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凉州辞 >

第69部分

凉州辞-第69部分

小说: 凉州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到了那时,且不说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弹压。光是这些本来可用作建设的民众,转而变成破坏者,这样毫无必要的人力损失,才是李延昭最觉扼腕叹息的事。

    而将这些流民中的手工业者集中至郡城与各县工作,其余大部编为辅兵,也可解决一部分现实问题。首先的基建工程,便可征发辅兵来完成,如此一来可解决一部分流民的吃饭问题。至于辅兵之外的丁口,便同其余老弱妇孺一同开垦荒地,这样要不了两年,他们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还能成为新的赋税来源。

    “新编骑卒,可由流民青壮中选取一部,不必皆由赵都尉麾下步卒充任。”李延昭看了看赵程志紧皱的眉头,终于对帐中两人道。

    赵程志听闻李延昭出言。虽然言下之意仍然需从他所部步卒中抽调一部,然而李延昭已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让步,他倒也不好再说什么。而且正如杜杰所言,步卒择优充任骑卒,本就已是军中常例。于是赵程志本来紧皱的眉头,亦是渐渐舒展开来。

    杜杰眼见赵程志面色有变,似是已不反对扩军之意,连忙趁热打铁道:“既然如此,便依李卒长所言,新选骑卒一半由步卒营所出,一半由流民中选取青壮。待得郡府将流民众安顿妥当,便着手施行此事罢。”

    随着杜杰宣布散会,李延昭如蒙大赦一般,快步走出了大帐,直奔自己营地而去。

    过不几日,郡府果然将流民中的手工业者选出,送至郡城之中,充任到各个作坊中去。剩下的流民,除去五百来户选为军户者,余皆成为阴氏在永登县设立的坞堡之中的荫户。

    这年代,各大世家在家族所属领地之上,多半置有坞堡。世家所属的民户只纳粮给这些世家,而不向官府纳税。使得这些世家领地,俨然便是独立王国一般的存在。

    此次流民入境,广武太守也有意将这些流民纳入郡府治下,并且择其青壮充任郡兵,然而苦于府库存粮有限,决计无法负担全部流民在取得收成之前的衣食问题,加之居于永登县的阴氏族长,又前去广武郡治,要求太守将流民分给他家做荫户。于是双方便达成了某种默契。

    太守从流民之中选取了五百左右青壮,充任郡兵,将其家属暂时安顿在郡城及永登、枝阳两县中,暂且作为军户,青壮入军中操练,余者分给荒地,准备春耕开垦事宜,衣食暂由郡府供给。暂定当年秋收之时纳税一成,第二年两成,第三年三成,往后便纳税三成。

    流民们对这种安置结果,已是感到满意。随着春季到来,亦纷纷在郡所的安排与治理之下,开始了春耕一应诸事。

    而选为世兵的青壮们,亦是纷纷编队入营。步卒与射声营各分二百人,骑卒营百人。除此之外,步卒营亦是选拔了百余人精壮士卒,连同一名百人长,两名队率一同调归骑卒营统辖。

    李延昭的身份也是水涨船高,由本来统辖不到百人的一介百人长,晋升为统领三百来人的骑卒百人将。太守巡营之时亲自为他配了新的印绶,使得乍然升官的李延昭倍感受宠若惊。

    太守告知李延昭道,忠烈祠已于近日竣工,地址便在广武郡城城南十里处的山脚下。之前阵亡的二十多名骑卒的牌位,已是请进了祠中。各自的棺椁亦是移葬到了祠堂左近。

    除却这一桩大事,就是铅笔的研制,终究是有了实质性进展。太守拿出了几支样品给李延昭,李延昭拿在手中试了试,掺墨的泥块烧制的软硬适中,在草纸上进行绘图作业的时候,并不会随便断掉,虽然写画出来,墨色仍然是略显淡薄,笔杆也显得粗大了一些,不过对这个时代而言,能有这样的东西,他已是感到满意。

    谢过太守,又询问了一番流民安置以及春耕这些情况,太守耐着性子一一解答。总之总体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太守自己的试验田里,去年秋收之后播种下去的冬小麦,已经冒出了新芽,大抵到春末夏初,便可进行收割。

    这一消息听得李延昭不由得深感振奋。若是此举能成,广武郡日后的粮食产量必然激增,与往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辞别了太守,李延昭便去到了校场之中,随着李延昭身份的变化,昔日跟随他的部属们,亦是跟着水涨船高。

