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公孙策-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果真如此,那牢中之人就应该不是什么疑犯,而是手上握有某样证据之人才对。”
“有人陷害牢中之人,诬之为凶手,实则是想借机严刑逼供,从其口中问出那件什么东西的下落。”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三司使朱培的死,跟吏部尚书高权全家被杀,两者之间一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关联。”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我们这就走吧。”
“好。”公孙策将手上的茶杯放下,喊了一声“小二,结账。”
而后从腰间拿出一锭一两的碎银子放在了桌上,便和包拯急匆匆地离开了。
(本章完)
第13章 茶馆,意外收获()
离开茶馆儿后,公孙策和包拯便往吏部赶去,查一下朱培、高权二人的履历,看看他们之间有何联系。
“咦,这些小玩意儿看起来不错啊。”走着正急,路过一个玉佩饰物的地方,公孙策却突然将包拯拉住停了下来。
“二位公子请便,看看有没有入眼的。”小贩儿一脸笑意的说着。
“公孙,你干什么,这个时候怎么还有心情买玉佩。”包拯不明所以,便拽了一下他衣袖问道。
公孙策没有看包拯,而是低头去挑拣摊位上的小玉饰,低声回答道。
“有人跟踪。”而后拿起一块儿圆形玉佩冲着阳光看了看,“老板,这个多少钱,我要了。”
“公子真是好眼光啊,”小贩儿带着一副虚假的笑容,“这块儿玉佩只要三两银子。”
公孙策付过银子后,便将玉佩放进怀中离开,继续向吏部的方向走。往前走了没多远,又从怀中拿出一块儿牌子递给包拯。
那牌子也是圆形的,却非方才所买的玉佩,而是一块儿黑色的牌子,上面是一张恐怖如妖魔般的脸孔,张着血盆大口,也就是牙齿处被染上了血一般的红色。
“这是什么?”包拯从公孙策手上接过那块黑色牌子,看了看问道。
“是昨天在尚书府的瓦砾下捡到的,一直忘记告诉你了,刚才看到卖玉佩的才想起来的。”
“尚书府捡到的,会是从凶手身上掉下来的吗?”
“不知道,可能是吧,这是一块儿铜牌,外面被涂上了黑色。”
“这上面的图案,”包拯望着那牌子上的血盆大口,咧了咧嘴,“咦,跟魔鬼式的,会是代表什么呢?”
“应该是一个神秘组织吧,又或者是……”
“或者是什么?”
“或者是某个组织的杀手团,或许,就是昨夜在密林刺杀我们的人也说不定。”
“若果真如此,我们也还算是幸运。”
“什么,幸运?”
“至少,我们已经和幕后的势力接触过了啊,”包拯笑了笑,“跟踪我们的人还在,怎样,我们还去不去吏部。”
“去,当然要去了,他们喜欢跟就跟着吧。”
二人相视一笑,看上去并未将跟踪自己的人放在眼里。
吏部
吏部尚书朱权已被杀害,朝廷尚未任命新的官员接任此职,吏部的事务暂时由吏部左侍郎朱季暂代管理。
包拯、公孙策到了吏部后,问清了吏部现在由何人管理后,便去找左侍郎朱季。
在此之前,吏部也得知了皇太后委任包、策查案的消息。
所以,当二人提出想要查看朝中官员的背景、履历资料时,朱季便直接将二人带去了存放官吏履历的资料库房。
大宋有那么多的官员,若没有头绪的在这茫茫资料里去找高权、朱培二人的资料,可谓是大海捞针啊。
还好,朱季跟二人交代了一下这里官员资料的存放情况。
左半面为文官资料,又半面为武将资料,左起第一排架子上放的是王宫贵胄的资料,第二排为朝中一品大员的资料,第三排为二品官吏资料,以此类推。
弄清了资料的摆放布局,那找起来可就方便多了,约莫一盏茶时间,包拯发现了朱培的资料,公孙策则找到了高权的资料。
吏部之行果然有些收获,看过朱培、高权二人的资料后,发现了一些于案情来说很有价值的东西。
“高权为景德元年进士,朱培为景德三年进士,十五年前二人同时任职颍州,十三年前又同时调至京城,公孙,你觉得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公孙策左手托着下巴,右手则抵住左手的手肘,不愧为大宋第一美男子,思考问题都是这么帅。
“当时朱培为颍州知州,高权则是州内通判,十三年前二人同时升迁至京城任职,原因只是说有功,至于是何劳,多大的功劳却只字未提。”
“所以,要想弄清这两件案子的真相,就必须先查清十三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
“不错,只是……”公孙策顿了顿,“就连吏部都没有关于十三年前颍州之事的记载,那我们又该去哪儿查呢?”
