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版三国-第15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摇。
现在局势说是在商议,但看看最后拍板的人是谁在说,就算是团体,也要看看是在谁的领导下,给你面子让你发言,不是让你拒绝,是为了体现民主,这种事情都不懂的话,你还参加这种会议干什么。
你可以说陈曦性格偏软,可以说陈曦不善阴谋,可以说陈曦有道德洁癖,但是陈曦某些信念也是绝对不容动摇的。
能走到这个位置,除了能力,智慧这些必须的因素,幸运和决心也是不可能缺少的东西,陈曦很温和,但这并不代表陈曦在某些方面就一定很好说话。
很不幸,南方世家在陈曦的评价之中,比北方世家更糟糕,所以该做的事情陈曦肯定会做,而且不会以其他人的意志转移。
这一点,李优,刘晔,鲁肃等人都是认同的,不同的地方在于由谁来处理,刘晔和贾诩是比较倾向于由李优来处理这件事的,鲁肃则是投了弃权,最后就剩陈曦反对。
很明显,当时整个文臣团体都知道李优处理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可所有人也都知道另一个事实,也就是如果谁能最有效率的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还能保证不留下隐患的话,肯定是李优,所以诸如刘晔等人直接选择了让李优快刀斩乱麻。
陈曦不同意,其实就一个原因,李优放出去,那就是血流成河的节奏,道德上现在摆正了心态的陈曦过不去。
问题是解决了,可这么干又是几十万人不见了,那可都是劳动力啊,我在北疆抓胡人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干过,对内这么干,你让我有何面目面对华夏百姓。
鉴于陈曦强烈反对,参谋团只能选择让陈曦拿出双方都能看过去的方案。
毕竟陈曦的目的是和他们一致的,所以陈曦强烈反对,又表示有其他方案可以处理,这群人也就不好一定要让李优去了。
毕竟李优去,结果实在是有些惨烈,哪怕肯定能粉饰过去,刘晔,鲁肃这种有良知的文臣,压力也是很大的,又不是所有人都和贾诩的心态一样,别人家的孩子死再多,关老子屁事……
然后陈曦就提议由周瑜执行,其他人都没开口,李优直接否决。
不是李优看不起周瑜,而是有些东西看的太重了,会迷失双眼的,就周瑜现在这个年龄哪怕是智略通天,也有着看不穿的东西。
荆楚对于周瑜来说太重要了,重要到周瑜绝对被蒙蔽了双眼,其原因太简单了,这是孙策的基业,是孙策霸业的起点。
如果这基业是周瑜的,那么周瑜发现自己输了,绝对会优雅的认输,然后毫不在意的放手,因为年仅二十五岁的周瑜有的是时间去建立新的功业。
对于这个时期的周瑜来说,这样的基业,这样的功勋,其意义更多是是用来彰显自身的能力,他的年龄年轻到足以承受失败,足够重建功勋。
在任何时期,年轻都是资本,而且是最大的资本。
可这是对于周瑜自己的一切来说,而不是对于为孙策看护一切的周瑜来说的。
前者是优雅的贵族,是洒脱任性的年轻智者,后者则完全是对于孙策的看护之心,以及责任心。
所以才有了后面这一出,而李优的猜测也是真的,周瑜出现了明显的犹豫。
说实话,现在这个局面根本没有任何犹豫的价值,大局势就是这件事必须要做。
连周瑜都知道此事无可避免,甚至就算没有这一出,周瑜自己在之后也会做,可就算这样周瑜还会犹豫,准确的说,一个顶级智者根本不应该犯这种错误。
现在这个局面还用说吗?三方和谈是真的,刘备成功用非武统的方式统一了天下,汉室已经基本算是再一次完成了统一,除了免不了的某些动作,框架上已经完成了。
一个正常的国家的组成可以分为五部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军事实力作为维护巩固国家的重要力量,现在刘备已经基本拿到了大头,而剩下的那一部分,刘备也在缓缓地收拢。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在之后并不长的时间之内,刘备就会将整个汉室军权的九成以上,手拢到自己的手上。
