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立宋 >

第174部分

立宋-第174部分

小说: 立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整三人心中的感叹,难以言状,高达豁达,几乎当场就要落下泪来,费了好大的劲才忍住没有出糗,抱着拳哽咽着连连称是。

    他们没有留意到,当长孙弘掉头离去,独自自处的时候,嘴角浮现出来的那一抹笑容,是那么的得意,一种诡计得逞的表情,发自内心的透出来。

    “欲擒故纵这法子真特么的妙啊。”长孙弘晃着肩膀,努力不让自己笑出来,他已经变得很沉稳了,但一下子得到三个能人的心,还是让他几乎控制不住情感。

    肩头一耸一耸的,长孙弘的背影看起来很诡异,他哼着小调,走向了榷场的方向。

    他每天都要过去巡视,毕竟这边,才是他的根本。

    钱财身外物,没有心头慌啊。

    这个冬天,过得非常的繁忙,从西川到东川,粮草的调配、兵员的征集、田地的开垦,甚至道路的修整、保甲的建立、水利的完善,等等千头万绪般的工作,四川制置使司都一一过问,每个吏员都分身乏术,各地衙门里掌灯做事几乎成了常态,因为上头有一个工作狂般的老大………王夔。

    从成都发出去的命令和督查进度的官员齐头并进,城门处来去匆匆的驿马每个时辰都会出现,每样事情都会有人盯着,无人能偷懒,官员们感觉像是有一个上了发条的鞭子,每时每刻都在屁股后头抽着。

    由此带来的,是极高的效率,四川宛如一片火热发光的宝地,抓紧难得的时光,趁着无人滋扰的一个冬天,竭尽全力,去重建,恢复几分天府之国的荣光。

    很多人奇怪,制置使王夔是怎么做到事无巨细统统能记下并随时掌握得了的,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到御下控制得那么仔细。

    于是一个传闻流传开来,据说是王夔身边人说出来的,说制置使司内,有一群十来个年轻的参议,似乎是从大理那边过来的读书人,会一种奇怪的数术,简单的说,就是在一张白纸上画了无数线条,组成一种叫做“表格”的东西,分门别类,一二三四的列着,要做的事情写在上面,每天更新,王夔就是靠这个,才能一眼看清所有事情的进度。

    参议们好像管这个,叫做进度控制。

    玄乎乎的,听这话的人都一笑了之,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临安太学里面的读书人岂不白读了?

    荣州方面,相对来说,与四川其他地方的热火朝天比起来,要平和一些。

    这个平和的意思,是说荣州保持着繁华的日常。

    从荣州通往外面的官道,已经加宽加固,马车可以对向奔驰,平坦而舒适,极大的方便了货物运输,这是荣州知州衙门投了大量银钱才砸出来的。

    榷场内外,人来人往,这个繁忙的市场已经扩建了两次,每次扩建,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往外涨了一圈,现在的荣州榷场,可以容纳上千人在里面做生意,各地的大商号,都在这边开了分号、派驻掌柜,就近采买和卖出,日常的资金流量,大的惊人。

    由此催生了一个新的行当………钱庄。

    这个钱庄,不同于官营的钱引和交子,大宋官营的纸币,经过滥发,早已失去了信用,很少有人使用,毕竟常常无法兑现的东西,商人们宁愿爬山涉水冒着风险带现银,也不会去触及。

    钱庄就不同了,它是由大商号瑞福祥和大理官府共同担保发行的,盖的两处大印,发行有严格的控制。

    商人们完全可以在荣州做了买卖,在这边的大理派驻荣州的衙门里换取钱引,然后回去,在任何一个瑞福祥商号里换取现银铜钱,绝对安全,很有信誉。

    商人们初初有些担心,害怕拿着纸质钱引兑不了现,但时间一长,担心就烟消云散了,只要使用过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好。

    信誉这东西,是靠时间的累及和使用者的赞誉积累起来的,只要有了,就会产生巨大的好处。

    钱庄有个响亮的名字………为民钱庄,听说钱庄的大掌柜,就是瑞福祥的东家冉大器,他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当钱庄的招牌,无人知晓。

