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猪手,蟹黄酒-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摆明了是要坑害兄长。这等人简直是不忠不义不孝不悌!”
王夫人脸色不变,淡淡听着,一边听一边喝茶,心中只管为宝玉即将娶亲的时候筹谋,哪里有空管薛姨妈家的闲事?
倒是一边服侍薛姨妈的丫鬟文杏,听了薛姨妈这话,心中好生惊讶。回想起当日众人为了争抢这铺子,着实费了许多口角。王夫人原本是不常同王子腾夫人走动的,为了这个缘故,特地搬了她过来说项,又装疯卖惨,说什么薛蟠指着这铺子做聘礼,拼命劝说宝钗为了哥哥放弃铺子。犹记得当时宝钗支支吾吾,似有未尽之意,一概被薛姨妈无视。眼下薛姨妈如愿以偿,因铺子稍有不顺心,反倒埋怨起女儿来。这等出尔反尔,厚颜无耻,便是文杏是个小丫鬟,也颇为不耻。
文杏中途出去时候,就将所见悄悄地同要好的丫鬟婆子们说了,丫鬟婆子们一个个摆手偷笑道:“你才知道她呢?这位自死了男人后,是越发的糊涂了。原本有大小姐出面兜着,如今逼走了大小姐,只怕更糊涂的事情都做得出来呢。”
想了想又道:“其实就算没有忠顺王爷府的人上门勒索,那铺子也被大爷糟蹋得七七八八了。听说整个乌烟瘴气的,里头的人走的走,散的散,稍有本事的人,谁肯在那里受气?只恨咱们这些都是薛家的世仆,脱身不得,不然也早另投了出身,又怎会在这里受这些窝囊气?这位连大小姐都能逼走,可见是天底下头一号糊涂人,还指着她给你好处不成?”
众仆妇聚在一处,窃窃私语,忽又有一人高声说道:“诸位,咱们说归说,只有一样,万万不可传出门去。大家都知道,大小姐那个人,是最懂事不过的,薛家但凡有事,她都会冲到头里,苦心筹谋。如今她被那位逼到那步田地,若是心软回头,没准还会生出什么事情来。果真大小姐被逼死了,岂不是咱们的罪过?”
众人纷纷应道:“正是。别的不说,单说那三击掌后,大小姐与薛家更无干系,平日里常用的钗环等物都未带,换洗衣服也没有,就被赶出门外。幸亏姚先生公道仗义,讨了张嬷嬷、莺儿等人的卖身契去,否则就算嫁到那什么姓冯的家里,也会遭人看不起。如今薛家遇到事情,难道还能像从前那般劳烦大小姐去?”
又有人道:“这个道理极是。大小姐既离了薛家,眼看就要出嫁的人,万万不能拿了这个事情烦她。”又沮丧道:“大小姐在家时,我等皆受她恩惠。可惜命不好,当日姚先生怎地不把我等也要了过去?”
薛家薛姨妈才能不过尔尔,治家无能,偏又是薛家主母,故而薛家的家长里短,时不时就流传了出去,为外人所耻笑。只是这次,只因薛姨妈做事太不得人心,被忠顺王爷府勒索正是报应不爽,众仆妇甚觉大快人心之余,又怕宝钗知晓后为难,居然难得的对外缄默起来,一晃数日过去,皆未走漏半点风声。
故而宝钗对薛家遭忠顺王府下人勒索一事,毫不知情。薛姨妈倒是心疼这两只会下金蛋的母鸡,但是她总觉得自家儿子有本事,就算天底下人都晓得薛蟠其实最不中用不过,她也总觉得薛蟠比宝钗要能干得多,就算一时不中用,但早晚会中用的。正是抱了这个心态,她压根也没打算求宝钗。能够不给嫁妆把宝钗打发出去,薛姨妈正暗暗遂心呢,又怎么会再给自己寻不自在?
