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1981-第2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中文化在八十年代,那算是高文化水平了,小学毕业的没上过学的,那是一抓一大把,还要再过个两三年,全国才会铺开进行全民扫盲,可想而知此时国民的教育水平是很低的。
刘贵松说道,“是一种可以加工精密部件的先进机床,世界领先水平。对了,你现在在什么部门?”
来小东说道,“跟着我师父,在二点四发动机国产化项目组。”
“是吗,看样子你的技术是很过硬的,一般人可进不了这个项目组。”刘贵松说着拿手比划着,“发动机的许多部件,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来加工,可以大大提高精准度。再比如说,曲轴,这个部件全厂也就你师父可以加工出来,合格率还不是很高,但是如果使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那就是包饺子一样简单的事情了。”
来小东惊呆了:“这么神奇?”
“所以,你有这个文化基础,参加这个培训班,去操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对你个人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刘贵松说道。
来小东毫不犹豫,“我报名!”
“呵呵,开开心心过大年,年后接到通知,你就按照要求报名。”刘贵松笑道。
“明白了,刘技术,谢谢!”来小东感激地说。
摆了摆手,刘贵松说道,“记住,到了红星厂,就是红星厂的一分子,红星厂是大家,每个人都必须为这个大家庭努力工作做贡献。”
“刘技术,我一定竭尽全力努力工作!”
来小东表态,下意识的提了提手里的十斤猪肉。
第385章 要去打仗?()
如果非要对红星厂的布局做一个总结,那么在一期工程里面,除了车间,最庞大的建筑物大概是职工礼堂了。
可惜的是,一期工程还没全部完工,能够容纳上万人同时开会的大礼堂,还在那边加班加点地建造着。事实上,职工大礼堂的正式开工,是在葛大爷这位建筑设计方面的南方泰山北斗到了红星厂之后,才开始落实的。
葛大爷给了决定性的指导和设计,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规划三千人容量一直飙升到一万人。根据李路的要求,设计成巨大的立体五角星。
实际上,就是红星馆的超级版本。
只不过,李路根据自己的优势,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要求,参照了现代化体育馆的一些功能来进行设计,来达到多功能用途这个目的。
光是红星职工大礼堂的投资,初步估算就逼近了一个亿。
职工大礼堂,已经被当成红星厂的标志性建筑物来建造。
因此,在这个大礼堂建成之前,全厂职工大会要么在大操场露天举行,要么就只能在车间里举行。
第一次年终总结大会,选择在了一号车间前面的大操场举行。
省城以及上海除了留下值班人员,其余人员已经全部回家过年。如果加上建筑工程队的人员,红星厂的编制人员已经逼近了一千五百人,光是建筑工程队就拥有七百多人。
盛大的全体职工会议开始,李路却没有参加。
此时此刻,西城区公安分局附近的路边的一家小饭馆里,摆在外面有几张低矮的圆桌子,板凳是三十公分高的小板凳。李路和万山、向平坐在那里一边喝酒一边聊天。
老板端着一盆牛肉出来放在中间,一边用搭在肩膀上的油乎乎的毛巾擦手,一边说,“老三,你们先吃着,我去收拾收拾,准备回村过年了。”
“好的,康叔,你先忙。”老板就忙活去了。
这会儿,就只有李路这仨客人。
“一年前退伍回来,第一顿饭,就是在这里吃的,西城分局副局长梁红兵请的客,当时他是刑警队长。”李路端起酒,和俩老战友碰杯。
“转眼一年过去了,回想起,仿佛昨日。”李路笑道。
向平说,“老李,你忒感触。日子,不就这么过。”
李路摆了摆手,道,“说正事。”
万山说道,“咱们连的老兵,符合条件的,能找到的,就三人。”
向平笑了笑,说道,“不过有一个好消息,那三个人都是老手了,比你提出的要求,还要好上一些。”
“他们的情况都查清楚了,就等你下一步指示。”万山吃了一块牛肉,道。
喝了口酒,李路说道,“过了年,咱们就挨个地把人找到。后天大年初一,你们只能休息两天。大年初二,去陆港大学报到,为期一个月的英语培训班,专门是为你们俩成立的。”
“找个翻译行了吧?”万山一愣,道。
向平却是不等李路说话,反问万山,“你上哪找符合条件的翻译?”
