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好时光 >

第20部分

大宋好时光-第20部分

小说: 大宋好时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皇…”

    赵祯含笑将女儿抱起来,笑道:“福康近日可乖巧?”

    “嗯,福康最乖了…”

    听到女儿声音有些不真切,以及鼓胀的脸颊,赵祯顿时皱眉担忧道:“怎么?福康口中不适?”

    “没有,父皇不担心,是奶糖…大黄狗奶糖。”福康吐了吐舌头,随即又从怀里摸出一个油纸小包。

    赵祯仔细一瞧,纸包外画着一个狗头,下面缀着三个小字——大黄狗。

    剥开纸包,里面是一块白色偏黄的奶糖块。

    “可好吃了,父皇也来一块。”说话间,福康公主便要将奶糖塞入父亲口中。

    “福康听话,先让父皇吃饭…”一个少妇快步出来,正是福康公主的生母苗妃。

    苗妃向赵祯一礼后,不着痕迹地把奶糖拿走。皇帝的饮食格外精细慎重,未经查验之物是断不能入口的。

    赵祯淡淡一笑,问道:“此处从何而来?是内侍省最新采买,还是哪里进贡的?”

    苗妃答道:“回陛下,此物是张美人所赠,是其娘家采买送入宫中…

    张美人得悉福康喜甜食,便送来一包,此物乃牛乳、蔗糖等物制成,福康甚是喜欢。”

    “哦!”赵祯又瞧了片刻,瞅着纸包道:“大黄狗奶糖,这名称也忒……不雅了。”

    苗妃笑道:“妾身也这么想,听张美人说,此物是从上土桥购得,乃一个少年秘方所制,据闻那少年家中养着一条大黄狗,故以此为名。”

    上土桥?

    少年郎!

    今日已经是第四次听到这几个字眼,赵祯不由哑然失笑。

第三十四章 革新老臣的接风宴() 
见过皇帝,奏报各项事宜,前往各有司衙门交接。

    尹洙忙完的时候天色已晚,东京已然华灯初上。

    他没有回家,而是前往樊楼,顶层的雅间里有人摆酒设宴,为他接风洗尘。

    出乎意料,进门之时,房中空空如也,客人都到了,主人们一个都没到。

    不过尹洙一点都不生气,想必诸友都还在忙着,等等便是。反正自己闲着,官家体恤,恩赏十日休沐。

    屋里燃着炭火,温暖如春,难免有点憋闷,尹洙走到一边窗前,想要推窗呼吸点新鲜空气。

    可伸手推过去,竟然纹丝不动。

    这……

    微微迟疑,尹洙便反应过来,樊楼紧邻皇宫,顶楼可以直接窥视到皇宫大内,所以按要求被全部封锁。

    唉!

    尹洙莫名叹息一声,官家仁厚,却也清苦啊!

    历朝历代,何曾有过大宋这般寒酸的皇宫?

    汉有长乐、未央两宫,唐有太极宫、大明宫,洛阳亦有紫薇宫、上阳宫……

    大宋皇宫,不过是前唐宣武节度使府略微扩建而来,地方促狭,宫室也谈不上高大宏伟,富丽堂皇。

    前后一比,相形见绌,着实寒酸。

    大宋立国之后,太祖因有迁都洛阳之意,并未打算扩建皇宫。

    太宗倒是有此想法,曾向皇宫周围的居民买地扩建宫室,谁知百姓竟以价格太低,不愿搬走。

    阻碍修皇宫的钉子户,这要是放在别的朝代,如此行径无异是活的不耐烦了。

    但在大宋,妥协的竟然是皇帝。

    太宗都没有这个魄力,后面就更别说了,尤其当今官家,想吃一碗羊肉都要再三斟酌的人,哪里愿意花大把的银钱扩建宫室。

    官家太仁慈了,仁慈到容许樊楼这样窥视大内的建筑出现,没有夷为平地,只是封堵了一面墙……

    如此仁厚之君,千古罕有,实乃百姓之福,天下之福。

    皇帝做出这样大的牺牲,为什么?

    还不是为了大宋能够富强,抵御外辱,海晏河清。

    奈何大宋的问题太多,此番经略京西路,尹洙惊讶地发现,中原京畿之地竟也糜烂至厮,盗寇横行,民不聊生。

    危险啊!

