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明-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用来迷惑清水营附近,鞑靼小王子的细作,让他们不知道有十几万的军民正在朝清水营援救而来。”
陈生也开口道:“还有第三条,那就是我们的物资里,有一批非常重要的物资,不容有失,所以我宁可走的慢点,也不能让物资出任何的差错。”
求推荐票
(本章完)
第286章 敌人手段()
陈生的话毕,扭头对沐绍勋问道:“适才你巡视军营,可曾用心?各地征调而来的农夫可有怨言,他们吃食可能温饱?他们的居所可能遮风挡雪?”
沐绍勋放下手里的锅贴,饮了半碗热水,伸手指着营外,回应道:“怨言肯定是有,不过太子殿下从杨一清大人那里借来的人都是陈年老吏,管理百姓的经验丰富,而且这些官吏很多都是在西北有威望的大家族的子弟,在人群中一呼百应,有什么情况,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所以这一点你不用担心。。”
包破天也补充说道:“说到粮食,咱们本身押运粮草,怎么可能亏待了民夫,民夫的饭菜没有任何问题,跟咱们一样锅贴就着热水。”
陈生点点头,放心道:“这是国战,结果最终决战一国之国运。既然是国战,那么我们便应该动员一切力量,我们必须团结每一分可以团结的力量去战胜敌人。若是将国家比作纺车,必须每一个部件都工作,才能发挥出创造丝绸的神奇力量。所以诸位一定不能亏待这些百姓。”
朱厚照颇为感慨说道:“以前身居宫中,从来不知道百姓的生活如此辛苦,更不知道在战争来临之时,官僚如此残忍而无耻,百姓们的生活如此的悲惨,将来我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
不过,我记得我离开平凉之前,平凉府只有那么几万的流民喝百姓,怎么我去见杨大人回来这才不久,便有了那么多流民?”
陈生解释道:“那是你呆在军中,少在民间行走。萧敬中了我的计谋,大张旗鼓的宣传要在平凉这里做一番功业出来,将我铲除贪官污吏的事情,通过他的渠道,帮我大肆宣扬,并将平凉有粮草的事情弄得满世界都知道,数日之间,便涌来流民十几万,这正好供我征召。”
“只是十几万之数是否太多了呢?”
“不多,不多,这十几万百姓将来可以安置在清水营,若是尽数留给萧公公,我怕以萧公公阴损的性子,都给我饿死。所以带走十几万流民,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况且我得到情报,前线为了节省粮草,遣散了随军的几十万民夫,大军作战,岂能民夫的支持,所以这十几万民夫,可以算是咱们能否取胜的关键。”
离开平凉,行军三日,陈生隐匿在军营之中的消息无法传递回平凉去。
陈生这才表明身份,一时间军民士气大振。
行军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各地留下不少大军扎营的痕迹,白天却见不到大军行军的模样。这些年来,夜不行军的经验深入人心。
一时间,各地百姓对于阴兵过境的消息传的也更是有模有样,对于这个谣言鲜有人怀疑。
有几个不长眼的小山贼团伙,仗着胆子大,半夜里来袭营,被沐绍勋打的落花流水。
一切贼人,尽数挖去双眼和心肝,一时间四处风声鹤唳,阴兵过境之谣言更胜,更加无人敢前来探视。
前往清水营的官路上,深夜里,十五万军民正在行军。
军民人手一根绳索,以防止有人掉队,每隔半柱香的时间,便有专门的军官清理人数,防止出现任何问题。
突然一股冷意传来。
“停!”一声爆喝。
陈生勒住雪白的战马,手臂按在剑柄上。
刺杀突如其来。
陡然间凝注的杀气,仿佛照亮的夜晚,停滞了时光,无数的箭矢从大军侧翼的山坡上射出。
众人不及反应过来,箭矢已经射到了陈生的身侧。
陈生眼疾手快,斩断了箭簇。
陈生的亲卫,尽数挑选自鹰隼骑,在最短的时间内,一柄柄巨大的铁盾相互相接将滚鞍落马的陈生护卫住。
就在众人用盾牌护住陈生的那一刻,从两侧的树林中,数不尽黑衣人,一手抓着绳索,一只手持利刃降落,脸上涂着诡异的油彩,面露凶光,嘴里发出凄厉而诡异的声音。
陈生身上墨色的大氅呼啸着在空中展开,替陈生挡住了十几枚银色的弩箭。
怒喝一声,手中银色的长剑挥舞,闪烁出银色的光芒,瞬间斩落数个刺客的头颅。
陈生的挥剑,瞬间将刺客队伍们出现了一个缺口。
只是刚才用力过猛,陈生手里的剑瞬间卷刃。
不远处的朱厚照见此,立刻将自己腰间的金剑抽了出来,远远的喊道:“阿生,接剑。”
陈生一伸手,结果金光闪闪的宝剑。
还为来得及思考,便听到刺客们不知道哪个怒喝一声道:“那个手拿金剑的人是陈生。”
瞬间刺客铺天盖地而来。
“放箭!”
