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系统-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伟民在考虑了一会后建议:“陛下,如果帝国要了葡萄牙和比利时的殖民地,德国人也会感觉到威胁,我看咱们还是接受置换要求,不过也不能便宜了英国人,咱们要求整个阿拉伯半岛和阿富汗,英属印度这边咱们还要旁遮普邦以及拉合尔以北的所有地盘,这样的话咱们与西疆特区就连在一起了。”
听陆伟民这么一说,大家都一起叫好,要是这样的话,那对帝国的形势非常有利。
陆伟民接着说道:“帝国目前还是好好经营亚洲的势力,把非洲让给英国人,德国人感到英国的压力,自然会爆发矛盾,欧洲战争的几率会大很多。”
华国强说道:“这样的话就把帝国与德国的矛盾转嫁给英国了,总参谋长这坑挖的妙。”(。。)
第三百九十三章英德之争()
谢谢书友仕途红尘的打赏,谢谢订阅,谢谢打赏!
。。。。。。。。。。。。。。。。。。。。。。。。
波斯湾沿岸地区的阿拉伯半岛、科威特、伊朗南部和阿富汗,属于英国的总面积为400万平方公里左右。
葡属东非的面积为80万平方公里,比利时属刚果的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吉布提的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合计面积为万平方公里。
英属印度的面积为401万平方公里,夏帝国占领的面积为05万平方公里,剩余的面积为196万平方公里。
如果英国想与夏帝国置换非洲的三处殖民地,必须把亚丁等殖民地全部给夏帝国,还欠缺10多万平方公里。
阿拉伯半岛上还有很多地盘都不是英国的地盘,夏帝国只是追求名义上的占有海湾地区和阿拉伯半岛,就没有与英国计较。
英国则不想再补给夏帝国土地,想把奥斯曼帝国的巴士拉、巴格达和摩苏尔地区都算成英国的地盘,并且还不想把红海沿岸的地盘转让给夏帝国。
英国人也看出来了,要是把比利时属刚果置换给英国,那英国从非洲北部的埃及、苏丹、比利时属刚果、北罗得西亚、南罗得西亚和南非就连成一条南北通道,修通从北部开罗到南部开普敦的铁路。
要是再把葡萄牙属的东非殖民地置换成英国的,葡萄牙就失去了在北罗得西亚、南罗得西亚修筑东西铁路的权利,方便英国“开罗…开普敦计划”的实施。
而且在置换土地置换,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就连成了一片,可以逐渐蚕食其它国家在非洲的殖民地。
所以,英国极力的给夏帝国施加压力,想在不多付出土地的基础上置换到处殖民地,既能让英国获得最大的利益,又能把夏帝国的势力阻挡在非洲之外。
对此,夏帝国的外交大臣华国强非常生气,就拒绝了英国的要求,决定按照总参谋长陆伟民的建议,把德国拉到自己的阵营。
华国强紧急召见德国驻上京大使施特莱斯曼。
为了打破英国人的美好计划,同时加深德国与英国的矛盾,华国强决定把比利时属刚果的刚果河北岸的土地与德国太平洋上的殖民地进行兑换。
刚果河北岸的土地不仅土地肥沃,矿产丰富,水运交通便利,而且正好与德属东非相连,非常适合德国人经营。
如果与德国人兑换成功,则正好打断英国人的“开罗…开普敦计划”。
华国强与施特莱斯曼大使讲完土地兑换条件,并许诺他,要是兑换成功之后,可以用中华帝国的胶澳租借地与夏帝国进行技术交易。
施特莱斯曼非常高兴的接受了华国强提出的土地置换方案,这样的话德国的殖民地不仅没有减少,还能增多一部分,而且与德国现有的殖民地连成一片,方便管理,更重要的是能破坏英国人的计划,如果英国人的“开罗…开普敦计划”实施之后,肯定会对德国的殖民地造成很大的威胁,这样的话就把英国的威胁消灭在萌芽之中了。
施特莱斯曼大使把土地置换计划汇报到国内,德皇威廉二世非常赞同施特莱斯曼的决定,这项决定不仅能给德国带来更多的殖民利益,而且使得英国的如意算盘落空。
为了使得土地置换顺利进行,德国还联络葡萄牙人一起抵制英国人的自私行为。