    好在国有明君,朝有干臣,革新已经开始。

    只是不在中枢,不知进展到何种地步?只能待会向诸友请教了。

    不多时,脚步声响起,几位中老年文士在伙计的引导下进门。

    几人虽然只是纶巾布袍,但伙计却一点不敢怠慢,这几位可都是当朝位高权重之人。

    参知政事范仲淹、枢密副使韩琦,以及刚从知永兴军调任回京,未及履新的杜衍,哪一位都是而今朝堂上的风云人物。

    “师鲁,让你久等了。”

    尹洙拱手道““哪里,我也是刚到,诸公刚刚下值?”

    “正欲从政事堂离开时,王都知前来传话,耽搁了片刻,累师鲁久候。”

    范仲淹除去披风,笑叹道:“本欲在府上摆酒,请师鲁过府把酒畅叙的,但为免话柄,只得选在此间。”

    “李迪一疏参倒了吕夷简,官家下诏,宰执大臣非假休不许私第受谒,我等可不赶步其后尘。”

    韩琦笑道:“若非有河南先生回京,有接风洗尘这个由头,我等私下都不敢碰面。”

    “稚圭说笑了!”

    尹洙笑了笑,言归正传:“诸公在朝,锐意革新,成绩斐然啊!张温之、王素、施昌言上任各路转运使,我已经听说了。”

    “幸得官家支持,这才是第一步,不日将会有新举措,师鲁拭目以待吧!”

    范仲淹很有分寸,政令颁发之前,哪怕是尹洙这样的亲密友人,也不能泄露半分内容,这是原则。

    “如此甚好,好生期许。”尹洙连连点,满心期盼。

    范仲淹悠悠道:“至于再往后的举措,可能需要暂缓,李元昊派了使臣来东京和谈,此为朝廷重中之重,其他事宜,难免暂缓。”

    “党项之事早些了结也好,免得人心惶惶,朝野难安。”

    尹洙说者无心,但韩琦听者有意,脸色不禁微变。作为好水川大败的主将,西夏之事,难免耿耿于怀。

    “师鲁经略京西,成绩斐然,也是满朝皆知。”

    范仲淹见状,赶忙岔开话题道:“尤其是那块‘小月东边走,此物一出天下安’的祥瑞,实乃妙笔。”

    尹洙连忙摆手:“范公莫要取笑我。”

    “怎么?并非出自师鲁之手,莫不是李公…?”

    “此事说来话长。”

    尹洙叹道:“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此事既不是李公,也不是我的手笔,而是一个少年郎的主意。”

    “哦?”几位革新重臣皆感惊诧好奇。

    “若非这个少年,弥勒教的图谶谣言可能就成功了……”尹洙略微沉吟,将来龙去脉仔细道来。

    尔后补充一句:“此事我已上奏官家,诸位都是至交好友,便直言相告。”

    “一个少年郎,观察入微,凭借些许流言,勘破弥勒教的不轨之举,有趣!”韩琦连连点头,神情有些古怪。

    尹洙道:“远不止如此,弥勒教在潼关征流民为兵往南阳,也是此子率先发现,就连那安民救灾章程……”

    韩琦疑惑道:“那个章程应该是李公捉刀代笔吧?”

    “稚圭误会了,那东西不见得出自李公之手。”

    “听师鲁言下之意,莫非捉刀之人是那少年郎?”一直沉默少言的杜衍突然开口,一语中的。

    “虽无实证,但我猜测极有可能,拿到章程之后,便是此子前来详解,督促执行的。”

    尹洙面色兴奋,赞誉道:“尤其是其中卫生防疫一道,此子甚有见地,营中整洁,完全不似数万灾民聚集之地。

    且自始至终不曾爆发疫病,不曾致死一人,大宋立朝以来,恐怕还未有过此等情形吧?”

    杜衍捋了捋胡须,悠悠道:“如此说来,此子功劳不小,可是…最终怎是沈家子得了封赏,此子…若非师鲁说起,我等一无所知。”

    “诸位切莫误会,胡乱猜测。”

    尹洙遗憾道:“此事我也颇为不解,当时曾明确提出为其请功,并举荐其入太学读书。

    以其天资,假以时日,必可成栋梁之才,革新干将。却不曾想,此子竟婉言谢绝了。”

    “为何?”

    尹洙摇了摇头,惘然道:“说不上来,此子似乎有意对我敬而远之,两月之前便离开陕州,随沈家姐弟到了东京。

    今日我与李公前后脚入城,沈家小子前去迎接,无意间听他提了一嘴,说此子在上土桥附近开了一家食肆。”

    杜衍皱眉道:“宁居市井,操持商贾贱业,却不受封赏,不入太学读书求学,这…不是胡闹吗?”

