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中兴路 >

第34部分

明末中兴路-第34部分

小说: 明末中兴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在之前的时候张立等并不算太过愚笨的八人就有所猜测,可是当确定自己很有可能会被赋予重要使命的时候却还是激动的说道:“圣上就下令吧!不论要去刺杀谁,或者去执行什么必死的任务,我张立都愿意。。。”

    “是啊,我们也都愿意!”

    萧轩此时笑道:“很好,你们明明猜测是必死的事情还能有这样的决心,更证明了朕的眼光没有看错。”

    不过说话之间却忽然间有所转折:“你们都是朕亲自选拔出来并且也经过考验的优秀战士,朕相信你们至少几年内不会犯傻或者背叛君上。当然,朕也绝不会让你们轻易死去,而是委托给你们重任,你们讲成为朕直接负责的监督军队的耳目,朕临时建立的这个机构暂时就叫做军统吧。详细以你们的聪明才智也能知道,朕建立的这个组织也不会仅仅只有你们八人。军统的目的就在于,在朕力所能及的管辖范围之外,其他人组建的新军队伍中也能保持整个军队的可靠性。你们这一个月来也都熟练的掌握了汉语拼音,以后你们所去的队伍,朕也会要求渐渐的掌握识字技能。在你们在新的队伍里脱颖而出,成为少则都队长多则中队长之后能把你们在新的队伍中所见纪录下来,包括纪律、训练等各个方面相比近卫营的落实程度,兵源的水平,乃至军队的官兵们更多是被要求感动于主将个人还是更多的灌输忠君意识。并且想办法把消息送出来。如果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意外,三个月以后,或者更早,朕会亲自与你们有联系。朕也会定期制造给你们送信出来的机会。。。”

    “圣上放心!我。。。我们一定不辱使命!”

    “去吧!你们要注意:先不要把经历用于发展下线上,力争成为军官才是最好的。当然,如果你们有机会被选为亲兵,尽量避免接受这种差事。如果有机会成为一营之主官,尽量能避免也要避免。毕竟亲兵和一营之主官有些过于脱离基层了,也容易受制于人,你们明白么?”

    “明白!”

    张立等八人走后不久,另外八名辅营中临时打杂的八名少年悄悄在萧轩的安排之下也来到了萧轩所在的密室之中。

    萧轩当然明白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锦衣卫之外另设东西厂虽然历史上看起来有叠床架屋的嫌疑,但民主社会还讲究个三权分立,这样做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如果自己的人能够亲自掌控卢九德和刘元斌所负责的勇卫新军中至少一半的中队长职务,那整个勇卫新军也应该就在自己的间接掌控之中了。相反:如果自己安排的这些人受到了不太公正的待遇,或者那些人只安排自己的亲信做为最重要阶层上的军官,又或者有什么其他脱离自己掌控的事情,那就说明曹化淳请来的那些人并不可靠,自己发现问题要尽早出来了。

第67章 勇卫新营() 
曹化淳心腹卢九德、刘元斌还有还有周遇吉黄得功孙应元人组建招募新营新兵的工作很快也在天启七年十月下旬的时候展开了。

    相比萧轩在政争乃至权力的夹缝之中依靠庞天寿等人的支持才在仓促之中选拔和拉起的那五百人队伍。曹化淳手下的这些干将们的条件则要有利的多。虽然这要十三四岁的少年兵这个条件着实有些苛刻了点儿,可此时的众人选兵的范围也终于可以放在了更广阔的范围内。那些经济条件比京城乃至临近地方穷上不少的周边各县很快就有数以万计的适应少年赶到了众将从辽东带过来的家丁亲信设立于各处的征兵点儿上,甚至包括保定府、河间府在内的不少北直隶各地也有很多人闻风而来。

    毕竟:在入宫当太监都有很多人趋之若鹜的情况下,不用身受腐型却能够获得近似地位的皇帝亲军当中当差做事,在这个时代很多地方的老百姓看来,那跟去辽东冒身家性命风险,又或者在寻常的地方当兵简直就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天壤之别。

    黄得功周遇吉乃至孙应元等人选派出去办事的百余名从辽东到京营一直跟随过来的亲兵家丁也都非常有能力,在叮嘱之下没有花费太大功夫就从接近十万人规模的适龄少年中选拔出了三千名年龄身材乃至各方面要求都比较合格的少年,而且也按照萧轩提出来的要求将这些被选中少年们的直亲也都接到了京城中来。

