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好时光 >

第71部分

大宋好时光-第71部分

小说: 大宋好时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奈何没走几步,便被一个小内侍拦住了,官家召见。

    哦,原来这才是今日入宫的缘故,那何必让我来这么早呢?

    杨浩满心不乐意的时候,后背却迎来了许多人的目光,或羡慕,或嫉妒,或好奇。

    元日臣子单独觐见的情况很少,如果有,则是莫大的殊荣。

    这个杨浩,小小年纪,破格参加元日朝会已经实属难得,而今竟蒙官家专门召见,着实让人啧啧称奇!

第一二四章 一路向西() 
庆历五年春,元日,帝宣召,浩入禁中。

    后世史书上,只有这样一行简单的记录,再无只言片语。

    以至于无论后世,还是庆历五年当时,都有许多人揣测,杨浩元日觐见所为何事?

    或者说,官家宣召他有何吩咐?会是什么特别的事情吗?

    很遗憾,当时没有旁人在,外人不得而知。

    杨浩出了文德殿,也是三缄其口,什么都没说,好似什么都没发生。

    以至于没有人知道君臣之间奏对内容,到最后甚至成为一桩悬案。

    许多年后,有人甚至将之列为《宋史未解之谜》……

    ……

    杨浩从宫中出来,回家倒头睡了半日,醒来之后二话不说,一家人继续开心过年。

    新年之后,便要启程西去。

    不过,暂时对外的说辞则是回华阴老家祭祖,有些事情,不能太高调。

    听闻杨浩要暂离东京,相熟的纨绔合伙人们纷纷赶到杨楼,为杨浩设宴饯行。

    祭祖肯定是借口!

    新年之前,或是清明时节倒也罢了,新春之后祭哪门子祖呢?

    此番西去,定有缘故。

    几个纨绔子弟都有揣测,不过杨浩不说,他们也不好多问。

    “三郎啊,你出去一段时日也好。”

    “没错,兴许官家也是为你好…”

    “对对,免得啊……”

    听到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莫名其妙了许久,杨浩才反应过来,感情都自己被外派,是为避开、冷却与曹家的恩怨。

    看样子,这般认为的不在少数!

    好吧!

    正好不用费唇舌解释什么!

    沈放算是半个知情人,自打杨浩将生意托付给姐姐沈媛,他便隐约知道了什么,并且跃跃欲试。

    送走了高遵裕、潘孝文、王景元、石俊等之人,沈放笑了笑,凑近了低声道:“杨三郎,商量件事,让我随你一起去西北吧!”

    杨浩微微诧异,旋即皱眉道:“你…算了吧,西北苦寒之地,何苦遭罪?”

    沈放饶有兴致道:“我就想去闯闯,天高地广,总好过东京四四方方,百无聊赖,免得总被唠叨不学无术。”

    “往后再说吧,这一遭就算了…”

    杨浩摆摆手:“还有,必须得令尊令堂同意,否则我可没那个胆量。”

    沈放不服气道:“不就是榷场使嘛,又没什么危险,你把生意全交给阿姐都放心,难不成还怕我与你一道去赚几个钱?”

    “不是钱的问题。”

    “那是什么?”

    沈放鬼机灵,立即追问,想要套话。

    杨浩摆手道:“你少掺和,好好留在东京,协助令姐,抛头露面的事情还得你出面,回头少不了你的好处。”

    “好吧!”

    沈放无奈,垂头丧气道:“阿姐让我转告你,早去早回,一切小心,一路顺风。”

    “嗯!”

    ……

    沈放走了,绿袖来了。

    手中端着托盘,清粥小菜,一盅羹汤。

    绿袖声音婉转道:“知道公子吃了不少酒,特意做了些醒酒暖胃的吃食,还请公子莫要嫌弃。”

    杨浩抬头看了一眼,颇为精致,闻起来味道也不错,当即称赞道:“没想到小姐除了歌舞双绝之外,厨艺也厉害。”

    绿袖悠悠道:“哪里,耳濡目染而已,杨楼乃是东京美食名府,久在此间,自然有所长进。

    公子是美食大家,能入公子法眼,是绿袖的荣幸。”

    杨浩笑道:“小姐吩咐下人去做即可,何必自己动手,若让东京公子哥们知道了,肯定会骂我不懂怜香惜玉的。”

    “哪里,身为女子,能为……素手调羹乃是本责,也是一种幸福……只是奴家甚少有机会罢了。”

    呃……

    这话说的,那些欲言又止背后,让人想入非非啊!

