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科学的原始人-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个的草垛子被码得整整齐齐,摆放在村子附近不碍事的地方。
这片草原的杂草并非是剑茅草。
一路走来,王伟发现,剑茅草好像是山谷里面的特产,在山下并没有见到过。
好在从山上下来的时候,那些收集起来的草籽也被带了下来。
在小河附近,王伟特意让人开垦了一块土地,将一部分草籽种了下去,想要看看,这些草籽能不能在山下的土地生根发芽。
除了草籽,山上的竹根也被挖了不少带了下来。
这些竹根,也被王伟种在了距离村子不远的地方。
王四五在小河旁边划了几块池子出来,此时此刻正在带着族人挖掘的。
这些方池,主要是用来打泥胚的。
王伟告诉他,等到方池建好之后,将会在小河的下游用泥胚盖几个大点的窑炉出来。
窑炉自然不仅仅是用来烧陶的,更重要的作用,就是用来烧砖。
这片新的营地,虽然地理环境非常好,但是四周却是无险可守。
如果有什么野兽识破了村中用来威慑的霸王龙只剩下了一个头颅,对村子发动攻击的话,那村子几乎没有任何的防守优势。
所以,相比于土墙和木墙来说要更加坚硬的砖墙,是必不可少的防御手段了。
当然了,砖墙的建造,是少不了水泥的。
水泥的烧制方法,王伟能够通过系统进行学习,但是在前期,没有那个精力和人力去折腾水泥的时候,其实也有不少的东西可以进行代替的。
其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石灰砂浆来充当混凝土了。
石灰砂浆的材料很好获取。
小河里面,就有许多的沙子,至于石灰,则更加简单了。
烧石灰的方法,比烧制陶器要更加的简单,需求也更加的低。
只要有足够的材料和人力,谁都能够将这件事干好。
而烧石灰所需要的材料也十分容易获取。
像是石灰石、白云石、白垩,甚至一些动物的甲壳都能通过焚烧,获得生石灰。
而这些材料,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材料之一了。
就像是村子东面的大山,能够用来烧石灰的石头,绝对是随处可见的东西。
伐木,建房,挖土,割草,垦荒。
种种的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去做。
村子里面,除了正在牙牙学语的小孩,和难以弯腰的孕妇,剩下的人,都被抽调出来帮忙了。
尽管如此,人手也是远远不足,王伟只能先以最为重要的事情来做。
整个村子,如同一个上满了发条的机械一样飞速的运转了起来。
新的村子,几乎一天一个变样。
割草的族人,每发现一种新的植物,都会连根挖起来,带到王伟的面前。
这些植物,如果没有伤到根系的话,就能够用系统对其进行鉴定。
没用的植物自然不需要理会,至于那些有用的植物,则会被王伟挑选出来,移植到村子附近,供族人辨认。
只可惜,茫茫的草原看上去生机勃勃,但其实,植物之间的地盘竞争,往往比动物界更加的惨烈。
整片草原,在无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往往只有那么几种植物,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得以繁衍生息。
在草原刚刚形成的时候,肯定是百花争艳,无数的植物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相互生存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繁殖速度快,排外能力强,具有优良抗性的植物,最终数量会越来越多。
土地里面的养分,在没有肥料的情况下只有那么多。
那些稍显娇贵的植物,在抢夺不过其余植物的时候,获取的养料和水分就会越来越少,没有了养料和水分,它们就会越发的枯瘦,最终,整片草原只会留下一些生存能力强的植物得以生存下去。
这种人类看不见的养料抢夺战,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才会显出成效。
但是一旦战败,那面临的下场,就是在这一片土地,彻底的绝迹,没有丝毫的活路。
