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工程师-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噢!”听到这里,宋江三人终于瞪大了眼睛,若真如高峰所说,倒还真能留住青山。
“不知高大人要把我等安排到哪里?”宋江问道。
“海上。”高峰简短地说道。
“海上?”宋江虽有不解,却不认为不妥。海上到目前为止大家都知之不多,找出一两个好地方倒也正常,只是他还有些顾虑。
海上安全吗?生活怎么办?总不能去当海盗?
疑虑虽多,宋江倒比较认可高峰的安排,不过,他还是问道:“大人所说的海上是指船还是岛?”
船与岛的区别很大,他不得不问清楚。
高峰爽快地答道:“岛屿,而且是面积很大的一座岛屿。”
看宋江三人还有疑问,他又加了一句:“这座岛我已经开发了好几年,目前岛上居民上万,堪称世外桃园,我想你们去了一定会喜欢那里的。”
“啊?”宋江三人同时惊呼出来,他们想不到高峰会有这么大动作,居然开发了好几年,还移居了上万居民,这种气魄他们想都不敢想的。
这才叫大手笔,这才叫高绝,只是这样朝廷知道吗?
不管朝廷知不知道,已经不重要啦,它不知道更好,更有利于后面的行动。
宋江三人已经被高峰说服,不自觉得认定自己已踏上了小岛,开始过上桃源般的日子。
畅想一阵,见高峰笑吟吟地望着自己,宋江终于明白该怎么做了。
他立马起身,示意了吴用和刘唐一下,三人面向高峰拱手行礼。宋江口中称道:“我等愿为大人麾下,誓死效忠,望大人一力成全。”
他并没有说效忠朝廷,而是说效忠高峰,这在募兵制的宋代,实属正常。
当然,在宋江心中就不这么认为了,他投降投的是高峰,可不是什么赵家王朝,这中间的区别很大,最起码,在宋江心中他还在造朝廷的反,只不过名义上受招安罢了。
高峰想要的也是这种效果,他想尽一切办法把宋江留下,可不是为别人做嫁衣,他有着更多的想法,不过,暂时他还不能向外人道。
看三人表了态,高峰急忙拉住他们,好言宽慰一番,这才安排人接收大军,同时安排酒宴接待。
至此,为祸一方的宋江起义为时一年左右,终于被消灭了,而高峰一直提着的那颗心也终于落了下去。
这次剿灭宋江比史上提前了好几个月,之所以如此快,不是高峰的指挥能力有多强,而是他早已知晓了宋江的意图和行动路线,因而在制定作战方案时,根本没走弯路,这才使得一击成功。
这是开挂得到的结果,且历史史实变化不大,再加上高峰身居高位和手握重兵,在这些都有利的情况下,若还不能把宋江擒住,他估计得买块豆腐撞死啦。
这次史实变化不大,但高峰知道,随着他参与各项事务的程度加深,历史轨迹将会越来越偏离原有航线,早晚有一天连他也无法把握,到那时,才是真正考验他的时候。
当然,也许那一天高峰的羽翼已经丰满,就是暴风雨来得再猛烈他也不惧。
第493章 蔡攸之心()
汴京城。
道君皇帝赵佶高坐龙椅,他的那张脸已笑开了花。
最近好消息频传,赵佶也跟着舒心起来。
宣和改元后,直到三年初才听到好消息,压抑了两个年头的赵佶总算脱离了之前的苦闷,所以一接到今天的好消息便向群臣宣布了。
“诸位爱卿,刚刚接到消息,东平府宋江已经接受朝廷招安,至此,京东两路和河北的贼患已除,此乃可喜可贺之事。”
宋江祸乱虽然规模不大,但他离京畿要地太近,影响还是不小的,最主要的是他四处转战,侵犯地域之广,持续时间之久,是自大宋开国以来的第一家,甚至比规模宏大的方腊的影响也不差多少。
现在好了,终于平定了,这份欣喜还是值得道一道的,于是群臣纷纷发言。
当然了,那些言论无非是歌功诵德的,大赞赵佶皇帝英明,朝廷处事果断,大军所向,仅用两个月便平定了叛乱。其中也有一些非议宋江的,说他之前不识时务,待看到朝廷动真格的啦,这才见机行事,赶紧投降,否则定将死无葬身之地。
如此等等,好话说了一大堆,基本都是拍赵佶马屁的。
赵佶本就是个喜听好话的人,如今大家竭力奉承,他自然心花怒放,嘴都笑得合不上啦。
他美滋滋地说道:“宋江的祸患已经消除,朕的心思少了一半,前两天也有消息传来,说方腊之患已经控制,下一步就能发起反攻,离消灭方腊已经不远啦。”
征讨方腊的消息早几天已经得到,虽然不如消除宋江祸患来得更好,但也是个不错的消息,朝廷群臣一样振奋。
接着赵佶的话,群臣又是吹嘘一番。
什么方腊不自量力,早晚得受擒就死;什么陛下英明决断,定然得随心愿。
爽快地接受了这番吹捧,赵佶欣喜之余开口问道:“各位爱卿,那宋江如何处理?”