“或许,有一个人可以帮我们。”
这一对最佳拍档同时伸出手指指了一下对方,默契地道:八贤王。
而后,便离开了吏部,却并没有立刻赶往八贤王府,而是找了一间客店去吃东西。
已经未时将近,午饭都还没吃呢,查案固然重要,可也不能委屈了自己的肚子啊。
不过,也并非单纯的吃饭,他们选的客店正是邓通口中抓获疑犯的地方。
二人选在这里是想跟客栈的人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当然饭也是必须要吃的。因为,这两者并不冲突嘛。
当然,跟踪他们的人依然还在,那两个跟踪者也进了客栈,在与包拯、公孙策隔着两张桌子的地方坐下。
似乎,自从被委派查案后便一直在被人监视、跟踪。
他们很清楚要查案每天都要东奔西走,想要摆脱被人跟踪是不容易的。所以,也便不去理会,任由他们跟踪了。
“二位客官,您想吃点儿什么?”店小二走上前去,给包拯、公孙策二人拿上了一壶茶,开口便是那一天不知要说多少回的口头禅。
“来一壶菊花酒,再随便来上几样你们这儿的招牌菜。”公孙策只是点菜,并未跟小二询问什么。
“得嘞,二位客官您稍等。”
“一壶菊花酒,招牌菜四个。”
小二离开二人的位子,又走到那两位跟踪者那里,照例问他们想吃点儿什么。
那两人显然心思不在吃饭上,只是随便说了一句“来一壶酒,四个小菜。”
公孙策一脸轻松的给包拯倒了一杯茶,又给自己添了一杯,只身将茶盏端在手,并没有喝,眼神却故意看向了那两个跟踪自己的人。
那两个人本来正悄悄盯着包拯、公孙策,这公孙策的目光突然间看过去,匆忙之中赶紧避开了。
公孙策笑了笑,呷了一口茶,道:“嗯,这茶还不错嘛。”
过了一会儿,小二端着一个托盘回来,一壶酒,四碟小菜儿,送到了跟踪者的桌上。
“客官,您慢用。”店小二又走到包、策二人身边,解释道,“二位客官,不好意思,因为您二位要的是小店儿的招牌菜,所以,还要再等一会儿。”
“哦,即是这样那也无妨,”公孙策笑了笑,这也正是他想要的结果,“小二啊,听说前两日在这里抓住一个朝廷要犯,是真的吗?”
“嗯,是真的,客官,您也听说了。”
“听说还是店里一个伙计先发现犯人的,”包拯喝了口茶,笑了笑,“那个伙计不会就是小二你吧。”
小二连连摇头,道:“客官您说笑了,怎么可能是我呢,朝廷可是给了一百两赏金呢,有一百两银子谁还干店小二啊。”
“呦。”公孙策笑道,“这么说那个伙计已经不干了。”
“是啊,拿到赏金之后就走了,听说是回老家去了。”小二抱怨道,“哎,怎么我就没有那个命呢。”
“呦,又有人来了,二位客官您稍等。”
抱怨归抱怨,活儿总是要干的,不然老板可不给发工钱。这不,店小二又赶紧向刚进来的一位络腮胡子的男子走了过去。
“客官里边儿请,您想吃点儿什么?”
“伙计啊,你是新来吧,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啊?”
