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外挂闯三国-第3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庶深吸了口气,盯着地图,说道:“周仓和裴元绍派人来报,他们昨日接到曹军出山的消息,已紧急赶往上党。你现在立刻派快马前去通知他们,让他们调三个步兵团的兵力,驻守东延山;调两个炮团,一个步兵团,驻守郾城。剩余兵马,由他们二人统领,驻守西巷山、博陵山。”
“之后,八百里加急,通知第七军军长郝萌,从冀州驻军中,抽调五个旅的兵力,火速赶往壶关。等他们到了壶关时,多半壶关已被曹军所攻克,告诉郝萌,不要有任何的顾虑,沿着壶关城,往上党郡强攻。”
“同时,从咱们的第八军中,再抽调两个团,加上我的警卫团,跟我一起去上党。我要亲自会一会许攸、荀攸。我就不信,布下天罗地网,还灭不了他。”
“哦对了,再派人去通知一下北平的驻军,关羽所部,让关羽率领本部兵马来援,看看他什么反应。如果不听调令,就让第6军军长童飞,向北平方向警戒,等候我最终的命令。”
“是。”待徐庶说完,杨凤拱手应道。
不过转念一想,他又劝道:“军师,您对上党郡的攻占方略,末将不敢有异议,但关羽的事,是不是应该向陛下汇报一下?如果关羽不听调令,您真的准备将他剿灭吗?”
“为何不?这个关羽,貌似忠诚,实则心计狡诈深沉,上一次我让他率军来并州,他就推三阻四,直到最后也没有来。让这样一个不听话的人驻守北平,我担心早晚有一天要出事。正好许攸、荀攸作乱,我派人试试他,听令便罢了,如果不听,哼哼。。。我绝对不会手软。还有他那个三弟张飞,什么事都听关羽的,对关羽情深义重,如果我把关羽收拾了,他必定不会为我所用。所以,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干脆剿灭他们二人。”
杨凤道:“末将还是觉得不妥,毕竟关羽、张飞,是陛下亲自任命的,即使他们不忠,也该有陛下撤去他们的职务。”
“嗯,你说的很有道理。”
徐庶道:“这也是我刚才说的,如果关羽不听令,就让童飞向北平方向警戒,但并没有让他攻打北平。等我收拾完许攸和荀攸后,再回过头收拾他们两兄弟。”
(本章完)
第680章 灭曹之战(13)()
徐庶道:“这也是我刚才说的,如果关羽不听令,就让童飞向北平方向警戒,但并没有让他攻打北平。等我收拾完许攸和荀攸后,再回过头收拾他们两兄弟。”
“你放心,我是有分寸的,必要的时候,我会派人向军机处汇报。”
杨凤道:“这末将就放心了。”
“嗯,去传令吧。”
“诺。”
对于徐庶来说,不管谁做骑兵军的军长,他都毫无所谓,但前提条件是,这个骑兵军的军长,必须要听话,否则的话,不管对他,还是对晋国,都将是一颗埋在北方大地的定时炸弹。
。。。。。。。。。。。。。。。。。。。。。。。。。。。
徐州府。
洪南、贾诩行军至此,扎营暂歇。
一封来自并州的书信,引起了洪南的注意。
府衙正堂中,洪南看完书信后,满脸诧异之色。
贾诩见之,甚为不解,问道:“陛下是为何事烦恼?您手中的那封信,是军报吗?”
洪南点了点头。
贾诩微笑着道:“这可真是稀奇了。多少年来,我们从未打过败仗,如果真有败报,我可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是哪位将军?”
“文和啊,怎么一听打了败仗,这么高兴?”
“呵呵。。。听个新鲜嘛。”
洪南把信往桌上一丢,说道:“其实也不是什么败报,是并州上党郡,出了一点状况,徐庶担心耽误大事,随命锦衣卫,将他的亲笔信送来。”
贾诩打开信件一看,也神色凝重,道:“真是不敢相信,这韩家的人,竟如此大胆,敢私造火炮。是韩青独立为之?还是韩家早有预谋?”
