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斗1981 >

第22部分

奋斗1981-第22部分

小说: 奋斗198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年十万!怎么样?”裴磊咬了咬牙,道。

    李路瞪大了眼睛盯着裴磊看。

    裴磊尴尬的笑了笑,犹豫了一下,说,“一年八万也可以,实在不行……你给五万块也行。不能再少了,他有国家科技津贴,匀一匀,人员费用差不多够,但是这个材料设备的费用,怎么着一年也得五万块……”

    哪怕这个年代五万块钱对很多人来说是天文数字只能存在于幻想当中,对于一名有资格领取国家科技津贴的科研人员来说,一年五万的科研经费,简直……李路不知道应该作何感想。

    另一个时空的二十一世纪,砸了一千多个亿搞了十几年,一台能够用于一百五十座级别客机的发动机都搞不出来。

    而现在,一名国家专家级别的材料科学家提出的要求仅仅是一年五万的研究经费!

    李路心情很复杂,勉强笑了笑,说,“裴工,就十万吧,我没有问题。”

    裴磊以为让李路为难了,忙说,“小李,这个事情……要不我找厂里说说,让厂里出一部分。”

    “别。”李路想都没想摇头拒绝,让厂里参合进来,出了成果怎么整,这可不是他理想的状态。在明知道光明厂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结的情况下,还把研究成果专利什么的都往里塞,那才叫傻。

    “裴工,我估计厂里不太可能同意挂靠,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另外搞个研究所,就是这个私人性质……不知道你同学愿意不愿意?”李路问道。

    裴磊皱眉思索了一下,说,“应该问题不大,他现在就是个闲职,企业性质倒是不太在乎,只要能放开了搞研究。”

    “那没问题,这一点我可以保证,并且我不会进行干涉。”李路想了想,说,“大概会过来多少人?”

    裴磊笑了,说,“你还想多少人,就他一个,可能会带两三名学生。”

    “搞发动机研究的有没有?”李路问,他急需这方面的人才。

    仔细想了想,裴磊摇了摇头,“你说的是汽车发动机吧,我的同学里没搞这方面研究的。船用动力的倒是有一个。”

    “船用的也行啊,都是一个原理嘛。”李路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别想。”裴磊摇头,“他现在是国家船舶动力所的副总工。”

    言下之意,你李路一个小小的私人拖拉机厂想挖人,懒蛤蟆吃天鹅肉。

    李路也意识到有些操之过急了,他毕竟还是有一些后世的思维的,不时的把自己当成了少将情报官,偶尔的脱离了现实情况。事实上裴磊这么做已经非常的帮忙了,他不挑好话说好言相劝,李路一个人也挖不过来。也算李路运气好,裴磊提到的同学一直从事特种钢研究,他提供给裴磊的轻量化配方显然引起了裴磊同学的极大的兴趣。

    “裴工,你同学怎么称呼。”李路问。

    裴磊道,“马金涛,在上钢材料研究所工作。”

    “他愿意放弃体制内工作到陆港来?”李路有些担心。

    无奈地摇了摇头,裴磊说,“与其半死不活的混那二十几块钱工资,不如趁着还有点力气搞搞研究。”

    更多的裴磊却是不说了。

    李路大致能猜到什么原因,无非就是家庭成分之类的原因,才导致一名有资格领取国家科技人才津贴的研究员不受重视,以至于为了能够继续开展研究工作,要“屈尊”到一家小小的拖拉机厂,只为了一年最少五万块的研究经费!

    “人什么时候到?”李路问。

    裴磊说,“元宵之后吧。小李,研究所我看你就没必要搞了,就马金涛几个人,放到拖拉机厂里就挺好,他还能指导指导你的研制。”

    说到这里,裴磊眯着眼睛眼角带着笑意的说,“小李,你打算用什么生产拖拉机呢?”

    他知道李路什么都没有,根本就是一穷二白,当然可能不算穷,但是相关机械设备,甚至连厂房都还没有。不过裴磊对李路这个举动没有很反感,市场经济势在必行,况且红星拖拉机厂是市府明确表示支持的第一家私营工厂,很具有代表性。

    别说他,就算是光明厂的领导也不会因此对李路有什么不满。这里面当然也有光明厂根本瞧不上红星厂,一个连场地都还没有的小作坊,怎么可能对一家拥有上万职工的军工大厂造成威胁?

