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全球-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有现代的军事专家通过仿制鲁密铳对它的性能做了一番科学测试,才揭开谜底。
他们发现鲁密铳长度接近两米,枪管接近1。6米,实际测试其射程可以超过550米。
而同时代的日本鸟铳射程才430米,整整差了100多米,而且鲁密铳精度比日本鸟铳还高。
既然鲁密铳这么厉害,为什么最后明朝还被清朝打败并且取代了呢?
因为鲁密铳生产不容易,它枪管由精铁所制,十斤生铁反复锻打才能生产出一斤能够生产枪管的精铁。
只有用这样的精铁制成的铳管,才能坚固耐用,射击时不会炸裂。
制作时通常先用精铁卷成一大一小的两根铁管,以大包小,使两者紧密贴实,然后用钢钻钻成内壁光滑平直的铳管。
钻铳工艺很精密,每人每天只能钻进1寸左右,大致一个月才能钻成一支。
铳管钻成之后再于前端装准心,后端装照门。
铳管尾部内壁刻有阴螺纹,以螺钉旋入旋出,旋入时起闭气作用,旋出后便于清刷铳内壁。
管口外呈正8边形,后部有药室,开有火门,并装火门盖,这样才算制造好一根铳管,费时费力成本太高。
尤其到了这一时期,士兵还不如叫花子,贪官污吏横行。
加上天灾频繁,国力衰弱,朝廷直接停止了生产鲁密铳。
第287章 太白军官学校(十)()
说到鲁密铳,就不得不说鲁密铳的改进版掣电铳。
为了解决雨雪天气火绳枪的缺点,和战阵之间天填充慢的缺点,赵士祯改进了鲁密铳。
掣电铳:单兵燧发枪,这是赵士桢吸取鲁密铳及取欧洲火绳枪和小型佛郎机的优点自行创造的一种燧发枪。
铳长约6尺,重六斤,采用后装子铳的形式,子铳6个。
发火装置与鲁密铳不同,是撞击式燧发枪,构造和性能与鲁密铳无大差异,主要是改进了发火装置,将火绳点火法,改进为燧石发火。
击锤上夹燧石,扣板机龙头下压,因弹簧的作用与燧石摩擦发火。
这样不但克服了风雨对射击造成的困难,而且不须用手按龙头,射击精度更为准确,并在各种情况下,随时都可发射。
且下面加有护圈,子铳预先装填好,轮流装入枪管发射,可以加快射击速度。
欧式火绳枪的枪身长于鸟枪短于鲁密铳,可以发射五六次。
小佛朗机比火绳枪重,虽然不便于单兵发射,但它有子铳。
赵士桢改造掣电铳避去二者之短,兼有二者之长。
其形酷似火绳枪,可单兵发射,其子铳似小型佛朗机,可轮流发射。
前面用溜筒,既母铳铳管,后部可安装子铳。
其母铳管安于铳床上,每支母铳配五个子铳。
从侧面看,铳筒上部有准星,照门。
子铳长六寸,大约20厘米,重十两,开有火门,能装2。4钱火药与两钱铅丸。
子铳平时装于皮袋中,每袋可装四个,子铳中间部分用一铜盘压住。
防止发射后有烟气从缝隙中泄露出来,熏灼射手的眼睛,盘上打眼,兼有照门作用。
下二角用销钉销在铳床上,铳床的形态和用料,都和鲁密铳铳床一样。
枪托类似于近代的步枪枪托,因为掣电铳有子铳,是近代单兵火器射速最快的燧发枪。
射程类似鲁密铳,从构造特点看,掣电铳是赵士桢所创火绳枪中性能最好的一种燧发枪。
“射程和鲁密铳相比怎么样?”
“鲁密铳对无甲之人有效射程是两百到两百五十步。
轻甲一百到一百五十步,重甲的话五十步。”
“掣电铳对三层甲多少步能穿透?”
“二十步!”
“一杆造价多少?”
“十五两。”
“这么高?”
“精铁太贵,耗时太长。”
“还有其他毛病吗?”
“主要是子铳和母铳铳管配套问题,空隙配合不好的话,漏气严重,射程会缩短。”
陈远宏点了点头,尺寸问题好解决,造价问题也可以用流水线作业的方式降低,钢材问题也好解决,不是还有秦钢集团吗?