第二项,也就是财政,国家财政影响着国家整体的局势,是军事和政治的纽带,也是社会整体的串联线,而这一点,陈曦将刘巴踢出中央,去搞煤铁司的时候,就已经彻底赢了。
第两千六百三十六章 私会的本质()
很不幸,关于经济这一点,哪怕是到现在其他人的认识其实依旧不到位,虽说因为陈曦到处花钱,氪金氪的爽快,让将帅文武已经对于国家经济这一方面有了相当的认知。
可仅仅只是这种层面的认知,还不至于让这群人对于陈曦手上的财政大权有任何的想法。
将财政的权利交给陈曦,这对于曹孙来说根本不算是妥协,而是一种理所应当的决策,这种认知在当前的中原近乎是一种公理。
然而现实点的话,后世哪个正常国家,敢将整个国家的财政完完全全交给一个人,也就是汉朝这个时代,其他人什么都不懂,才敢将自身的命脉交托给陈曦。
这么一来,原本最不可能出现的事情,在三方统合的第一时间,在陈曦将刘巴踢出局的那一刻,整个汉室的财政大权就已经被统合在了陈曦的手上。
接下来所有的交易网络布局,道路规划,更多是财政触手的延伸,在这种局面下,交易点给了你曹孙你能如何,来往交易,最后流通的钱还能飞出陈曦的手?
毕竟在早先的时候陈曦就已经确定了南阳和江陵交易中心的位置,由曹孙双方说出来,只是为了加重双方的认同感。
毕竟智者依靠自己分析出来的答案,比别人告诉的答案更有认同感,哪怕两个答案其实是完全相同的,前者也更让人安心。
同样这种做法,其实也是为了让曹孙双方明白,刘备依旧给他们在中原留了位置,哪怕是出了国,中原依旧是他们的家,不会出现人走茶凉的情况,这不是礼,也不是道德,而是人心。
荀彧和周瑜也欣然代替他们的主公接受了这件事,中原的政治版图上给他们留着一块空位,不管他们在离开之后,是否还会回来,都是对于其身份的一个承认。
就跟当年徐庶并没有来,但刘备给徐庶一直留了一个主簿的位置,这不合乎法理,但这是人心。
实际上从三方和谈的那一刻开始,曹孙的势力就已经被刘备和陈曦从军事和经济两方面大肆渗透,唯一没有被渗透的便是政治权利,因为政治是台面,在台面上刘备势力会给曹孙留下足够的颜面。
然而钱你没拿到,枪杆子也没拿到,就算是争,你又怎么争,可以说接下来只要平稳的交接,刘备和陈曦会一日强过一日,而曹孙在其他时候也会一日强过一日,但在面对刘备的时候会一日弱过一日。
甚至这种事情压根就是没有办法反抗的,至于政治权利,刘备予以了保留,但决断这种事情,只要有必要,哪怕是现在这种情况,江东不同意,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
贾诩做事所谋必中,号称算无遗策,李优做事大气磅礴,号称不留隐患,那两人联手会是什么结果,会不知道可能出现的情况?
周瑜的反应让陈曦略有失望,但孙策的决断让陈曦长舒了一口气,没看走眼就好。
本质上讲,就陈曦,周瑜,孙策现在的年龄,根本不在乎南方世家体系崩溃重建过程之中的那点损失。
陈曦有足够多的后备官员去替换整个荆楚的中层官员,但是荆楚世家的问题不解决,换了后备官员也没用,就说一句话,颍川空降了一个郡守,而其他人依旧是陈荀两家的,这个郡守能干什么。
再或者颍川空降了一波领导班子,官员全部换了,但只要陈荀两家还在,这波官员用不了多久要么和之前一样为陈荀两家马首是瞻,要么依旧什么都干不了,八千比一的官民比例,你真以为,没地方帮衬你能干活?
世家倒了之后还有千年胥吏这么一说,何况现在世家还没倒呢,不收拾了江南世家,官员体系再换都没用,为什么没提曹操,因为曹操那边已经解决了七七八八,只要在清扫一下就完事了,重灾区是荆楚,所以才有这么一出。
反过来讲,收拾荆楚世家会有多大的损失,其实也都知道,如果下手够快够狠,布置足够精妙,荆楚世家的反扑其实问题不大,撑死也就是几万私兵外加世家自身人口的折损。
甚至对于荆楚世家心理压力的度掌握的够好,甚至能兵不血刃的将之整个拔除。
这种等规模的军势在现在汉室是能拿出来的,同样这等程度的损失汉室也是能接受的。
尤其是现在跳出了荆楚之后,以国家这个层面来说,砸了整个南方重建又能如何!