骑士们抽弓搭箭,一轮箭雨,将多数的刺客射杀。
其中一个细若竹竿的刺客,手里拿着一把兵器,有点像是古代的戈,锋利无比,大张大合,扫落多数的箭簇不说。
杀的盾兵们也是连连后退,那刺客更是得意,脚尖轻点,箭步上前。
陈生嘴角咧出一抹残忍的笑容,道:“枪阵!”
只见盾牌手瞬间让开,躲在盾牌兵身后,是一排排长枪手,长枪如林是一种极致的恐惧。
他飞身后退,却见陈生身后数位骑士,手中的卫士绳索一挥,瞬间套住了他的脖子,让他难以逃脱。
长枪随着跟着杀来,他挥着武器斩断不少长枪。
只是那长枪实在太多,瞬间便被长枪斩断了身体。
十几个枪兵将他挑了起来,他握着手里的武器,目光看着陈生,一口鲜血吐了出来。
“崆峒山会替我报仇的。”
话毕那竹竿般的刺客,瞬间气绝。他虽然在崆峒山没有什么名号,但是胜在武器诡异,而且擅长刺杀,本来以为此次胜券在握,却没有想到,一个交锋,便死于敌手。
民夫打扫战场,陈生重新上了战马,望着地上的尸体道:“是绿林人物,身手果真不一般,找一副棺椁,会有人来寻找他的,他是勇士,需要厚葬。”
说完他收起手里的剑,有卫士领命而去。
朱厚照慌慌张张的赶到陈生近前,将陈生上前打量了好几遍,见到陈生并没有受伤,这才放心。
“崆峒山是怎么回事儿?可否剿灭,我们要在七日之日赶到战场,如今已经过了三天,若是耽误了行期,惹得军心不稳,可是大罪。”朱厚照问道。
陈生颇有深意的望着远方道:“崆峒山?这可是老相识了,是时候有个了断了。”
(本章完)
第287章 真的很爱她()
事情来得突然,但是却并没有被陈生放在心上,大抵在陈生看来,用刺杀这种卑劣的手段,是最为无能的人才会做的事情。
真正有计谋的统帅,或许会用刺杀,但是却不会是最为简单的在路边找几个高手,就敢挑战前军万马。
这是多么脑残的人,才会做出来的事情。
不过崆峒山这三个字,着实让陈生有些头疼。
从第一次遇到那个自封的双刀大将黎大隐开始,陈生就感觉以后的事情会很糟糕,因为一般人的山贼窝窝根本就训练不出那么厉害的将领。
这个黎大隐给自己的感觉,更像是战场上热血厮杀的杀才。
如今这一次刺杀,更是证实了这个观点。
这突如其来的一群人,战斗力如此强悍,又深得埋伏之道,怎么可能是简简单单的山贼呢?