    “会的,将来肯定有机会的…”杨浩讪讪一笑,端起羹汤,遮掩尴尬。

    “听闻公子要离开东京?”

    “嗯,回华阴老家祭祖,顺便办点事情。”

    杨浩道:“小姐在此,尽可安心,沈…放会打理一切,绝不会有人为难小姐。”

    “哦…”

    绿袖点点头,似又不舍,轻声叮嘱道:“出门在外,公子一切小心,一路顺风。”

    “多谢小姐。”

    “公子慢用,奴家告退。”

    绿袖悄然退出,回到房间之后,立即遣开奴仆,修书一封。

    字里行间完全是一封问候闺中密友,恭贺新年的寻常书信,但落到特定之人手中,则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

    临走之前,杨浩又去了一趟玉津园。

    每个月向卫国长公主汇报时成例,不可轻废。

    “也不知皇兄为何要将这些交给我,看起来十分费劲。”

    卫国长公主很意外,也很突然,莫名就成为皇家投资掌舵人,本想拒绝,但王守忠苦口婆心,实在无从拒绝。

    加之整日着实闲得无聊,且与杨浩有关,与那些新奇之物有关,未果长公主也算饶有兴致,这才勉为其难答应。

    “慢慢看便是,不着急…长公主聪慧过人,要不了多久就熟悉了。”

    “要不你教我?”

    “呃…臣要去西北一趟,暂时不在东京,恐怕等归来之时,长公主已经自学成才。”

    “你去西北?”初次闻讯,卫国长公主不禁错愕。

    “是,不过我离开期间,每月的账本还是会照例送来,请长公主放心。”

    卫国长公主默默点头,轻伤道:“一切小心,一路顺风。”

    ……

    一切小心,一路顺风。

    前后三位佳人,完全相同的叮嘱。

    杨浩心中泛起一丝古怪的感觉,不禁莞尔。

    过了正月初七,天气开始转晴,积雪开始融化,杨浩收拾好东西,启程西去。

    作为镇戎军榷场使,好歹陪了几个小吏与随从。

    反正都是在大宋境内,安全问题杨浩并不担心,不出所料,随从之中,眉宇多有凝重神色,性情沉默的那一位很可能是保镖。

    反正庞籍答应过,此去西北,安全无忧,杨浩相信老相公会信守承诺。

    正月初八,拒绝亲友出城相送,一早杨浩便出了新郑门,踏上向西的官道,一路向西。

    杨浩坐在马车上,闭目养神,思索之时,却猛然听到一阵熟悉的狗叫声……

第一二五章 青山干柴再燃日() 
大黄来了!

    悄无声息地跟了上来,直到出了东京数十里,已经不方便将它送回去,老伙计才发出吠叫。

    天寒地冻,路旁还有积雪尚未融化,大黄跑在外面,想必很冷。

    杨浩立即将老伙计抱上马车,抚摸狗头,不知该说什么好!

    为了怕亲友担心,他拒绝让人相送,哪曾想大黄不仅来送,而且要与自己相伴西行。

    也好!