这话一问出来,朝堂上立马哑口无言起来。
宋江是受招安的人,就算他之前百般不是,此时也是与朝廷官员同等地位,也就是说,只要朝廷的旨意一下,他就是朝廷的大臣,与在场的一道,可以同朝共事了。
无论怎么说,消除了宋江的祸患是一事,但同朝共事又是另一事,谁会愿意与一名曾经的叛匪共事?
这就是一件奇怪的现象,之前想得美妙,可一旦事情逼近才发觉在情理上根本过不去。
群臣是这样,作为皇帝的赵佶同样也是这样。只是这种场合,谁也不会说出出尔反尔的话,毕竟同意招安是朝廷的意思。
再者说,那边还有一个方腊在看着呢,宋江的事若处理不好,一旦被方腊利用,极有可能造成南方战场的被动,那就不好玩啦。
所以说,给宋江安排职务是必然的,只是职务有大小,事情有轻重,给他安排什么职务才是最为重要的。
按正常情况下,给宋江安排个闲散的文职也就行了,只是再闲散,他也要在朝堂上出现,对于这种在大家心目中有着穷凶极恶形象的人来说,并没有人愿意多见他,因而把他赶出朝堂之外才是好。
当然,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还是有人有不同的考虑,那个人正是正得圣眷隆宠的蔡攸。
蔡攸道:“陛下,臣有一建议。”
蔡攸虽是蔡京的长子,可他的发家却并非因为蔡京,而是因为他自己机会把握的好。
在赵佶还是端王时,蔡攸就想办法结交他。当时蔡攸在京裁造院作监守,不过二十二、三岁,他每次上裁造院时都能赶上朝臣退朝,于是他就算计好时辰出来,以便正好能和下朝的端王赵佶相遇。
于是,端王每次下朝都能看见一个比自己略长几岁的眉目清秀的少年下马拱手立在一边,谦恭有礼,观之可亲。端王就问左右仆隶,少年是哪家的公子,左右回道:“是蔡承旨的儿子。”于是赵佶便在心中记下其人。
等到赵佶继位,蔡攸自然得到重用,赵佶首先给他赐进士第,随之逐年升官,历任龙图阁学士、淮康军节度使、宣和殿大学士等要职。
就在高峰任命为知州的时候,蔡攸又被任命为枢密副使,与任枢密使的王黼同管枢密院,这已是朝廷的中枢部门了。
只是,蔡攸不同于蔡京,他无才无德,给了他职务却不思处理政务,只知道在赵佶身边论道家神变之事,演市井**之戏以邀宠,为了争权,他甚至还与父亲反目为仇。
现在蔡京下台了,挡在蔡攸前面的却有两人。一个是王黼,他此时正任枢密使,也是蔡攸瞄着的位置。不过,王黼下一步可能会去任宰相,与蔡攸冲突不大,所以蔡攸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
没放在王黼身上,那他放在哪里了呢?当然是当前风头最盛的童贯身上。童贯领兵十多年,多有战功,这次更是被任命为宣抚使,负责剿灭方腊,一旦事成,必然会被任命为枢密使,这样一来,蔡攸的想法便无法得逞了。
出于这种原因,他站了出来。
“陛下,素闻宋江勇猛,领千余人转战十多个州府而来去自如,由此可见并非浪得虚名,臣以为,既然宋江如此,何不令他带兵前去征讨方腊呢,若胜,最好,如此可除去方腊的危害,不胜,也可问其个不力之罪,如此岂不是两全其美?”