    当然了,钱庄不会白给大家服务的,他们会收取一点手续费,不贵,百分之一而已,一贯钱才收十文,很便宜了。

    跟携带大量铜钱穿州过府所冒的风险和请镖局的费用比起来,这简直划算到爆。

    所以为民钱庄,很快冒出了头,在大宋建立起来第一套信用体系和金融机构,它的作用,在今后会有进一步的发挥,甚至在长孙弘宏伟的计划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目前,所有的人,包括冉大器自己,都看不到那么远。

    不过它能赚钱,就足够了。

    刘整、高达和艾忠孝,他们自然不会去管这些勾勾挂挂的,他们也不懂。

    他们的专业是练兵和打仗,他们也很忙。

    长孙弘带给他们的,是观念上的刷新,其实很多事,点透了,也就很简单。

    刘整三人虽是武将,却是头脑极聪明的人,一点就通,一通百通。

    按照长孙弘的方法,新兵训练以养成为主,体魄为铺,这个阶段,他们不动刀枪,天天跑圈练站军姿,行如风坐如松,出入成列吃饭排队,看似刻板呆滞的训练方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奇特作用。

    一群群农民开始懂得纪律了,他们丢掉锄头镰刀之后开始有了当兵的样子,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和搭配合理馒头管饱的伙食标准让皮肤黝黑的平民愈发的强健,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一条条一项项的在潜移默化中灌输进他们的头脑,职业军人的模样,开始萌芽。

    “他们是种子,是一只强军的种子。”长孙弘教导三人道:“大规模的战争开始之后,这些人就是急剧扩大的军队的基础,到时候,我们没有时间来像这样循序渐进的练兵,只能边打边练,而这些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之后,将会成为骨干。”

    刘整三人虚心而认真的听,他们已经把长孙弘视为先行者,虽然他们比长孙弘年纪都大。

    日子在忙碌中度过,日复一日,太阳升起又落下。

    初春的风,在新元节之后二十天的头上,伴着发出嫩芽的野草,出现在了西川大地上,它依然很冷,却吹来了新的希望。

    农家开始操持秧苗,倒春寒很厉害,看来今年的天色应该不错,会是一个丰收年。

    兵家开始整顿衣甲,一个冬天的蛰伏,就为了春天的出征。

    沿着官道,大批的军队开始在成都附近汇集,从全川各个都统制麾下调配而来的兵丁,如一条条钢铁的长龙,踏着或快或慢的脚步,震慑着冬末的大地,他们经过乡村,经过田野,在撑着腰身擦汗的插秧农民们畏惧的目光里,聚于锦官城新近筑就的巍峨城墙下。

    猎猎飘扬的“宋”字大旗,迎着越来越炙热的太阳,发出澎湃的朝气。

第312章 雌伏() 
几天之后,隆庆府南面,靠近靠近涪州梓潼县附近,于废墟般的城池之外,突然冒出了一队人马来。

    这队人大约五六百人,一色的蒙古健马,皮袍软靴,背弓荷戈,气势汹汹。

    他们先是在破败的梓潼县城内外绕了一圈,这里已经被祸害了无数次,没有多少搞头,除了在城内残檐断壁般的房屋里搜出了几个藏匿其中苟延残喘的宋人百姓之外,什么也没有抢到,这些百姓因故土难舍实在不愿远走,靠着挖一些野菜为生,哪里能拿出多少财物来。