    刘季武以及曹建二人,李延昭皆是报备给千人督杜杰,升任刘为百人长,曹为队率。由步卒营调任而来的百人长名叫宋庆,乃是宋氏子弟,算来还是宋小虎的堂兄。而两名队率一个名曰梁思秦,一个名叫韩连成。

    骑卒营的成分,随着这一次扩军而变得复杂了许多。新近入伍的流民、调拨过来的步卒、以及先前骑卒营本部。这帮人到齐集结起来的首日,李延昭便将三部人马纷纷拆散重组。按照老营骑卒、老营步卒、新近流民按混合而成,构建成什伍等基层单位,以老带新,意图速成一支极具战斗力的骑卒部队。

    先前一名什长仅率十人,改组后一名什长将率领二十人左右。什长一层,基本上仍由原先各部的什长分别担任。

    改组编成完毕后,李延昭又令刘季武前去大帐请调军器物资。伴随着各部纷纷扩充,现存的军器铠甲等显然不足。杜杰也只能按调拨给了一部分。剩下的只能郡府赶制下拨,方才能到位。

    这扩军之事,一连许多天折腾下来,李延昭心气虽高,也被这一系列事情折腾得疲惫不堪,好在目前终于完成扩编的基本工作,余事只能徐徐图之。

第九十五章 骑卒垦荒() 
将新编成的骑卒们训练得有模有样,已经是三月中旬的事儿了。

    这期间,对陈安辖地的侦骑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侦骑俱是由老营骑卒所组成,依旧还是十人为一组,轮流渡河前往陇西遂行侦哨任务。

    三月上旬,侦骑们也传回来一道令人无比惊愕的消息:陈安遣其弟陈集,领氐羌之众三万追击征讨杨难敌后班师回朝的刘曜。谁知陈集所部,却为汉赵卫将军呼延瑜率领的汉赵精骑所败,陈集逃遁不及,被呼延瑜阵斩。

    陈集的大败,极大地震动了起先不可一世的陈安。陈安只得率残部退守上邽,以期割据而立。

    事实上,回师之后的刘曜也在休养生息,而并没有意气用事地立刻调集主力对陈安展开报复。据李延昭收集的情报了解,陈安现今部属并不多,实际控制的地域也非常有限。无非便是上邽、陇西郡、金城郡几处地域而已。

    河南的大部分地盘,还是掌控在氐羌部落手中。先前陈安所募发的那几个氐羌部落已是被汉赵打得一败涂地。现在河南的形势虽然暂时安宁下来,不过各部都在暗自积蓄力量,随时都准备给对方致命一击。

    虽然关中及河南的局势暂时平静下来,乃至于平静得泛不起一丝波澜。然而李延昭对这种局势还是心中有数。在这片饱经摧残的土地上,陈赵之间其实强弱已分。如无意外,一俟赵主刘曜统兵出动,则陈安必败。

    只不过这种山雨欲来前的诡异宁静李延昭深觉此事不同寻常。毕竟以刘赵的国力,收复河南,打败陈安只不过是易如反掌之事。为何辎重被袭,自己在班师途中还被一路追击,差点就做了俘虏的刘曜,能够对这些堪称奇耻大辱的事,如此从容地便忍下去了?

    好在这个暂时安定的环境,也给凉州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年初到三月底,陆续有数波流民通过渡河的哨骑接引,抵达了广武郡境内。少则数百人,多则上千。如此一来,随着陈赵相攻,为避战火而逃来凉州的难民,人数已是逾万。

    供养这些难民,郡城及各县府库中的粮食,已是基本告罄。自然而然地,有相当大一部分难民,就被分去了宋氏、阴氏、索氏等各个世家之中成为荫户。另外那部分流民,则被分散安置在郡城及各县县郊之处。

    郡府及各县县府,近些日子这些流民的生计,可谓是绞尽脑汁。先是太守遣人四出,去得西平、晋兴乃至州治姑臧等邻近的各郡收购粮食。先前出售马具,及后来出售铅笔,使得郡府收入大幅增长,因此财政状况尚且称得上宽裕。

    只不过府君遣人四出收粮,使得邻近各郡粮价纷纷上涨,民众怨声载道。最后各郡粮商竟都纷纷关门歇业,不再售粮。万般无奈之下,只得退而求其次,转而向去年平叛之后,被安置在西平郡境内的秃发鲜卑部购买了一批牛羊,以解燃眉之急。

