够理解。

    王举在影院里,算是比较特殊的,特殊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年纪比较大。

    电影开始了。

    电影开篇,王举没有听过《那些年》这首主题曲,自然没有被剧透,所以他对第一段开篇的制造的悬念,还是点了点头。

    只是很快地,王举就皱起了眉头,特别是看到林霄饰演的学生等人在下面看着老师打手枪的画面。

    王举一下子对《那些年》的评价就下降了好几个等次。

    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恶俗和低级。

    不过,作为影评人,王举虽然这么想,但是还是耐心地看了下去,只是越看,王举就越是皱眉头。

    因为他发现,前面的大半段剧情,都很是枯燥无味,只是让他更加难以忍受的是,其他年轻人观众,却是看的津津有味,是不是地还爆发出笑声,他很不理解,那些低俗,恶俗的桥段有什么可笑的?

    甚至于哪怕是到了结局部分,依然还是恶俗的强吻新郎,还给了两个大老爷们吻戏特写,王举叹了口气,这部电影,他真的有些不知道,好在哪里。

    特别是影院里面的这些个年轻的观众,竟然还被感动哭了不少。

    王举特别不明白,特别感到茫然的是,那些他认为低俗,恶俗的桥段,反而是影院里面,笑声最大声的地方。

    这也让王举越发地对这部影片产生了厌恶感。

    青春?难道青春就是充满了这种恶俗,低俗的东西?这是谁的青春?如此低俗的东西,难道就是所谓的青春?

    出了影院回到家中,王举打开电脑,新建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