万山顿时语噻。
李路道,“多学点没坏处。这以后,英语会成为你们使用频率很高的语言,不扎扎实实的学好了,会耽误事。甚至有时间,多学几门外语,那就更好了。”
万山苦着脸说,“班长,你可饶了我吧。”
呵呵笑了笑,李路说,“就这么定。一个月后我检查你们的水平,不能让我满意,你们就别出去了,我让九叔他们去。”
“别!”向平连忙摆手,“用不着,我们能行。”
“那最好不过。”李路说。
万山犹豫了一下,说道,“班长,有个人,我觉得他很合适。”
“谁?”对于万山主动推荐人选,李路有些意外,他可从来都是只管开枪的。
万山指了指新光明厂方向,“光明厂的刘向阳。那小子之前不是上过战场吗,前段时间民兵训练,我特意测试了他一番,军事素质很不错,很有天分。”
“他啊?”李路确实意外,他绝对没有想到刘向阳会是一个合适的人选,突然想到什么,李路忽然笑了,“你是觉得他懂英语,可以兼当翻译呢吧?”
万山嘿嘿的笑。
李路认真考虑了一下,很不确定地说,“这么说,他的各方面素质的确符合要求,不过,这个人的家庭背景不简单,他家里不一定能同意他出去。”
向平笑着说,“老李,这个就不用操心了。事实上,是刘向阳主动提出来要跟我们出去的。不过你放心,他只知道是去打仗,更具体的我们什么都没说。”
略微思索了一下,李路缓缓点头,“要是没有什么阻力的话,可以把他列入进来。”
“太好了。”万山很激动,在他看来,刘向阳就是一道护身符,如果自己没能把英语学会了的话。
李路和俩老战友碰了一下杯子喝了一大口,表情逐渐严肃起来,沉声说道,“海外的事情非常非常的重要,短期内,我唯一能想到的打开销路的最快的办法,就是让咱们的产品经受实战检验。国内的一些杂七杂八的生意,我心里是不太愿意管的,那些东西没有很大的意义。重中之重是红星厂,红星厂的产品是否能够顺利走出去,你们肩上的责任重大。”
他顿了顿,说道,“和伊朗普达公司和伊拉克达拉姆公司的交易中,里面没有任何一件产品是红星厂生产的。在别人眼里,会觉得红星厂很了不起,实际上怎么回事咱们自己心里清楚。咱们红星厂只不过是红星防务用来转转手的中间商罢了。”
李路说道,“你们俩在新光明厂那边的编制,短期内不会有变化,为的是方便在国内办事。要向家里人交代的话,就用这个身份。”
向平摊了摊手,说道,“没什么好交代的,家里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万山家的也安排好了,什么问题都没有。”
“那就好。”李路微微点头,“光明民兵营那边,留意一下,重点培养几个苗子。得把民兵营当成正规军来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明白。”
第386章 当年往事()
除夕这天,依照风俗,家家户户劏鸡还神祈福。百兴村是大村,而李姓又是百兴村里的第一大姓,因此李姓人家都非常的重视今天的还神祈福——不能让外姓人给看扁了去。
李国光家那可是一大家子,六儿女,八口人,那家伙,一家人差不多就一桌了。在还神祈福这个方面,蔡叶芬比李国光更舍得花钱。在她看来,几个儿子能有今天的成就,那得益于祖宗的保佑和庇护。
热热闹闹一个白天,晚上吃了团圆饭,就是孩子们的时间,从上初中到刚上学的,鞭炮放起来,满村地跑着喊叫着哈哈大笑着,别提多开心。李祖明毫无疑问成了孩子头,大的小的全跟在他屁股后面跑,因为他有很多很多的烟花炮竹。
大妹牵着小妹出去转了一圈就回来了,小妹远未到会放鞭炮的年纪。
李路叼了根烟,穿了军大衣信步出门走走逛逛。甚至于眼前这一切对他来说,更具吸引力。他对春节的印象大概是被停留在街道上张灯结彩路上行人却是脚步匆匆面无表情的表面的光彩了。在那个未来的年代,燃放烟花爆竹是要被通缉的,马路是会变停车场的,小区里的人们是在各自的“火柴盒子”里吃团圆饭的。