想到这里,他对刘甲吩咐道:“去把李汉生给我叫来。”
陈远宏又转头对赵元奇说到:“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听说你父亲还制造了一种轮转式火铳,叫迅雷铳是不是?
赵元奇点头介绍了起来,其实迅雷铳应该算是最早的机关枪了。
迅雷铳是一种将五支鲁密铳的铳管绕成一圈装在枪柄上的火绳枪。
装有五根铳管的火绳枪,铳管环绕在一木制铳杆四周,铳杆中部有机匣,前面套有盾牌,中间有一小斧做支架,整体造型十分独特。
据记载,5支铳管共重10斤,单管长两尺多,铳管固定在前后两个圆盘上,呈正五棱形分布,夹角为72。
各铳管均装有准星、照门及供装火药线用的火门。
5根火药线彼此间用薄铜片隔开,以保证发射时的安全。
铳杆的前部中空,内装有火球一个,另一端安装一铁制枪头。
中部的机匣,上有点火龙头,下有扳机,供5根铳管点火、发射用。
前面的盾牌外包生牛皮,里面垫有丝绵、头发和纸等物质。
中间开有一圆孔及5个方孔,铳杆从圆孔中通过,铳管从方孔中通过,方孔同时用来观察瞄准,盾牌用来保护射手的安全。
发射前,需将迅雷铳的5根铳管装填好弹药,套好盾牌,将小斧插在地上,架好铳身。
射手左腿前踞,右腿后跪,左手把住机匣,右臂夹住铳杆,用右手控制扳机点火发射。
射完一管后,把铳管盘转动72,使第二根铳管对准机匣,继续瞄准发射。
如此这般依次轮流发射完5根铳管。
从最开始的五发,改进后能发18发。
如果此时发射完毕后,有敌兵逼近,还可点燃铳杆中的火球,使其喷焰灼敌。
当来不及重新装填弹药时,还可将铳杆倒转,当作拼杀武器使用。
小斧及盾牌也都可以分别当作武器使用。
真是一铳多用,攻防兼备,赵公真可谓用心良苦。
优点是这类装设有瞄准具的多管枪,加长了枪管,缩小了射击口径,其射速和射程都有明显提高。
更为主要的是提高了命中率,射击机构更趋科学和精密。
有的枪采用多管式轮转发射,有近似机关枪的作用,射击时可连续发火,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
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这类火枪已较接近于近代的步枪了。
缺点;不过未见到迅雷铳用于战场的记载。
尽管这是杰出的发明,但也有作为火绳枪所克服不了的缺点。
迅雷铳结构复杂,操作费时,在作战时难以短时间内排成战阵。
而五个铳管射毕后重新装填又相当麻烦。
由于有多种配件可用于作战,火铳、铳身内的火球、做支架用的斧子、铳管尾部的尖刺亦可用作长矛,士兵往往处在“选择超载”状态。
因此,迅雷铳还难以投入战场,更难以成军。
陈远宏听得连连点头,不怕有毛病,有毛病可以改嘛。
这两款枪应该在这时来说是非常先进的了,但为什么不能推广开来呢?