    甚至裴磊还听说了一些风声,市府希望能和光明厂加强合作联系,希望军队工厂能够支援地方工厂。

    就差直接点名表示希望光明厂为红星厂提供支援了。

    裴磊这么问李路,也有验证传言真假的目的。

    然而李路对此根本一点消息都没有,他笑了笑说,“我这拖拉机厂是为了油田那批车提供售后服务而成立的,到时候免不了要麻烦裴工你给指导指导。”

    裴磊气笑,“你小子就给我装。行了,就这么着,我忙去了。”

    “大过年的你休息休息。”李路说。

    “休息不了,元宵一过,美方技术人员到位,一大堆准备工作要做。”裴磊摆了摆手上了车,张卫伟向李路点点头,掉头把裴磊送了回去。

    李路径直找到后勤科丁胖子,直接道,“老丁,给我整点柴油。”

    丁胖子说,“行啊,申请单呢?”

    各个部门需要用油,得开具申请单,然后厂办盖章,后勤科才会根据申请单上的类型、数量等来进行发放。

    李路说,“我要有那玩意儿还找你。”

    丁胖子道,“没单子我怎么给你。李科长,大过年的你把我从家里拽出来不说,你没单子怎么领柴油呢?”

    李路板起脸,道,“胖子,这会儿跟我较真了是吧?别废话,我知道你小子有小油库。”

    丁胖子下意识地左右看了看,压着声音急声道,“你小点声儿。行行行,冲你的好酒好烟份上,我给你点,不过不能白给,我那可是冒着风险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家底。”

    丁胖子只是后勤科的普通职工,负责油库的日常管理,这是个肥缺,等闲小科长副科长他是不放在眼里的。李路之前有目的的和他交好,吃饭喝酒,好酒好烟的伺候,这会儿派上了用场。

    李路道,“说,要什么?”

    丁胖子嘿嘿笑了笑,脸上肥肥的腮帮子都在抖动,压了压声音,比划了一个手枪的手势,道,“你给我弄个这,我就喜欢打两枪。”

    “那可不行。”李路想都没想摇头拒绝,“想打枪容易,子弹随便你造,但这东西不能给你。”

    这会儿的枪支弹药管理再宽松,也不会宽松到随便一名职工就能弄把手枪放着,哪怕是作为纪念品。光明厂保卫科的正科长是现役军官,经常不在位,另外一名副科长是厂办副主任兼任,李路到位之后,他就很少管保卫科的事情。

    也就是说,保卫科现在基本上是李路说了算,全厂编制的武器装备枪支弹药什么的,还不是李路一句话的事情,况且他还是厂民兵营的副营长,实际上也是实际管事的。

    哪个或者谁家孩子想玩玩枪之类的,不都得求到李路这边来。

    丁胖子想了想,说,“也确实有些不妥。那么就这么说定了,下次你们打靶记得叫上我,不能给我限制子弹数量。”

    “这个是可以的。”李路答应下来,“我记得你也是民兵啊,怎么没打过枪?”

    “民兵那打的都是长枪,况且难得打一会。我就喜欢打短枪,抬枪就打,多来劲。”丁胖子说。

    李路自语一句,“看样子我得对民兵营进行改革了,像你这个款式的,是要坚决清理出革命队伍的,你看你都胖成啥样了。”

    丁胖子眼睛一瞪就要发火,李路呵呵笑着一包三五塞过去,“美国烟。”

    果然,丁胖子的注意力就被吸引过去了,看见烟盒上的鸡肠子文字,一下子眉开眼笑,“走走走,给你取油去。你要柴油干什么,那东西引火可不少使,不如汽油的。”

    “搞了个车,油没地加。”李路说。

    丁胖子往前走了几步才猛然顿住脚步,吃惊地看着李路。

    “是拖拉机。”李路道。

    丁胖子这才恢复见怪不怪的表情,领着李路往油库那边去。李路要是说他有个小汽车,毫无疑问会引起一大堆人的好奇心和八卦心。

第032章 搬砖() 
接受了现实之后,李国光夫妇就安心了,也就不再纠结于李路不是亲生的用他的钱心里不踏实。

    蔡叶芬是公社初期时代的扫盲班教师,文化不高但好歹是识字的。李国光接受过高等教育,尽管当初是以工农兵学生的身份入学,但陆港地区农业专家也是扎扎实实真才实干打出来的名号。