都是那么的不一样。
只不过,李路并不太了解地方的春节是怎么样的。十个春节,有九个是在部队营区里度过,论生活圈子的单调,他和许多人是有的一拼的。
李家华走过来,紧走几步追上李路,“老三。”
“二哥,”李路回头,停下脚步。
两人并肩往刚刚建好的篮球场那边走,八个篮球场并排连接,同时也算是一个大操场,宽大平坦得很,这会儿早就成了孩子们燃放烟花爆竹的最好的场所。一群小屁孩裹着厚重的棉衣哈哈大笑着从身边追逐着跑向篮球场,每个人手里都拿拎着装满了烟花爆竹的麻布袋子。
李家华笑道,“大哥出钱,刘叔家小卖部拿了很多烟花爆竹回来,每户人家都能以两毛钱的价格买到一堆。”
“哦?刘叔家的小卖部办起来了?”李路有些意外。
李家华道,“有小半年了,生意挺好,什么都有得卖。”
“那不错。”李路顿时笑了,“不知道大姐头情况怎么样了,刘叔怎么说?”
摇了摇头,李家华说,“还是没消息,快四年了,差不多也该回来了。”
两人走到打谷场边上的高地上站定,眺望着不断从打谷场那里喷射上天的烟花,时大时小时而短促时而连续的炮声,却给李路一种战场的感觉。
“老三,过完春节,我打算结婚。”李家华忽然说。
李路顿时一愣,看着李家华,“和于晓曼?”
“是。”李家华毅然决然的点头,“我想清楚了,我就要娶她,就她。”
李路沉默了下来,犹豫着说,“老爹老妈那边……”
“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李家华也说不下去了,他实际上没有任何办法。
恐怕这就是他找李路谈这件事情的原因,他知道老爹老妈最听老三的劝说。
李路沉声说道,“二哥,既然你已经决定了,我没二话,我支持。老爹老妈那边,我去说。不过这个事情,你还是要和大哥商量商量,有他帮着劝,效果会好很多。”
“嗯,晚点我就找他聊聊,在此之前,想听听你的看法。”李家华说道。
李路微微感慨着说,“其实我的看法很简单。你认准了她,那其他方面就都是次要的了。只要你们开开心心幸幸福福的过日子,我想,时间长了,老爹老妈也会接受。”
他顿了顿,说,“我倒是认为,于晓曼的父母那边的阻力比较大。她父母是很好的,照他们以前的说法,女儿,是不嫁了,不给自己家里丢人,也不给别人家丢人。说到底,还是观念上的问题。”
“我一定能说服他们,这一场硬仗,怎么着我也要打下来。”李家华很坚决地说道。
李路说,“我支持你。”
有了李路这句话,李家华放了一半的心。家里人都知道,尽管李路只是排行第三,但是很多时候,李路的话是最管用的。然而李路却没李家华那么乐观,因为他非常清楚,婚姻大事这些,通常情况下,是轮不到平辈发表意见的。
诚然,李国光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工农知识分子,这方面的观念相对开明一些,不会有“包办婚姻”这种思想,秉承的,是新时代婚恋自由的观念。但是,他绝对不会开明到可以接受一名有“污点”的儿媳妇这个程度。
最关键的在于,其他事情上面,李路的话通常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但是在关乎到传宗接代的大事上,李国光很有可能是不会让李路插嘴的。
不管如何,李路都要努力促成此事。于晓曼是个好女人,他同样倾向于看到二哥能和于晓曼走到一起生活。
兄弟俩站在那里眺望着不断被烟花点缀出光彩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