    从四处购得粮食牛羊之后,除去发放给流民的食物供给,郡府及各县的府库亦是渐渐又充盈起来。牛羊等牲畜,除了拨出一部分羊作为副食之外,都是郡府征集了一部分民户中的老弱妇孺负责放牧。

    这段时间,被粮食问题闹得头痛不已的辛府君现在对这问题是格外重视。如今他自己府中的家人,多半都在田间地头看护。跟着农人荫户们一同播种、除草。想来这些往日里养尊处优的世家之人,如今不得不亲自躬耕,自然是怨声不绝。

    太守对自家人这种拆台行为却并不纵容。不知是否跟李延昭学得的办法,将抱怨最为激烈的两个儿子和两个侄子关了整整三日禁闭。而后家中便再无反对之声。

    经过此事,李延昭对太守本人的观感更佳。之前对这时代的世家,观感无非俱为一姓之私利,而勾心斗角、压榨民财;又仗着士大夫阶层掌握政治的特权,阻断了寒庶子弟入仕为官,一展抱负的机遇。可谓是国之祸害,天下之毒瘤。

    包括西晋亡国之后,虽仍有坚守北地而抗击胡虏的世家英杰,如并州刺史刘琨。虽出身世家门阀,然而西晋覆亡前后,孤立无援的刘琨依然坚守并州一处飞地达十来年。虽然他有作为这个时代士人的缺点和局限性,然而光是在四面胡羯的危局之下,为晋朝坚守并州,忠实地履行了自己作为刺史的职责这等气节,便使得李延昭足够敬佩不已。

    如今从太守的这一举动,能看出来,虽然他并非经世之才,处理军务要事虽然缺乏大的格局以及远见。然而其人亦绝非这时代为数不少的夸夸其谈的士人。而是一位执行力强,足堪任事的务实之才。

    因郡中徒增了众多人口,而且此时又是春耕农忙之时。虽然收归郡府治下的流民纷纷划给责任田地,鼓励其开垦。然而人力还是不敷使用。不得已之下,太守终究还是下令调用郡兵,前往协助垦荒。

    就这样,对农事一窍不通的李延昭,带着自己属下各色人等组成的三百骑卒,踏上了前往垦荒的路途。

    由于自己的一窍不通,李延昭所幸安排刘季武来指挥这一场开垦作业。刘季武打小就跟着其父在田间地头倒腾,对这一摊子事自然是毫不陌生。听到李延昭的安排,他便欣然应允。

    骑卒们营大部一起,行不过二十余里,便到达永登县对岸。此地已是逆水中上游地带,沿着逆水再向上游走二十余里,直达一个名叫下湾的小村旁,这两边山谷环绕的谷地中,足足有三百余顷未经开垦的土地。

    从永登县出来走不过两里地,便是一个叫做甘家庄的小村。这小村仅仅只有三十来户人家,因其中村民大多姓甘,故而得名。相传早先时候,这些村民亦是世家旁支。只不过后来家道中落,不得已才迁居至此,躬耕果腹。

    甘家庄居民的耕地不过只有几十顷的规模。出了甘家庄向北,便是此次李延昭等骑卒们需要协助流民们开垦的荒地了。

    步卒营来此支援垦荒的士卒因为人少,故而被安排渡过逆水,开垦逆水东侧这一片的荒地去了。看着河对岸那片不过两里左右宽的狭长荒地,李延昭对于这等安排,简直是堪称无语。

    步卒营来的人只不过比自己带来的少了几十人,而分配给他们开垦的荒地,至少比自己要少一倍。对这种安排,他也只能摇头叹息一番,而后便拿起工具,集合到安排开垦的刘季武身边,准备听取一番工作安排,然后就带领手下的骑卒们开始埋头苦干。

    这三百骑卒走过甘家庄,聚拢在一望无际的荒地尽头,都在着带头的刘季武发话。

    刘季武先是四处走了走,查看了一番这片荒地的地形地貌。而后唤过几名百人长与队率,吩咐他们先带领手下士卒前去,将这荒地上的草木尽皆伐倒。而后良木拖出来准备运往郡城待用,剩下不成材的树木以及杂草等,就分别堆放在即将垦荒的荒地上。

    将麾下士卒们分组编伍之后,李延昭瞧着麾下士卒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心知属下们若以这种消极态度来应对太守摊派下来的任事,还不知道眼下这个荒,要开垦多久。

    索性叫住了各位率部便欲离去的什长们,李延昭从怀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