    李路应该感到庆幸,父母亲的思想并不顽固。

    条件好了,蔡叶芬是闲不住的,哪怕这会儿正过年。她就准备趁着孩子们都闲着把祖屋给翻修翻修。

    李路回到家给LC80灌满了柴油,李耀华和李家华也回来了,不时吸着鼻涕的李祖明把他们给喊了回来。

    李国光就开始安排任务了,道,“下午把祖屋给收拾收拾,拉几车瓦砖,明天我去找克爹给翻修翻修。”

    克爹是村里的水泥匠,砌墙一把好手,带两三个徒弟,在这个时代属于高技术人才,走到哪吃到哪,收入还很高。谁家要建房要修葺房屋,好吃好喝备着不说,还得上门预约看档期……

    李路说,“我从厂里把建筑队借过来用两天好了,直接推了盖新的。”

    “像什么话。”李国光瞪眼,这老三当兵打仗回来之后什么都好,就是总爱占公家便宜这一点他是不满意的,道,“祖屋不住人,修一修,浪费那个钱干什么。”

    李国光对李祖明说,“老四,你在家带妹妹。”

    “我要去!”李祖明拒绝道,“我要坐三哥大汽车!”

    俩妹妹也跳着脚说,“我也要我也要!”

    “那就都去,要干活的!”

    李国光一挥手,全家出动。

    车门才打开,李祖明就跳上了驾驶座,坐在那里小心翼翼的摸着方向盘兴奋的直跳。李路哈哈大笑着把俩妹妹抱上去放在后座,道,“四儿,到边上去,三哥开车。”

    李路对李国光和蔡叶芬说,“爸,妈,上车。”

    李国光道,“我们走过去,你们坐车。”

    二哥李家华有些笨拙地上了第二排,说,“老三,我知道地方,带你去砖窑买砖。”

    李耀华也想坐,不过他是大哥,不好开口。

    李路道,“大哥,一块去,人多干活快。”

    “好嘞。”李耀华这才欢喜的上了车。

    李国光夫妇挑着簸箕走了,李路发动了车子,看了眼激动得不行的兄弟妹妹们,道,“要开车了哦,坐稳了。”

    现在不管是建高楼还是农家小平房,用的烧制的板砖都是从遍地开花的土窑里出来的,最古老的烧砖的方式,在流水线型的板砖工厂出来之前,全国各地都依靠这些不计其数的大小土窑来提供着最基础的建筑材料。

    百兴村是郊区村,在通往滨海区的主干道两侧就是洋洋洒洒的通日冒烟的大小砖窑。百兴村属于西城区,非农和农业只隔了一条马路,但是去往经济当前最发达市容市貌也最好的滨海区,得通过南下的一号主干道一直往南走。因此这条宽大的非铺装马路也被当地人简称为一号线。

    LC80在非铺装路面上的行驶如鱼得水,正是这样起伏不平的路面才能体现出这种车的价值,长悬挂行程能够应付绝大多数地表。

    副驾驶上的李耀华指着公路两边的砖窑说着话,李路的心思却是到处乱跑。现在的一号线根本一点后世超级城市主干线的样子都没有,两侧更是大片的野树林和农田耕地,就是身在闺中的山村一般模样,原始得令人发指。

    在李耀华的话语下,看着那突突突冒着烟的砖窑,李路的脑子轰轰的在响——未来三十年,还有什么比建筑材料更能赚钱呢,当前的八十年代,国家拉开架势搞基建,整个国家开始了不停的拆不停的建。

    那“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一直喊到三十年后,甚至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三十年的全面间基础建设一年比一年的投入大。

    哪怕是当前,拥有一座两座砖窑,那就等于印钞工厂啊!

    李耀华的话印证了他的豁然开朗,道,“喏,前面烟囱最高的,就是福叔的砖窑,那家伙太厉害了,卡车都买了三个。”

    解放141,四万多一台。

    福叔是他们村的村长,也是村里最有钱的人。

    李路的印象里,一些村长如果不是村里最有钱的一拨,就是最穷的一拨。宗族观念很重的陆港地区,村长的权威越发显得威重,以至于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