周瑜从一开始在意的并不是这些损失,他在意的是孙策的感官。
荆楚的世家很重要吗?对于普通人来说非常强,但是对于周瑜来说其实根本不重要,只是因为这些人认同孙策,周瑜才会将荆楚世家当作自己人看待,实际上,周瑜和孙策的地位和权势真需要荆楚世家支撑?你莫不是没睡醒!
陈曦,孙策,周瑜三个人平均也才二十五岁出头,周瑜最小,然而就这个年纪,周瑜已经用军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其职位放后世已经达到了海军总司令兼陆军军区司令的高度。
这个年岁,这个职位,对于他们来说南方世家真的不重要,只要他们心态放宽,哪怕是卷土重来,也没有任何的难度。
砸了这些,就算是连过去的功绩都统统抹掉,周瑜靠着自己的智略,靠着自己的军略,也能再一次站在这个位置,至于时间会用多久,十年,五年,或者更短,毕竟接下来是大争之世。
对于周瑜这种人来说,支撑其站立在最巅峰的永远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会犹豫的原因也不是因为周瑜认为这些人很重要,而是认为孙策很重要,好在孙策开口了,解决了周瑜最大的麻烦。
“这样的话,就差最后一项了,而且也刚刚好,能赶上下午的比武大赛。”陈曦笑了笑说道。
毕竟陈曦那边过了之后,比武这个才是最关键事情。
真要是军政决策会议,仅仅是这么一个陈曦睡过头的上午是不够的,更何况,将官甚至都基本没来,最核心的军制变更都没有涉及。
说实话,今天尚武这个框架协议,更多是为了陈曦准备的。
基本上上午过完,陈曦就将汉室的财政把握在自己手上了,道路,商业中心,这些里面虽说有人心和安抚的意味,但目的就是敲定陈曦对于汉室财政的绝对掌控权。
否则的话,真要是三方会谈,陈曦睡迷糊了,依着刘备势力这群人的习惯,也不会在乎少个陈曦,又不是干活少人了什么的,等陈曦的原因只有一点,今天早上这场子其实就是为陈曦开的。
同理今天下午的比武的场子是为刘备开的,虽说一开始敲定的并不是比武,但是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比武更好,更合适。
当然在将刘巴踢到煤铁司,将道路和商业中心敲定之后,其实陈曦这边已经结束了,而后面李优的部分是以防万一加上的。
这部分内容是统一前必须执行的,三方协商统一是协商统一,但是在汉室的官面上必然是汉太尉刘备纳曹孙两人,当然这个字的意思是招降,而不是什么奇奇怪怪的意思。
同样真正的统一,也只会在刘备解决了荆楚世家之后,将喜报传递给刘桐,而刘桐以诏书传檄天下,通告四方,大赦天下,并召有功的文武群臣,走驰道,入长安的那一刻才会记载在史书中。
在这之前只是汉皇宗室,太尉刘玄德进行统一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曹操南下的时候没有带刘桐的原因。
因为带了刘桐的话,这个礼法就会变得非常复杂,首先是刘备的问题,如果记载是刘备统一,那么摄政长公主就会存在从贼被胁迫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想想当年董卓的时候就懂了。
接下来是刘桐自己的问题,摄政长公主参与最后一战,应该记谁的功劳,按照从上往下的话,法理应该是刘桐。
还有另一方面则是曹操的问题,带长公主来,最后投降了,是胁迫,还是正统败给异端,这都是锅,还不如让对方不来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么解释算了,到最后出结果了,给发喜报,让长公主大赦天下通告此事,然后走一趟驰道,所有人颜面都能过去。
李优之后插播的议题,毫无疑问就是老生常谈的集村并寨,顺带一提,这件事已经提了很多年了,曹孙也得知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