    蒙古铁骑的规矩,抢到东西要杀人,抢不到东西更要杀人了,于是梓潼城残余的一段城墙上,凭空多了几十具悬吊吊血淋淋的尸体。

    绕着这段城墙跑了一圈,这队人马怪叫着打马离去,朝着下一个目标方向奔去。

    城外的密林子里,有几双眼睛冷冷的盯着这群马队,看清楚他们去的方向后,等了一会,方才站起,在林子里狂奔而去。

    这些人都是走惯了山岭的人,腿脚奇快,爬山涉水毫不费力,道道险峻的梁子高坡在他们脚下如履平地,他们走了一段,在另一片林子里,朝天吹了几声独特的口哨。

    立刻有人从林子里出来,彼此接着,附耳低语一阵,然后双方分手,各自朝不同方向离开。

    这是石门蕃暗鬼独有的接力传讯法,环环相接,接力传递,消息来往的速度比以往快了不少,而且哪一批放出去的暗鬼出了问题,其他人很快就能知道,着实提高了效率。

    于是梓潼出现蒙古人的消息,在半天之后,就到了长孙弘的耳朵里。

    他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跟一群军将,坐在成都府以北涪州边沿的一处山坳里烤火。

    火苗熊熊,将这处山坳中的小小毡帐,烤得暖烘烘的。

    帐篷一端,挂着一张大大的布质地图,黑色和红色的线条勾勒出全川地形,山川峻岭,城池砦堡,全在上面。

    一些用红色绒布裁剪而成的小红旗,用一颗颗小小的钉子钉在布上,有十余处,散布在代表隆庆府的小黑点周围。

    长孙弘等人,就围在地图前,朝着小红旗指指点点。

    “今天上午最新的消息,隆庆府的北虏终于耐不住了,分了十几支游骑出来,开始在周边打草谷。”长孙弘从一个走进来的年轻参议手中,接过一面小红旗,按在布上:“最近的一支,已经到了距离我们不到三十里的天顶堡。”

    一群将领顺着他的手,用目光在地图上寻索,都没有说话,安静的听着,他们当中,有石门蕃蛮将,也有如刘整、艾忠孝这类四川制置使司的军将。

    “他们肯出来,再好不过,我还以为这个冬天他们会很谨慎,窝着不动呢。”长孙弘笑道,在地图上位于隆庆府的位置上点了点,激起周围一片轻笑:“既然他们肯出来,那我们也不能客气,该吃掉的,就干净利落的吃掉!”

    最后一个字是重音,带着斩钉截铁的坚决,轻笑立刻停止,众人的呼吸开始急促起来。

    “众位请看,这里是隆庆府城,那里已经被烧成了瓦砾,城墙也被推倒,蒙古人害怕我们据城坚守,对此深恶痛绝,所以每下一城,第一件事就是推倒城墙,他们不知道,这样做其实是双刃剑,即方便了他们,也方便了我们。”

    长孙弘扫视众人:“他们如果躲在城墙后面,我们攻坚,不能偷袭,倒是麻烦。现在他们就住在荒野中的帐篷里,连壕沟都没有一道,大家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吗?”

    艾忠孝冷然出声,冒了一句:“北虏以为自己野战无敌,我们宋人只是擅长守城,出城敌不过他们,才这样做的。”

    “正是如此!”长孙弘收敛笑容,阴沉沉的道:“北虏看不起我们,这种姿态,就是轻蔑,我们这次就要让他们看看,野战中,我们一样能打败骑马的北虏!”

    众人低吼一声,双眼炙热,看着长孙弘活像一群嗜肉的狼。

    “石门蕃暗鬼已经探查清楚了,剑门一带的北虏,一共有两千多人,蒙古人不多,大部分是投降过去的汉人,再往北,过阳平关往汉中,有北虏的大营,征南都元帅塔海在那里驻留几万兵,不过北虏内讧,贵由西征拖雷,塔海摇摆不定,不大安心,听闻此人有心北返和林,参与权利斗争,如果真的如此,那就是我们收复利州的大好时机!”

    长孙弘狞笑一下,目光里杀气昂然:“利州是我大宋抵抗金国多年的根子,只要夺回了它,三关在手,吴阶当年立下的不世之功,在场各位,都有重新再现的希望!”

    气氛被点燃,帐篷中血液沸腾起来,有人道:“大人,我们现在该怎么做?请下令差遣,我等必舍生忘死,不负所期!”

    “对!刀山火海,万死不辞!”

    “愿随大人立不世之功!”

    长孙弘伸手在空中虚按,沉声道:“汉中是块骨头,隆庆府也不是块好啃的肉。对于北虏,我们要正视他们的骑兵战术,所以,我会用些手段,望诸位与我齐心协力,共赴难关!王夔大人本欲与我等一同打这一仗,不过他是制置使,川中诸般事情都要他来做主,实在脱不开身。所以此次征战,由我来充任主将,诸位,且听令!”

    帐篷中安静下来,所有的人都凝神静气,用心的听。

    帐篷外,沉寂的山坳里万籁俱静,树叶婆娑,乍一看仿佛只是一片普通的山岭,但如果靠近了看,就能听到低低的人声马鸣,两万宋军,就在这初春的时光里,静静的雌伏于此。

    一色的黑甲,虽然人多,却无人高声喧哗,山谷幽静,连炊烟都经过了处理,淡的稍微远一点就看不清,一队队巡逻的士兵在营地周边巡弋,营帐中的士兵默然擦拭兵器保养甲胄,肃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