事情越来越不简单了。
陈生闭上眼睛,缓缓的回忆弘治十七年,这个不凡的年份。
因为明实录记载,弘治皇帝驾崩的时间是弘治十八年,也就是说过完年之后,用不了多久弘治皇帝就会死。
但是从陈生搜集的情报,以及朱厚照哪里得来的信息,都证明弘治皇帝的身体非常健康。
按照明实录的说法,着凉然后吃错药而死,是非常不应该的事情。
从历史上给出的结论,如果倒推道弘治十七年来,这更是给人一种弘治十七年不一般的感觉。
或许生活在历史中的人物们,没有这种感觉。
但是陈生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二十世纪的天外来客,他自己本身是一个随时可以跳出历史舞台,作为第三人观察时局的人物。
弘治十七年,实在是太不一般了。
被弘治皇帝压制了十几年不敢抬头的达延汗小王子,竟然敢蹬鼻子上脸来找弘治皇帝的麻烦。
让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事,往日里正义凛然的士大夫竟然第一次集体发对弘治皇帝发动战争。
若是一般怯弱无能的皇帝,士大夫们集体发对也就罢了,但是像是弘治皇帝这种明君,遭受到士大夫们集体反对,就值得让人深思了。
若是想要分析弘治朝,就要联系大明朝从太祖开始到崇祯皇帝的每一个朝代。
众所周知,开国的帝王,皇权至高无上,皇权更多的时候代表权利,而在开国帝王的威压下,每一个能臣都不得不瑟瑟发抖。
这个时候臣子的权利可以说是小的出奇,甚至出现了明太祖一个人当皇帝和宰相两个职权的奇怪现象。
但是随着皇帝的更迭,并非每个皇帝都能跟开国帝王一样的雄才伟略,那么皇权就会慢慢的缓慢下降。
从明成祖皇帝开始,继任的帝王的水平就开始明显下降。到了三扬辅政的时候,士大夫们的权力则开始一种崭新的姿态,站立在朝堂上。
而皇权则开始缓慢的下降,并逐渐演化成一种所谓神话的威权。
这种威权虽然高高在上,但是并不具备实质性的权力,而是要依靠以内阁为首的庞大的官僚机构来演变成权力。
这个时候,皇帝的话语权开始受到影响,皇帝更多的时候已经难以乾纲独断,要受到士大夫们这个阶层的影响。
而士大夫们这个阶层则愈发的展现出对这个国家的掌控能力,到了英宗土木堡之变以后,勋贵们集体扑街,皇权手里的枪杆子变得没有以前强有力。
士大夫们掌控了国家文武部门,对国家的掌控能力更加强大。
逐渐,士大夫阶层依靠内阁,已经不是简单的听从于君王,他们开始左右君王,甚至开始产生了摆布君王的野心。
但是奈何大明的君王,都不是愿意让人百步的乖孩子。
到了弘治皇帝这里,更是鲜有的出现了明君。
弘治皇帝登基十七年来,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外部边疆没有战事,内部提拔了一系列的正直的官员,让政治变得清明起来。
国力自然不停的上升。
这是一个难得的好现象,用不了多久大明或许会走向一个新的方向。
但是这一切都在弘治十七年开始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改变,达延汗小王子突然对大明动手了。
在很多人看来,这或许是疥癣之患,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甚至包括弘治皇帝本人,都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里。
但是事实就是那么的出人意料,大明陕西的精锐部队全线扑街,大范围的被人打败。
敌人占领了灵州、清水营边关堡垒丢失不计其数,重要物资损失殆尽。
这个时候,过惯了幸福生活的士大夫们依然不愿意发动战争。
因为他们比弘治皇帝更了解国家的情况,同时他们也隐约的感觉到了一股不寻常的味道。
那种事弘治皇帝妄图改变国家逐渐趋向于稳定的政治状态。
弘治皇帝并不希望大明的皇帝最终成为一种威权,而是希望国家的权力,真真正正的掌握在君王自己手里。
所以他出手了。
他希望借助前线的战事,重新扶持军方的实力,让皇帝手里的枪杆子变得更加有力一些。
同时通过各方的渠道,打击已经露出了破绽的隐藏在国家内部的蛀虫。
最终达到强化皇权的目的。
士大夫们一个个都非常聪明,他们很明白,弘治皇帝的做法,是妄图改变这延续了多年的祖宗发。
让内阁为代表的士大夫们重新成为皇权手下的傀儡,而并不是皇权成为士大夫傀儡。
一个人摆布一群人唱戏,和一群人摆布一个人唱戏的感觉自然是不一样的。
不过弘治皇帝自己也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意识到祖宗法有问题的时候,他第一反击的手段却也是祖宗法提供的力量。
他依靠卫所制度迅速调集陕西前线几乎所有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