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凉州辞 >

第199部分

凉州辞-第199部分

小说: 凉州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罢,韩璞转身而去召集自己所属部曲家兵,再未回头看李延炤一眼。

    韩璞带走了一百余人。而其余的部曲家兵,以及溃卒,却纷纷受命等在原地,等候着他们未知的命运。

    虽然这些兵卒不再信任韩璞。但当韩璞转身离开之时,他们不少人心中仍是慌了神。与周围那些身披铁甲虎视眈眈的令居县兵相比,还是自己原先的那位主帅更显亲切和可靠一些。

    哪怕他曾弃军北返,然而此时这些溃卒们心中所感受到的恐惧,却远胜于当初在沃干岭,听说主帅都已不知去向,人人竞相而北,互相践踏,鬼哭神嚎。

    虽然周围这些令居县兵也可称为是友军。甚至在之前,这些溃卒中相当一部分人还吃过他们提供的热粥——虽然此时,那些勉强填饱肚子的热粥也早已在方才化为一身冷汗散发出去了。不过见识过这些县兵恐怖的战斗力与防御力之后,这些溃卒们虽然明了被这些县兵接管,并不会比在沃干岭向北逃的荒山野岭中被虏骑屠戮,不过这些铁甲步卒留给溃卒们的,还是只有那种深深的恐惧。

    一名穿着破烂筩袖铠的将佐小心谨慎地行到李延炤面前,而后抱拳躬身道:“韩督护麾下百人将孙诚,见过李司马。督护有令。自今日起,我等即归李司马调遣……”

    望着李延炤面无表情的脸,孙诚心中忐忑,但仍有疑虑,只是兀自踌躇着究竟该不该说。

    “还有何疑虑,不妨一并道来。”李延炤看了看孙诚,一眼便已明了这位百人将心中的忐忑与不安。

    “我等既已归李司马调遣,不知司马是否可让弟兄们饱餐一顿……”孙诚观察着李延炤的脸色,见他面上依旧沉静似水,方才渐渐放下心来。

    “你部既已归属我统辖,令你们所部士卒饱餐,自然是我应做之事。只是在这之前……”

    李延炤拉长了尾音,看着孙诚又复变得疼特不安起来的脸,冷冰冰地道:“先同我部士卒一起,拔营装车,准备启程!”

    孙诚心中略有些不满,不过望着营地靠南一侧飘扬起来的袅袅炊烟,也只得吞了一口口水,而后抱拳躬身,领命而去。

    “崔阳!”待得孙诚走远,李延炤便招招手,唤过方才便已归来,此时却仍在歇息着,恢复着满身疲劳的崔阳。崔阳见李延炤招手,当即便起身飞奔而至。

    “我也不知,这些士卒之中是否有虏贼探子……”李延炤望了望四周,压低声音道:“你且带几名士卒前去打探盘问。若有谁有异动或是形迹可疑,便悄然引到营内僻静处,而后一举擒下!有一个算一个,宁可错抓,勿使敌探漏网!”

    眼见崔阳也抱拳领命而去,李延炤望着乱糟糟地拔营的各路士卒,心下某种惴惴不安的感觉,却是益发强烈。然而不过半柱香功夫,便从北侧浮桥上渡过一骑,来到李延炤面前。李延炤认得此人正是陶恒手下一名骑卒,之前曾将战报抄送,并附上自己对于敌军动向的预判和猜测,令他率数人携带着前往州治及各郡县中请援。

    此时见此人急火火地赶来,李延炤心中的惴惴不安却更加强烈。他不知那骑卒带来的是什么样的消息。甚至连那名骑卒自己都不大可能知晓。不过那种强烈的感觉却在告诉他,这一次的消息,可能并不是好消息。

    李延炤左右奔过两名士卒,上前将那骑卒背后背着的木筒取下,李延炤接过木筒,一把撕开上面的火漆,急不可耐地伸手将内中书信取出阅读起来。火漆封印直挺挺地落在地下,下午微弱的阳光,映出火漆上“广武郡府太守印”七个篆字。

    匆匆看完信,李延炤已是气愤难平地将书信揉成一团,口中犹自感叹道:“此时,真乃是危机四伏啊!”