当初葡萄牙虽然取得了在北罗德西亚和南罗德西亚间修筑铁路、公路和电报线以维持有限联系的权力,但是并不被允许在赞比西河北岸拥有特殊权利;1891年6月11日的协议,使得葡萄牙王国的国际声望严重受损,葡萄牙政界认为这是“英国针对其古老盟友的最无耻和臭名昭着的举动”,它被葡萄牙共和党引为国耻,并导致政府垮台。
现在能阻止英国人的“开罗…开普敦计划”,不仅能报当年的仇恨,而且能减少英国对葡萄牙属西非的威胁,所以葡萄牙人与德国人一拍即合,葡萄牙人支持德国与夏帝国进行土地兑换。
葡萄牙人在德国人的怂恿下,与法国人进行联系,不能让英国在非洲一家独大,要破坏掉英国人的“开罗…开普敦计划”。
法国人认同葡萄牙人的观点,要是英国实施了“开罗…开普敦计划”,将会对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造成威胁,且使得法国的殖民地失去继续扩张的可能,所以也不愿意让英国人得到吉布提;更重要的是吉布提在夏帝国控制之下,将来欧洲联军打败夏帝国后还能收回吉布提,要是被置换给了英国,以后即便是打败了夏帝国,也收不回吉布提殖民地了。
而且法国人还希望英国用英属索马里补全欠缺夏帝国的土地,不能让法国、比利时等联军同盟国吃亏,而英国自己赚便宜,而且法国内心的想法是,只有英国不断在夏帝国手上吃亏,将来才能狠狠的与夏帝国斗,法国才好赚便宜。
在德国人的游说之下,比利时也希望把他们让给夏帝国的殖民地多分给几个国家,只有把各国在非洲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激化,发生非洲乱战,将来他们才与可能收回殖民地,可不能让英国在非洲一家独大。
对此,比利时支持把比利时属的刚果分别给法国、德国和英国各一部分,让矛盾来的更勐烈些吧。
意大利是德国的盟友,现在非常矛盾,既害怕他的殖民地被英国包围,又害怕与夏帝国的殖民地相连,吉布提不管是归英国还是夏帝国,都对他的殖民地造成威胁。
更重要的是,在德国人的外交努力之下,使得俄罗斯帝国对英国之间产生了很大的间隙,英国把伊朗南部、阿富汗和英属印度的北部交给夏帝国,对俄罗斯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其实这也是英国希望借俄罗斯的军事牵制夏帝国在亚洲军事力量的一步暗棋,有了俄罗斯帝国的牵制,可以减少夏帝国对印度的窥视。
只是没有想到,英国的各种计划,被德国充分利用,离间了英国与法国、俄罗斯的关系。
在这次外交战中,德国外交取得多国支持,英国明显被孤立,落入下风,连盟友比利时、法国和葡萄牙都反对他的土地置换计划。
夏帝国坐收渔利,成为最大的赢家,不仅及时通过外交努力转移了与英国的矛盾,而且能得到更多面积的殖民地,在获得整个波斯湾沿岸地区、阿拉伯半岛、伊朗南部和阿富汗之外,还能得到法属索马里和葡萄牙属东非殖民地,在非洲有了立足点,更重要的是打通了到中亚的通道,与西疆特区连在了一起。(。。)
第三百九十四章英国的反击()
德国在这次外交战中大胜英国,使得英国在外交上被孤立,并与俄罗斯帝国等盟国之间产生了间隙,使德皇威廉二世以及总参谋部的小毛奇等人都感觉到德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性,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是自信心爆棚,决定继续执行原来的既定政策,要趁英法衰落之际奋起直追,赶超英法俄,称霸欧洲。
俄罗斯为了保持在波斯湾地区的稳定,加大了对伊朗北部的控制力度,并准备在高加索山脉以南地区以及中亚地区布置重兵,为的就是防备夏帝国。
为了安抚俄罗斯帝国的过激行为,华国强向俄罗斯帝国驻上京大使罗切夫斯基保证,夏帝国在阿富汗的驻军不会超过1个师的兵力,目的仅仅是为了保持交通线的安全和地区的稳定,不是有意与俄罗斯帝国为敌。
对夏帝国的示弱行为俄罗斯帝国当然不会完全相信,他们只是生气英国作为盟国,对这种大事竟然都不通知俄罗斯帝国。
英国首相承担着国内外的压力,十分狼狈,被英国人评为英国史上最糟糕的一届政府。
英国内阁连续召开会议,冥思苦想、集思广益之后,想出几条反击夏帝国的计策,团结所有的欧洲国家,共同对付夏帝国,拟补与欧洲各国的关系,避免英国被孤立。