“哦,对,您眼力真好,我是昨天才来的。”
那络腮胡子的客人又看了看台前扒拉着算盘的掌柜的,问道:“呦,这伙计换了,怎么连老板也换了啊。”
“哦,前两天不是在这里抓到一个朝廷重犯吗,原来的老板怕犯人的同伙儿报复,所以就不干了。”
这新来的客人随便问出的几句话,于包、策来说可算是意外收获,二人对视一下,脸上同时露出了一丝心照不宣的微笑。
(本章完)
第14章 宫廷,王者博弈()
离开客栈,在跟踪者的“护送”下包、策一路走到了八贤王府。事不凑巧,王府的周管家说八贤王进宫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后来,跟踪者将今日看到的事儿告诉了他们的主子邓通,邓通了解了客栈发生的事儿之后,便决定给他的上峰金面人禀报。
福宁宫
刘太后以家宴的方式留八贤王在宫里用膳,整个家宴上只有刘太后、仁宗皇帝和八贤王三人,也无太监宫女在一旁侍奉。
家宴摆放的是御用银质餐具,菜肴不似一般宫廷里那般奢华,只是三碟小菜儿,一份儿点心,一碗桂圆汤。
这倒真像是一幅温暖的家庭晚宴图,不过,这看似平和之下却隐藏着无形却锐利的刀锋剑影。
“八王爷,哀家有件事儿想跟王爷请教一下。”
刘太后手中的汤匙搅拌在汤碗里搅了搅,而后将一匙桂圆汤送入口中,说话时并未去看坐在对面的八贤王。
这样的话看似漫不经心,那久经官场的八贤王却已察觉到了其中异样,他放下手中碗筷,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太后有事尽管吩咐,臣弟又岂能承受太后您的请教二字呢。”
“八王爷,现在宫廷内外有一个传言,”刘太后又将一匙汤送入口中,“嗯,这汤虽然简单,倒是可口的很。”
“八王爷,有传言说王爷你不满我一个妇人把持朝政,暗中积蓄实力,意欲逼宫让哀家还政于皇上,王爷,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啊。”
刘太后如此一问,八贤王倒也没有太大反应,因为,在此之前他也听说了这一有关自己的传言。
倒是一旁的仁宗皇帝显得格外紧张,因为传言中的还政于皇帝的主角正是自己,万一刘太后以为他也与传言有关,对他这个尚未亲政的皇帝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回太后,臣弟对此等传言也有耳闻,但臣弟绝无暗蓄势力逼宫的想法。”
八贤王放下手中快起,端起一碗桂圆汤。
“老实说,臣弟的确想过让皇上亲政。不过,如今皇上年纪尚幼,太后主政是理所当然,臣弟也相信,待皇上长大,时机成熟,皇后您仁德圣明,一定会归政于皇上的。”
“哈……”刘太后大笑,“老八呀老八,你这算是对哀家的承诺,还是给哀家的提醒呢?”
“太后您说笑了,臣弟只是想说,臣弟绝不会做出有害我赵宋朝廷之事,也绝不允许有人侵吞我赵宋江山。”
八贤王这句话可谓是软中带硬,一方面让刘太后放心自己不会带兵逼宫,另一方面,也是在提醒她不要妄想将赵宋江山改作刘姓。
因为,那刘太后曾向大臣试探,前朝武则天如何,说明她有成为一代女皇之野心。
刘太后望着眼前这个八贤王,可谓是头痛不已。
他绝对是个大忠臣,也是在朝中极有威望之人。若要动他,恐怕朝中上下会有异动,若不动他,难保日后他不会软硬兼施逼自己将大权交出,还政于皇帝。
这位刘太后可不是一个甘心居于后宫之人,权力对她的诱惑太大,所以,只要她还活着,就根本不会归政于仁宗皇帝。
这一场皇室家宴于温馨掩饰之下结束了,八贤王回了王府,皇帝回了寝宫,一切还是原来的模样。
八贤王回去后,包、策便赶去求见,欲向他打听一下十三年前颍州之事,多事的公孙琬儿拉着上官凌静也一起跟了过去。
“怎么样啊,二位俊杰,不知今日可有收获?”还没等包拯、公孙策两人开口,八贤王便先问起了他们。
“收获嘛,”公孙策笑了笑,“确实有些收获,只是有件事儿还得向王爷您请教一下。”
“哦,是吗,什么事儿,尽管问吧,老夫一定知无不言。”
“王爷,今日我与公孙去吏部看了一下朱培、高权二人的履历,发行他们都曾于颍州任职,十三年前有功调至京城任职。”
公孙策稍稍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