应该是价钱贵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应该是还有不小的毛病,而限制了它的推广。
不过这时西方士兵也不太喜欢用成本很高的燧发枪,它的子弹初速、弹道、射程等都不及同时代技术已相当成熟的火绳枪。
要产生能摩擦燧石引燃火药的能量需要击锤以极大的速度和力量叩向燧石片,这样士兵要扣动扳机就需要相当大的力。
也就是要克服相当大的弹簧力,力量过多集中于扣扳机的食指会干扰持枪的动作影响精度。
直到燧发枪的技术成熟后,西方军队才淘汰了火绳枪。
第288章 太白军官学校(十一)()
比如大英帝国称霸全球的过程中,一款狗锁式的褐贝丝燧发式火枪,一直陪伴英军从16世纪末一直用到18世纪末。
这款步枪可说是英国最重要的军用步枪,期间衍生出许多种改良款式,但基本外观甚少变化。
此款枪伴随英军走遍全球无役不与,可说是英国军队的枪械代表,其优异的表现,被士兵亲昵称为褐贝丝而得名。
1730年式火枪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枪机构造是全新的新式制动器设计,燧发枪自此而为发展成熟的实战型兵器。
枪机取消了大型后卫保险扣,而改用轮楔机心设计。
这种新装置也是后期所有各国燧发枪的标准设计,制轮楔有两个卡榫沟槽的固定机心,与制动阻尼形成两道保险。
第一道就是装填黑火药至引药盆的机动待发状态,第二道就是射击待发状态,制动阻铁连动扳机,这种构造可上下滑动,使之闭锁与击发。
陈远宏直接跳过了狗锁式枪机,而改用成熟的轮楔机心。
他从房间里拿出资料,和赵元奇直接讨论起来,他不仅要把狗锁式枪机改成轮楔机心。
还准备把枪管改为螺旋膛线。
据文献记载,意大利最早在1476年就已有螺旋形线膛的枪支。
螺旋形膛线可使弹丸在空气中稳定地旋转飞行,提高射击准确性和射程。
“膛线”英文为rifle,音译为“来复”,线膛枪也因此称为“来复枪”。
17世纪初,丹麦军队最先装备使用了来复枪。
但由于来复线制作成本高和从枪口装填弹药不便,所以许多国家的军队不愿装备使用有螺旋形膛线的枪。
早期的枪械都是前装膛枪。
1520年,德国纽伦堡的一个铁匠戈特,简化前装手续。
为了不让枪膛里的气体泄出,使弹丸在枪膛内起紧塞作用并提高装填速度,发明了直线式线膛枪,采用圆形铅球弹丸。
由于“膛线”一词的英文译音是“来复”,所以线膛枪也被称作来复枪。
至今,印戈特姓名和1616年生产日期的步枪还保存在博物馆内。
这种带有膛线的来复枪射击精度大大超过了滑膛枪。
所以有了如下结果:因为线膛枪的技术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古代刚有火绳枪的时代就有螺旋膛线了嘛!
既然有这种技术那肯定就能大规模普及;至于米尼弹嘛。
啊哈,那个更简单,那就是个“思路”问题,只要改变弹丸的形状呈尖头圆柱状。
甚至在圆柱部分切出环状同心沟槽,抹上油脂便于润滑枪膛和闭气就成了,多么简单的技术呀!
为什么古人发明了线膛枪却没有想到锥形弹呢,那是因为他们傻吗?
他们不是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他们的眼界不够开阔。
没有见过非洲野人的吹箭,因为见过吹箭原理的军械发明家,就是根据这个发明米尼弹的!
多么简单的技术,只要大量制造线膛枪加上米尼弹。
就能使杀伤射程从滑膛的不足100米飙升到400米开外,这玩意儿确实是穿越神器。
但是米尼枪弹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制造螺旋状的膛线。
第二个,解决从枪口装弹的问题。
制造膛线的方法有哪些呢?可以说花样百出不多讲。
最经典的有爱德华式木制膛线拉床拉制膛线,有吴运铎挤压穿孔挤膛线。
还有用在铁板上刻画斜纹沟槽卷管直接造膛线,不过这个方法有点异想天开了。
解决装填问题就更简单了,次口径!就是子弹的外径比枪管的内径小。
这样便于装填;而子弹的尾部是中空的。
发射时,燃气使弹头尾部膨胀、紧贴枪膛嵌入膛线,在膛线的旋转压迫下,弹头又可以高速旋转而出,命中精度大幅提高;
以上的理论基础和借鉴的历史现成的模板经验,因为远离简单,只要解决膛线的问题基本就解决了米尼枪的问题。
理论上是没错,首先要解决批量制造的可行性。
先看看早期的线膛枪吧。
早期的线膛枪当然有螺旋膛线,早期的德意志杰格步枪,也就是宾夕法尼亚长步枪的前身就大名鼎鼎。
它的装填方式很经典,其实意思就是很复杂。
早期使用的是略大于枪管口径的球形铅弹,使用木槌用力敲进枪管。
这样铅弹能够嵌入膛线,虽然射程和精度提高了。
但是弹丸由于装填时会产生变形,有时候也不是特别准确。
后来人们想出办法用的是次口径球形弹丸,但是要用浸油的亚麻布、鹿皮或者丝绸等丸衣包裹弹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