让王伟失望的是,这片草地,绝大多数的植物,都是没用,或者用处不大的杂草。
只有两种植物,对于村子来说,稍微有些用处。
其中一种,能够止血,而另一种,有着轻微的消炎功能。
止血的那种植物,效果并不如剑茅草,等到剑茅草在这山下落地生根之后,它的用处,基本上是可有可无了。
至于能够消炎的那种植物,用处更是不大。
因为它的功效很弱,如果非得来个对比的话,消炎的能力,和金银花差不多。
如果身体里面有炎症的话,煎水喝能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王伟来说,他迫切需要的,是能够给外伤消炎的,很明显,这种植物并非是他所需的。
剑茅草的草籽被种下去后,每天王伟都会派人为其浇一遍水。
对于王伟的这种行为,族中没有几个人能够理解。
草就是草,天生地养的东西,难道浇水,就能够让它快速的生根发芽吗。
而且在很多人看来,剑茅草虽然适合编织草鞋,但是现在村子里面的兽皮十分的充足,完全可以使用更加坚固耐磨的皮鞋,完全不需要费时费力的去种剑茅草。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剑茅草的用途,并非只是用来编制草鞋。
如果它只有这么一个用处的话,王伟也不会辛辛苦苦的收集草籽,并且将其带到山下来的。
剑茅草的叶片坚韧耐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植物纤维非常的坚韧。
如果深入了解的话,就会发现,它的植物纤维,同亚麻有些相似。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种比亚麻更加适合人类使用的植物。
人类种植亚麻的历史,科学家们推断,可以追溯到一两万年以前。
而有证据表明的确切种植历史,也有三四千年。
亚麻的用途非常的广泛,制丝,织布,甚至制作纸张都能用得上。
而剑茅草的植物纤维,强度相比于亚麻,在系统鉴定的数据上来说,要更加的结实且有韧性。
所以王伟相信,剑茅草制作出来的布料,应该比亚麻制作的布料更好。
坚持不懈的浇灌,最终致使泥土之中,有新的生命冒了出来。
但是让王伟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最先从泥土中探出嫩尖的,并非是剑茅草,而是同样被族人用河水不断浇灌的竹根。
第一百六十六章 烧砖()
在地球上,充斥着无数的鸡汤文,而其中,一些文章根本就经不起事实的推敲,但始终被人深信不疑。
就好比竹子,大家都说,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才能长出三厘米,但是在四五年后,它就能够以每天三十厘米的速度疯长,短短几周的时间,就能够形成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
并且告诉大家,竹子在最初的四五年中,一直在不断的扎根,将根扎到更深的地方,汲取更多的养分。
然后,用竹子的这种精神,告诉大家什么叫做厚积薄发,为那些长在城里面,从未见过竹子的小盆友灌上满满的一锅鸡汤。
但其实,这种文章,写得全特么的是扯淡。
竹子的生长,根本就不需要四五年的等待,只要竹根上面有笋芽,外加上足够多的雨水和合适的气候。
任何季节,任何时间,竹子都能一天给你长出三四十厘米的长度。
兽潮的时候,山谷里面的竹子被兽群给啃完了。
但是埋在地下的竹根,却能够幸免于难。
迁徙的时候,很多的竹根,都已经重新开始发芽出笋了,王伟相信,要不了多久,山谷里面,会成为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
而走的时候,王伟也挖了许多竹根带了下来。
怕的就是,山下的竹子品种和山谷里面的不同,竹壁没有那么厚,做出的弓箭,威力不够强。
而这次移栽之后,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还不足一周的时间,在族人的辛勤浇灌,外加上合适的气候的影响下,短短三四天的时间,一个个尖尖的,如同宝塔一样的小笋芽,便会破土而出。
看着遍地的笋芽,还有不远处没有丝毫动静的剑茅草种植地,王伟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无心插柳柳成荫。