洪南道:“文和啊,其实你心里明白,能制造出两三个团的装备,绝不是韩青自己能做到的,在他背后,一定有整个家族的支持。或者说,还有其他的家族提供帮助。”
“徐庶怀疑,灿儿也参与了此事,让我派人调查青州。文和,你觉得徐庶的怀疑,有可能吗?”
“没有可能!”
贾诩很肯定的回答。
洪南问道:“为什么?”
贾诩道:“二皇子虽然被调离了长安,但陛下封他为王,已是恩泽深厚。他没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串通韩家,私造火炮。他想做什么呢?想造反吗?他一个仅十七岁的娃娃,没有这样的抱负和心思吧?”
洪南犹豫了下,很平静的说道:“其实你对灿儿,根本就不了解。我也不了解。但在他离开长安之前,我与他相处过,给我的印象,就像是老谋深算的一个儒士。。。。”
“呵呵呵。。。老谋深算?陛下言重了,我绝不相信!”
“不管你相不相信,这就是他给我的印象。当时我还自惭,觉得对他关心不够,才造成他的心理有些阴暗,缺少像战儿那样阳光的心里。这也是我将他调离长安的原因,也许到了外面,会有另一种心情。”
看了眼贾诩手上的那封信,洪南叹道:“可我没想到,他竟有如此大胆。”
贾诩拱手道:“陛下,此事还需要调查,不能就此下结论啊。韩青虽私造火炮,但没有任何一种证据,能证明是鲁王授意,也没有任何的证据证明,是有韩家或者其他家族的支持。刚才陛下所说的,不过仅仅是猜测而已。猜测嘛,毕竟不是真的。”
洪南点头道:“你说的对。毕竟牵连甚广,不能轻易的下结论。”
“这样吧,我派人通知史阿,组建两支侦查小组,对韩家、及鲁王所在的青州,施行严密的监控、侦查,搞清楚事情的原委。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在其他地方,还有没有炼钢基地和制炮坊存在。”
“这。。。有点小题大作了吧?”
“不是小题大作,是防患于未然。如果在其他地方,还有人在制造火炮,等哪一天突然冒出来几十个师,你连哭都来不及。”
贾诩翻了个白眼,心道洪南也太能想象了,还突然几十个师呢,连朝廷都无法做到的事,一个小小的韩家,有这样的能力吗?
再说,贾诩可不敢相信,韩家真有这样的够胆。
“咱们就别争论了,就照我说的,先对青、徐两州,及北方三州,进行侦查,是否真有炼钢基地存在,等查过之后,不就知晓了吗。”
“是。卑职这就去安排。”
“等等。”
洪南突然将他叫住,说道:“徐庶在信上说,韩青制造的那两千多支步枪,及一百多门火炮,在上党郡陷落时,全部落入曹军手中。也就是说,许攸和荀攸的实力,已非昔比。为防再次逃离,应提醒徐庶,调冀州兵马到壶关堵截。”
贾诩苦笑道:“陛下啊,像这种事,徐庶肯定早就安排好了,哪需要我们担心?”
“他心里很明白,许攸和荀攸一旦再次逃离,对北方三大州都有很大的威胁,如果我猜的没错,现在冀、并两州,能动用的新军全都行动起来了,正布置天罗地网,将许攸和荀攸堵截在上党郡范围内。他那两三万人,被消灭是迟早的事。所以,陛下就不用担心了。”
“好吧,也许是我多想了。凭徐庶的能力,肯定能处理好北方的战事。”
洪南道:“你去办你的事吧,随便通知一下各营,在徐州休息两日后,前往与扬州边境的高顺军会合,参与堵截曹操的战斗。”
“是。”
。。。。。。。。。。。。。。。。。。。。。。。
曹操与许褚分兵,实施战略迂回,想引开洪战,拖延时间。
可当他与许褚分开之后,才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早在很多天以前,赵云的第一集团军,就和洪战分开了,悄悄迂回到荆州与扬州的边境。
这就意味着,他和许褚的部队,不管怎么移动,都只能在扬州地界转悠,而且和荆州失去了联系。无法得到荆州的兵马支援。
他向北走了没多远,便接到消息,兖、徐、青三州,有共计三万兵马,汇集于扬州边界,由高顺统领,驻守拦截。
无奈之下,他找寻了一块相对好的地势守备。
此时此刻,他虽然掌握着十五万大军,但身边的将领,已是寥寥无几。连一个可信任、可堪大用的人也没有。
“往北两百里,是高顺的营地。往东四百里,是洪战的主力。往南六百里,是赵云的第一集团军。我们想要逃出敌人的包围,似乎不可能。”
“丞相,末将建议。。。无论如何,也要返回荆州。”
说这话的,是曹操身边的唯一的一个上将满宠。
(本章完)
第681章 灭曹之战(14)()
“满将军,你以为我不想回荆州吗?我是没有办法回去。如果此时调头返回,肯定会和赵云的第一集团军相遇,你认为凭我们的实力,能挡得住十五万精锐铁骑军吗?”