此话猛听上去很有道理,可谓是一箭双雕之计,既打击了方腊,同时又把宋江推到了火坑边上,若能让二者拼个两败俱伤,更令朝廷省心。
赵佶一听,对呀,让这两人火拼一把,倒可消除两大隐患了。
正待他要答应时,猛听得旁边一人大喊一声:“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众人一看,不由得一惊,原来站出来反对的竟是他们老蔡家自己人。
蔡翛,蔡攸的三弟,因老二早已死掉,实际上是蔡攸最大的弟弟了。蔡鯈官居保和殿大学士,是蔡京在朝堂上的代言人,因而说话很有份量。
没想到他会站出来反对,众人都纳闷起来。
第494章 意指高峰()
毕竟是亲兄弟,就算蔡鯈和蔡攸不对付,按理说也不应该在这种场合出声反对。
蔡攸再不好,只要在朝中讨得了便宜,也是蔡家占光,蔡鯈反对既得罪了蔡攸,也把好处拱手让了人,这种里外不是人的做法怎能去做?
只是,此时蔡鯈有苦说不出,他必须出这个头,而出这个头确是为蔡攸好。
蔡攸的一石三鸟之计很好,既算计了宋江,又算计了方腊,更主要的是算计了童贯。
童贯掌兵,一旦打败方腊,回来必然是枢密使,这样蔡攸盯着的位置便会花落他家,他自然不甘心。
若是让宋江讨伐方腊,胜后功劳自然算不到童贯头上,这样对蔡攸来说就有争夺的机会了,而他自信与赵佶的关系,很有可能拿到手里。
只是蔡攸的算计瞒过大部分的朝臣,却瞒不过少数聪明人,其中就有王黼和蔡鯈。王黼自然不会多话,谁当枢密使与他无关,他只要盯着宰相的位置就行啦。
蔡鯈则不然,他知道此计看似不错,却有一个最大的漏洞,而这个漏洞将会令蔡攸名声扫地,因而,他必须出言相救。
赵佶看到兄弟俩有了分歧,有些莫名其妙,还是问道:“蔡大学士,此事为何不可?”
蔡鯈被蔡攸盯得不自然,他已看出蔡攸眼中的火光,可是没有办法,还是上前一步说道:“高大人传话过来,说宋江原意是与方腊会合的,是受阻才没有得逞,至于招安一事,多半是被逼无奈,因而千万不能派宋江去征剿方腊,他不敢保证其会不会一去不复返。”
还有此事,蔡鯈的话音一落,赵佶和群臣一片惊呼,就是蔡攸也面色一沉。
若是宋江非真心招安,还真是个大问题,特别是征剿方腊根本不能派他去,他要去了无疑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此事为大功臣高峰所说,已是不争事实,再加上道理明显,已勿用置疑。可是这样一来,宋江的安排反倒更加棘手,因为实在没有人能想到既合适、又放心的位置给他。
无奈间,赵佶只得再次问向群臣:“既然高爱卿说宋江不能委派江南,那就不用委派江南,只是该给宋江一个什么职务呢?”
这是旧话重提,是既否定了蔡攸的提议,也肯定了高峰的意见,可见赵佶对高峰有多么的重视和认可。
诚然,高峰不光是这次平叛的大功臣,更是赵佶认定的福星,特别是这次平叛,从宋江踏上济南府起,前后不过十来天就把宋江平定,若从高峰接任算起也不到两个月。如此短的时间,要说不是福星,连赵佶自己也不相信。
所以,作为道家的信徒,赵佶一旦认定高峰是福星,那是对他的建议连判断都不用做的,直接就接受了。
只是他接受高峰的建议却把群臣害苦啦,因为实在没有人能想出个安置宋江的办法。
想不出来也行,反正群臣那么多,只要自己不说话,谁也不会得罪,就是连皇帝陛下也不可能怪罪。
就这样,一时间朝堂上反倒鸦雀无声了。
赵佶看得着急,脸色渐渐不愉起来,养这一帮子人,关键时刻连个出主意的人都没有,真是怀念蔡京在位的时候,那可是从来没让他做过难。
就在这时,一直阴晴不定的蔡攸突然站了出来,他说道:“陛下,臣认为,解铃还需系铃人,宋江是高大人所收,高大人对他了解应该比较深,因此,怎么安排应采纳高大人的建议。”
这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