对于竹地的浇水,在王伟的吩咐下变得更加的勤快了。
从一日一浇,变成了一日三浇。
而地里的竹笋,也不负众望,一日一变样,短短三天的时间,便差不多长有一人高了。
就在粗竹茁壮成长的时候,地里的剑茅草,才姗姗发芽。
两种重要植物的成功移植,对于村子来说,是一个好的兆头。
留下来的剑茅草草籽还有许多。
但是村子里面,已经找不出来更多的垦荒和负责种植的族人了。
同这些植物一起茁壮成长的,还有村子里面的木房。
三十多间用来居住的木房,呈圆形围绕着村子中间那个挂起来的霸王龙头。
而这些木房的外面,都糊上了掺着杂草的湿泥。
被太阳烘干之后,这些泥土紧紧的贴在木质框架的外面。
相比于外面的骄阳似火,木棚里面凉爽怡人。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木屋之中的光线太差,从太阳下面进屋的话,眼睛需要好半天的时间才能适应屋中的亮度。
沿着木屋略带坡度的房檐,是特意挖掘出来的排水沟。
建造木屋的时候,特意将地基提了起来。
一旦下雨,雨水就能够顺着水沟流到小河中去,然后再顺着小河,汇入湖泊中去。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木屋的房顶。
干草铺成的房顶不仅不防火,防水能力也不怎么强。
小雨的话倒是没有什么问题,顺着杂草流出来的坡度,很快就能流到低的一侧。
可一旦碰到大雨,那雨水绝对会渗透过去,在屋中漏水的。
松叶曾跟王伟建议过,用稀泥和杂草搅拌在一起,铺在房顶的话,虽然并不能完全杜绝漏水的事情,但应该比只铺干草要强。
不过这个建议直接被王伟给拒绝了。
还是那个原因,小雨的话,这种做法同只铺干草的区别不大。
一旦碰到大雨,那屋中就不仅仅是漏水了,更有可能会直接漏稀泥。
就在木屋建好的时候,按照王伟的指导,王四五带的那组人,也用泥土堆砌出来了一个简易的砖窑。
砖窑的建造非常的简单,无非就是用来烧砖的窑洞和一个烟囱。
窑洞越多,一次烧的砖数量也就越多。
但通常情况下,砖窑要么是用砖块直接建起来的,要么就是用石头堆砌出来的。
可是现在,在材料不足的情况下,王四五建造的砖窑,只是用泥土堆砌的。
泥窑的强度,和砖窑比起来差了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大小和乡下那些窑洞比起来,也小了足足一半。
这样的泥窑,一次性可以烧制的砖块,也会少上许多。
而且最主要的是,这种泥窑,几乎不能重复使用,烧过一次之后,估计就会坍塌的。
但是对于王伟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只要泥窑能够烧出来一批砖块,那就能够利用这些砖块,建造一个真正的,能够重复使用的砖窑。
这个问题就像是村子第一次打铁一样,涉及了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不过最终,不论是打铁还是建造砖窑,都让王伟找到了替代的方法。
木质的砖坯模子被做了出来。
四四方方的模子下面铺着木板,在模子里面倒入和好的河土之后,用木板压实铲平。
以前能够制作砖坯的机器没有普及的时候,乡下烧砖都用的是这种手工的方式打的砖坯。
为了使得砖坯被压得更加的瓷实,甚至需要用木锤去敲击模子里面的泥土。
但是很明显,以原始人那强大的力量来看,敲击的这道工序很明显可以省略了。
两块木板压下去,泥土就会被压得严严实实,铲去毛边后,倒出来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砖坯了。
这些砖坯,经过简单的晾晒之后,便被送入了泥窑之中。
依次交错重叠的摆放整齐之后,便开始堆积燃料了。
燃料摆放的地方,是在砖坯子下面的炉膛之中,烟道和火道,都是走在码好的砖坯子之间的。
在窑炉的旁边,是一排顶上铺了兽皮的木棚。
而在木棚的下面,有着堆积如山的木炭。
这些木炭,是窑炉十几天不熄火的重要保证。
王四五带着几个人,需要昼夜不息的观测炉火,以确保,能够不出任何的纰漏。
第一百六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