“这。。。。”
曹操道:“所以,一动不如一静。”
“如果许褚能守住扬州两个月。或者荀彧能拖住裴延。那我们就还有胜算,等我们的大炮制造完成,就必然能赢得这场战争。”
“是。”
满宠想了想,道:“丞相,朝中已是无将可用。即使大炮制造好,该由谁统领呢?”
这个问题,曹操也想了很久。
炮兵部队,是他最后的希望,是与晋军抗衡的资本。因此,必须要交到一个有能力的人手上,并且这个人还要有绝对的忠诚。
曹操心里其实有一个人选,但却犹豫不决。
“你觉得,让彰儿统领新军,怎么样?”
“曹彰公子?他才十五岁啊,军中将领会服气吗?”
曹操深吸了口气,道:“不管服不服气,不管有没有能力。他也是最后的选择了。除了他,还有谁能担此重任?我相信程昱跟我的想法是一致的。”
“好吧,有程昱先生坐镇襄阳,是末将多想了。”
曹操道:“其实还有一个人选。这人选就是你。但你现在并不在襄阳,所以只能将这机会让给彰儿了。”
“谢丞相信任。”
曹操道:“等几天后,洪南的援军,会与高顺军会合,那时他们的势头就更大了。我在犹豫,有没有必要集中力量,先击败高顺?”
满宠道:“末将觉得,没有必要。”
“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满宠道:“丞相请想。高顺那三万人,不过是很普通的郡县兵。最多也就是,再加上他第二军的两三个团。就算丞相打赢了,或者将高顺所部全军歼灭,又能怎么样呢?等洪南的十几万军队压上来,我们不又得撤退吗?”
“是啊,形势所逼,想不撤退都不行。”
曹操自嘲的笑了声。他不知道曾几何时,已经变得如此的软弱了,连和洪南正面交战的勇气都没有。面对眼前不到五万的敌军,竟不敢挺起腰板的打过去。
作为一军之长,一国之尊,他感觉到了很大的耻辱。
赵云率领第一集团军,绕到荆、扬交界,彻底切断了扬州与荆州的联系。
这计策还是诸葛亮想出来的。虽然当时诸葛亮别有用心,但不得不说,这策略非常的好。不但能削弱敌人的实力,还能切割曹操的地盘。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曹操的那些官员们,全都要慌了,估计卖房、卖地、卖儿、卖女,丑事层出不穷。
据情报,就这短短的一个月间,就有好几千人从襄阳城离开。
这些人离开后,全都往西北走。可见是要去晋国避难。这对晋国来说,是个很好的消息。
赵云将大军驻扎在靠近官道的平原地区,每日派出数千铁骑,沿着官道巡视、奔驰,还设置了很严密的路卡,将整个两州边境,都严密的封锁。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曹操还是许褚,都不可能通过。
“司令员在哪?”
“在里面。”
“快去通报,说锦衣卫小旗丁然求见。”
“是。”
少许,丁然走进赵云的营帐。
“参加赵将军。”
“免礼。”赵云看了眼丁然,面露警惕之色。事实上,现在朝中没有人不怕锦衣卫。他们可以随便查证朝中的官员,上至皇亲贵族、下至末品小吏,只要是觉得有问题的,都全部带去三法司。
所以,无人可挡,无人敢挡,心里都充满着畏惧之心,即使如赵云一般的战将,又是洪南的女婿,也不敢托大。
两人坐下。
赵云问道:“小旗大人,不知所谓何来?”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