第二百九十一章 辎重遇袭() 
太守书信中表示,如今敌情,他心中已是明了。并已令郡中士卒积极备战。然而李延炤请求郡府调兵协防令居之事,恐万难满足。然令居要地,干系重大,还望李延炤速速回师据守。若令居有失,辛翳与李延炤二人,必难辞其咎。

    虽明知郡府如今兵力并不宽裕,然而李延炤对于辛翳的这种回复,仍然感到难以理解。他尚不知他自己之前擅自率部出击之事,正在州中酝酿着一场针对他的麻烦和风暴。辛翳回信的措辞之所以会如此激烈,也正是为这些杂事感到焦头烂额。毕竟李延炤算是他的属下,如今他擅自出击,辛翳自然也是难逃各方责难。

    虽然李延炤的出发点总归是好的,做的也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他忽略掉的政治这件事,远比纯粹的军事行动更要复杂成百上千倍。而政治,通常也是军事行动的纲领。在如今韩璞兵败,州中精锐尽丧,人人自危的时候,他如此一张捷报,在让这些士族高门吃下一颗定心丸的时候,也将他们手中的枪口矛头,都对准了这个一枝独秀的小小县司马。

    加之李延炤之前种种行为,也开罪了不少士族。虽然他做的那些事没有到双方兵戎相见不死不休的那种地步,但也早已在这些士族心中埋下一颗雷。一旦逮住机会势必要狠狠踩他一脚。

    处在外界军事形势与同僚士族之间双重压力下的辛翳,便不得不写了那封措辞较为激烈严厉的回书。平心而论,在他觉得,广武郡能有今日,与李延炤的建言与各种努力的作为也是密不可分。不过在这样的重重压力之下,这位府君心中也是难以抉择。不过联想到李延炤自去令居之后种种不太听话的表现,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毕竟李延炤的职务乃是令居县司马,他职责便是负责令居县防务。如今他请求郡兵协防令居,从辛翳的角度上来说,完全有足够充分的理由来拒绝他。而他自己,却是决计无法拒绝自己的职责。倘若令居失陷,但广武仍在,则他大可以李延炤来平息那些蠢蠢欲动的同僚士族的怒火,即使州治张使君追责下来,他也可以百般推诿。

    如此一来,不论战事如何,辛翳在形势之中,却是早已立于不败。之前族兄辛岩自沃干岭败退而回,虽说有些狼狈,但好在见机得快,所部郡兵仍余大半。武兴所处位置,又远在姑臧之后,若自己向他请援,击退虏贼确不现实,不过保广武郡无虞还是做得到的。

    李延炤望着自己所属郡兵列队缓缓通过大河上架设的那三座浮桥,折而北返,心中一种复杂滋味涌上心头,不知该如何言说。他身旁崔阳带着几名士卒,每人左右手之中,都提溜着几颗血淋淋的人头。这些首级显然刚砍下不久,首级的脖颈处,还在向下滴着血,在地面上汇聚着,逐渐成为一滩滩血色的小潭。

    “疑似的敌军探子,都清查完毕了吗?”李延炤回头看了一眼众人手中提着的首级,出言问道。

    “禀司马,这八人皆试图冒名,却被他们虚报的同一什伍或是队中军卒识破,确为敌军中军卒改扮而成的探子。另有四人无法查证,我已令所属看押起来,准备渡河返回县城之后,再将其看押入县牢之中……”

    李延炤点点头,又回头看了一眼崔阳麾下军卒手中人头,道:“在河边立几根旗杆,将这八颗人头缚于其上。就立在浮桥边。我等渡河之后,传我军令速速返回县城,浮桥不必拆毁,便留在此处吧。”

    崔阳闻言却是有些不解:“浮桥留在此处……若敌军去而复返,以我等遗留浮桥渡河,却又将待如何?”

    “敌军先锋新败,裹足不前,显然是不知我军虚实。刘胤多半生恐他所部陷入十一年一般处境,故而绕道偷渡,宁可走远路,也要避开金城。可见其心中虚实谨慎。如今我等更将他们所遣探子斩首立在此处,不毁浮桥,虏贼多半会认为我等有所依仗,反倒不敢轻易由此渡河。贼军势大,若让其探得我军虚实,即使我等拆毁浮桥,难道就能阻挡虏贼前进步伐吗?”