薛姨妈信任儿子薛蟠,把这两个铺子交给薛蟠处理。薛蟠原本就嫌人手不足,拙于应付,此时被忠顺王府的人勒索,更是雪上加霜。薛蟠哪里懂什么生意经,无非仗着自己是王子腾和贾府的亲戚,还有就是薛家从前皇商时候的人脉胡作非为罢了,如今有人仗着忠顺王爷府的势力勒索于他,他简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薛蟠虽然无能,却是个好面子的人。薛姨妈既如此倚重,薛蟠也不好明面上说自己如何如何束手无策,面上哼哼唧唧不置可否,一转头就寻他那群狐朋狗友应对。他自从投奔了冯紫英、贾珍等人后,每日里当个出钱的冤大头,自以为颇受倚重,此时自然想求冯紫英出手。
谁知冯紫英听了他如此这般说了一通,皱眉道:“不过是两个铺子,舍了便舍了,大丈夫在世,为的是功名大事,千金散尽还复来,何必为这些小钱斤斤计较?”原来冯紫英这些日子为了筹划举事,从薛蟠处耗用了不少银子,只当薛蟠是借机敲打,故有此答。
贾珍却素来知道薛蟠甚深,知道他是个没心机的,然而忠顺王爷府上的事,贾珍一个赋闲在家的一品将军如何有法子料理?故而只是笑着说道:“前不久忠顺王爷府上的长史官来那府里寻宝玉,说宝玉拐带了他们家的戏子琪官,这原本多大点事?可是只因同忠顺王爷牵扯起来,这罪责到底不是那府里担当得起的。故而我那政老叔少不得狠狠责打了宝玉一顿,惹得整个荣国府天翻地覆的,所为何来?不过为了好交差罢了。宝玉是北静王爷座上宾客,犹自难撄其锋,更何况你我?依我说,钱财都是身外物,不过两个铺子,舍了便舍了。”
薛蟠不好明说这两个铺子得利如何丰厚,见冯紫英、贾政等人皆是如此说法,初来懊悔,紧接着又坦然起来,暗道连冯紫英、贾珍那般能干人皆是束手无策,自己又如何有办法,故而遂也将这两个铺子置之不理,索性寻了中人,将那铺送与忠顺王爷府的来人。
却说那来人不过是忠顺王爷府上一个寻常管家,豪奴仗势欺人而已,原先宝钗用一件慧纹已是堵住了他的嘴,又兼林之孝一家暗中寻了人说项,此事本告一段落,忽闻薛家出了这等奇事,将个能干的薛大姑娘逐出家门,这人料定了薛家主事昏庸暗昧,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上门勒索,谁知薛蟠干脆利落地将两间铺子相送,正是意料不到的喜事。当下正是助长了豪奴敲诈勒索的气焰,柿子拣软的捏,自是寻常之理,故而从此这豪奴之流认定了薛家好欺负,从此变了法子勒索不断,这是后话。
宝钗是直到薛蟠将铺子连同契书一起送出去的时候,方知道此事的。原先在铺子里做活的人拖家带口来投奔,宝钗听说事情原委后气不打一处来,却早就来不及了。
宝钗苦笑着向诸人说:“我离家之时,两手空空,眼下不过赖师父和姚先生收留,勉强度日而已,身边更无产业,又怎能安置诸位?”
谁知正说话间,姚静已是走了出来,向她言道:“虽是如此说,不过宝姑娘于生意经营一道的本事,我是极佩服的。先前同宝姑娘合作,获利颇丰,眼下仍旧愿意将手中银钱交于宝姑娘打理。既是如此,做生不如做熟,这些人难得既来投奔,又是你平日里用熟了的,脾气秉性最清楚不过,何不趁了这个当口,另起炉灶呢。”
宝钗见姚静如是说,心中也是感慨万千。想当初姚静对她颇有敌意,如今却一副将身家全盘交付的态度,她一时倒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最开始三击掌净身出户时,宝钗还为姚静横插一杠,硬要分走那两间铺子的利润而略有微词,然而其后姚静屡次出头,收留于她,又替她将从前那些用惯了的部属一一招揽来,宝钗心中也就不好埋怨了。
“但我既然已经应承了冯家,早晚还是要嫁给他的。若是冯家他年回金陵城,我少不得也要跟随,才是正理。”宝钗道。
姚静秀眉一挑,颇不满意。在她看来,当年号称要嫁给冯渊,不过是权宜之计,想不到薛姨妈居然这样狠毒,全然不顾母女情分,公然将宝钗驱逐出门,从前因为权宜之计促成的婚约还有必要遵守吗?那个冯渊是个男女通吃的主,当年看上香菱就号称不再娶第二个妾室,后来窥见宝钗颜色丰美,便不顾死活缠了上来,可见没有自知之明之至,这种百无是处的主儿,居然要和宝钗结为良缘?岂不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依我说,莫过于取消婚约,便同你师父还有我住在此处,将来林姑娘若想见你时,也方便走动走动……”姚静劝道。
宝钗摇了摇头:“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既已经应承下来,除非冯家主动取消婚约,我怎能食言。更何况,黛玉她也是要嫁人的。心思太多了反而不好。倒不如长痛不如短痛,我远赴金陵,她仍旧当她的宝二奶奶,岂不是一桩美事?”