    “等等,上土桥,少年郎…”

    范仲淹低声道:“先前在政事堂,王都知似乎也提到这么一说……”

    “是了。”

    韩琦整理思绪,淡淡道:“解了东京大雪,百姓饥寒,薪炭暴涨之忧的煤炉、火炕二物,皆是出自上土桥一个少年之手。”

    “那少年叫什么?”尹洙顿时眉头一动。

    韩琦揉了揉太阳穴,轻声道:“我让开封府查了下,少年名叫杨浩,两个多月前自京兆府华阴县迁来东京,家中……”

    尹洙抢先道:“家中有婶娘、堂妹二人,并黄狗一条。”

    “没错!”

    “那就对了,杨浩杨三郎,就是此子。”

    *

    PS:尹洙、字师鲁,世称河南先生;韩琦,字稚圭。

第三十五章 纨绔子弟的欢乐颂() 
杨浩的大名在皇帝和重臣耳中已经“如雷贯耳”,但其本人却懵然不知。

    开门迎客,生活照旧,几门生意的进项虽不很多,但安居乐业,小康之家没有任何问题。

    不忙的时候,杨浩便坐在火炉前给杨雪讲故事,见到兄妹俩相亲相爱,杨田氏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大黄狗也算小有名气,甚至已然上达天听,但这厮没有一点偶像包袱。随意卧在杨田氏专门缝制的垫子上,慵懒地闭着眼睛,全无名狗形象。

    悠闲日常,舒适惬意,杨浩十分享受。

    直到冬月十九,恰是冬至,连日的大雪总算告一段落。久违的太阳出现在天空,可惜没有多少温度,冰雪消融反而越发寒冷。

    晌午时分,杨浩剁了些许肉馅,开始包饺子。

    前世最爱母亲包的韭菜大肉饺子,奈何大宋冬天难寻韭菜,只能来一份大肉菘(白)菜馅,味道也不错。

    至少杨雪很喜欢,一边吃一边夸赞:“三哥包的扁食真好吃!”

    “好吃就多吃点,吃完了月亮不割耳朵。”

    “三哥骗人,月亮怎么会割耳朵?”

    “可是月亮会让冷风把你的耳朵冻的红红的,就像刀割一样。”

    “不怕,我有帽子。”杨雪摸了摸头上的皮帽,又全身心投入到美食中去了。

    见此情形,杨浩不禁有些忧愁,杨雪的身形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上涨。个子长高了些挺好,却也胖了不少。

    大宋似乎没有唐朝那般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念,为了不让她以后怨自己,得让小家伙适当锻炼才行。

    饺子没吃完,沈放便到了,说好的冬至日,果然很准时。

    既然赶上了饭点,杨浩也便为他煮了一碗饺子。

    沈放原本没当回事,抱着给面子尝一尝的心态接过碗筷,不想入口之后,甚为惊喜。

    “嗯,不错!”

    沈放赞叹道:“上次姑母赐了宫中扁食,味道远不及这个…杨三郎,你手艺不比尚膳监的御厨差啊!”

    上次的老饕客好像也是这么说的,难道这年头皇帝贵胄的伙食就这么差吗?

    一碗饺子,很快见了底。

    味道好是一方面,主要也是心里急,不时瞟向门外查看天色的目光,早已出卖了沈放惶急的内心。

    “好了,走吧!”

    放下碗,取出帕子擦了嘴,沈放便迫不及待道:“杨家婶子,我带杨浩见识一下东京风物,可能晚点回来。”

    “嗯,去吧!”杨田氏毫无不反对杨浩与官宦子弟交往,觉得这是一种荣幸,一件好事。

    “等等,我换件衣服!”

    杨浩走到屋角,在一块拉起的帘子后换了件干净袍子,便于沈放一道出门了。

    “去哪?”

    “梁园,带你去看东京尤物。”

    ……

    沿着汴河堤岸一路西行,不多时便到了州桥附近。

    此时天色渐晚,华灯初上,一座灯火辉煌的园林楼阁出现在眼前,匾额与旗帜上赫然写着大大的“梁园”二字。

    果不其然,这就是沈放所谓的好地方。

    只瞧了一眼,杨浩便明白了,能让这么多锦衣华服的纨绔子弟,大冬天还要手摇折扇装×的风/流才子趋之若鹜;

    何况沈放嘴上念叨着所谓的“东京尤物”,这红香绿玉,灯火阑珊之处,是什么地方不言而喻。

    见杨浩站在门口迟疑,沈放上前一拉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