首先是从军事上考虑,继续宣扬“黄祸论”,并拿出夏帝国的军队数量为依据,只是在亚洲范围内夏帝国就布置了40个军,40多万人,还有齐国5个军,鲁国近00万人的军队,有非常强大的海军,所有的欧洲国家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夏帝国的军事压力,防止夏帝国对欧洲白人国家各个击破;华人有近5亿的人口,可以随时能组织起上千万的军队,在对外作战的时候还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经济建设,是所有欧洲国家都不具备的优势,如果欧洲国家不联合起来,单独面对夏帝国,只有被逐个消灭的下场;
其次,从经济方面考虑,夏帝国占领了世界上众多的殖民地,而又不开放市场,是这次欧洲危机的根源,唿吁欧洲国家团结起来,逼迫夏帝国开放国内市场;夏帝国和中华帝国占有世界上最大面积的土地,人口数量众多,如果夏帝国和中华帝国不开放他们的国内市场,欧洲国家的经济危机永远不会根绝;
第三,从技术方面考虑,夏帝国掌握着世界上最发达的军事技术,为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逼迫夏帝国交出所有的军事技术造福人类;
最后,要打感情牌,英国之所以组建四国联军全是为了欧洲所有白人谋福利,只要打败了夏帝国,欧洲国家就可以重新瓜分世界,占领庞大的市场和廉价原料的来源地。
内阁责成外交部迅速采取行动,扭转英国的被动局面。
外交大臣格雷爵士不负众望,不仅在伦敦召集欧洲各国驻英国的大使,以内阁制定的四条策略反击夏帝国,而且让英国驻上京的大使安德逊召集欧洲诸国驻上京的大使,在宣传英国四条策略的同时,号召所有的白人白人国家联合起来,群策群力,共同对付夏帝国。
意大利这次选择听信英国的威胁论,准备加大在意属索马里的驻军数量,防范夏帝国。
对于俄罗斯帝国来说,不用英国解释他也知道夏帝国对土地的贪婪程度和强悍的军事实力,他们与夏帝国早晚会有一场大战,只是现在欧洲局势并不平稳,而他们的根在欧洲,必须稳定欧洲这个大后方之后才能集全国之力与夏帝国进行决战。
奥斯曼帝国知道英国和夏帝国都不是好对付的国家,不过夏帝国好像更文明一些,只要不招惹他,从不主动攻击别的国家,不过夏帝国更勐烈,只要招惹到他的国家基本是被灭国,根本不讲究什么国际惯例,看来还是交好夏帝国为上策。
荷兰、比利时、葡萄牙等小国,既痛恨英国的自私自利,面对夏帝国又无能为力,要想从夏帝国手中夺回殖民地,只能跟随在英国身后,除此之外别无它法,这就是小国的无奈。
英国一连串的外交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欧洲诸国意识到,从夏帝国崛起之后,不断征战,不断蚕食周边势力的土地,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控制土地面积最多的国家,而且其强悍的军事实力,绝对不是单一的欧洲国家能够抗衡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荷兰王国和比利时王国,所有的殖民地全部被夏帝国抢去了。
在上京各欧洲国家大使的努力之下,他们又迅速达成两项策略,第一,离间夏帝国与中华帝国、日本国、齐国、鲁国和越国之间的关系,只要失去了华人的支持,夏帝国就成为无水之源,只凭夏帝国不到000万的人口就不足为惧了,等打败夏帝国之后,中华帝国没有夏帝国那么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经济实力,也不是欧洲国家的对手;第二,派出间谍策划鼓动和支持朝鲜人、各地土着人起来暴动,反抗夏帝国的统治,削弱夏帝国的军事力量,只要夏帝国地盘上的起义和暴动接连不断,夏帝国就没有精力和实力对外扩张,减少对欧洲诸国的威胁。
德国大使感觉英国的策略是对的,不过不适合目前的德国,德国的既定政策是先战胜英法俄,称霸欧洲之后再采取类似的措施,联合所有的欧洲国家对付夏帝国,当前他的责任还是交好夏帝国,为德国争取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