姚静急得直跺脚,暗道朽木不可雕,孙穆在一旁听着,却知道似宝钗这样的性子,既然承诺下来,势必会一诺千金,实在无从劝解,于是笑着说道:“虽是如此说,可是林姑娘离开之时,将一万两银票放在我这里,讲明了是要等你另起炉灶时候入伙凑份子的,难道你竟要辜负她的一片心意不成?”
第156章 v章()
这下子宝钗愣住了。
若这话是姚静说的,她或许还会质疑一下其中的真实性。但是这话是她的师父孙穆说的。据宝钗所知,孙穆在她面前从来不打诳语。
若是黛玉果然有意等宝钗另起炉灶时凑份子入伙,宝钗自然没有要辜负她的道理。更何况宝钗知道前世里贾家的遭遇,她先前同意黛玉凑份子分红利,原也是为了将来入不敷出之时考虑。
“既是如此,少不得我先把铺子开起来,若是他日回金陵时,便转交给师父好了。”宝钗想了想道。
姚静笑了:“眼下你虽没什么本钱,但单凭了这生意经营一道的本事,也该算一个技术入股,便算你一成的股份吧。”
这是姚静事先和孙穆商量过的。收留宝钗之后,她本欲将装作蛮不讲理从薛家分得的万两白银直接交还宝钗,却被经验老道的孙穆阻止了。孙穆说薛家薛姨妈甚是糊涂,只怕是反复无常的人,这般匆匆将宝钗的财物交还,只怕薛姨妈又生出什么幺蛾子来,又恐宝钗是太过老实厚道,不忍薛家人受难,意气用事补贴娘家,反而白费姚静一番苦心。姚静听说后也深以为然,故而此番不提交还万两白银的事情,只说给她一成的技术入股。
对于宝钗而言,技术入股的说法自是新鲜。不过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望文生义并非什么难事,不过稍作适应后,宝钗欣然相从。
于是宝钗、孙穆、姚静、香菱、刘姥姥等人围坐一堂,孙穆又下帖子请来了赵芳,到了后头莺儿、茜雪、小红等人也被拉进门来,一起讨论。
按照姚静和香菱的意思,莫过于将那食肆的生意继续下去,刘姥姥尝尽了棉布店的甜头,言说棉布是城里的贫苦人家和乡下人都用得着的,经济实惠,小本生意便可赚不菲的收益;赵芳是京城中出名的绣娘,一心想继续老本行,却苦于和众人不熟,没有立场说话。
众说纷纭,一时间理不出个头绪了。姚静的所谓民主议论大会宣告失败,自己也觉得一个头两个大,心中烦躁,遂将所有事务推给宝钗:“宝钗是经营者,大伙莫过于听听她的想法。”
姚静这么一说话,众人都不言语了。大家齐齐向宝钗看过去。在座诸人要么是受过宝钗恩惠的,要么常年在宝钗麾下当差,又或者是赵芳那般亲眼目睹过宝钗发号施令的人。她们对宝钗的话自是信服非常。
宝钗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据我从公说来,香菱于烹饪确有几分天赋,但那黄金丝的生意,不过是小本生意,京城又有多少人家,能天天靠吃黄金丝过活的?余者猪手、卤肉之类,味道虽美,但只是路菜,一般人家也不是做不来,利润到底有限。”
她这般说得香菱频频点头,便是提出黄金丝、为此自傲不已的姚静,也不得不承认宝钗所言极是。黄金丝就是薯条,后来经香菱改良,又有油炸山芋等物,皆是高油高盐的东西,油盐在这个年代却是稀罕物,盐政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不顾朝廷禁令、贩卖私盐的盐帮,也从中获利颇丰,赚了个盆满钵满。穷苦大众尚未温饱,每日为了果腹奔波,怎有闲钱去买这些成本不菲的风味小吃?至于高门大户人家,食不厌精,讲究一个色香味俱全,有的时候菜的味道未必绝佳,但是其中的花样却是多得很,炸什么螃蟹馅儿的面果子,煮什么荷叶汤,吃一点茄子都要拿许多只鸡来配。说白了,高门大户的设宴时候的吃食,绝对不是香菱凭了天赋能做得出来的,日常吃食自有世仆去做,黄金丝和猪手等物,或许能博他们一时新鲜,不过若要拿这个来赚钱,只恐难得长久。
“不过我倒是想着,以姚先生眼下在京城里的名气,倒可以同香菱联手,鼓捣出什么药膳来。配方不求奇险,但求无功无过,凭着皇太妃娘娘对姚先生的信赖,只怕富贵人家的夫人肯出银子的不少。”宝钗见姚静有几分郁郁不乐,微笑着提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