    虽说强行将它送回东京也并非不能,但杨浩想了想,还是不要辜负大黄狗的一片忠心诚意。

    一路西行,有狗相伴。

    就如同当初从渭河里爬上来,一起面对这个陌生世界,一路东向潼关一样。

    一人一狗,再度相伴远行。

    虽说已算是初春时节,但春寒料峭,尤其是一路往西北方向,本就是苦寒之地。

    旅途艰苦是必然的,不过好在有马车可行,车厢里铺着毡毯,穿上皮毛衣物之后,倒也舒适。

    毡毯上铺设有小几,上面备有干果蜜饯,笔墨纸砚,方便一切需求。

    如果换作女子乘车,据说还可以配备火炉,甚至是恭桶,吃喝拉撒一应可以在车上解决。

    如果不是车轮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颠簸,一路倒也舒坦。

    从东京一路向西,杨浩算是真切体会到什么叫作——车马劳顿。

    过了洛阳,抵达陕州,昔日这里大量安置灾民的棚户都已经不见。

    至于灾民,大都被纳入厢军,成为一群没有多少战力,只求全家一口饭的累赘群体。

    有造反的流民,没有造反的士兵,这是大宋一贯的态度。

    以募兵抵消流民之害倒也并非不可行,但前提是灾祸少一些,但大宋……

    过潼关,入关中。

    渭河两岸的村长正在恢复生气,去岁的丰收终于让前年水灾,流离失所的百姓重新站稳脚跟,得以有喘息之机。

    尤其是华阴县,做的蛮不错。

    趁着冬春农闲之时,各处都在修路修渠,为春耕做准备。

    足可见如今的华阴县令是个有远见,勤政爱民的好官。

    也是,尹洙可是当过一路经略判官的要员,入朝为六部九卿担任要职都没问题,更别提治理一县之地了。

    杨浩没有去拜见尹洙,也没有看看自己在华阴的百户食邑,但在渭河边停留下来。

    此番出京,一个理由便是祭祖,好歹也做做样子了。

    不管怎么说,自己与大黄狗是从渭河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到底不同。

    另外也是受婶娘杨田氏之托,在此处祭奠两位素未谋面的“兄长”。

    大黄狗在河边不断来回跑动,不断摇着尾巴,时不时盯着奔流的河水狂吠。

    看来聪明的大黄也知道从这里而来,兴许还在想着从这里再回去。

    “大黄,回不去了。”

    杨浩摸摸狗头,时空旅行从来都是单向的,没有回程票。

    既来之,则安之。

    已经一年多,杨浩早就想明白这个道理了。

    也从一个冷眼旁观的看客,变成一个要做点什么的参与者。

    哪怕并非崇高地为了民族,为了天下黎民,只是为了“旅途”能有一段好时光,大宋好时光。

    ……

    尹洙来了,意料之中,却也出乎意料。

    好歹是旧相识,途径贵地,见个面相互寒暄一下是应该的。

    杨浩没想到的是,尹洙竟是与自己道别的。

    尹师鲁病了!

    不过数月时间,整个人显得格外憔悴,佝偻着身体,哪怕身上裹着厚厚的皮毛衣物,依旧瑟瑟发抖。

    看这架势,病的不轻。

    “师鲁先生,你还好吧?”

    “暂时应该不会一命呜呼。”

    尹洙笑了笑,看起来倒是相当豁达,心态良好。

    “先生病体,该早日延医问药,安心休养才是。不若暂且上疏官家,辞了华阴县的官职。”

    “已经辞了。”

    尹洙苦笑道:“希尹兄来了信函,邀我前去邓州休养。”

    “原来如此!”

    杨浩恍然,看样子范仲淹对同僚还是相当照顾的。

    “邓州地处中原,气候更温暖舒适一些,有利于您安养。”

    尹洙微笑道:“希文也是这么说了,而且老朋友相见,把酒言欢,心情也会舒畅不少。”

    这倒确实。

    庆历新政的失败对这些老臣们的打击不小,心情抑郁在所难免。

    范仲淹之所以早早病故,除了不断调任迁居折腾之外,与心情恐大有关系。

    “范公,他…还好吗?”

    “信中所言,一切安好。”

    “那就好!”

    “我都听希文说了,你…去送过他?”

    “是!”杨浩没有否认,大方承认了自己的倾向与态度。

    “我就知道了。”

    尹洙好似想明白了一件事,哈哈笑道:“郎君逾墙走,满东京都在说你气走了范希文、韩稚圭,却甚少有人懂你的良苦用心。”

    “总算诸位没误会,否则小子……”

    杨浩讪讪一笑:“当时那般情况,唯有出京,暂避锋芒,以求自保。老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青山倒是在,可是…可有机会点火烧柴吗?”尹洙叹息一声,似乎对前途一片失望。

    兴许这也代表了大部分革新臣子的心态,改革这种事,失败了便再难有机会。

    没有因此获罪入狱,甚至身首异处,还真的谢谢大宋历代厚待文官的传统,以及杨浩等人的及时的提醒。

    “青山既在,热血犹存,怎会没有机会?”

    “真的吗?”尹洙眉目一动,经不住有些激动。

    “当然!”

    杨浩信誓旦旦道:“师鲁先生安心,此去邓州也千万叮嘱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