    当萧轩亲自点验这些从京城周边乃至北直隶各地选拔出来的少年新兵的时候,虽然在之前有所预料但还是有些觉得超出心理准备。这五营加上预备营一共六营三千名左右少年新兵的质量可以说明显好于自己第一次组建五百名新营的那些少年。

    不论别的,仅仅从几千人第一次站队,虽然花费的时间有些长而且站的也不怎么整齐,却很少有人喧哗这一点上就比自己在京城当中的七八千少年当中挑选出来的最初五百人强上不少。自己第一批官兵可是严厉的训练与管理了多日的情况下才让队伍多少有了一点儿纪律了。

    如此之外,这些孩子当中很多都是军户出身,甚至是军功之家出身。身体上的条件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差。超过二百人会骑马、五百多人有射箭基础。虽然多不过是顶多能开四五斗的猎弓,那也明显强于自己这几千战兵少年了。

    当然:萧轩相信,战斗力不仅仅在于兵源如何,还在于训练投资、火器运用法、兵甲装具这些方面。以自己所率领的近卫营兵不算太差的基础,只要自己这个皇帝在一开始的时候说了还算数,战斗力上强出新成立的勇卫营应该还是能够做到的。

    然而就在此时,与萧轩一同前来的曹化淳却亲自以并不见外的语气说道:“臣这里已经有了不少亲兵家丁。这些少年中所有会骑马、射箭的人还有表现突出的孩子们想来也能凑出个千儿八百人来。陛下在一开始组建新军的时候还没有很好的条件,如今从这三千人当中选拔出一千名左右的优异并且多少会点儿武艺的少年,正好可以扩充近卫军的实力,好说歹说他们也勉强可以算的上是这京畿一带百里挑一的孩子们了。。。至于勇卫营的人数,那总是很容易再凑起来的。。。”

    萧轩猜测到曹化淳肯定是要有所表示的,自己也做好了准备接收新的少年们并扩充辅营、充实战兵队的打算。这是没有想到曹化淳竟然这么大方的将其中粗通一些武艺的少年一个也不留的送到自己这边儿。

    如果说要将周遇吉、黄得功手下的那些亲兵家丁送过来好有一些掺沙子的潜在嫌疑的话,这些十三四岁家底可查的少年是没有太大掺沙子的可能的。毕竟这件事从一开始到现在也并没有多长时间。

    也就在这个时候,萧轩内心中对曹化淳等人的猜忌也不由的小了几分,此时语重心长的说:“曹公公,说句心里话,自从朕登基的这些日子里,很担心过去的一些老人因为朕的行事方式有些不同而多少有些自己的心思,现在想起来真是怀疑了并不该怀疑的人,朕要向自幼就跟随于朕的曹公公陪声不是了。。。”

    “圣上可千万不要这样说,折杀奴婢了。。。”听到这样的话,曹化淳虽然见多识广也不由的惊的有些发慌。皇帝下罪己诏的事情历史上当然是有过的,但那不过是权术所需,在并不被动的情况下主动对身边人如此,这可是从未想到过的事情。

    黄得功等人此时也没有顾及说道:“圣上如果觉得人员上有些超编,也可以将近卫军中表现排末一些的几百人送过来指导新成立的勇卫营,这样也就算相对平衡,战斗力也很容易起来了。相比那些完全没有接受过像样训练的孩子们。就算是圣上亲营中末选淘汰下来的人,也应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了。。。”

    萧轩当然明白黄得功是个不太会说话的人,可是这当中内在的意思却也再明白不过了:新成立的勇卫营,愿意从兵源上甚至军官层上就接收帝王身边之人的彻底影响与控制。同时设身处地的想想,萧轩也明白这样做实际上是要冒在平日的练兵训练中得罪一些人而遭到构陷的风险的。

    想到这里,萧轩对曹化淳等亲信曾经有的怀疑态度虽然没有完全解除,但也放心了多半。看来:曹化淳还有其手下也都是忠君而且颇有能力之人。为什么历史上的崇祯却没有能够利用这么好的条件打造出一支堪战的新军呢?就这一个月以来的经历,萧轩总有一种感觉。同天启皇帝相比,崇祯身边可以用并且忠诚的人可是不少,就算是六部当中,也并不都是一些尸位素餐之辈。按理来说应该完全有人力有财力建设出一支不逊色于天雄军或者白杆兵的亲信武装出来才是啊?