    “属下明白了。”崔阳抱拳躬身,而后退行几步,转身对着麾下军卒一挥手,那些血淋淋的人头便在李延炤的视线中逐渐远去。

    韩璞留下来的四百余溃卒此时已与战锋营一同渡过大河。其后便是辅兵,再后是辎重。以骑卒殿后。辎重中过于沉重的物资已在南岸一侧河边装船运向对岸。过了一个多时辰的光景,所部两千余县兵才算是相继渡过大河。随之便在北岸集结,准备听令前行。

    “传令下去,全军歇息两刻,而后启程,急行军返回县城!”李延炤自浮桥上行下,看着面前这一批疲惫不已的士卒们,语调急促道。

    随着传令兵自行离去传令,李延炤又乘马前行二三十步,便见到陶恒所率骑卒们下马歇息。然而陶恒仍在安排人手巡哨。不多时,巡哨的几名骑卒乘马离开,陶恒便看到信马由缰而来的李延炤。

    “速遣一骑卒,携此信返回县府,将之交给辛明府……”李延炤压低声音对陶恒道。套很很快会意,双手接过那用木筒封起来的书信揣到怀中,神色郑重地对李延炤点了点头。

    信中言及,不过是之前崔阳汇报的虏骑已至枹罕,极有可能偷渡鹯阴口,并速往郡中四掠。鉴于目前兵力紧张,无力在野战中击败敌军,只能凭借加高加固的令居县城据守,因此请辛彦速速调集人手,将县中百姓强迁往姑臧左近暂避。毕竟虏骑一来,若是四出而掠,则郡府也势难幸免。

    请辛彦将民户强迁避祸,同时将县府府库中钱粮也尽可能地转移。营中粮仓早已囤积了足够三千士卒支用半年之食,李延炤倒也不担心到时候若凭城据守会后援断绝。除了迁移钱粮人户之外,又请辛彦拨款拨料,请工坊工匠加紧打造军械箭矢等。若之后必须守城,这些东西便是人力单薄的己方为数不多的倚仗。

    敌众我寡的形势之下,势弱一方必然会想尽办法增加自己的倚仗,以便为即将到来的战事天平之上,加上几颗可以令自己获胜的砝码。这便是所谓庙算。然而庙算得道,战争却依然是两军将士面对面的拼死搏杀。在胜利的曙光到来之前,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望着在谷地中蜿蜒前行的长长队伍,李延炤心中忐忑不已,根本不知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此时还在行走的部属,又有多少人能够活着,活到最后。

    昼夜兼程之下,原本需要几乎一整日才能走完的路,这次只用了约莫七八个时辰,在次日午时的光景,先头的辅兵与韩璞部残卒,便已开进至令居县城。

    对于韩璞部的这些溃卒,其实李延炤心中是并不放心的。在前往县府的这段路上,这四百余溃卒便被夹持在辅兵与战锋营之间。行军途中,战锋营虽已卸下铁甲,不过仍然一反常态地手持长刀行军。所虑便是一俟这些溃卒生变,便可即刻前往弹压。然而一路之上,不知是前后的令居县兵起到了威慑作用,还是这些溃卒如今在能吃饱饭的环境之下稍稍安心,众将生恐出现的溃卒哗变,却并未出现。甚至没有哪怕一点苗头。

    而踏着午时的阳光率领全军行入县城之时,李延炤方才高悬着的心,才算是稍稍放下些许。

    县城之中早已是人流如织,不过好在人流所去的方向,大都是由县城出北门,向广武、姑臧方向而去。因此县兵进城,倒也不算遇到多大的阻碍。入城之后,看着家家户户都在差役或是辅兵的威逼胁迫之下举家带着沉重的行李,赶着牛车或是推着推车踏上北去的路途,李延炤才算是彻底安心。对于辛彦的果决又有了新的认识。

    李延炤率军急行军返回县城,虽然只用了不过七八个时辰的光景,便从大河北岸进至县城之中。如此神速的行军所付出的代价便是士卒们普遍疲累不已,而且由辅兵们押送的辎重也被他们抛在身后十几里外。不过为了让所部士卒在大战之前尽快返回县城开始筹备,并且得到充足的休息,李延炤也唯有如此行事。

    甫入县城之时尚且不觉有异,不过半刻钟之后,当队伍渐渐行至县城中心的时候,随着四处人流的汇集,就变得有些拥挤起来。看着部属在人流中艰难地挪动,李延炤也是一筹莫展。

    这些民户被辛彦下令强迁,虽然说明只是暂时为之,不过其中仍然有不少老弱妇孺,此时哭天抢地,县城的各条街道上都是一片嘈杂,倘若自己再为了让麾下兵卒早点归营而强行驱散这些民户,势必会引起乱子。在这种顾虑之下,他也只得任由队伍在民户构成的人流之中缓缓挪动。

    然而不多会儿,便听到背后有人唤他。李延炤猛回头,却看到陶恒带着一名浑身灰土的士卒疾奔而来。一股不祥的预感忽然在李延炤的心里升腾蔓延起来。

    陶恒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将那名狼狈不已的士卒带到李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