    萧轩不知道的是历史上也确实有这样一支曹化淳所负责的勇卫营,这支勇卫营按照这个时代明军范围内的标准也称的上是能征善战。小说《李自成》中开头的农民军大失败和大低谷,也的确同崇祯九年勇卫营出征后的连番大捷有关。在后来对满清的作战中,勇卫营也多有表现。周遇吉、黄得功等“名将”也都是出自天子亲军系统的勇卫营。

    当然,此时比历史早上不少年提前新生的勇卫营也因为萧轩的附体而来,最终避免了分离破碎而败亡的命运。

第68章 暂不动太多人奶酪() 
千名适龄兵源中挑选出来的百里挑一的少年新兵按照尽量“避免同乡同部队”的原则分配到从辅营教导处到战兵营各营之后,近卫军的实力一下扩充了不少。小队从十人扩充到了十三人,中队从一百零几人扩充到了一百四十人左右,各营从五六百人的规模扩充到了七八百百人,五营战兵一下从不到三千官兵扩充到了类似朝战时期的志愿军或美军满编团三千八百人的规模。为了能让这些百里挑一的新兵尽快融入部队,再加上这些人的纪律表现也确实强于寻常兵源。因此仅仅经过五天比较严格的纪律训练让这些人了解到这支严苛部队的不同生活习惯之后就将这些人编入到了规格基层部队当中,而不是如同后世那样几个月的新兵连生涯在编入基层。

    目的当然也是为了防止相隔时间太远不同批次的官兵之间产生隔阂。近卫军从成立到此时不过一个半月将近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如果拖延到三个月之后,中队也就是连范围内就算在相当紧张大不同于校园的环境下也会相互之间属识,这样后来的人总就会有些另类了。

    更别说经过一个半月训练的少年们,同这些百里挑一的兵源还可以说各方面各有长处和优劣,如果到了三个月以后,说不定这些“新兵”在技能上也并不突出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后届兵”,这当然会是整个队伍的某种隐患。

    士兵阶层的扩充当然也会给老一批五百人上下的军官士官带来一些管理压力。不过萧轩觉得这应还在近现代军队的范围内。毕竟在炮兵或航空兵等技术兵种发展起来之前,仅仅是纯步兵部队当中,军官的比例往往是没有整个员额五分之一之多的,七八分之一也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当然出于控制部队乃至有利于作战的角度,这上千名优秀新兵中的弓箭中射术比较突出的二百名少年,同其他各营中射术比较突出的二百名左右的少年集中安排到了战斗力原本就比较突出的亲卫营中,这让中军亲卫营的战斗力瞬间大涨了不少。因为整个队伍中至少有超过一半左右的孩子能开五斗以上的战弓,还有不俗的实战射术了。萧轩相信如果战时换上比较优良而且像样的箭头箭支,对战阵之上一人双甲的建奴战兵不好说,对不少边军中的家丁那种勉强及格的铠甲也会有威胁能力。

    五营官兵的层次稍有区别,待遇和训练原则上没有太大出入,因此这一轮人员调整倒也没有让整个近卫营扩军闹出萧轩所担心的一些事情来。

    可是,当萧轩尝试着全营官兵进行基本的马术训练,并且按照原来方式和标准的实战箭术演练范围从二百名左右达标的弓手扩充到上千人的时候,再连同勇卫新营上万人的费用一起大致算下来,花费竟然达到了一天折四千两左右银子的水平。如果照这个标准训练下去,不到三个月这一万人左右新军就会吃光从魏忠贤等人那里得来的三十多万两银子,少则半年多则九个月左右的时间,连同往年情况下的金花银进项在内的内库就有可能被吃光。当萧轩查询此时的京城米价的时候,竟然在自己登基这段时间内又上涨了不少。精米竟然贵到了此时如同遵化等不少边关地区一般每一百五十斤也就是明代一石二两银子左右的地步。虽然这还没有如同辽东一样离谱到五百多万辽响都能迫使二十七营十一万边军各营搞“家丁主义”的地步,但萧轩也感觉到京城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